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1-03-18 12:44:2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提出选自己,并说了选自己的原因,同学们热烈地鼓掌表示同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明白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教学目标:

  1、本课“委、补”等8个字,会写“足、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难点: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是谁?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多种方法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识字

  (1)、出示词语

  委员补选教室王宁

  愣住亲切集体掌声

  (2)、指名读,读正确就跟读一次,有错大家帮忙。

  (3)、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说说“我”是谁?

  4、齐答问题。指导写“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再选劳动委员?找出是在哪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反馈交流,师小结。

  出示句子: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给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但是意思不变。

  齐读两组句子。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室、样、校、切、教、响、班”,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位置,说说要注意哪些地方。(特别是“切”的左边部分不能写成“土”。

  3、范写难字。

  4、学生练写。

  5、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教室、班会、一样、亲切、学校。

  2、同桌互查。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1、李小青转到其它学校了,现在班级里正在选举新的劳动委员,默读课文,看看现在班级里的气氛又是怎样的?

  (1)、指导读: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2)、同学们这时候都会想些什么?

  2、当大家正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引读——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补充说一说:我选我,当()。

  4、指导朗读。

  出示: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自由读,想想怎样把这句话读好,想象王宁当时的神态和语气。

  5、听了王宁的话,同学和老师反应是怎样的?为什么?指导读老师和同学的句子。

  6、大家都很奇怪,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自由读,划出句子。

  7、用上句式:我选我当(),因为()来说一说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板书: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8、因为王宁决心要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为大家服务,所以教室里,引读——第五自然段。

  三、齐读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王宁的自信和决心得到大家的掌声,现在我们也要竞选班委成员,请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发言稿,开头可以用上:我选我当(),因为()。

  2、学生展示,交流。

  五、写字指导

  1、观察田字格中的“员、青”。

  2、指名小老师说说自己怎么把这两个字写好。

  3、学生书写,师随机指导。

  六、板书:

  我选我

  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语文教案 篇2

  (一)整体感知

  1。《云南冬天的树林》力求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避免主观的想象和夸张,仔细阅读文中有关树叶、蚂蚁、小鸟描写的段落,加以体会。

  【提示】《云南冬天的树林》力求写出景物自然客观的状态,所以很少用过于花哨的语言,也不太用修辞手法,比如第5节,写一片树叶落下的全过程,化动为静,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逼真;再如第11节写一只鸟,对它的动作和神态叙述的也非常细致;又如第12节写蚂蚁,忙碌、紧张、勤奋。所有这些由于作者的耐心,放慢了观察的节奏,使得人们能静下心来体察自然的神奇,发现了匆匆忙忙和自以为是时所无法看到的许多细节,这种客观化的描写反而更能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礼赞。

  2。 在云南冬天的树林里,作者是如何观察自然的?从中你体会出作者对自然持一种怎样的态度?

  【提示】“躺在那儿”, “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 躺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视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用不带有任何人文精神的干扰的审美姿态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去除“遮蔽”的姿态。

  (二)细节探究

  1。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片叶子的落下的过程的?“一片叶子的落下包含多少美丽的细节啊!”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忽视了这些细节?

  【提示】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通过细节描写来写一片叶子的落下的过程:“一片叶子的落下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起因);“它从他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它并不向下,而是漂浮着”(姿态)。

  因为旧有的文化固着,“在那些文字里,一片叶子只是一个名词和些许形容词的集合体,没有动词”,“一切细节都被抹去,只被概括为两个字:落叶”。人们总是在事物身上加上了很多意义,我们了解事物总是先通过意义来了解,而忽视了事物本身。我们被意义“遮蔽了”。

  2。 为什么作者说“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

  【提示】作者告诉我们要回到事物本身,去除意义的遮蔽,不能以“惆怅或怜惜”去看待云南树叶的“死亡”,因为他认为,那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另一个时间中的另一种事物”,对它来说,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种新生。所以,“没有落叶,只有这一片深红的或那一片褐黑的”, “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

