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教案

时间:2021-01-29 13:40:45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教案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是指说出的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前,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有些儿童开始学习书面言语。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如下。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
  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这时期的口头言语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音,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三至六岁儿童语音发展的调查材料,幼儿语音发展表现出下列特点。
  1.三至六岁城乡儿童韵母、声母发音正确率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
  2.三岁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四岁儿童。三岁儿童对音位有微小差别的音如“e”与“o”、“n”与“l”难以区分;对有些声母音位的发音方法还没有掌握,错误较多,如把“g”音发成“d”音,把“zh”、“ch”、“sh”发成“z”、“c”、“s”或“j”、“q”、“x”,把“ing”、“ueng”读成“in”、“uen”。
  3.语音的发展除受言语器官和神经系统成熟发展的制约外,更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如农村幼儿语音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儿童。三四岁以后,发音渐趋方言化。
  为此,必须重视幼儿的语音教学,特别是四岁前后的幼儿,更要注意实施正确的语音教学。幼儿末期的儿童只要不是生理缺陷,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都能正确发出各种语音。
  表10-1 三至六岁儿童语音发展的正确率/%
  表10-2 幼儿翘舌音、齿音的发音正确率/%
  (二)词汇的发展
  言语是由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以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可从词汇的数量、词类、词义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
  1.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词汇量年年增加。据河北大学的研究,三至四岁儿童的词汇量为1 200个。一般研究表明,到幼儿末期,大约已掌握3 000~4 000个词,约为幼儿初期的三倍多。现将斯密斯(M.E.Smith)的研究结果列为表10-3,供参考。
  表10-3 幼儿的词汇量(斯密斯的材料)
年龄/岁 词数 增加词数
3 896  
3.5 1 222 326
4 1 540 318
4.5 1 870 330
5 2 072 202
5.5 2 289 217
6 2 562 273
 
  由于词汇的掌握很大程度直接取决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因此,儿童之间掌握词汇量的个别差异极大,以彪勒(C.Bühler,1893—1974)的材料为例,同是三至四岁儿童,最高词汇数可达2 346个,最低的词汇数只有598个。
  2.词类范围的扩大。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虚词意义比较抽象,一般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等。
  我国研究,儿童在幼儿早期已出现多种词类,其中名词、动词、代词较多,也有一些副词、形容词等。幼儿词类范围扩大,这既表现在幼儿在口头言语中所用词的种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也表现在每一词类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幼儿的言语中不仅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还包含汉语的各种词类,见表10-4。
  表10-4 二至六岁儿童各种词类发展比较表
  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幼儿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也掌握了不少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的词,如关于人造卫星、古代历史、工农业生产等。在名词中,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逐渐增加。如过去只能掌握具体的实物概念,如“积木”、“娃娃”、“桌子”、“椅子”等,后来逐渐能掌握“玩具”、“家具”等类概念。表10-5是我国26名3~4岁幼儿所掌握的名词内容的分析。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幼儿所掌握的词汇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很广。
  表10-5 幼儿词汇中名词内容的分析
种类 数量 百分比/%
人称 63 9.5
饮食 68 10.3
衣着 39 5.9
居住 39 4.9
动物 42 7.4
植物 13 1.9
无机物自然现象 19 2.9
人体各部分 31 4.7
时间方位 59 8.9
社会现象 45 6.8
生活用品交通工具 127 19.3
医药卫生 17 2.6
文化生活 70 10.6
政治术语 24 3.6
抽象概念 2 0.6
 
  3.词义逐渐确切和深化。有些词在幼儿前期即已出现,但不同年龄儿童对同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使用时也不会同样正确。幼儿期的儿童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深化。他们逐渐克服幼儿前期所出现的缺点,即对词义的理解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的现象。例如,幼儿对“猫”一词的理解,既不会把它扩大到泛指具有皮毛特征的一切事物,也不会缩小到仅指自家的那只小花猫,而是能够将“猫”一词作为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猫的符号,使词有了更为概括的特性。
  此外,幼儿口头言语中积极词汇逐渐增多。积极词汇又称主动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同时,在他们的口头言语中,还有许多消极词汇,而且也在增多。消极词汇,又称被动词汇。这是指能够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幼儿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于许多词不能正确理解或有些理解而不能正确使用,以致出现乱用词或乱造词的现象。如把“一个小朋友”说成“一只小朋友”,“一张电影票”说成“一个电影票”等,错误地使用量词。
  幼儿的词汇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较之幼儿前期儿童都有了发展,但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遍;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在引导儿童认识事物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要重视幼儿积极词汇的发展,不要让幼儿从小养成信口开河、词不达意的习惯。
  (三)语法的掌握
  言语发展,除表现于能正确发音、具有一定的词汇外,还表现于语法结构的掌握、学会组词成句的规律。幼儿在与人们不断交往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句子的发展,表现了以下趋势。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幼儿前期儿童,虽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句,但绝大部分是简单句。据研究,两岁时复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简单句占96.5%。在幼儿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见表10-6。
  表10-6 幼儿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比例
年龄/岁 简单句/% 复合句/%
3 96.2 3.8
4 88.5 11.5
5 87.6 12.3
6 80.9 19.1
 
