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时间:2021-02-14 08:00: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这个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数据大爆炸的波及范围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单纯靠人类的主观判断力是多么的有限,大数据早晚会取而代之这一现象,这必将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也只有认清这种趋势,改变思维,调整步伐,紧跟时代才行。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欢迎阅读!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篇一

  《大数据时代》是由盛扬燕、周涛翻译的英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的一部力作。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译者周涛,是我国大数据和网络科学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强强联合、中西合璧,使这部中译本自2013年1月与英文原版同步面世以来,即获好评如潮。至2015年10月,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已加印到第18版,足见其阅读面之广、影响力之深。

  《大数据时代》,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本书。它点燃了我的“纸质阅读”热情,引导我从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片断阅读转向了与工作需要相统一的深度阅读。我是比较爱读书的,但自从去年手机启用了上网功能后,我对网上阅读也由最初的好奇逐步发展为习惯,坐着看手机、躺着看手机,甚至上厕所都拿着手机。但在这样的阅读中,思维仿佛禁锢在了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怠于思考。久而久之,思考能力怕是会退化,甚至只是生活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与现实脱节。对此,我感到警醒和焦虑,一直想从这样的阅读习惯中摆脱出来,尽管期间也读了几本书,但被动阅读成分居多,直到我读到《大数据时代》。这一次,我只用一个周末两、三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阅读速度堪比早年读《哈里·波特》。这样的手不释卷,这样的阅读速度,让我对自己又有了信心,我还是可以阅读纸质书的。《大数据时代》字里行间洋溢的时代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令我发自内心地渴望了解时事,理解国家、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于是,捧读起《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中国国情报告》,也同样兴趣盎然。这一刻,我感到我的阅读兴趣与我的工作需要统一起来了,这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追求的。《大数据时代》,让我的生活充满阅读快乐。

  喜欢《大数据时代》,偶然中有必然。本书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特别是上百个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基于大数据应用的鲜活案例,发人深醒。比如,书中所举的排查纽约可能发生爆炸的沙井盖(下水道检修口)案例,就非常有代表性。纽约每年会发生多起沙井盖爆炸,爆炸能使重达300磅的沙井盖冲上几层楼的高度,非常危险。为纽约提供电力支持的联合爱迪生电力公司每年都会对沙井盖进行常规检查和维修,但因沙井盖量大,仅在纽约最小的行政区曼哈顿就有大约51000个沙井盖和服务设施,难以及时发现爆炸隐患并排除。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家鲁丁和她的同事,从大数据角度切入,通过对一些历史数据的研究,预测出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需要维修的沙井盖,既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又有效降低了检修成本。由此我联想到,我们大庆油田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水网、电网、油气网密布。即使没有大的事故发生,也容易出现“跑、冒、滴、漏”的情况。随着岁月的增长,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更加令人疲于应对。特别是随着燃气入户,天然气管网遍布身边,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人心稳定,影响社会稳定。若能从大数据角度系统考虑这些安全问题,配套完善技术装备和手段,及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让数据说话,倾听数据声音,排查事故隐患,必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像爱迪生电力公司初期“撞大运”式的抽检沙井盖那般,即使全员日夜不停地努力工作,也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大数据时代》提出的观点,同样令我眼界大开。本书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以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为例,本书明确提出“让数据‘发声’”、“允许不精确”、“知道‘是什么’就够了”等观点,非常有冲击性。尤其是“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的观点,与我们的传统认知和行为习惯相去甚远。但仔细想来,却非常适用、实用、管用。在这个越来越讲究效率、越来越讲究速度的时代,若是对任何事情,都执着于探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也就是必须在知道为什么的基础上开展下一步工作,难免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错失良机。就像上文提到的排查纽约可能发生爆炸的沙井盖案例,若鲁尔和她的同事纠结于探索因果关系,总是试图揭示“为什么”,怕是其有生之年都不能完成该项任务。也许,作者本身并非不重视“为什么”,只是用这样的阐释方式,引起人们对“是什么”的重视。突然想起孔夫子那句颇受争议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想来以孔子之“仁”,一定没有小看“民”的意思,他所关注和强调的也只是效率。跨越2000多年,东西方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互佐证,令人叹为观止。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出了实施大数据战略的部署和要求。善用大数据、融入新时代,是我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体现。真诚希望更多人阅读《大数据时代》,在尽享阅读快乐的同时,关注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充分释放数据效能,加快成功脚步,实现人生精彩,为企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篇二

  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当你掌握了数据,你便掌控了世界—你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数据中的相关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将一切不利因素扼杀于摇篮之中—这远胜于"防患于未然"。

  《大数据时代》一书,让我们在观念上有了三大转变: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不要因果。全书介绍了 "大数据"时代三种大的变革: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在这些巨大变革如洪水一般的"冲击"之下,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必将有重大的改变,若不顺应这种变革的潮流,就像古中国固步自封,最终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而自己还用着长钩铁戟抗争一样,不可避免被掠夺,被落于世界进程之后,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

