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23 12:00: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低年级,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教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下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思路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挠,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动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因而,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蓝天图,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月空,教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曲《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等学完了课文,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出示课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昕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以趣为径,再创佳境,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培养想象力与朗读训练呢?我作了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悟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出示星空图)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的干什么?

  2、朗读训练.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

  即范读指导。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课上我采用了: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三、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如何将学生此时的激情再次升华呢?

  1、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队》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

  3、创作想象画。

  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的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0章。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主要介绍会计对象的具体含义、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五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凭证的应用讲述的是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

  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基本编制过程;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其中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

  第四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新编基础会计》,曲洪山、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电子邮箱:jiong0002@126.com;联系电话:3397811

  五、教学过程指导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

  理解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从会计的角度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会计专业的模式,分章节逐一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学生事前事后均没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条件导致的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教学状况下无法解决。要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增加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结论就是必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一定要下决心简化,该强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气强化,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简约化和结构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 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 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第二模块为业务操作。即在教学中完成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后,就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流程,带领学生进行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实训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每一阶段主要业务的特点和运用复式记账法进行处理。将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及会计核算程序等的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到会计实训的业务操作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精简,逻辑结构简化,避免学生对

  繁杂的抽象的各种概念的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教学, 应不分章节, 完全综合起来, 主线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即教师首先必须准备一套单步骤的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原始凭证( 复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后教师根据上述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 包括三栏金额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等)、总账、科目汇总表、报表( 这些凭证、账页及报表均与实际完全相符);最后组织学生从建账( 设置账户) 开始, 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环节的练习, 在练习时随时强调目前所处的环节, 并在每次练习结束后结合教材总结性讲述与本次练习有关的概念内容等。

  这样,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 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 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 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相关内容

  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求各有侧重。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总课时中留出8——10课时的时间,让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应增加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实训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题是《孔子游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优美,同时也感悟一下孔子通过河水对弟子的教诲,并从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与自己日后的为人处事。

  其中目标一和二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主要通过“四读”即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检查朗读、开火车读和默读分段实现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了解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首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孔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讲述情况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

  紧接着就安排四读:一读是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以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朗读,指名要求学生按照自然段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朗读课文,其间,要抓住时机来认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眸”、“畔”;以及“茵、澜”是前鼻音;“洋”是后鼻音等。同时在检查朗读的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内容、查字典、同学交流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司空见惯、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侧耳倾听、推辞、深奥、意味深长……”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分好段落,并了解每段的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四是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由的朗读,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读一下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适当的评讲和指导。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的新词,并对着第二个练习题好好描一下,加强一下生字的学习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算按“复习导入,自读自悟,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可以在上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自己已经了解的课文的具体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让学生反复朗读一下这句话。细细体会一下。

  二自读自悟

  我以“为什么说‘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仔细体会,还可以在书上具体的语句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巡视作适当的指导。

  三精读感悟我先让学生说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然后我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逐步出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1、譬如当学生谈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无比美丽的时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节。

  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和2小节,找出反映泗水河边景色美丽的句子和词语,并做好记号,然后让大家反复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说说印象中的河边美景,同时让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借以激发大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当学生谈到包含有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精读3到9节

  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细细体会,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节中的重点句和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特点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时抓住第九小节弟子们的由“疑惑”到“惊讶”,即悟出道理,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满了智慧,进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蔼,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

  3、接着当学生无法说到下面的内容的时候,我以“从哪儿可以看出孔子师生情谊深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表现孔子师生关系密切的语句好好读读,体会一下他们的师生情谊,然后抓住子路和颜回说的话让学生理解一下,同时进行一下个人的理想教育,同时还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学一下,拓展一下课外知识。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大家交流一下,进一步让学生从课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以“我的理想”为题,让学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诱充满智慧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思考认识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

  2.体会用童话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打算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上,尽量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程序相吻合;采用师生讨论的形式,研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和思考。真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不同的看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要点):

  同学们满十四岁了吗?

  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

  你们能否试着回答什么是爱情?

  除了概念性地下定义,可不可以形象地表述什么是爱情?(过渡到课文)

  通过预习,你们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复述课文内容)

  这我接到上这堂课的任务时,在可供选择的许多课文中,我毫不犹豫地选了这篇!因为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时,非常感动。我不止一次地给我的处于青春花季的学生读这些充满父爱的信。开头的几句话我至今还能背诵亲爱的女儿: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今天你已经14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你们怎样评价这位父亲?

