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5 17:02: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

  一、训练目标

高中语文《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

  1.掌握纵向议论的方法。

  2.在议论文中恰当地进行纵向议论。

  3、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幸福。

  二、目标导引

  ㈠什么是纵向展开议论?

  纵向展开议论是指针对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论证部分一般采用递进式结构。其特点是后一层是在前一层的基础上加深论证的,论证内容之间环环相扣,构成层层深入的关系。或由浅入深,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特殊到一般等等。

  纵向展开议论的最一般的格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㈡为什么要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1.纵向展开议论能体现思维的缜密。纵向展开议论,议论的内容环环相扣,前后不能错位,内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说到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上去,因而必须要有谨严的逻辑思维。

  2.纵向展开议论能体现论证的深度。纵向展议论的特点就是层层深入,因而一般采用这样的议论方式,就必须层层深入地议论下去,使论证自有深度。

  ㈢怎么样才能纵向展开议论?

  1、论点按由浅入深的方式分解,然后依次议论。

  2、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或采用层层深入的思维模式。如从现象到本质、从轻到重、从特殊到一般等。或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或在分析时,采用“摆事实——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等。

  3、用表示递的语言作标志。如“还;也;不但(不仅、不只、不止、不单)……而且(并且、甚至、也、还);不但不(不但没)……还(反而);况且;尚且……何况……”等。

  ㈣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分析要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递进关系,要体现递进的思维特征。

  2.分析要针对事例,突出与论点相关的因素。

  三、他山之玉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简评:

  本文的观点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作者从“阅读能增加人的经历和经验”、“读书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纵向展开议论,层层深入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思维,请守住幸福

  高考考生

  时间是一只神奇的手,推动着岁月的.轮回更替。我们驾一叶扁舟于人生的江渚之上,寻觅传说中的幸福。

  厚厚的史册中,从未缺少幸福记录:刘邦是幸福的,因为他胜利了;武则天是幸福的,因为她执政了;杨国忠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权了。然而,项羽是痛苦的,因为他惨败了;唐中宗是痛苦的,因为他被废了;杜甫是痛苦的,因为他失望了。于是,时间追问历史:“幸福何在?”我迎着时间在现代的荒原上呐喊:“幸福在自己心中!”

  世间万象,无所不有。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有。每件事的前面都有一扇双面镜,从这面看,很好看;另一面看,丑死了。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你选哪一面?幸福其实在于自己的把握。对着丑的一面,你万般痛苦,忘记了镜子可以翻过来,于是,幸福与你只是一镜之隔,却遥不可及。而有些人注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看到丑陋时会翻看镜子的另一面,于是,幸福就属于他们了。

  贝多芬就是一位会看镜子的人。当有人问他是否为失聪而痛苦时,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仅仅失去了六分之一!除了耳,我还有眼、鼻、嘴、手、脚。”还有六分之五,这就是贝多芬从镜子另一面看到的幸福。

  有时候,不幸只是“塞翁失马”,要看到“焉知非福”的另一面。

  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被辛辣讽刺的对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容易满足、善于自我开解的阿Q也是幸福的。

  死亡:“酒吧打烊时我就离开!”这简直就是一个“阿Q”,一个美国版“阿Q”。在余留的生命中,他依然很幸福。

  幸福,似乎很难定义。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选择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就选择了幸福快乐。

  历史的千年余辉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选择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不再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发抖,不再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生命的倏忽飘逝而惆怅莫名——人生因此快乐、因此幸福!

  简评:

  作者要论证的观点是“幸福在自己心中”,作者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先论证“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能拥”,然后深入一层议论“求幸福,就要有点阿Q精神”,这两方面又与思维方式有关,深入地阐明了思维方式与幸福的关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刘雪凌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本指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如果我们将“规矩”引申为法律,那便是没有法律的约束,便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社会应有法律,才能形成秩序,这正如有了规矩,方绘出精确的方圆一样。

  俗语说“人性多端”。荀子更有言曰“人性本恶”。在这个并不完全是由善人组成的社会中,法律便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它指导善人友好相处,抑制恶人造孽作恶,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古语说:“法者,天下文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之系命也”,这更把法律推上了政治的首位。