  "我们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间的相关关系",我想这句话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大数据时代,信息与数据已成为了一切的本源,我们生活在各种数据构成的海洋之中,如果从另一种视角看,就好像无数条"看不见的线"将我们与这些数据联系到一起,这是我们以前从未有过、从未想过的。大数据改变了我们以前的通过因果关系了解世界的方法,而提供了几种新的途径,因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数据,有时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也就是:样本=总体;而且,当研究数据如此之多时,我们已不热衷于"精确",而是"混乱",若不接受"混乱",那么有95%的非结构化数据无法利用,这将无法使我们构建完整的数据世界,在分析更多、更全面的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数据之中发掘它们的相关关系,即以"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角度看待数据,不用管其从何而来,只要分析其如何影响其他事物既可,即"让数据自己发声",这些,彻底推翻了人类以前探索数据的方法,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种观念以惊人的力量给现知识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获得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比如谷歌公司,2009年H1N1流行之时,通过检测检索词条,处理34。5亿个不同的数据模型,通过预测并与2007、2008年的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确定了45条检索词条组合,并将其用于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后,预测结果与官方数据相关系数高达97%,这种大数据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得出流感所传播的范围,为预测流感提供了一种更快速、高效的工具。

  同时,虽然大数据可为人类造福、对抗病症,但这仅限于掌握这门技术而言,若不重视这种技术,当我们的对手早于我们一步构建这种数据网络之时,便是我们的灾难,想想,大数据虽核心的在于预测,当敌人通过这种手段预测我方下一步的行动,将是可怕的—比如你的导弹将从何处发射,将飞往哪,你的军队动向、目标,总之所有一切"未来"将掌控于敌手,敌方甚至可以借此发现那些将来有"大作为"的人,从而进行渗透或扼杀,这对我们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所以,尽快加速大数据系统的构建进程是必须的。

  对于我们国防生,也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未来的时代必将是数据极易获取,数据网络共享化的时代,通过这些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可以准确分析并给出适合每一个人的计划,如运动量、训练强度,可以"先知、先觉",及时发现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前及时疏导,这些必将成为现实,我们必须跟进时代,做好准备,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一切!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篇三

  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斯诺登事件”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畅销书《大数据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首先给出了“大数据”的含义 : 你的一个习惯动作,你的一次消费行为,你的一份就诊记录……文字、方位、沟通等一切事物皆可以量化为数据,不仅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海量产生,相比以往呈几何数级的爆炸式增长,“无意义”的数据的膨胀速度也同样惊人。

  数据采集存储技术让所有的一切信息都可能被数据化,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让所有的数据可以串联起来,无遗漏数据分析技术几乎可以让所有的数据都派上用场。“大数据时代”,没有了“有意义”信息和“无意义”信息的边界,谁能得到信息并善于利用信息,谁就会抢占先机。“大数据时代”不仅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甚至连世界经济格局也在酝酿着巨大变革。因此,《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认为,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式,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向未来。毫无疑问,已有的大数据也属于历史的范畴,但大数据时代却是指向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 ; 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 ; 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数据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研究证明,人类行为 93% 是可以预测的,成为“已经发生的未来”。

  大数据时代,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虽然目前大数据预测的还只是参考答案,不是最终答案,但其威力已经显现。在《大数据时代》中,作者举的3个例子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谷歌仅凭网民留下的相关痕迹,就能得出与事实相符度高达97%的结论,2009年比疾控中心提前两周、具体到了特定的地区和州、准确预测了甲型H1 N1流感的爆发。2013年,又成功预测了美国流感的暴发。

  二是奥巴马2008年的选举,竞选团队里设置了首席数据科学家,他利用Facebook和Twitter进行数据分析,不但利用社交媒体来发布信息,帮助奥巴马团队定位目标选民,甚至筛选出一些潜在的竞选志愿者。

  三是微软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对新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作出“预言”,结果除“最佳导演”外,其余13项大奖全部命中。

  正如维克托教授所说,我们目前看到的大数据和大数据应用,还只是“冰山的一角”。一定程度上,大数据就是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正因为如此,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年增67目前包括谷歌、旧 M 、微软、EMC, 惠普,以及我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巨头,已早早开始布局大数据,为在即将来临的大数据时代做好竞争铺垫。

  大数据已经渗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就像公路、铁路、港口、水电和通信网络一样不可或缺。更有人说,大数据是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的第四个大国博弈的空间。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把“大数据”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

  大数据时代,可以让人成为上帝,通过各数据汇总,俯瞰世界中你想知道的任何一面。大数据时代,也可以让你困扰不堪,因为你面临个人隐私被不断泄露和基于数据预测偏见的麻烦和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划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因此,维克托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中表达了“数据主宰一切”的隐忧,并提出了“责任与自由并举”的信息管理设想,这也是我们在拥抱大数据时代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读后感】相关文章:

斯皮尔伯格从小就是大导演的名人故事04-20

科勒赫迈宁与布恩的体育明星名人故事04-09

瑞恩的井读后感03-13

《赛尔号》读后感11-29

《人间失格》读后感12篇01-26

感 恩作文12-04

德伯家的苔丝英语读后感范文10-04

2016德伯家的苔丝英语读后感10-04

《大卫 科波菲尔》英语读后感04-26

大卫·科波菲尔的英语读后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