  (引出对作者的介绍)

  二、关于苏霍姆林斯基(选自拙著《走进心灵》)

  作为饮誉全球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满童心的真诚人道主义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联系在一期的。苏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规律总是这样的:五点钟就开始起来写教育日记,一直写到八点钟;然后,他便来到校门,以亲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学的孩子。学校上课期间,在校长办公室里是很难找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不过,在教室里、体育馆里、学校养蜂场或教研组会议上倒是可以见到他。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又来到校门口,以深情眷恋的神情目送每一个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一个学生都不怕校长;相反,苏霍姆林斯基在哪儿出现,哪儿就会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和他说笑。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以连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战场,因身负重伤而被抬下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他担任校长的同时,他一直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曾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泡在孩子当中,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经他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起成长历程的学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还不到52岁的苏霍姆林斯基阴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这位伟大而充满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展示图片)

  三,生研讨:

  你最深的体会?

  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你不理解的问题?

  (这一部分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和高潮,我无法预想和预设会出现什么情况,或者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但我会重视学生研讨中出现的任何生成性问题,并与学生对话。)

  四,教师发言:

  (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是适时穿插在和学生的对话中)

  用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和道理。

  前后照应和层层推进的写法。

  为什么说人是大地上的上帝?

  故事:巴莱特对勃朗宁的爱。金岳霖对林徽音的精神之恋

  五、总结:

  请学生起来说各自的收获。

  教师:过十天,我将去江苏江阴华士学校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将再次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同学们准备让我带几句话给她吗?

  课堂实录《给女儿的信》

  音像出版社要给我制作课堂实录的光碟,于是上周我借班上了一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应该说,这堂课上得不错,现场文字记录的铁皮鼓直说感动,他还说当我说下课时,他感到很惊讶: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但是我决定重上一遍,因为我突然想到,应该让我自己班上的学生随光碟面向全国发行!

  当我给学生们说这个想法时,全班学生兴奋得不得了,掌声几乎要把房顶冲破!我说:若干年后,如果你们想年李老师了,想念同学们了,便拿出这堂课的光碟看看!甚至你们老了以后,还可给你们的孙子放这光碟说,看爷爷(奶奶)当年读高中上课的情景!同学们哈哈大笑。

  今天下午,我和学生乘车来到四川省电教馆。说实话,上课之前,我根本没有关于这堂课任何具体设想,我追求一种课堂的生成性,一切看学生的现场反应,在随机进行相关的引导。只有一点非常明确,这堂课一定要一切围绕学生转,真正体现出尊重学生,寓引导于对话之中。尽管上周的课也不错,但我不想重复那堂课的具体程序,也不可能重复,因为学生不同嘛!

  我们在摄像室坐好了,正准备上课,教科所吴老师突然走进来说别忙,原来她认为学生统一穿校服色彩太单调,她建议同学们可以把校服脱了,让学生穿在里面的毛衣、春秋衫的色彩露出来。学生们听话地纷纷脱下校服外套,于是,我眼前的学生变成色彩缤纷起来。

  摄像师给我示意可以开始上课了。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好,咱们上课!

  随着值日生朱雅兰一声响亮的起立,同学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我。

  我审慎地鞠了一躬:同学们好!

  同学们齐声喊:老师好!

  谢谢!请坐!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叫《给女儿的信》(我一边说一边转身板书: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那么这篇文章咱们怎么学呢?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自己读,看看有什么感悟,什么问题或者什么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分享,李老师呢,就和你们来作一些探讨,也和大家分享。

  从学生的阅读程序来说,他们接触一篇新文章首先克服字词障碍。本来,我当然可以给学生列一些可能不认识的字,但我想,我以为他们不认识的字,他们就不认识吗?恐怕不一定。而且,我以为他们认识的字,恐怕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认识。再说,这个同学不认识的字,可能那个同学不一定不认识。反之亦然。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学生自己说,他们在阅读中遇到过那些不认识的字。

  于是我又说:我们接触一篇课文首先是从接触字词开始的,那么我要问,哪些同学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查过哪些字词?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们没有,李老师就要问你们了。

  黄泳第一个举手:我查过抔。

  我问:在什么课文地方?要说清楚。

  在课后练习里,读读写写的第三个字。她说。

  哦,在这儿,读什么?我问她。

  黄泳说:pou

  读几声?

