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铁皮鼓观后感

时间:2021-07-01 10:09:3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经典电影铁皮鼓观后感范文(3篇)

  《铁皮鼓》讲述了奥斯卡三岁时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决心拒绝长大,反抗他的父母、纳粹、舅舅、情人个人反抗史。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经典电影铁皮鼓观后感范文(3篇)

  铁皮鼓观后感范文1

  《铁皮鼓》这部影片忠于原作荒诞、讥讽的基调,讲述了一个心理受创而拒绝长大的孩子,如何用他的鼓声和尖叫声在政治动乱、风气丑陋的世界里抗争、无奈和成长的故事。导演利用纯熟的拍摄技巧和精致的情节安排,让我们深深的沉浸在对这个特殊时代的反思中。

  在杂乱的鼓声中 ,影片拉开了帷幕,以主人公的视角回忆外祖母与外祖父的相识的经历,荒唐而又可笑。这将整个影片故事定格在一个夸张、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影片开头,光线由暗逐渐转亮,以一个全景镜头切入,画面中穿着四件裙子的外祖母坐在马铃薯田边,远处是两个警察追赶一个人,接下来给了外祖母一个面部表情的特写,强调了外祖母目睹了追赶的过程,接下来影片利用简单的片段叠加,讲述了外祖父的失踪、外祖母市场叫卖的生活、母亲的情窦初开和奇怪的三人行,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小奥斯卡降临人世,一个晚上的雷雨的固定镜头下,一个身影逐渐走远,描写但泽自然坏境的同时也暗示和渲染着一种阴湿寒冷的时代氛围。丰富了画面语言,赋予影片某种冷讽和幽默色彩。 预示着奥斯卡今后不幸、艰难的生活和经历,在奥斯卡出生前,在母亲的子宫里,奥斯卡就像身处在一个温暖的庇护所一样安静、平和,一双本不应睁开的眼睛仿佛洞察着一切,镜头不断旋转,给人一种离奇、诡异的感觉,这令小奥斯卡超出常人的智慧与异于常人的想法埋下了伏笔,奥斯卡以一个异类的身份来到并生存于这个世界,这注定了他不断发出与世界不和谐的批判和反抗的必然。 当奥斯卡出生时,采用了颠倒、旋转镜头,完全是从奥斯卡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事物,先是两个六十瓦的电灯泡和一只飞蛾,接下来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和母亲,同时也暗示着他到来的是一个颠倒、动荡、丑陋的现实世界。

  母亲承诺会他三岁的时候会得到一面锡鼓,这是他不重返娘胎的一个原因,也成为了他对抗“成人世界”的武器与工具,《铁皮鼓》的原著就巧妙的运用了符号学,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不仅仅是表意的含义,而是具有代表意义的,父亲、扬叔叔,分别代表纳粹势力和波兰,这与为小奥斯卡恋母仇父情结找到了依据,暗示着奥斯卡所代表和支持的反纳粹派。

  奥斯卡虽然逃离了成人世界,但也并没有见容于儿童世界,这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却使奥斯卡的批判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意义,于是介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侏儒表演团,成了奥斯卡逃避和妥协的避风港。

  整个影片的基础色调是暗灰色,衬托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心里的色彩,但奥斯卡的锡鼓确是红白相间的,鲜明的颜色对比更加说明了鼓在整个影片中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顽强的反抗精神,影片拍摄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从此将“成人的世界”的荒诞、变形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主人公奥斯卡更像是以一个观众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动荡、政治的变迁,与影片自述性质相吻合。同时,在影片的拍摄上,导演多处注重了细节的展现,就像捕鳗鱼、镜子下的人影等,并在主题沉重的影片中适当加入了喜剧的因素,最为经典的是奥斯卡将庄严肃穆的仪式变成了欢快的舞会,导演将多元的因素巧妙的加入到影片中,更加凸显了主题,同时增强了电影的可观看感和吸引力。