  3。在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里,作者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他看到了哪些可赏之美景?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

  【提示】仰望树叶和天空 / 望蜘蛛结网 / 看鸟儿 / 看看蚂蚁的生活场景 / 看光……

  作者完全融入了自然,细致入微了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且尽可能使用最简单自然的白描手法,将所视所听真实的呈现出来。

  4、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我们不应流于所谓率也象征着向上,而落叶则必定是凋零的俗套,应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

  如第6自然段

  ——我们提起“落叶”可能会伤感、寂寞、孤独、悲观。但是,这些人类附加于树林或落叶身上的意义已经构成了一种“阻隔”和“遮蔽”,“意义”横亘在人与树林中间,使人们无法接近对象,因为它们,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状态与言说以外的风景。要尊重自然作为客体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为主体必须放弃自己的优裕地位,沉入自然中去,让自然去呈现自己的状态。

  如第14自然段

  ——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你敞开,也因为敞开,我们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

  (三)思维碰撞

  1。 作者在最后为什么说“你的离去使树林的真相永远被隐没。回头望望,那一片耸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东西,是你无以言说的东西”?

  【提示】语言的尴尬,语言有先天的弱点,无法描述本真的自然。于坚笔下的树林依然是于坚的感受,不是你的。文字的背后造成了新的遮蔽。自然在本质上是无以言说的,他只是存在着。

  2。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作者反复说“它在那儿”的含义。

  【提示】作者写云南的12月份,树叶的两种姿态:一个在“明朗的高处”,“结实、茂盛、充满汁液”;一个在“阴暗的低处”,“干燥、薄、灿烂而易碎”。作者要强调的是自然的自然状态,“不需要言说”,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你敞开,我们由此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神与物游,那是一个澄明之境。

语文教案 篇3

  一、课文分析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为课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上简洁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

  2、 观察细致,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景物,用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绘出了一幅幅春景图。

  3、诗情画意相融合,作者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

  二、同多媒体技术的契合

  《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可以运用音频欣赏课文朗读。

  观察是写景的基础,可以运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作家准确生动的描写。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直观 性、生动性,应该可以更高效率的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抓住课文特点 ,切合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说明:

  1、以读为主线 贯穿于教学过程,并注重读的方式的多样性

  2、切合 所写景物的不同,注意分析方式的灵活性 。

  春草图采用先朗读课文,再分析的传统方法;春花图采用学生先根据设定的情景口头作文(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要丰富些)再同课文相比较,从而领会课 文词句的内涵;春风图从不同角度写景,结构严谨,因而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春雨图所写不是一时一地 之景 ,可以进行想象训练。

  3、读写结合。及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技巧来进行 作文片段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读14个生字

  2、 朗读课文。了解大像醉酒的样子以及醉酒的原因,感受大象的可爱。

  3、 体会句中带点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以及醉酒的原因,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难点:

  体会句中带点词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2、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适时总结)

  把问题归类

  二、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课文中画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通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之际理解意思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景色怡人:景色、景致适合人的心意。

  酩酊大醉:形容大醉。

  不虚此行:没有白来;没有白白得来这一次。

  4、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纠正问题。

  5、自己读课文,要求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要求正确流利。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指名读。

  三、关于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2、小组交流、解疑。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3、集体梳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思考:大象醉酒后什么样?画出有关的句子。

  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醉酒的大象有时会乖乖地躲起来睡大觉,有时却会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地四处游荡,甚至会大发 “酒疯”,到处破坏,惊扰游客。

  体会到:睡大觉、四处游荡是一般情况,到处破坏,惊扰游客是较严重了,所以用甚至。这样表达,清楚明白而且有层次。

  有语气的读读,让大家感受到大象的“醉”

  2、 讨论:大像醉酒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原因说出来

  3、 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说一说。

  五、小结

  学完课文后,有什么想法?开始心中产生的疑问解决了么?

  学生谈感受。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6、大象“醉酒”

  有时睡大觉 有时四处游荡

  甚至到处破坏,惊扰游客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使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说一说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老师?(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学生、教学方法独特、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学生回答后小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呢?