  二声。

  很好!我又问全班同学,同样是这个字,查过的举手。

  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笑了:呵呵,不少呀!哪些同学在没有读这篇文章之前就认识认识这个字?

  无人举手。

  哦,没有。我说,那么,你们还查过哪些字呢?

  依然无人举手。

  没有啊?我说,这就是说本文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好,那李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李老师有点疑惑要问大家――看第15自然段第四行。我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经盖起一,后面这个字读什么。

  有同学举手了,我说:别举手!我抽一个同学起来读――请余鑫同学来读。

  余鑫站了起来,很自信地读:dòng

  我说:很遗憾你读错了,这个字应该读zhuang。一幢!我知道你以为自己能够读正确而没有去查。那么有没有一个dòng字呢,有的,但是写法不一样。

  有同学插嘴:那是一个木字旁,再加一个东。

  我点点头:对!我们四川人很容易把一幢读成一栋!以后可别读错了。李老师还有一个字要考大家,第八段第二行在他们目光接触的

  有同学忍不住小声读了出来。

  我赶紧制止:不要说!我请马雯婕读。

  马雯婕读:刹(cha)那间。

  我问:她读对了没有?

  郑毓秀急切地站起来说:应该读sha!

  更多的同学说:应该读cha!

  对!应该读cha!我肯定地说。

  看着有点不好意思的郑毓秀,我接着说:不过,郑毓秀虽然读错了,但通过这么一纠正,你印象就比较深对不对?我问大家,这个字有没有读sha的时候?

  同学们说:有!

  我说:对,这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刹车的刹便读sha。但在这儿读刹(cha)那间。还有没有其他的字?没有了啊?一会儿我说不定还要考你们的,呵呵。我要强调的是,查字词时我们往往容易去查那些没见过的字,而我们经常所见的字读错了却不知道。

  字词解决了,应该正式进入课文了,我一直坚持认为,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应该从学生开始,而不是从教师开始。如果从教师开始,就应该是教师提出什么重点什么问题或者展示什么多媒体课件,无论这些问题或课件设计得多么好,这一切都是着眼于教师怎么教!而在我看来,自读课文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学生怎么学!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感受开始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对同学们说: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大家不妨谈谈。

  钟雪飞把手举了起来:我觉得一般的父亲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对他女儿这样说的,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却对他女儿谈什么是爱情,很不一般,他和一般的父亲不一样!这点我印象特别深。

  我问:和钟雪飞有相同感觉的举手。

  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我说:看来多数同学有和钟雪飞一样的第一感觉。那么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可要实话实说――你们在14岁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李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

  大家忍住不笑了,同时纷纷举手。我一看,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

  我说:把手放下!嗯,多数人想过。但想过以后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把手再举一下?这次却只有四个同学举手。

  好,我们请举手的四个同学谈一谈,当你们在父母面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说的?苏畅,你先说好吗?

  苏畅说:我问过父母,他们说,现在问这些做什么,长大了就知道了。

  大家笑了,我也和同学们一起笑了。

  我问汪洋同学:你的父母怎么回答你的呢?

  汪洋同学说:我妈给我讲爱情是世间很美好的一种情感,然后说她和我爸那样就叫爱情。

  大家又笑了。

  那么,王楠楠的父母又是怎么告诉你的呢?

  王楠楠说:我是和爸爸闲聊时问到的,他告诉我,每个人所经历的都不一样,爱情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要靠自己去体会。

  然后我请黄泳说,黄泳回答:其实是我妈妈给我讲的,她说每个人所面对的爱情都不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情,要看你怎么处理。

  我说:我觉得这四位同学的家长都不错,都能真诚面对孩子的提问。只有苏畅的父亲回答得好像比较敷衍一些。呵呵!不过还好,没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喜欢胡思乱想。

  大家都笑了起来。

  可是,我话锋一转,为什么只有四个同学问了爸爸妈妈呢?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敢。

  我说:不敢?如果问又会怎么样?好,我们现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们问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李运举手站了起来:我父母会花四个小时来教训我!

