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14 16:26: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引读课题《月球之谜》),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月球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 感悟月球的奇异

  1、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69年7月16日。

  (出示课件演示师叙述)

  让我们跟随阿姆斯特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请大家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板书:奇异。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为什么觉得奇异?

  (出示课件)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5、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出示课件)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而今我们发现这里没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只有尘土、岩石和环行山。这里是多么荒凉。你能把这荒凉的世界读出来吗?

  6、师述: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时能感受阳光,还能感受到那里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异”!(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你能把这种感受送入朗读中,用声音表达出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练一练吧。

  7`就要和月球说再见了,让我们拍些照片带回地球,让他们也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吧。

  边出示课件边叙述让学生再次感受月球的奇异。

  8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1、老师把对尘土的研究还设计了一张表格,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1)生边读边填。

  (2)生上前介绍。

  a、细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尘土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评价:为什么?……再问一次,这次要把你的疑惑大声地问出来?

  很奇怪,是吗? 是不是难以理解?

  看,细菌在月球尘土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引读)

  b、继续,下面谁来说说第二个实验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声地清楚地说一遍吗?

  评价:真不错,说得比第一次好多了。

  再请个小科学家来说说。

  指名——口齿真清楚。

  你们能根据这个实验中惊人的发现,来说说自己的疑问吗?

  2、看到这一连串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指导朗读。

  3、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尘土里进行研究?学生大胆想象。

  4、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谁比她说得更清楚?月球的年龄研究出来了吗?(强调:估计)

  从“估计”我们知道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年龄大,也有可能小,还有可能是一样的。难怪,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引读)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令人费解)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吗?你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你用摇摇头来表达;你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

  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么多疑惑文中用什么来表示?

  出示课件:省略号

  三、总结升华

  1、通过刚刚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月球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引出并板书神秘。

  2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板书:探索。

  3、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出示课件:嫦娥登月。

  4、今天老师还为这篇课文编了首诗呢。出示课件

  四、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亲近月球

  1、快乐阅读:阅读有关月球的书 籍。如《美丽月球》、《月球探险》等。

  2、趣味搜集: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举办《月球之谜》新闻发布会。

  3、尽情畅想: 20年过去了,我当上了宇航员。这一次我终于登上月球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请指定学生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课题是小班故事《云朵棉花糖》。《云朵棉花糖》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小故事。它蕴含在优美语言中的深刻哲理,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在现在独生子女众多的时代,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中的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这兄弟三人组成的优美的画面和精彩对话,带给人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一个给成长中孩子以哲理启示的世界。

  选用《云朵棉花糖》作为小班语言活动素材是因为,主题单纯,故事以“云朵”为线索,贯穿始终;结构简单,情节有趣,充分渲染了主题,便于幼儿理解;故事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想象,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地方,“云朵”变成了“云朵棉花糖”;故事内容富有儿童情趣,生活情趣,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生活,“棉花糖”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在活动中可以亲自品尝棉花糖的味道,体验分享的快乐;图片画面的形象直观,主题突出,静态的云朵棉花糖和动态三个小老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分享快乐”这一道理。

  1、活动目标

  依据《纲要》中语言教育的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从情感、知识、能力三方面出发,制定故事《云朵棉花糖》的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体验与朋友和亲人分享的快乐。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表发自己的想法。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真切感受分享的快乐。

  2、活动重难点:重点是大胆想象和大胆表述;难点是体验朋友之间分享的快乐。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个故事含有美好的情感体验,是塑造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体会到故事的含义,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佳,但是他们对云朵棉花糖充满了好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使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3、活动准备:故事挂图、棉花和棉花糖实物若干等

  二、教学方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具体教学方法为欣赏法、提问法和引导法,并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幼儿真切的聆听故事,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表象,帮助幼儿正确理解重点词句,让幼儿欣赏故事挂图《云朵棉花糖》,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理解重点词句,突破难点。其次,设置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法指导

  在活动过程中一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分享的快乐;二是鼓励幼儿将对故事的理解,大胆的说出来并产生奇妙的联想。

  四、活动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入环节:感知棉花的特性,引出活动内容

  幼儿的学习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新旧经验的结合上。通过幼儿亲自摸一摸、团一团、闻一闻等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知棉花的特性,巧妙的引出活动的内容。再加上老师有目的的引导提问,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为以下的活动做准备。具体提问为:天上的云朵是什么样的?棉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你们吃过棉花糖吗?你们吃过云朵做的棉花糖吗?直接引出故事《云朵棉花糖。》

  2、基本环节: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

  (1)教师有感情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小班幼儿的语言水平有限,为幼儿营造优美、温馨的语言环境尤为重要。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吸引了幼儿的听觉神经,逐渐培养幼儿的良好倾听习惯。在倾听在基础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含义。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即使幼儿在回答问题中说错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时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在分段讲述中,当教师讲述故事的悬念处,主要引导幼儿想像云朵还会变成什么?理解为什么三个小老鼠只吃了一点点还很开心?感受分享的快乐,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表述,从而发展其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述能力。

  (2)结合挂图完整欣赏,掌握对话、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边出示挂图边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同时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说话的速度和间隔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促进思维的发展。师幼一问一答,鼠小小抱着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说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样说的?鼠小小又是怎样说的?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故事中的对话部分,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3)模仿游戏《我做棉花糖》。小班幼儿注意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通过《我做棉花糖》环节,幼儿肢体得到了发展,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同时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你想制作什么口味的棉花糖?给谁吃?”为结束部分做铺垫。

