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08 17:17: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目标达成方式:

  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分析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与辛苦,初步体会大禹“伟大英雄” 形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感激 英雄

  (2)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治理 洪水 被 制服 伟大

  三、细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2、组织交流: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大禹为什么治水?

  个别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水害

  大禹治水的结果?

  个别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 板书:制服 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 板书:治理

  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

  个别朗读后出示第二段

  1、 大禹是怎么做的?(学生说后显示填空,指导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练说)

  2、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堵”的方法

  大禹用的是什么办法治理洪水?——“引导”的方法 板书:引导

  从哪儿看出是“引导”的方法?

  ▲察看水流和地形——观察水流和地形,分析洪水泛滥的原因,思考如何约束住水,让水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

  ▲挖通大河,劈开大山——让水走它能走和该走的地方,而不随便、任意跑到它不该去的地方……

  3、大禹为什么用“引导”的方法治理洪水?

  ▲与第一段和图片联系起来理解——

  学生再读第一段(评价: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图1: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波涛滚滚,一路咆哮——堵不住

  图2:即使“堵”住一处,还会在另一方泛滥成灾

  (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洪水害得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过渡: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 (指板书)用“引导”这个科学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欣赏洪水被制服后的情景。

  (师描述:大禹经过观察、分析、思考,最终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引导百川乖乖地东归大海,同时还发挥了水“灌溉农田、滋养民生”的作用,春来播种,秋有收获,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接读第二段

  2、再读第二段:你还能读出什么? 理解“千辛万苦”

  (1)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吃了辛苦,走了山水……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2)交流感受: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吃了哪些苦吗?(困难、危险以及怎么克服的)

  提供想象情境:

  ▲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中——

  饿了……渴了……困了……脚上磨出了血泡……攀爬悬崖峭壁……

  (理解、读好走遍 、吃尽)

  ▲在挖大河、劈大山的过程中,与老百姓同吃共住,起早贪黑,黑了瘦了生病了累倒了……

  (3)他为什么要吃千辛万苦——再引读第一段(洪水泛滥、制服洪水)

  (4)指导读好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3、指导朗读本段: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常人受不了的艰难困苦,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儿,(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用科学的方法制服洪水,束缚住凶猛的洪水,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边想象边把这段话读好,好吗?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板书:伟大英雄

  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再读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2、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3、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大禹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精神!

  四、指导写字:

  1、词语: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治理 洪水 被 制服 伟大

  2、生字:害 通 姓 形 治 理 洪 被 制 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制、通、被”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南京力学小学 赵 萍 2008年10月17日

  一、我读《大禹治水》

  禹治水与父亲有关。禹的父亲鲧治水9年,采取堵的办法,却没制服洪水,落得个被舜处罚的下场。禹正是从父亲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临危受命,与当时的环境“老百姓无家可归”有关。

  大禹的名字世代相传,因为他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对这种语言形式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后第4题的安排可能也有此用意。

  除此而外, “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条大山”。正是大禹“千辛万苦”的治理,才使无家可归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才使百姓非常感激、才代代相传他的名字。

  二年级孩子对此没有体验。(老师也没有)他们如果与自己百般呵护的父母对比,简直无法理解大禹的所作所为。那么就只好让他们找找百姓们为什么感激大禹的原因了?

  本课的生字有10个,只识不写的也有12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二、我对《大禹治水》的预案的阐释

  《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为民造福的顶天立地的古代伟大英雄的形象。大禹的这种奉献精神在当今社会很有必要发扬光大。此外,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条理非常清晰。

  在钻研教材时,我发现课文中可圈可点的词句很多,如“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治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引导、制服、安定、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中的数字的理解与体会。