  大家笑了。

  嗯,你的家长可能会说你现在别想这些!是吧?我问。

  李运说:是。

  杨晓梅站了起来:我的妈妈会说,你这么小的年纪,像这些干啥,还不好好学习!我知道我如果问了,我一定不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我说:是啊,爸爸妈妈不说,可是你们会想呀!并不因为没有人回答你们就不想爱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呀!我觉得你们,包括多数同学都很现实,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回答,所以轻易不会去问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少有父母像刚才四位同学的家长这样开明。李老师也有一个和你们一般大的女儿,你们猜猜,李老师的女儿问过我没有?

  学生齐声说:问过!

  没有!我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外,大家笑了起来。

  我继续说:我就知道你们会猜错。呵呵!但是在我女儿十四岁的时候,我主动给她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的这封信,为什么?大家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觉得女儿在慢慢长大,我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对待自己女儿一样,也主动告诉我的女儿什么叫爱情。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我说:刚才几位同学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还是有有区别的,比如,第一,在表述形式上,你们家长都给你们讲道理,而苏霍姆林斯基是用讲童话的形式。第二,你们父母都讲每人的爱情不一样,但是既然是都是爱情就有共同的特点,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情感。现在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下面同学们把课文快速看一下,把你喜欢,欣赏的语句勾出来,或者不懂的画出来。一会儿我们交流感想,或者提出问题,李老师一会儿也给同学们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里一下安静了,同学们都开始快速阅读课文。我一边巡视,一边继续提醒:你特别欣赏的句子。甚至你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勾出来。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记在那儿,一会儿可以提出来。

  学生继续默读。

  几分钟后,我说:好了,很多同学都看了一遍了,咱们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最能打动你的都可以说说。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汪洋同学举手了,她站起来说:这句话特别打动我――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真实,每个人都会死,但在生的时候有过爱情,爱情就会通过你的生命延续。

  汪洋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理解,这个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不过我感到还不完整。本来我可以帮她补充,但我想还是让学生来补充,于是我说:汪洋对这段文字印象比较深,同学们对这句话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或补充?

  钟雪飞举手站了起来: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有了爱情两个人才能走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延续后代,这也是生命的一种继承。

  我说:对,我同意钟雪飞的补充,他的补充很重要。我也谈谈我的理解,爱情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不仅是精神的东西,它有着生物性的基础,也包含了人的自然结合,包括人类的生生不息。有了爱情,才有相爱的人之间的结合,才有了后代。但是我们今天谈论爱情更多地是赞美精神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人!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几十年,但爱情是永恒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已经死了多少年了,但是他们因爱而化作的蝴蝶一直飞翔到今天!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因此,人不免一死,但爱情的力量却永远延续下来。

  李文思举手了,她说:第15自然段有这样一句――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一种无以伦比的美我是第一次听到用无与伦比这个词形容爱情,我对这个词有了感觉,就是爱情居然能够产生这样强大的魅力!

  让学生自由发言,并非取消教师的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老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教师又不知不觉地引领着学生。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或邻近点!说实话,在课前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教学难点,就是这篇文章很容易上成以正确认识爱情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我提醒自己:必须上成语文课,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认识爱情的同时,又注意课文的文学性或者说写作艺术。因此,在这之前,虽然表面上我和学生在轻松地聊着,但实际上,我一直在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我在等待,等待着学生自由交流和教师主动引领的最佳切入口。现在,李文思的发言让我心里一亮:机会来了!

  我说:李文思的发言很好。她指的这个语言点是上帝的第二次发现。那么,我们不妨暂时停留在这里研讨一下,我们围绕上帝看到的东西来看一下,课文说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我想问,上帝这样看见过几次?

  同学们七嘴八舌,有说两次的,有说三次的。

  我要同学们注意看课文本身,然后多数同学说三次,于是我说:至少有三次,是吧?同学们马上这三次找出来,看看上帝三次看见了什么,看见的是不是同样的东西。

  同学们立即仔细看课文,认真地找了起来,同时同方同学之间不时小声议论。

  有同学说:第一次看到的是爱情。

  我和他们碰撞起来:看到的是爱情?不对吧?那是大天使对上帝所见的解释和概括。

  同学们继续寻找并思考上帝三次究竟见到了什么。

  我和学生一起找一起分析:第一次是什么?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与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看到的是什么?

  同学们齐答: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

  同学们说:还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样的东西。

  对!我继续引导,但是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书上有的,你只需要扣住这句话的语言。第一次看见的美是什么?