  板书:怀特森先生

  3、导入新课:为什么这位老师是作者最好的老师?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看看导语给我们提出的要求,画一画。

  4、教师导读: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很快就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词。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

  出人意料侃侃而谈目瞪口呆想方设法深信不疑饶有趣味受益终身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说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个性,质疑“最好”。

  1、看来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但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吗?

  出示句子:怀森特算哪门子老师?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2、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交流。

  感悟读句子: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如果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把错的知识教授给你,你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吗?而怀特森却真的是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2)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如果你认真听讲,认真答题,结果却是零分,你会怎么想?而怀特森却真的这样做了,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3)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而怀特森先生却为自己的行为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的确如此,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4)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这意味着什么?但怀特森先生真的照做了。所以我们全都气炸了,一起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4、过渡:就是这样一位最初在我心目中不可理喻的老师,居然成了我心中“最好的老师”。

  四、探究“最好”,释怀“最好”。

  1、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举动真是让人出乎意料,不可思议。他这种举动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2、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句子来回答

  (1)有时,为了驳倒他的一个貌似正确的“观点”,我们常常会在课后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

  (2)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3)怀物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同学们听,化解下我们之前的气愤。要求:先写一写,再说一说。

  ①出示句式: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你们应该()啊!

  我之所以(),是希望()!

  (①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怎么会有头盖骨呢,你们应该提出质疑啊!我之所以编造假的内容,是希望你们能学会思考,而不是只相信我说的。②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怎么会有这种动物呢,你们应该反驳我啊!我之所以给你们打零分,是希望你们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思考,一有疑问马上指出来。③学会思考,而不是让脑子睡大觉,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提出质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我之所以欺骗你们,是希望你们明白老师的话也并不一定是对的。)

  ②学生说,老师板书: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学会质疑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4、小结:是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并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反驳,从而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质疑精神。

  5、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们还气愤吗?你们认可这样的老师吗?

  6、小结:原来怀特森先生是想通过这节课启发我们学会怀疑,学会思考,学会判断,而真正的质疑是要在课堂上随时保持警惕,一有疑问马上提出来,培养自己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怀特森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他的教训真让我受益终身啊。

  7、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7段

  8、怀特森先生用了如此独特的、巧妙的方法教会了学生求真务实,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9、怀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当我把怀特森老师的做法介绍给一位朋友时,朋友是这样评价的。

  ①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对于朋友的评价,我是这样说的

  “不,你的看法错了。”

  ②小结:从作者的坚定的眼神以及肯定的语气中,怀特森生先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是一个极具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的老师。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通过试验证明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是同时落地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臭苹果》……)

  2、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具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3、作业:学习写法,写一个用一事例论证一观点的片段。

  4、推荐图书:《第一家爸爸银行》(大卫。欧文)

  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独特

  哪门子老师?→最好的老师!

  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学会质疑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根据课文理解“摄谱学”“声纳”“超声”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3。 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4。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 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用“跳读法”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筛选各段的关键信息。

  明确:(1)音乐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有意义的东西。

  (2)大自然的声音能使人愉悦。

  (3)白蚁的敲击声有规律、有节奏。

  (4)白蚁的声音有意义。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声音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6)蝙蝠发声的奇异特点。

  (7)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部位发声。

  (8)猩猩、乌龟等动物的不同发声方式。

  (9)鸟类声音的不同意义。

  (10)歌鸲、野云雀等鸟儿声音丰富的曲调。

  (11)唱歌像说话一样,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声音具有合成音响的特点。

  (13)鲸鱼唱歌是为成功而喜悦。

  (14)人类的音乐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乐记载着生命形成的过程。

  (16)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三、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共计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现代生活引出说明的话题,指出大自然不喜欢长期间的沉寂,到处充满美丽而和谐的音乐。

  第二部分(3~14)状写大自然中到处充满奇妙的乐章。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指出它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乐”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

