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理想的风筝》教案

时间:2021-02-24 13:00:1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教案

  导语: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过的,有的也放过的。(在“风筝”前用彩色粉笔加上“理想的”三字)

  (1)“理想”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

  (2)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说说文中生词的意思。

  2、讨论思考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段:

  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

  4、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

  5、交流学习心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反复品读,互动探究。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细腻传神,试着找几处读一读,揣摩这些地方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腻。

  2、小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重点探究。

  1、第一段重点探究。

  (1)欣赏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2)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想起……想起……)

  2、第二段重点探究。

  (1)这一段写了刘老师的哪两个方面的情况?(在课上讲课和在课后放风筝)

  (2)有感情地读刘老师在课上讲课的情景。

  (理解: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板书:身残志坚)

  (理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酸涩”指内心的辛酸苦涩。刘老师遭遇不幸,截去了左腿,还用女娲造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笑声。笑过之后,会想到老师的悲苦和快乐,激发哀悯和同情之心。“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表现了同学们尊敬、难受和激动的心情。

  (3)读刘老师在课余放风筝的有关内容。

  (理解:刘老师课余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4)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联系?

  (体会刘老师课上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都展示了他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生活)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加深感悟。理解:他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女娲氏造人的传说的一些内容。

  3、第三段重点探究。

  (1)离开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估计有两种可能。(倘若……倘若……)

  (2)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

  (3)两处省略号的理解。

  4、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四、总结。

  1、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中的“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

  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恰当的感情。

  3、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4、作者是怎样写出刘老师的生活乐观、工作认真地?

  (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品质)

  五、作业。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欣赏。

【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作文07-04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04-20

理想的风筝作文(8篇)01-19

理想的风筝作文9篇12-14

理想的风筝作文8篇12-02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作文08-26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作文3篇08-26

《风筝》语文教案10-14

《美丽的风筝》中班美术教案06-07

苏教版语文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