  有同学插嘴:爱情。

  这是大天使给他概述的呀!我笑了,然后继续追问,上帝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多数同学回答:不可理解的美。

  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在这儿作者想说的是,上帝的眼光渐渐地表现了爱是一种美,一种力量。这种美在人类看来是很常见的,但在上帝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从未见过。上帝一想,他是无所不能的呀,为什么他没看到过这东西呢?作者这里说,上帝发怒了。为什么要发怒呢?

  同学们纷纷说:因为人类未经许可就发明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我引导学生看书: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那么,上帝第二次看见的对象变了没有?

  同学们齐答:没有。仍然是美和力量。

  我说:但是换了一个定语

  同学们说:无与伦比!

  对!我说,就是李文思刚才说的无与伦比。那就是说,五十年过去了,爱情褪色了没有?

  同学们说:没有。

  我说:这就是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爱情变得更美了,无与伦比。这就叫什么?

  同学们说:忠诚。

  我感慨地说:是呀!忠诚就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无与伦比的美!这是上帝第二次所见。那么,第三次呢?上帝第三次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未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他看见了什么?

  没变。还是同学们七嘴八舌。

  还是什么?我追问。

  同学们大声说:美!

  但美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这定语是什么?

  同学们说:不可理解。

  我故作不解:怎么还是不可理解?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何思静举手回答: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但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我说:我同意何思静的理解。也许上帝最初认为,爱情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为什么死了,还有一种忧伤的美,忧郁的美,上帝不可理解,而且是和过去同样的力量,因为他有心灵的追念。虽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那么再看前两次上帝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第一次书上怎么写呀?

  同学们说: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

  同学们说:第二次是上帝怒不可遏。

  我说:第三次呢?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样?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

  唐强举手起来朗读: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我说:本来我以为唐强要读错一个字,呵呵!大家猜猜,我估计唐强要错那个字?

  同学们笑了:伫立的伫!

  对!我说,但唐强果真很强!没有读错伫。

  同学们笑了。

  这个字很容易读错的,有同学可能会读成chu。我继续说,这句话很重要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和学生一起朗读: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读完之后,我对大家说: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你们想一想,他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说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议论一下这些个问题。

  同学们分小组研讨,气氛很是热烈。

  几分钟后,我说:好了,一起交流一下,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路遥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爱情,但是上帝觉得他却不具有,所以就比较恼火,他不是全能的。作者认为,只有拥有爱情才会成为真正的上帝。

  我说:好,这是你的理解。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呢?

  赵瑞雪说:我们这个小组的看法是,因为上帝是在想,既然人类能够创造比他自己创造的更美的东西,那就让人称为上帝吧。所以说人就成了上帝。

  我趁势幽了她一默:就是说你们不用我来领导了!

  大家笑了起来。

  杨晓梅说:我认为,上帝这是对于爱情的妒嫉,因为他和人相比,人创造的更美,然后他同样也羡慕爱情,这句话就表明爱情战胜了权威。人才是上帝!

  我说:很好,其他同学呢?还有没有新的理解?

  戚西川说:我们这个小组认为,上帝给了人类思索,当他发现了爱情比自己的力量更强大,更有力量的时候,那就只有无奈地走开了,再发怒也没用了。

  钟雪飞说:我觉得这毕竟是一个童话故事,我想他可以深刻地反映了爱的力量是无以伦比的,爱情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他离开了。

  我说:你们说的我都同意,但我最近读了以后还有一点新的体会――想不想李老师说?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同学们的声音震耳欲聋:想!

  想?呵呵,其实你们不想我也要说!

  同学们爆笑。我特别喜欢这种轻松的氛围,这种氛围特别能够激发我的灵感。

  于是我说:我觉得上帝在这儿在思索,是在想,我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连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因此他很无奈地离去了。不过,上帝除了无奈之外,我想还有感动。这样的爱情,我不能主宰,还是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精神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因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严,是不可战胜的。从这点上讲,凡是人性的东西,精神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上帝都不能战胜的,你想战胜,这不是很狂妄吗?

  那一刻,教室里一片肃静,同学们似乎都可上帝一样陷入了对爱情的沉思。

  我顿了一下,又问:同学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包括写作上的问题。比如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李运举手了。请李运起来说说。

  李运说:这篇课文引用对话比较成功,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李老师:我认为,对话不但推动情节,还

  汪洋站了起来:同时我理解也是层层递进。

  我说:好,请汪洋同学展开讲讲,好吗?

