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09 14:40: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

  导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让孩子轻松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寓教于乐,认识到寓教于乐与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的密切关系。

  2、通过指出我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是严格要求学生去学习与高考有关的科目,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无法放下负担轻松学习的现状。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熊文涛,2007年毕业于长沙南雅中学。熊文涛在美国SAT(Scholastic Assesssment Ttest,即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学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熊文涛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喜欢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乐”中学。

  熊文涛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他的父母回忆说,熊文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学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去请家教、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课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教,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学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学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教于乐,成就了熊文涛的成功。

  二、什么是寓教于乐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教育心理学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学”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

  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人对中学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学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学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中学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学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四、家长如何做到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学”。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学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 充分肯定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

  b、创设竞争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学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学习。为使孩子快乐学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四) 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学生的成绩绝对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学习,就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教。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一阶段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自杀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日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学习感受,交流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轻松学习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2】

  教材题目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教材分析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文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说现在孩自制力的情况;二是心理专家对自控力做了跟踪实验;三是该怎样如何做呢?

  学员分析

  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家长,平时都比较溺爱孩子,当孩子们遇到自制力不能控制时如何是好,所以本次授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帮助家长怎样控制孩子自控力,并引导家长掌握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心。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好,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一、问题导入

  这些问题是否让你束手无策?是否让我们做家长的特别苦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家长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请家长听一段情景对话。

  三、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想练字,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积极性越来越低、不想练字,出现放弃的行为

  3.心理上:累、害怕。

  (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在于孩子的意志力不坚强,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孩子容易出现娇气;脆弱;胆怯;缺乏自信;做事经常半途而废的现象。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弃的行为。

  四、教师讲解

  1.在教师、家长共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培养孩子意志力的重要性。

  2.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和耐心是很多孩子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

  3.家长如何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意志力

  要想了解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和矫治对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意志力”呢?意志,是一个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所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意志力,则表现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直至人生目标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跨越障碍、解决矛盾的心智力量。这种心智力量越强,你越是能更好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意志力强的人表现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平凡枯燥但是又是必须做的事情。

  (二)目前我国孩子意志薄弱的现状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以 “保姆”式的方法,从衣、食、住行统包到底,唯恐累着、饿着、冻着孩子。那些从磨难中、从艰辛中走过来的父辈们,生怕孩子也受自己经受过的磨难和艰辛,生怕孩子不能过上比自己更幸福、更快乐、更完美的生活,从而就无限制地娇宠孩子,甚至一味地溺爱孩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造成许多学生的意志薄弱现象。

  (三)造成孩子缺乏意志力的原因

  俗话说,要想治病,必须得找到病根。要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必须得找到意志力缺乏的原因。

  造成孩子意志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呢?

  ⑴与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意志力、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定关系。

  ⑵兴趣不稳定。

  ⑶家长的教育方式。

  五、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方法

  在对待孩子缺乏毅力和耐心的问题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⑵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意志力的时候,要从小抓起,首先要尊重孩子,要把孩子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去思考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多参与。

  ⑶意志力的培养要注重第一次的坚持,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重在监督

  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孩子延迟满足的承受能力,并适当进行奖惩,以鼓励为主。

  六、家长转换角色,做孩子成长中的有心人。

  下面就介绍五种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

  2.独立活动法。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

  3.克服障碍法。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点小小的坡度。

  4.自我控制法。家长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有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

  5.表扬法。 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

  七、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学习挫折,工作挫折,生活挫折,感情挫折等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有坚强的承受力,去直面人生的坎坷呢?那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做起吧!

【父母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教学案例设计参考06-11

《伊索寓言》课堂设计06-08

有关小学语文伊索寓言集的教学案例设计06-07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09-18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范文参考06-23

《伊索寓言》教学案例素材06-06

《朗诵儿童诗歌》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02-28

《Room》英语课堂教案设计11-19

《伊索寓言》课堂教学实录06-11

雪教学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