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11 15:32: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变形记教学设计

  【导读】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写的小说。小编收集整理的收集整理的变形记教学设计,喜欢的不要错过啦!

变形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2、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是重点和难点。

  2、要领会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表现手法,学习细节描写的真实细致。

  3、内容理解加讨论问题方式,为较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黑色幽默”?读过意识流小说吗?

  2、作者作品介绍: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弗兰茨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向我们形象地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因而,《变形记》可看作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

  卡夫卡跳出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人物塑造方式的窠臼,借用隐喻的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变形处理,构设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造成一种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驱使读者透过这变形的巧妙“伪装”,更加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篇小说又是生动而感人的。卡夫卡深知仅仅依靠荒诞是无法打动人心的,因而在荒诞的故事情节中,巧妙地融入了写实手法,把细节写得真实而生动。既写出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虫形”“虫性”,又写出了他那善良、软弱、懊丧、焦虑、孤独、无助、忧伤、痛苦的“人心”,而且处处让人感到合情合理,令人读来感动不已。

  3.背景介绍: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二、读课文,了解《变形记》的“变形”的内涵、原因。

  第二课时

  一、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整个情节很荒诞,但读起来却能让人理解?

  (细节很真实,尤其是格的心理活动,让人觉得他虽是虫形,实是“人心”,而且对甲虫的习性和对格变形后的心理把握得准确,让人可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荒诞不是乱讲,而这是部分同学写作文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不讲逻辑,不注重细节。)

  2、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为甲虫?

  (这是文章的思想意义所在,是讨论问题中的重点,要注意延伸和拓展。

  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人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而人之所以会丧失人性是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冷漠,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工作压力/生活紧张,频率快,――甲虫则是行动缓慢的/作者刻意安排的,想用来检测一下人间的真情/利益驱动下,人的本性丧失了/甲虫是自由的,是格的一种理想/甲虫之有“甲”,是格下意识的防范心理起的作用,也是现代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壁垒/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不堪生活重负的特征

  归纳起来说,学生们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为什么会变,为什么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动物。――相当深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

  三、阅读讨论

  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

  (问题A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他惊慌、忧郁,但还想为还清父债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虫,露出恶狠狠的样子,把他赶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

  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②为家庭经济状况焦虑,自我责备。在绝望中,“他觉得整个房间已经开始绕着他旋转起来,便掉下来摔在那张大桌子的中央”。③受重伤后,遭亲人厌弃而绝望、空洞、平和。一只苹果落到背上,格里高尔身受重伤,终于被妹妹厌弃。他异常冷静,面对变形,面对厌弃,面对死亡,他感到孤独、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3.格里高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挣钱养家,显示了忠诚、善良而富有责任感的个性;一是争取自由,还清父债,追求时来运转。自由独立,最终在无奈与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种超脱——死亡。)

  (问题B明确:

  一家人本该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格里高尔始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可一旦不能养家了,亲人们就把他看作累赘,最终抛弃了他。格里高尔死了,亲人们也无动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小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在金钱和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一是格里高尔的异化,人变成了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娱自践;二是以妹妹为代表的亲人的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小说描写这种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异化、亲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

  五、诵读小说,深入研究

  再次诵读小说重点段落,研究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本质的。

  明确:

  (1)小说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象,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母亲无奈,父亲狂怒,妹妹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的脉脉温情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使荒诞、变形的情节真实可信。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六、课外延伸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现代主义,可以结合资源库中《西方现代派美术》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变形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变形记大海作文10-24

胖大海“变形记”作文10-24

小蚂蚁变形记作文02-18

《学画》教学设计02-19

《画》教学设计01-12

《纪念》教学设计02-19

《插秧》教学设计02-19

《泉水》教学设计02-19

《春晓》教学设计02-19

《雨后》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