  如何抓住一个关键词语、找好准确的切入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想想我校张老师《梅兰芳学艺》抓住“勤学苦练”一词,在文中找到表现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来朗读体会,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朗读,教师适当的点评,无疑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堂。《大禹治水》这篇课文从构段方式上与《梅兰芳学艺》完全一样,但是反映人物的形象的表达方式上,《大禹治水》比《梅兰芳学艺》要复杂得多,如果在《梅兰芳学艺》课文学习后再来学《大禹治水》,从学习方法上是一种承接,从潜词造句等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引领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会更加丰满。

  阅读任务的完成是同构还是异构?我在揣摩校长让我选择《大禹治水》这课来上节学校教研课的意图后,决定还是抓住“伟大英雄”这个词语,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治水方法的科学性”、“治水不辞辛苦——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三个层面来理解大禹的“伟大英雄”形象,采用与张老师不一样的“以面击点”的方式(我将张老师的方法归纳为:以点找面),因此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重点放在 “大禹如何治理洪水制服洪水”这一主要问题牵引下的“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治水方法的科学性” 、“治水不辞辛苦——为民造福” 两点上。因为我以为:大禹治水不辞辛苦从文字中很容易找到并且比较好体会,所以我将教学难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上。

  识字写字教学,我分三步走:

  1、初读后教学生字新词的音,关注前后鼻音与平翘舌音;

  2、学完“课文” 后引导学生将生字进行结构上的分类后,启发、鼓励学生发现、总结——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的特点;

  3、教师指导由学生需要教的三个字:笔顺易错的“制” 、笔画易错的“通” 、有新部首且笔画笔顺都易错的“被” 。

  三、教师听课后相关数字统计分析

  南京市力学小学“研究性课堂”课堂观察表I:关于教师提问观测

  问题种类一二三

  预设性

  问题生成性

  问题主干问题枝节问题单一性

  问题整合性

  问题

  个数(%)15

  65.2 %8

  34、8 %21

  91.3 %2

  8.7 %16

  69.6 %7

  30.4 %

  简要分析:

  课堂的绝大部分问题是预设好的问题,课堂的基本状况都在教师的掌控中,有生成性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向主问题靠,单一性问题与整合性问题比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注意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思考与发现。

  课堂上的问题是从学生中来,教师抓住“大禹是如何治理、制服洪水”这一主要问题,先带领学生从大禹治理洪水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治水方法的科学性,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大禹治水的不怕辛苦的精神。对于治水方法的分析,由于比较难,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个问题上课堂上学生的发言面、参与度不高,显得老师“引”的痕迹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上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的特点。

  四、我的反思

  上完第一课时,我觉得: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落实,过程清晰利落有重点,抓住难点,给学生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规律的总结,还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阅读理解上,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突出,例如: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后,按三个主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么治水?结果怎样?我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按这一思路讲解课文。但是,我没有平均使用力气,我把大禹治水的过程作为重点部分,让学生找出治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其间,在理解大禹“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一句时,引导学生找到大禹“引”的方法最终制服洪水,接着与父亲鲧“堵”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体现在“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后“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 ,最终不让“滔滔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其后,我再让学生对比读课文开头与结尾两段,还运用图片将“洪水来时的灾难”以及“洪水被制服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象、感官上强烈的震撼、对比,感受大禹运用“引导”这个方法治理治水的科学性;接着找到描写大禹治水不辞辛苦的句子,进行句式对比、朗读、体会。应该说:我的课堂操作努力实现课堂预设目标。

  名师薛法根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说: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应该建立在对“课程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的研究与把握上。

  是啊,一篇课文可以教的内容很多,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项目也很多,对教材教学价值的发掘与提炼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逐步明确与定位的过程。

  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由此,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必不可缺的工作。“了解学生”意味着我们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察言观色,敏锐地捕捉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正是“研究性课堂”关注学生“学”的研究的真正目的所在。

【《大禹治水》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2-18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05-2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03-02

雪教学设计04-07

bpmf教学设计03-14

小班教学设计02-22

zcs教学设计02-17

《夜色》教学设计01-13

《种子》教学设计01-01

《景阳冈》教学设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