  汪洋说:先说爱情的美和力量,然后引申到更高层,忠诚,然后再进一层,心灵的追念。这些都是通过上帝和大天使的话对话完成的。

  我说:对,层层深入,把对爱情的认识引向深入。刚才李运说对话把情节引向深入,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作者并没有全像我们说的,全都是层层深入。这里,我有意想和学生碰撞一下,在碰撞中引导,你们看,作者的语言有没有重复的?是哪些句子?找出来。

  同学们开始重新看课文。不一会儿,何思静举手了。

  何思静说:是这几句,他们一会儿看天,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传情。后面还有,也是这样重复的。

  我问:你说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会这样表达?

  何思静说:因为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上的东西,不能用语言告诉对方,他们之间的爱,就是这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我说:很好,爱情,不用语言的,而且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在金黄色的麦田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看,这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美好!现在,像这种一种古典的爱情方式已经很少了。并不是说在大街上接吻拥抱,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才是爱情。其实,爱情是很简单的,不过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

  教室里一片宁静,孩子们还小,但他们显然也被爱情打动了。讲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感动,不知是苏霍姆林斯基美好的童话感动了我,还是学生纯真的理解感动了我,或者是我产生了什么美好的联想,甚至也许是我心灵深处某一根柔软的情弦被拨动了。我突然想到一首歌,并忍不住对同学们说了出来:突然我想到一首歌,这首歌我不会唱,大概就是叫《浪漫的时刻》。

  同学们纷纷点头:知道,知道。

  我说:何思静会唱吗?你可不可以给大家唱一下?

  何思静轻轻地唱了起来――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歌声把所有同学都感染了,渐渐地,全班同学和着何思静的声音一起唱道――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歌唱完了,大家鼓掌。

  我的眼睛潮湿了,鼻子开始发酸,但我尽量抑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镇定地说:虽然李老师不会唱,但每一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感动,爱情就是看着对方变老,仍然爱他。像这样的爱情,虽然少,还是有的。前次裴丹同学的作文大家还记得吗?她说她爸爸妈妈每次上街进商场,爸爸都把妈妈的手牵着。爱情有时候就是牵手。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不需要海誓山盟!

  同学们没有说话,都看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在感动,都在思考。

  停了一会儿,我问:对这篇文章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或者对苏霍姆林斯基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赵瑞雪问:苏霍姆林斯基女儿只有14岁,作者为什么就说她跨进了成年女性的界限?

  这个问题我当然可以回答,但我先问同学们:有没有同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金薇说:因为是在苏联嘛,苏联的女孩早熟一些。14岁正是青春期,所以他说女儿成年了。

  我笑了:我基本同意你的说法,他说14岁是成年的年龄。其实不光是苏联,在我国,14岁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嘛!我看到的另一个版本上这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跨进了女人的行列。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苏畅:最后一句我不太理解,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我说:好,哪位同学给苏畅讲一讲?

  李文思说:我觉得,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他的情感是很丰富,所以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一定拥有爱情,懂得爱,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思索没有拥有爱情,是很可悲的,就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个生物。

  我说:我觉得你说的有点道理。有没有补充的?大家注意,这里说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也就是说前面所说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是一种生物罢了。你虽然成了人了,但还不是真正的人,没有智慧,没有情感。其实从生物的角度,动物也知道繁衍,但是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的繁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才有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在另一部著作中这样写道:爱情的种子,要在我们的青少年性心理成熟以年很久就播到他的心田。中国家长对这个观点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苏霍姆林斯基解释说,所谓爱情的种子不时谈情说爱的技巧,而是培养人的尊严感的过程,培养忠诚、义务、使命感,培养人性美,培养人的责任感的过程。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在女儿14岁的时候跟她谈爱情?因为不仅仅教女儿懂爱情,而且是教她懂真正的爱情,懂得做人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培养女儿的人性美。现在我问一个问题:你们读了这封信以后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杨晓梅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很好的爸爸,但我觉得爱情不仅仅是说出来,更要做出来,不应该刻意地去追求,不应该把忠诚说出来。有许多人把忠诚挂在嘴边,最后还是不忠诚。因此,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不应该把忠诚说出来,而应该让女儿以后去实践。

  金薇反驳:我觉得杨晓梅理解不对,因为这是大天使说的,并不是夫妇表现出来的。

  本来从这里可以开始许多观点交锋,但遗憾的是,课堂时间快结束了。所以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杨晓梅的意思是忠诚应该用行动来体现。这个观点本身还是对的。金薇不同意你的说法,可能其他同学还有其他想法,或者还有更多不同的观点。李老师这里不作结论,下课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争鸣。好吗?

