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1-02-15 20:33: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桐城市东关小学 朱际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前后的变化,理解父亲的做法。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亲的做法,学习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枚金币》(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懒惰省吃俭用挣钱当牛做马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对个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深入课文,品读感悟

  梳理三次“挣”钱的过程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父子俩又是怎样对待这三枚金币的呢?

  2.课件出示自学导航:自由朗读课文9--28自然段,小组合作口头填表格。

  金币的来源

  父亲的做法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汇报。

  4.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质疑,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着走开了?

  a. 分角色朗读课文9—20自然段。

  b. 采访母亲、父亲这两个角色。

  (2)儿子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儿子 “受不了”原因

  1.儿子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师生合作表演,学生评价。

  2.齐读25和26自然段。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

  儿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拿出来,大声说道。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4.指导朗读,教学反思《《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5.了解儿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当牛做马”和“苦差事”。

  (2)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在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体会儿子看着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的心情。

  (4)师引读: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读: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6.联系实际,谈感受。

  7.体会父亲此刻的心情,指导学生读老人的话:“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7. 指名说说老人坚持让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的原因。

  8.分角色读课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这一家三口说呢?请拿出笔,选择其中的一位写一写吧!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学生识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四、布置作业:

  (二选一)

  1.具体写一次自己的劳动经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写一段三人对话,注意写出人物性格,并写好提示语。

  【教学反思】

  《一枚金币》一课故事情节虽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落实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同时,我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品读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儿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关键词,写批注,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读体会”四部曲,让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真正实现“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做到长文短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儿子为什么前两次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笑着走开了?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并安排了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思考,读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本课文质兼美,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将自己浓烈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学中应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丰富内涵,细细品味。例如:为了深入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与儿子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一周内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这些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再去体会儿子“受不了”的所作所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读儿子因为受不了而质问父亲的话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四、置换角色,深入体会。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可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此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文本的内涵,使他们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建立起对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五、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儿子挣钱的辛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学文的过程当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父辈们劳动的场景,进行语言表达。在学文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劳动经历,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指导了他们的行为。

【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01

《船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5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22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10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7

《庐山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3-06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16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03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篇11-07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