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重的孩子胆子大

发布时间:2017-09-12 编辑:1016

  父母的恐惧感,还直接导致了讨好和放纵孩子。我们明知道不该这样做,但事实上,这样的方法却非常有诱惑力。毕竟,这样的方法太简单了,太容易息事宁人。

  从“威胁-奖赏”模式的消极关系,到让渡权利的积极关系

  这种亲子相处的模式,被心理学家称为“威胁-奖赏”模式,这是消极的二人关系,其特点为服从与支配。在“威胁-奖赏”模式中,每个人所持有的态度是他与另一个人有着不平等的价值。比如渺小与高大的对应,穷与富的对应,无能与有权的对应……被讨好和放纵的孩子,具有消极的二人关系的特点,要么服从,要么支配,给人的感觉是“欺软怕硬”,唯独不知道怎样尊重。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促成积极的二人关系。积极的二人关系,不论身份地位权力的差异,都坚持价值平等的原则。这需要父母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放弃父母的特权,让渡说一不二的权力,而且,也意味着放弃“威胁-奖赏”的模式。父母要学会自律,学会倾听,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认真回应孩子的要求。

  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同时,也要学会坦然拒绝孩子。我们践行尊重的理念,常常走入放纵的误区,把拒绝孩子,等同于对孩子的不尊重。事实上,这是对尊重的最大误解。单纯的拒绝不会伤害孩子,父母用负面情绪谴责孩子的要求,那才是真正的伤害。

  如果我们在家里接纳孩子,重视孩子,认真倾听孩子,全身心陪伴他们,那么,孩子就会有一种感觉:大人很喜欢我,会认真听我的话,大人重视我的要求,当我遇到困难,大人愿意提供帮助,愿意花时间陪伴我,我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

  如果我们总是拒绝孩子、忽视孩子、挖苦孩子、训斥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是另外一种感觉:大人总是嫌我麻烦,不喜欢我;没人愿意听我讲话,我说话会遭到批评,没有人陪我玩,我很孤独,大人都是自私的家伙,总是为难我,一点也不友好,我得躲得远点……

  ● 我们在家里提供一个安全的人际环境,孩子就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很容易融入其他群体;如果在家庭中总是遭遇拒绝与冷漠,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都不安全,在不安中,孩子就显得很胆小。

  通常,孩子会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习得一个模式,并且会带着这个模式周游世界。我们对孩子好,世界便对孩子好,这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也是亲人能给予孩子的最深刻的祝福。

  【奶爸说】

  ● 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被肯定、认可和尊重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尊重孩子,但知道和做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真正要做到对孩子尊重,实际上是一个要改变家长很多从小就已经根植于思想里的观念及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一个不断自我觉察、成长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我所理解的好父母一定不是整天紧张、焦虑的不断苛责自己;追求完美的父母;而是一个能坦诚面对错误做真实的自己、愿意不断学习成长的父母

  ● 一天老婆和乖宝说好一起收拾卫生,乖宝负责把她自己爬行垫部分收拾整洁。一切都顺利收拾好了,就剩下小奶娃那个带健身器的游戏毯还摆在乖宝爬行垫的一个边角的位置。乖宝要妈妈拿走,她说爬行垫都收拾好了,就剩下这个还摆在这里了。老婆说:妹妹的这个游戏架不能收走,妹妹每天都要玩的啊,就放这里。乖宝很认真的道:不行,你们说铺爬行垫这里的地方都是我的。老婆继续:爬行垫那边都是你的,这边一小块地方放妹妹的游戏架。乖宝说话的语调已经开始不满意了:不行~这是我的地方……

  眼看一次原本愉快的活动就要演变成一场即将爆发的小纠纷,我赶快跑过去打圆场:嗯!对呀,这是乖宝的地方嘛。乖宝点着头表示肯定,然后我走到她面前蹲下,看着乖宝说:那能不能和姐姐商量一下,把姐姐的地方借给妹妹一点用用啊?乖宝很爽快的表示:可以

  尊重,也是与孩子沟通变得简单、融洽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