  四、重点语句分析

  1.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分析:我们人类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处于大量的无休止的废话噪声中,由于有了音乐,才避免了被废话毁灭的灾难。这句写音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对大自然音乐的介绍。

  2.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物质转化为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分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驱力(原因)的一种解释,作者认为人类创作音乐是为了记载一种最古老的记忆。记载人类从无生命物质转化为生命形式的过程。

  3.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分析:动物发出的声音往往难以确定具有某种具体意义,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着把某动物声音确定为某种意义的错误。

  五、本文写作特色分析

  1.举例丰富,具体可信。

  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语言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六、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动物们的声音,指出动物们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说明了通过交流和合作表达生命的和谐的重要意义。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引导人们对自然界和对生物圈持乐观的态度,感受到一切生命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ì àn dià iàn xíng 5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树林能抗拒狂风、阻黄沙、隔烟雾、挡噪声,给城市,给人们带来整洁与安宁。

  2、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树木、草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树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1、课文配套的课件、幻灯片。

  2、歌曲《小松树》的磁带。

  3、一枚卡纸做的“军功章”。

  4、课前让学生了解“狂风、黄沙、烟雾、噪声”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去一个城市走走。(在钢琴声中看城市风光图的幻灯片)

  说说,这个城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家说得没错,可你知道秘密在哪吗?是因为有一群群特殊的卫兵在日夜守护着它,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绿色的卫兵”。(揭题,齐读)[动听的音乐,美丽的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对绿色的卫兵油然而生一种喜爱之情]

  二、入情入境,观看录相

  a) 想了解他们吗?好,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b) 谈谈你所了解到的?(生说,师做相应的板书)[以看录象的直观形式,不仅生动,而且文中一些重点词不说自解。]

  三、自由读课文,学习重点段

  小朋友们了解得还真不少,会看,会听,还会思考,真不错。哎呀!战斗开始了,绿色的卫兵同来犯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a) 打开书本,边读边找出写战斗的部分,用“——”划出敌人的表现,用“波浪线划出绿色卫兵的表现。然后同桌分工合作读一读。

  b) 指名小组合作读,后。

  你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听听吗?哪一组先来试试?(在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再读,使感情更深层次地得到体会。)

  c) 随机理解“挽起手臂”“筑成长城”。[这儿通过边读边演的方式更能激发读的愿望,教师却忽略了]

  d) 分角色引读。

  e) 进行想像说话训练,体会绿色卫兵的功劳。

  小朋友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这是一枚军功章,只有立了功的人才能得到它?你觉得老师可以给绿色的卫兵带上吗?说说你的理由。[通过“没有绿色的卫兵,会()”。的讨论,反馈交流,更深层地认识到绿色卫兵的功劳,使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表演读

  看来这军功章带在绿色卫兵的身上一点也不过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绿色卫兵的这种勇敢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吗?

  指名表演————再表演[由于时间关系,安排的环节太多,课堂中没有实施。也许与前面的读结合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五、

  绿色卫兵的勇敢确实值得敬佩,不过你们的演技也很值得敬佩,把掌声送给自己。

  a) 小朋友们,此情此景,你想对这群可爱、可敬的绿色卫兵们说些什么呢?

  b) 了解了绿色卫兵的作用,今后的你会怎样做?

  我代表大家谢谢你,代表我们的城市谢谢你,代表我们的地球妈妈谢谢你!

  c) 音乐渲染气氛,以画激情

  这枚军功章带在了这名卫兵的身上,但功劳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吗?是呀,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让我们拿起画笔,今天我们在黑板上种下我们心中的那棵小树苗,相信!明年在义乌这片土地上,充满生机的小树会一棵棵挺立起来。(在音乐声中一组组上台画画)

  d) 让我们再一次满怀赞美和感激之情,来读一这文章吧!

  [最后以画激情,在音乐的渲染下,通过说服性的言语,学生明确了城市的美丽需要靠大家爱护草地,树木,多植树才能实现]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12-17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5-13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5-12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2-09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2-04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2-03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1-25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1-09

【推荐】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