  3、结束部分: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我改变以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这种苍白无力的说教,采用创设情境,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中。我说:“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棉花糖,和小伙伴、听课的老师一同分享”引导幼儿感受真实生活中的分享,主题得到了升华。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像──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二、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提纲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目标,课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教师小结:(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六、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读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写 别出心裁 不同鲜味 充实知识

  积 平常积累 酵母似的 提高能力

  实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七、质疑解答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②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做细致地分析,笼统地接受。“不求甚解”引用于晋代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透彻。这里是指作者水平有限,因读不懂而放过去,不得已而为之。

  ③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俗套。

  ④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是薄发的基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 :改进方法

  第1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 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

  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

  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

  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

  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

  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设计理念】

  萨特曾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这句话无论怎样的咀嚼都是对阅读太诗意的解读,但不能否认的是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为使语文学习与积累、应用结合起来,注重篇章写法的指导,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动物的浓浓亲情。

  4、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鸥深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视频片段,乐曲《江河水》,《老人与海鸥》的PPT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流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兴趣

  1、阅读本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2、展示搜集到海鸥的图片,了解海鸥及昆明的海鸥胜景。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带着兴趣,而且目的明确。

  二、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初读课文

  1、读课题引导质疑:

  (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

  2、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3、课文主要写了老人和海鸥的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进一步从整体上告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精读,可以获得个性和的阅读体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再读课文,初识老人

  1、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5、交流关于海鸥老人的资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的生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课前师生交流,设置铺垫导入课文

  1、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最好具体地说说你怎样喜欢它?小动物喜欢你吗?它又是怎么喜欢你的?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体会体会。

  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设问题目的在于引出动物是有感情的,以及初步认识情感表达的具体行为。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为课文的重难点学习作了不漏痕迹地巧妙铺垫。

  二、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人鸥深情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老人和海鸥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2、老人与海鸥之间是:(预设答案: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板书:爱。)

  三、仔细研读课文,析词析句感悟人鸥深情

  1、研读爱鸥段,感悟老人情:

  ⑴ 仔细读文,思考作者在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抓住那些词句来表达老人对海鸥的挚爱之情,划出相关句子。

  ⑵ 读课文,概括地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请同学写板书。

  ⑶ 在这些事例当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老人对海鸥的挚爱之情。小组选择文段讨论画出相关词句。

  ⑷ 交流汇报:

  ① 预设一:喂海鸥──动作描写。

  重点词语: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点拨:从这些词语中体会老人是怎样的心理,加个为什么。

  ② 预设二:给海鸥起名字──动作描写。

  重点词语:唱着什么;海鸥的名字。

  点拨:你的名字谁给你起的?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谁?

  ③ 预设三:唤海鸥──神态、语言描写。

  重点词句:老人的话;5个感叹号的使用;得意

  点拨:注意观察这一段的标点符号,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表达老人极其喜悦的心情。

  ④ 预设四:谈海鸥──语言、神态描写。

  重点词语:小模样海鸥飞处带诗来吉祥鸟、幸福鸟可惜我去不了企盼。

  点拨:表达老人无限的眷恋和深深的遗憾。

  ⑸ 小结:的确,老人对海鸥的爱就体现在喂海鸥的动作里、给海鸥起的名字里、呼唤海鸥的语气里、谈海鸥的语言和神态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描写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⑹ 播放视频、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具体的语言表达具体的情感,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2、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⑴ 读课文,画出描写海鸥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把海鸥对老人的感情写具体的。可以把你的理解与感受写在句子旁边,进行批注。读表达海鸥情感的句段。

  ⑵ 预设点拨:海鸥从见到老人遗像到我们要拿走遗像这一段时间,海鸥的感情、心理有没有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按顺序来体会这种变化的情感。

  ⑶ 交流并感情朗读。

  ① 预设一:

  重点词语: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点拨:联系上文理解,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必来的老人十几天没来,放大的老人的照片此时在老人的眼里就是活着的老人。海鸥也许认为。联系下文理解,叫声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什么样?平时老人来干什么?

  ② 预设二:

  重点词语:纷纷落地素立不动守灵

  点拨:出示图片,理解素立不动守灵。海鸥们也许知道。

  ③ 预设三:

  重点词语:扑大声鸣叫

  点拨:炸了营是指肃立不动的海鸥此时全飞起来了,速度如何?哪个词最能体现?理解扑,海鸥对老人有着怎样的情感?

  3、拓展运用:

  海鸥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深情厚意。如果海鸥此时会说话,也许会说什么?

  4、配乐感情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读出海鸥的心情,感受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爱戴。

  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激发人与动物和谐之情

  1、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昆明人自发捐款为老人雕刻的塑像于今年的1月18日在翠湖边落成。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关于老人与海鸥、关于人与动物。

  3、拓展生活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欣赏图片,出示作业一: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4、关于这篇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收获,出示作业二:学习本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写一篇你或你周围的人与动物的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把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从学到用的有效落实,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爱

  喂海鸥 突然飞来 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动作:给海鸥 起名 纷纷落地 站成两行 肃立不动

  语言:唤海鸥 扑过来 大声鸣叫

  神态:谈海鸥

  人鸥深情

  设计意图:本板书由师生合作而成,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突出了文章表达上的特点,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三篇01-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06-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02-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教学设计方案集锦10篇06-1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10篇06-12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五篇06-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八篇06-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6篇05-29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