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0 14:15: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轻与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轻与重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四册 P36 轻与重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比较轻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气球、苹果、矿泉水、生梨(8组,每组一份);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骰子,数学书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呢?(多媒体出示P36(1)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学生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来观察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1、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称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呢?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2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1、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 )和( )比

  ( )比( )重

  ( )比( )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是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伙伴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这个梨和这个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象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呢?(生:用天平称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来进行比较?(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矿泉水和生梨比较。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将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轻与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教案《谁轻谁重》04-27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02-19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03-30

钓虾与放牛教学设计05-03

《聚与散》教学设计03-26

《矛与盾》教学设计02-28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02-26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05-01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02-13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