  幼儿四岁以后还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偏正复合句),应用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如应用“如果……就……”反映假设关系,应用“只有……才能……”反映条件关系,应用“因为……所以……”反映因果关系等。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幼儿的口头言语中,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在幼儿的言语实践中,可以看到他们由于受简单陈述句句型模式的影响,往往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因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五六岁的幼儿对被动句不易理解,因而把“小狗被小兔推着走”误认为“小狗推小兔走”。又如,对双重否定句更难正确理解,因而把“哪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没有娃娃站着”,或完全不理解。
  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三岁幼儿像幼儿前期儿童那样,句子结构往往松散,不严谨。在他们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别人如果不了解儿童说话时的情景,就很难理解儿童所要表达的意义。如有的幼儿把“孙悟空拔头上的毛”说成“孙悟空头上毛”;把“你用筷子吃,我用调羹吃”说成“你吃筷子,我吃调羹”。
  三岁半以后的幼儿,逐渐掌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复杂而严格的关系,出现了较复杂的修饰语句,如有介词结构的“把”字句;“他们把绳子结起来跳”,“小兔子把萝卜放在桌子上”;递系结构句子,“阿姨教我们讲故事”。六岁幼儿的简单句几乎全是完整句,复合句也较完整。
  4.句子从短到长。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华南师院的研究,三岁儿童主要使用三词句(占21.5%),三岁半儿童句子长度发展到6~10个词(占21.2%),四岁儿童使用句子的长度可达11个词以上。以后,句子的词数继续逐年增长。
  一般来说,幼儿末期,儿童不仅具有完整的简单陈述句,而且出现了各种句型的复合句;句子的长度增加,语句的结构也较严密。幼儿对语法的掌握并不依靠专门的语法教学而获得,而是在实际的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他们在使用句子时,并不知道句子构成的理由。因此成人在和幼儿交际的过程中,使用符合语法的语句将对幼儿正确掌握语法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集体生活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不断掌握,幼儿期口头言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
  1.独白言语的出现。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两种言语形式。当人们提出问题、要求或回答问题时,所用的言语形式即对话言语。它不需要将一切思想和事物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句子也不需要结构完整无缺,彼此明白就行。例如,当人们在等火车时,只要说“来了”一词,大家都会明白是指“火车进站了”。而独白言语,是说给别人听的或向别人传达自己思想、感情,或讲述知识经验等。如讲演、作报告、讲述故事等都是独白言语。由于独白言语是一个人比较长时间地独自讲述,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因而要求语句完整,讲述的内容不能简化。
  三岁以前的儿童,他们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各种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同时,他们又处于集体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际过程中,他们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或印象。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也就发展起来了。
  自然,幼儿的独白言语发展还是很初步的,开始时,由于词汇不够丰富,语句结构不够完整,表达时常常显得不够流畅,叙述时常常以“这个……这个”或“后来……后来”等帮助缓解表达的困难。在正确教育下,一般到六七岁时,儿童就能比较清楚地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或系统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
  2.连贯性言语增多。三四岁幼儿,甚至四五岁幼儿,还不能连贯地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地讲述一个故事或叙述一件事情。如三四岁的儿童在讲述大灰狼的故事时说:“大灰狼来了,不得了啦!不能开,妈妈来了,它就走了。”只把故事中一些突出的内容,断断续续地讲一通,既不连贯,也没有交代任何背景,好像听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似的。有时,儿童找不到适当的词来描述时,还用手势、动作来代替。这种叙述不连贯,伴有各种手势表情,需要别人结合当时情境、审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这种言语,称为“情境性言语”。随着年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六七岁,开始能把整个思想内容有头有尾、前后一贯地进行表述;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说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即使不看他的手势表情也能听懂讲述的内容(见表10-7)。教师要加强教育和训练,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言语,使幼儿能够不离题地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言语可按活动的目的以及出声不出声,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内部言语发音隐蔽,不发出为人察觉的声音,但言语的发音器官肌肉组织仍有活动,它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这种活动可通过精密仪器测到。