  从整体上,《铁皮鼓》是一部深刻的影片,不仅是时代变迁的写真,更加诠释了人性的复杂,影片采用巧妙的拍摄技巧,将影片的主题演绎的淋漓尽致。

  铁皮鼓观后感范文2

  第一次看《铁皮鼓》电影,是八年前,第一次读《铁皮鼓》原著,是五年前,但那年轻粗鄙的思想从未参透其中美妙。“比《百年孤独》还要晦涩”,我时常耸耸肩跟人家说,那时我以为我读懂了《百年孤独》,但今天我发现自己也只是站在通向《百年孤独》世界的任意门门口,轻略一眼,从未踏足。

  我从未看过有比《铁皮鼓》还要精准地把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搬上银幕的电影,如此浑然天成又浑然一体,扮演长不大的奥斯卡的演员更是足以令人惊艳的存在。

  《铁皮鼓》始终处于一种摇摆的鼓点上,故事的发源地是一个处于德国和波兰的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的家乡,但泽,它在战争中几次易主,使得作者丧失了归属感与判断力,所以片中主人公奥斯卡的父亲不知是信新教的德国人马策拉特还是信天主教的波兰舅舅扬·布朗斯基,更邪恶的是,就是他的儿子也不知道究竟是他的还是父亲的,这实在是世代易主的但泽的最佳隐喻。

  这种摇摆体现在我们的`主人公奥斯卡身上,形成了一种方向与善恶的迷失,在家庭成长环境中,贝多芬与希特勒画像的更迭,读的是歌德与拉斯普廷,铸就了奥斯卡心中的明暗两面,打鼓是上帝的宣召,喊碎玻璃则是撒旦的本领,唱的黑厨娘是恐慌的大环境,他那穿四条裙子的外祖母则是爱与乡愁、根的力量。

  奥斯卡拒绝长大,这使得他可以游弋在那个时代的各种荒唐惨剧之外,用一双慧眼替我们看世界。世界是一部癫狂的作品,令你沉醉其中,魔幻的魅力,犹如令你在万花筒中旋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荒诞、花哨,于是你忘却了世界本来的悲惨模样,进而像长不大的孩童一样雀跃。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无以慰藉,于是借助魔幻,人们的悲苦上升到一定境界,开始出现幻象,悲惨世界就变成花花世界,于是天旋地转,连善恶黑白的界限都不那么明显了。

  铁皮鼓观后感范文3

  该片于1979年上映。由德国的沃尔克·施隆多夫导演。主演:马里奥·阿多夫、大卫·本奈特等人。时长:142分钟。色彩:彩色。

  施隆多夫是德国新电影四大导演之一。这部电影属于德国新电影流派,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奥斯卡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了"铁皮鼓"作为礼物,他高兴的整天挂着它。他在桌子底下玩,发现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妈妈的私情,他觉得成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邪恶和虚伪,他决定不再长大。他故意从楼上跳了下来,结果他真的就不再长高,停留在三岁的高度。一次,爸爸抢他的鼓,他大声的尖叫,结果发现,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从此没有敢再抢他的鼓。最后父亲被杀,他埋葬了父亲,也埋了伴随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头砸了他脑袋,这时候发现,奥斯卡恢复了生长。

  裙子在影片开始就出现在荧屏,它对电影的主题意蕴起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外祖母四条肥大的裙子成了逃亡路途中外祖父的庇护所,也成了孕育奥斯卡妈妈生命的起源之地。奥斯卡感到害怕或无助时也喜欢钻到裙子下、衣柜里。电影以《铁皮鼓》命名,在于铁皮鼓之于奥斯卡具有无限的意义与多重的象征:铁皮鼓是对逝去日子的回忆,奥斯卡敲起鼓,那些陈年往事就历历在目。铁皮鼓与奥斯卡一样代表着正义与良知。奥斯卡这个怪诞形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他长期浸泡在这个罪恶的社会,最终在面临种种诱惑中迷失。他掩盖自己的心,麻木地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但最终他认清了现实,找回了自己找回了正义与良知。奥斯卡经历了自我的迷失与回归,他感受了人性丑陋的一面但又找回了原有的道德。

 

【经典电影铁皮鼓观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01-17

经典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01-14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01-14

经典电影勇敢的心观后感01-14

精选铁梨花的观后感01-11

离开雷锋的日子经典电影观后感02-21

经典电影郭明义观后感02-23

经典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范文02-23

2016经典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