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10 16:33: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四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四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

  2、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

  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课前准备】

  1、上网收集狼的资料;

  2、用笔绘制狼的图画;

  教师精讲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语

  对于动物狼,同学们并不陌生。童话故事中,我们听说过它;动物园里,我们见到过它;生物课上,老师介绍过它。文学作品中更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大批形态各异,性格迥异的狼的形象。就拿语文书上的两篇文章,狼的形象就有很大的差异。

  谁来说说看这两篇文章各自刻画了怎样的狼的形象?

  二、举一反三,交流狼的故事

  课前收集狼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课上打出图片。给学生视觉感受,激发学生想起更多的狼的故事。

  三、推荐阅读──《两狼共行》

  导:老师在前两天也读到一篇写狼的文章,很想推荐给大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

  链接文章。请一生朗读。

  四、谈你心中的狼的形象

  导: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很多人在读完文章后,都会被作者笔下这两只狼忠贞的感情深深地吸引。但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作者因情感和立场的不同将狼写出差异。那老师今天想听听你们心中的狼是什么样子的。

  五、辩论

  导:虽然作家和许多同学都试图将狼刻画的有情有义,但绝大数人还是会“谈狼色变”,对狼充满恐惧与厌恶。那么老师就要问问大家了,你们认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里,人与狼到底能否成为朋友呢?

  正方:人狼可以成为朋友

  反方:人狼不能成为朋友

  六、辩论总结

  导:我不禁要为大家的精彩辩论拍案叫绝,也只能以赞赏的掌声结束这次辩论。还是请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自己的辩论点评一下吧……

  狼能否成为人类的朋友,这个问题我们无从盖棺定论,因为我们无法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这样的尝试。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狼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狼的团结、狼的智慧等。

  七、本课小结,课外延伸。

  本堂课只是开启了狼的专题研究的一扇门,走进这扇门,你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和收获。课后我们也可自由组合小组,对狼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1、学生结合课本,交流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中狼的异同。

  2、学生归纳。

  学生介绍已知的狼的故事并归纳故事中狼的形象。(有褒有贬)

  一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1、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狼的形象图,在小组交流。

  2、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心中的狼的形象。

  1、课前收集的材料在支持的辩论方汇总。

  2、学生讨论。

  1、学生推荐代表。

  2、代表点评辩论。

  专题参考:

  1、奥斯卡金奖影片《与狼共舞》。

  2、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3、中国古代诗词曲赋狼的描写。

  4、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复习旧知

  老师要对学生的归纳给以肯定,激发学习热情。

  生生交流,激发思维。

  配乐

  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1、学生意见不一,求同存异。

  2、自由组合,展开攻辩。

  学生自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

  打通课内外

  【教师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狼》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为一篇自读文言文,《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也是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好文章。

  2、重难点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很短,层次清晰,书上注释较具体,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但文中文言现象丰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都有出现,因此落实字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明确“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难点是“创造性复述课文。”

  3、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对字词的疏通,我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自学中遇到难句、难词摘下来,通过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加以解决。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采用讨论法,比如“屠夫的神情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一问题,可以让四人小组先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成果转化为全组同学成果,拓宽学生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老师共同体会是:

  1、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

  2、兴趣不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在“以师生互动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放手让学生去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诵读法──小组流水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文言文语感。

  质疑法──小组交流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让学生会合作学习,学会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用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

  【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设计】

  CAI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及设计与分析】

  六、练习设计

  1、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歇后语、故事

  2、小练笔:我来为狼申辩,我的自由。

  七、教学过程流程图

  导入新课──自学成果展示──创造性复述故事──多角度谈启发──网络共读,辩思狼性──小结全文──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教师可以找来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2、激情导入:你一定和小动物亲近过,玩耍时过,你一定也感受过和小动物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也特别渴望和小动物亲近亲近,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提示课题:《尖尖的草帽》

  二、听读感知:

  教师配合动画课件复述课文。这样设计是因为这篇文章整体是围绕孩子的心里活动展开的,没有对话,段落很多,句式很长,所以教师如能结合课件声情并茂的复述 课文,像讲故事一样,以美的视听激活文字,使师生共同沉浸于故事里,小朋友美好的想法和感受中,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学 生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1、在激起了孩子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 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这一步是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交流学习情况:

  (1)指出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识字,认读(逐步缩小语言环境,把句式长的句子去掉拼音,单独拿出来认读,把生字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再逐步读词、读字,解决字音问题)。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语文。

  四、细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情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这部分有一重点句:“ 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这里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义。“那看到这么可爱的 小蜻蜓,你有什么想法?”展开学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互相交流。教师在这时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生相融。然 后接着引导“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体会着等等,并把你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这时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听互读,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在小组交流中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我”心理的几次变化,从一开始第一次猜想,满怀希望,很有信心到希望落空,但仅仅一刹那,很短的时间,心中 的希望又一次点燃了,又一次充满期待。就是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过程,非常细腻。

  在全班交流感悟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亲身的情感体验去谈。

  例:“我在草帽下笑着,我等待着经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引导学生想象“我为什么要微笑”,“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学 生可能会想到:“小蜻蜓,你飞过来吧,和我玩吧,我们一起做游戏。”“别害怕,我不会伤寒你,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朋友”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结 合学生生活:“你有没有象这样的等待过,你当时是什么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再去体验,体会着去读,通过自由读, 读,齐读,在读中感悟,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此刻的学生 已经完全融入其中,带着此时的感受配上优美的音乐,再去读文。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 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这个小朋友有这么多美好的想法,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你有没有类似于像文中的小朋友这样的想法或经历?你是怎样和小动物亲近的?

  这一环节,又一次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使认识得到升华。

  六、识字教学:

  本课有6个生字:尖、以、着、帕、要、把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力求引导学生自己识字。

  七、作业:

  1、讲一个你和动物的趣事。(引向生活,把语文打开。)

  2、展阅读:童年书架里的相关文章。(从主题上继续升华,通过扩展文进一步巩固生字)。

  3、字练习:习字册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低年级,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扎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教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方面: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下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思路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挠,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动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因而,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蓝天图,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月空,教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曲《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等学完了课文,我们也来唱一唱,好吗?(出示课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昕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以趣为径,再创佳境,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让这个“趣”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培养想象力与朗读训练呢?我作了如下设计:

  1、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悟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出示星空图)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了,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就会进入美妙的境界。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的干什么

  2、朗读训练.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

  即范读指导。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

  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而且实现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课上我采用了:a.自由演读b.个别演读c.全体演读

  三、想象作画,趣中求新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如何将学生此时的激情再次升华呢?

  1、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队》

  2、夜空多美呀!你想把它画下来吗?先说说你想画什么。(小组交流)

  3、创作想象画。

  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太空,幻想着邀游蓝天的情景,联系诗歌内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太空美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都进行了美的创新!我想,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是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的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B 案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谁讲得清楚,流畅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阅读。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四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5篇08-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01-2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01-1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01-25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10-06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11-2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08-06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07-22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篇07-2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