  仅仅有了法还不够,还必须严格执法,即执法也有规矩:“法不阿贵,规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矩不正,谈何为方,规不正,何以为圆,执法人不依法何以使天下人依法,且俗话说:“案上一点墨,民间千点血。”如执法不依法,循私枉法,又何使天下人服法。汉武帝的女婿犯了死罪,好多人都为他求情,汉武帝虽然痛哭流涕,终于还是秉公执法,斩了昭平君,可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举措使举国上下都不敢违法乱纪,从此国家太平。可见执法人依“规矩”执法,才是使人依法的基础。

  强制人民依法只能“治标”,更重要的还是养成全民自觉守法的风气,才能“清病于骨髓”。

  有的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法纪和自由是根本对立的,他们向往绝对的自由,因此对法律不屑一顾。其实没有法律保障的自由不但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让我们假设某一天所有的法律都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街上汽车横冲直撞;商店里流氓阿飞肆无忌惮地抢劫……杀人越货,无所不在。此时哪里还有真正的自由呢?不以法律,何以成社会?不遵法纪,何以谈进步?相反,如果我们人人都自觉遵守法律,社会自然稳定有序,你也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法律的约束也就自然消失了。这正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他野性难驯时,那紧箍咒如在头上生根一般,时时约束他的行为。一旦成了佛,能“自觉”守法了,那紧箍咒自然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我们要人人自觉守法,最好能进一步做到护法。纵古观今,不知上演了多少以身护法的悲壮故事。身为武则天时期最高法官的徐有功,能对杀人成性的武后,据法以争。战国时期的狱官李离,偶然错杀一人,便毅然伏剑自刎,以身正法……,这些护法的人不知激励了多少人为护法而斗争。

  愣是永远不会抱怨限制它们生活空间的水的,因为知道离了水就不能活下去。法律对于我们就像水对于鱼,永远遵循它,我们才能安乐地生活。不以规矩,将永不成方圆。

  简评:

  作者采用递进式论证结构纵向展开议论,作者先将规矩引申为法律,提出“社会应有法律,才能形成秩序”的观点,然后将此观点分解为“有法”“严格执法”“养成全民自觉守法的风气”的风气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呈层层递的关系,分别加以议论,深刻地阐明了作者关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看法。

  掌控心灵

  人,无论是屹立于世的雄者,或是俯卧于街的乞者,内心深处都会想去掌控。掌控他人的命运,掌控世界的运行,掌控自身的未来。但他们却都忽视了一个真正需要自己来掌控的东西——心灵。——题记

  如今,越来越多的,不分男女,都戴上了一个手串,这不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是带祈福与安心的意味。其要表达的,或许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许是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许是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和不安。但在我看来,这一切寻根究底是源于心灵的漂泊。心灵不被自己所掌控,以致悲伤更悲,苦痛更苦,愁思更愁,最终沦落诗仙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而凡一个人,若能够掌控住自己的心灵,则必是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诱惑之人。

  谁人不念家?谁人不思乡?谁人不愿功成名就封王拜相?为士为官,谁没有宦海沉浮?诗圣也经历过三起三落,诗仙也被贵族放逐。惨遭贬谪之人,或从此一厥不振,抑郁终生;或流恋山水之间,怡然忘归。但苏轼却不同,他一生多次被贬,却依然豪放地发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言。无论遭受了多大的打击,哪怕曾有性命之忧,他乐观豪放之心却从未消逝。苏轼是一个真正耐得住寂寞的人,是一个真正掌控了心灵的人。

  与苏轼相比,勾践还要更上一层,他不仅耐得住寂寞,而且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跋涉。他甘以王者之躯从马夫之事;他肯为仇敌亲尝其粪;他能卧之于柴薪,尝之以苦胆;这一切,不是一个掌控心灵的人,又有谁能做到呢?掌控了自己的心灵,勾践才能放下心中的怒火与仇恨,才能在柴薪上定下灭吴之计。正因为掌控了心灵,才有他后来的复国,灭吴,称霸天下。

  大千世界,纷繁人世,碌碌终生者实繁,功成名就者盖寡,何也?能控其本心者少也。无论是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还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或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其成功不都有他们掌握了自己的心灵的原因吗?掌控了本心,所以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知道隐藏自己内心的情绪;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掌控了心灵,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诱惑,那么未来还会黯淡无光吗?距离成功之门还会远吗?