  我非常明显地感到,通过这堂课,同学们对苏霍姆林斯基充满了敬意。于是我说:还记得我第一次见你们的时候谈到对我影响非常深的两个人?一个苏霍姆林斯基,一个是――

  不等我说完,同学们大声齐说:陶行知!

  我向孩子们展示了几幅照片:看,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非常英俊!

  当苏霍姆林斯基的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时,同学们一片惊叹,他们的确被苏霍姆林斯基的英俊征服了。

  我充满感情地说道: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灵深处特别爱孩子。他还写过一本书,题目就叫《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与孩子一起郊游,他担任校长,同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坚持上课。他后来是工作岗位上心脏病突发,被抬上担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回来。我特别感动他的一些细节。他每天早晨都来到学校大门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校门。曾有一位波兰学者参观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后这样写道,我在这个学校发现了一个秘密――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不是怕校长的,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

  教室里再次进入一种神圣的沉静

  我继续说道:再过一个星期,下周星期一,我将去见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我们1998年第一次见面,已经六年不见了。李老师要去见他,你们有没有什么话要我带给这位当年幸福的女儿?李老师一定带到!

  同学们一下子没有思想准备,但都在认真地想着。

  我说:这样吧,下来以后你们想好了,每个人写一张纸条交给我好吗?

  同学们大声说:好!

  摄像是给我做了一个时间已到的手势,于是我对同学们说:今天咱们这里上课,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说实话,我在上课时忘了我是在给你们上课。这堂课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她的孩子要读小学,来找我想读一所非常好的小学,我说没问题,成都几所著名小学的校长我都认识的。当我接到她的电话时,我感慨万千!当年我给他们那批学生讲苏霍姆林斯基的时候,他们和你们一般大,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成了爸爸妈妈,有了孩子,孩子都读小学了!我想,你们正在一天天长大,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并有自己的孩子,说不定李老师还会教你们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师会从你们孩子身上看到你们的影子!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这样的人生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人生!

  同学们自发地鼓起了掌,这是这堂课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中,我对同学们说:下课!

  学生仍然热烈鼓掌。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继续走进新型玻璃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中有五种新型玻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还要弄清什么问题?

  生:被指名读、小组读、女生读、齐读。

  师:新型玻璃有几种,每种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师:请每小组自主研读后,合作完成以下填空表格:

  ___玻璃,有___特点,起___作用。

  生:有的独立研读,有的找自己相信的伙伴共同研读,弄清某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汇报给组长由组长统一意见完成表格。

  师: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将你组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作用和特点,说一说。

  A生:我喜欢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朗读给大家听,因为这种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能自动报警,可以防盗。

  B生:我喜欢吸热玻璃,因为它使房间东暖夏凉,可以阻挡强光和冷气。

  C生:我喜欢变色玻璃,因为它发射阳光,改变颜色,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称为自动窗帘。

  ……

  师:谁能用“东暖夏凉”来说一句话?

  师:请各小组再选一名学生代表将你组最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写在黑板上。

  生:各小组代表把某种新型玻的特点和作用,工整书写在黑板上。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后真正掌握课文中的全部内容。

  三、召开展销会,鼓励学生竞说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要在我们班开一个展销会,让每一位同学都当一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高。

  师: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以上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来选一种新型玻璃推销员证,先在小组里夸夸自己厂里生产的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

  生:组内演讲推销。

  四、拓展思维,课外迁移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新型房子、桥梁、道路……,把你想到的讲给同学们听。

  生:我想发明一座象金箍棒一样的桥,让它大它就大,让它小它就小,我回外婆家时,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就不会再翻山越岭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真想一直听下去,由于时间有限,课外老师再听你们讲吧!

  【点评】

  这是一节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案,整节课体现以下特点:

  1、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2、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3、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的喜欢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4、教师根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推销员”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5、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不给学生加以束缚,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特体验。

  6、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04-29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31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9篇)05-20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7-0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精)07-04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4-2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1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