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课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30 12:42: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病梅馆记》课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病梅馆记》课文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借梅的被摧残,揭露和批判清朝统治者束缚人们的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2、揣摩文章用词的精练,如动词“斫、养、夭、删、遏”等。

  教学设想:

  1、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支持者。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本课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一思想。

  2、学习目标1既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师宜适当点拨,以引导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3、教学思路:以探索《病梅馆记》在咏梅佳作中的命题创意为贯穿整个教学的红线,引历代咏梅作品尤其是《山园小梅》作对比,以收到提高与丰富并重的效果。

  4、教学时间:50分钟左右。

  5、预习要求:浏览课文,疏通生字词,阅读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收集历代咏梅佳作。

  6、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CAI课件(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境创设

  1、梅,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故以此为题材的佳作众多(仅陆游就有诗词数十篇),请几位同学朗读课后收集到的咏梅佳作(一般涉及到的篇目有:阎肃的歌词《红梅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王安石的《梅花》、林埔的《山园小梅》等)。

  2、问题:同是以梅为题材,《病梅馆记》与这些作品相比,有无创新之处?

  二、探索研究

  1、问题:上述作品同为咏梅之作,但作者选择的构思角度相同么?

  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有困难,教师可作下列提示:

  作者选择的构思角度并不完全相同。可以从侧重于写“神”还是写“形”这一角度思考。

  ⑵ 教师组织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以下为参考答案:

  侧重于内在精神气质:

  *《红梅赞》赞梅之傲视冰霜。梅实际上是革命者的象征。

  *《梅花》颂梅不畏严寒的坚贞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暗香”,流露出诗人深深陶醉于自然的情怀。

  *《卜算子. 咏梅》极赞梅之清高。梅实际上成了具有高洁品格的诗人自己的化身。

  侧重于写外部形态:

  *《山园小梅》极力称道被加工过的梅(“病梅” )的“疏影横斜”。

  *《病梅馆记》愤怒抨击自然(常态)之梅被扭曲成了“病梅” 。

  2、问题:面对同样的“病梅” ,林逋和龚自珍俩人的看法迥然不同,这如何理解?

  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有困难,教师可作下列提示:

  因为俩人审美的角度不同:一个是从园艺美学的角度立意;一个是从人才学的角度立意。

  ⑵ 教师组织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以下为参考答案:

  ①从园艺美学的角度去审视,林逋抓住了梅树姿态的最佳审美点——疏、横、斜,绘出了一幅绝妙的溪边月下梅花图。那静谧的意境,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确实令人陶醉,无怪乎林逋要“以梅为妻”了。但是,一株自然生长的梅树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因为它会长直、长正、长密。那么,为了达到疏、横(曲)、斜(欹)的目的,就需要进行人工的改造——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总之,要的就是这种非自然的“病态美” :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可提示学生在当前生活中寻找例证。)

  ②从人才学的角度去审视,龚自珍有了不寻常的发现:

  自然(常态)之梅:(喻自由发展的人才。)

  病梅:(喻被压制、摧残、扼杀的人才。)

  病梅者:策划:文人画士(喻清朝统治阶级);传达: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喻帮凶);操作:鬻梅者。

  病梅目的:绳天下之梅(喻束缚人的思想,压制、催残人才)。

  病梅手段: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动词:斫、养、删、夭、锄、遏,以理解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手段)。

  病梅结果:江浙之梅皆病(喻人才受害面极广)。

  疗梅方法:纵之顺之(毁盆、埋于地、解缚)(喻作者要求个性解放和变革现实的主张)。

  3、问题:《病梅馆记》这篇文章,表面上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都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作者为何不直言其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以下为参考答案:

  一是显得含蓄,因为当时社会环境(严酷的思想统治)的不允许。借梅议政,则能较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二是显得生动形象。具体而鲜明的艺术形象更容易感染读者,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托物言志的写法为古今散文所常用,可提示学生联想周敦颐《爱莲说》、陶渊明《归园田居》、茅盾《白杨礼赞》、高尔基《海燕》等文。)

  4、问题:《病梅馆记》写于1839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者“疗梅”的主张能否顺利实现?

  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有困难,教师可作下列提示:

  可从下面几方面思考:“病梅”的数量;“疗梅”的物质条件;“疗梅”的时间等。

  ⑵ 教师组织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以下为参考答案:

  此主张不容易实现:

  ①“病梅”数量巨大,“江宁、杭州、苏州”皆有病梅。

  ②“疗梅”的物质条件不足。作者虽辟“病梅之馆”,但苦于无“多闲田”,只能“购三百盆”而已。况且作者受权贵歧视和排挤,当时已辞官南归于江苏昆山。

  ③“疗梅”的时间不足。作者无“多暇日”,即使他的“五年计划”得以完成,也只能疗救三百“病梅”,事实上,作者写此文后两年(1841)就病卒于江苏丹阳书院,时年49岁。

  病梅太多,而疗梅之困难也多多,以至于作者不禁“泣之”,发出“呜呼”之叹,然而他不畏艰难、“甘受垢厉”的精神值得称赞,这在当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可提示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

  5、问题:同《山园小梅》相比,《病梅馆记》创新之处何在?请加以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研究,以下为参考答案:

  同样落笔于梅的外形,林逋和龚自珍的着眼点不同,寄托的主观感情就不同。林逋的《山园小梅》极言梅之美,情之切,咏梅抒怀水乳交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王十朋评价: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至此,林逋似已写尽梅花,占尽风情,后人难以突破超越。然而捧读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其立意之新颖独特令人叫绝——梅,不再是园艺意义上的摆设,它成了作者议论时政、发表自己政治主张的载体,以全新的姿态跃上文坛。这种独创,使《病梅馆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咏梅佳作中鲜明的“这一个” ,无怪160多年后的今天,读后仍令人回味无穷!

  作业:

  1、完成练习二。

  2、选做:

  ①《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都以“人才问题”为话题,但两文的体裁及托物寓意中所托之物有巨大差异。请以“《病梅馆记》与《己亥杂诗》比较谈”为题,写一篇短文。

  ②以“病梅,你离我们有多远”为题,写一篇随笔。

  附:

  红梅赞 阎肃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病梅馆记》课文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04-07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09-17

《窃读记》教学设计02-23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5-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3-23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03-07

《窃读记》教学设计15篇10-31

《母鸡》教学设计范文05-27

《背影》教学设计范文04-12

《画》教学设计范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