  表10-7 各年龄幼儿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百分比/%
  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压缩、概括。内部言语常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表达在外部言语中需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达的意思。
  内部言语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内部言语也具有调节自身心理活动的功能,与心理自觉性的发展相联系的。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幼儿前期还没有内部言语,他们还不能不出声地考虑问题。到了幼儿期,内部言语才开始产生。
  在幼儿内部言语开始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就是既是出声的,又是对自己讲的言语。据柳布林斯卡娅(A.A.Люблинская)分析,在出声的自言自语中,又可分“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
  “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和活动中对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这种言语通常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表现力。如儿童在建筑游戏或绘画中,边干边说的言语就是这种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活动进行中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办法。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这两种言语所占的比例不同。三至五岁儿童,“游戏言语”占多数;五至七岁儿童则“问题言语”增多。这是因为年幼儿童还不会独立解决问题。
  幼儿期,自言自语在口头言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随年龄增长,它的比例逐渐缩小。据皮亚杰发现,自我言语在儿童四岁时约占48%,七岁时下降到28%。同时,自言自语的比例数还受儿童所在环境的影响,通常在儿童单独游戏时,出现较多。
  二、书面言语的学习
  书面言语的掌握要比口头言语的掌握困难。因为第一,书面言语不仅需要形成动觉刺激、听觉刺激和词的意义之间的联系,还要加上字形的视觉刺激的联系。第二,书面言语比口头的独白言语必须更为开展。书写者无法从阅读者的及时反馈中对发出的信息作适当的修正和补充,要求在写作时就尽量把要说明的问题阐述得一清二楚。第三,书面言语是最随意的言语形式,写作时要考虑用何种最适宜的言语手段来表达问题。总之,书面言语比口头言语在表达上和结构上要复杂得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门组织教学。
  但另一方面,口头言语的选词造句或感知理解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在书面言语中,作者可以反复修改,仔细琢磨,读者可以反复阅读,细致推敲。因而学习书面言语有助于提高言语活动的水平。
  幼儿期儿童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幼儿期儿童的口头言语已相当发展,它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基础。幼儿形象知觉的发展,又提供了辨认字形的可能性。有人认为,字母、数字、字词,特别是方块汉字,说到底,只不过是图形。识字,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知觉。当儿童能识别图形时,就能分辨字形。人们还发现,四岁左右儿童是形象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幼儿期可以进行识字教学,或许还是认字的最佳年龄。
  此外,书面言语的学习,还需要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活动能力,以及手指小肌肉活动的发展,这些是握笔书写的条件。有人研究,儿童两岁半时,就可凭记忆书写阿拉伯数字和不太复杂的汉字,达到别人可认的程度。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又可发现幼儿自身已有认字、读书、写字的需要。当成人经常拿着书给他们讲故事,或看到成人写字等,他们就逐渐产生了学习书面言语的积极性。如有的孩子主动向成人问字,要求认字;有的孩子拿了看图识字的书,指着字说着画上的内容;有的孩子要笔、纸,趴在桌上涂写等。此时,如因势利导指导幼儿学习书面言语,常常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国多年来的教改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大量事实,都证实了幼儿学习书面言语是完全可能的。曾经对甲乙两班54名幼儿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幼儿识字教学实验,得出儿童在各学期正确认字数见表10-8。
  表10-8 幼儿正确认字数
年龄班 认读字数/个 巩固率/%
甲班 乙班 甲班 乙班
小班 上学期 11 20 89.5 94.0
下学期 100 82 88.2 97.9
中班 上学期 161 120 91.4 92.4
下学期 117 129 96.4 98.9
大班 上学期 82 114 91.1 91.3
下学期 75 103 90.5 91.4
共计 546 568 91.1 94.6
 
  研究发现,幼儿一提到识字即流露高兴喜悦的情感,能较快集中注意,把识字看成是辨认形象和声音的游戏。实验三种儿童在幼儿园以喜悦的情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五百多字。
  总之,幼儿已有掌握书面言语的可能。但当前幼儿园应否进行识字教学、如何进行等问题,有赖于幼教工作者去解决。

【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教案】相关文章:

人生寓言语文教案10-21

寓言语文教案 15篇02-24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02-23

爸爸特点作文04-08

植物的特点作文07-28

霜降特点的作文09-01

湘绣的特点介绍02-25

合唱的表演特点09-08

民族唱法的特点12-10

动物特点的作文:牛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