  简评:

  本文的论点是“一个人需要掌控心灵”,作者采用纵向议论的方法,先议论掌控心灵的人耐得往寂寞,以现实中的人与苏轼对比议论,然后再以勾践为例纵向展开,论证勾践还要更上一层,他不仅耐得住寂寞,而且抗得下艰险,经得起跋涉。

  虚心+补缺=走好下一步

  如果你向着成功奔跑,如果你渴望抵达彼岸的舒畅,如果你想摘下垂涎已久的果实,那就加油吧!如果你想走好下一步,就要虚心和及时补缺。就像修筑一幢房,你的每一块砖都要砌得牢固,否则它将坍塌。

  一个王朝统治者也当如此。邹忌见齐王不足之处,便处处找机会“讽”齐王。齐王还是接受了逆耳的忠言,他的虚心纳谏才得以使齐国繁盛。如果他气傲八斗,不理会邹忌,就不会有“门庭若市”和受他国之君尊奉;三国时的马谡被孔明派去守街亭(是他自己夸自饱读兵书,要求去的),在孔明面前,那是趾高气昂,认为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并狂妄地立下军令状。自作聪明的马谡最终负绳请罪,事与愿违——街亭已失。试想如果他虚心一点,谦卑一点,战场上听王平之谏,结果可能就会这样惨烈了。

  不管有没有实力。都不要打肿脸冲胖子。不要在他人面前高傲,总有一天会折兵败将。多纳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不仅要虚心,更要及时补缺。

  从前有一艘航行于大海的船,船是木制的,被虫子挖起了洞,乘客发现了并告知船长,船长却不理会,后来海水从那小小洞口冲进船舱,越来越多,风浪起了,船长见此情此景悔恨莫及,只有被浪吞蚀的命了。当然这艘船最终沉下去了。更谈不上抵达彼岸。如果船长一开始就想办法堵住洞口,或许就不会产生这么坏的结果。如此看来,即使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造成天大的灾难。不要小看一小步它可能造成巨大的祸患。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句话不是处处都适用的。干大事我们不要顾及很小的与他人间的摩擦,这是一个人大度的体现。却不要在错漏处不顾及小的错误。及时找到错漏并加以修补改正,才是干大事之道,如果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好大事。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并肩作战,为什么有的人如愿取得成功,有的人却被成功拒以千里之外,前者为世人所仰慕,后者却为世人轻蔑。前者会虚心纳谏,及时查漏补缺,后者却做不到。成功是一步一步辛苦积累起来的,当某一步有了错漏,下一步肯定不会稳当。譬如修筑房屋时某处少一块砖,当你要在那个缺口砌上另一块时,那是不稳当的。走好下一步是建立在这一步的虚心纳谏和及时补缺的基础上的。就像一道数学题,逻辑思维的一小步出了问题,做正确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我们不是齐王那样的身份,依旧可以纳逆耳的忠言,但我们是“自己”这个王国的国王,也要把它打理好;我们现在也不是船长,但是是“自己”这个船的船长,时时都要查船是否有“小洞”并及时补上。每次在出错的一步及时改正,才有更好的下一步,下一步要好,需要虚心和补缺。

  简评: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构构成了进关系,作者先论证一个人要成功需虚心,用齐威王与马谡的例子对比论证。接着接论证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要虚心,更要及时补缺,作者用不补缺酿灾祸的例子论证,在分析又针对“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纵向展开,使论证严密而有深度。

  四、训练题目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成议论文,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和话题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巴克莱认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你对幸福有怎样的看法?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幸福的要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成议论文,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②不要脱离材料和题目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富人走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去工作,而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渔夫问:“我为什么要去工作?”

  富人说:“赚足够的钱,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汽车和房子。”

  “那么有了钱又能干什么呢?”渔夫不明白。

  “可以去夏威夷海滩度假!”富人回答得很快。

  “那么,我现在又在干什么?”渔夫说。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成议论文,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4.请以《发现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成议论文,采用纵向议论的方式;②不要脱离题目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发现幸福纵向议论文06-20

议论文层次展开的要义与范文04-23

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09-07

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设计11-23

高中语文学习写作方法03-27

写作中怎样展开联想05-10

展开希望的翅膀作文12-17

展开自由的翅膀作文06-10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03-19

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