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07 14:41: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指导思想:

  通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会学习,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3)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4)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川,河流。

  (3)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3)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二)学生质疑:

  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

  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五、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一)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七、作业:

  1、预习《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1)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2)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红日

  紫烟

  瀑布挂前川

  美

  飞流

  直下

  银河落九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简介】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学习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且也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绿色蝈蝈》这一课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的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此设置教学目标如下: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不断的向上攀登。

  2、采用“整体感—重点研读—课堂实践”的模式展开教学,利用图片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⑴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⑵ 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图片的准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与观察。

  【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搜集蝈蝈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预习课文,积累生字词,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绿色蝈蝈”的内容共一课时。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口语表达”环节易出现困难,此时要求同学大胆发言,给予鼓励,而且给出动物图片提示,先列提纲,然后口头作文。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篝火 狩猎 扰乱 喑哑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喙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 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⑵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2、文中对蝈蝈有哪些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喜欢“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

  对蝈蝈的称呼上作者运用了““狂热的狩猎者” “我笼里的囚犯” “这蝉的屠夫”等。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这些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蝉的叫声与蝈蝈比较,食性与螽斯比较,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师小结:《绿色蝈蝈》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叫声、特征与习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外表特征

  叫声 比喻、拟人、对比

  食性

  【教学反思】

  《绿色蝈蝈》这节课生动有趣,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而且也懂得了应该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而有所发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我设计的理念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阅读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国心。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展开回忆,中心突出。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

  【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⑷ 用朗读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⑴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⑵ 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⑴ 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设计特色】

  在教学设计中我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教外孙女学唐诗宋词,外公哭了,我设计了,外公满脸的忧伤,莺儿啊,莺儿──当外公因年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设计了亲爱的`外公,您别哭了──,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的凄楚:莺儿啊莺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学文前,我引领孩子欣赏古代和现代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游子情怀》,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赞美梅花,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重点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三、教学难点:

  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开关

  五、学具: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共13套)

  六教法: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

  七、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八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

  二、新课:

  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

  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

  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出示图片3)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

  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又问:如验证你的猜想?

  又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出示图片5)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

  ②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③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试验结论。(学生讨论后,师出示图片6,展示结论)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猜想。

  ②、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

  ③、怎样具体设方案?学生讨论

  ④通电螺线管导线中有几种可能的电流方向?根据观察得出

  ⑤、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引导学生阅读P55页图8.2---6及旁边“?”的文字后,让学生说他们的方法)

  ⑥、小组间交流

  ⑦、教师出示结论(展示图片六)安培定则

  ⑧、练习:p54中8.2----5图甲、乙。(图片7)学生答案实物投影展示。

  4、探究实验(二)研究电磁铁:

  问:如果将一铁芯插入螺线管内通电后,磁针偏转角度会发生变化吗?你认为会怎么变?(学生猜想)

  师演示实验验证,从这一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偏角变大,说明什么?

  师小结: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比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更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磁铁的特性:(学生讨论)

  问:电磁铁的磁性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怎样用实验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多个因素的关系呢?采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控制变量?

  怎样具体设计方案?怎样判断磁性的强弱?怎样改变电流的强弱?怎样对不同圈数的电磁铁进行比较?观察哪些现象?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师出示结论,出示图片8。

  5、电磁铁的应用:①出示图片9,介绍电磁起重机。②学生举例。

  三、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本次实验的情况。

  四、作业:①P57页1、2、3、②上网查查电磁铁有哪些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课《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的:

 1、学会5个生字和一个词语。

  2、会认8个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教学准备:

 自制CAI课件、生字卡片、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在篇课文的生字并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来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指认5个生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爷爷和小树》)

  3、复习小。

  (1)(遮住课题小)问:你还记得这是什么字吗?(齐读小)对吗?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它的音。(指名读,齐读)

  (2)课题里用小组的词是小树。(教师范读)树是翘舌音,要读准。爷爷和小树第二个爷是轻声。(带读,齐读)

  二、检查读书。

  1、自由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可以为本组争得一朵小红花,比比哪组红花多。先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2、检查读书情况。

  3、齐读课文。

  4、总结小组获奖情况。

  三、读讲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请小朋友齐读第一段,找找里面哪个字是这篇课文里学过的生字?(口)

  (2)你会用口组词吗?课文里组的词是(门口),谁家门口?(我家门口),我家门口有什么?(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3)指导朗读。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指读、引读)

  (4)、指导背诵。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打开CAI课件,显示冬天图)这是什么季节?(冬天)(贴:冬天)

  对。这就是北方的冬天,那儿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爷爷在干什么?请女同学齐读地二段。(CAI显示飞来小花,挡住衣裳)同学们猜猜,被挡住的是什么字?(衣裳)

  (2)复习衣字。(重点复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3)提问: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板书;暖和的衣裳)(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扩散思维:你还会说暖和的()(CAI显示暖和的()句式)(让学生自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5)问: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6)指导朗读: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

  (7)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男生齐读第三段)

  (1)提问:小树是怎样做的?(板书:绿色的小伞)

  (2)指导读:撑开。

  (3)绿色的小伞是什么?(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

  (4)扩散思维:你还会说绿色的()(CAI显示绿色的()句式)让学生自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5)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用喜欢的语气读。

  (6)检查读,背的情况。

  五、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很美丽)那你们又应该怎样做呢?(CAI显示学校绿化地带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讨论后再自由发言。)

  2、小结。

  刚才,小朋友个个都说得很好,相信你们以后也会做得很棒,那么我们的校园会更美,更绿。你们就很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六、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要求: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2、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3、作业

  做一份关于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相关文章: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02-27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01-2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10-12

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09-2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08-16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07-2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7-19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8篇07-1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07-07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