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论文

时间:2021-04-27 10:09: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从当前高职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等多个环节,提出以真实任务做驱动,以工作过程指导为牵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论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现状与实施“任务驱动”的必要性

  外贸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使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突破了传统的纯讲授法模式,开展了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上课时很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其应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还比较薄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缺乏就业过程锻炼和就业环境实践,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不能将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际业务中。随着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在学院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对高职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现状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且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习惯;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喜欢实例;对难度加深的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比较喜欢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基于目前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就要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究,在综合实训的项目中体验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操作,感受进出口业务的真实情境与氛围,实现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任务驱动正是搭建这一平台的重要载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而实践环节的薄弱,教材内容滞后于实际的缺陷,会使学生降低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掌握的'业务知识又不能满足就业上岗的需要。课程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学生能在学完该门课程后能在实际岗位中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各种任务,所以非常适合应用任务教学法来教学。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

  2.1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选取外贸公司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工艺品等真实业务中的事例,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来完成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按照国际贸易合同磋商、签订和履行为主线,设计具体的国际贸易诸多任务,把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巧妙地隐含在业务洽谈、合同条款的制定、仓储运输、货物投保、商检报关、货款结算、制单结汇等七个工作任务模块中,通过完成任务实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点的掌握。如合同条款的制定,就必然要涉及到商品品质的表述,计量单位的选用,包装标志的书写,贸易术语的选取等知识要点。

  具体任务采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并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整合,尽其所能地展示给他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在规定的课时内通过合作一起完成任务。任务内容的选取遵循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难度设计上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普高和职高学生作了不同处理,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任务要求上也会有所不同。

  2.2教学过程的实施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资料,明确教学目标与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要点,并预先对工作任务进行一遍演练,预估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大致时间。 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在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情景真实的情况之下,以完成每个任务为驱动,分阶段按步骤进行。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大致为:由教师提出本次课程的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提出实现任务的途径;教师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完成任务;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任务作出评价。也可以先由学生讨论任务,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加以辅导和讲解,最终由学生完成该项任务,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任务作出评价。

  例如:在信用证中,教师简要讲解什么是信用证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阅读真实业务中的信用证后填写信用证分析单;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学生明确信用证的相关基本当事人,并对信用证中会包含哪些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事先做好英语词汇的翻译工作;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并请学生代表将同学们普遍需要解答的疑问列举在黑板上,由教师统一作答,同时穿插教师对各小组的个别解答;最终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已填制好的分析单。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当所有任务完成后,学生既掌握了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及履行合同的相关知识点内容,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进出口交易实践工作能力。

  2.3教学结果的评价对任务教学成果的评价,采取学生的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并适当布置巩固性和拓展性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操练,巩固知识和技能。

  3任务教学法的启示

  3.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实施的实践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他人合作来完成国际贸易的分解任务,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各项技能,学会业务流程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发挥更强的主动学习性,做好必要的课前预习和收集资料工作,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对教师的要求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教师负责向学生讲解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负责组织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并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同时要求教师有更广的知识面,具备更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并保持对外贸行业变动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杨育文,孙国忠.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邓志新.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6).

  [3]佘雪锋.关于高职外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9(3).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12-21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方法02-24

高职英语词汇教学论文05-31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论文07-19

高职院校英语词汇的教学论文05-30

高职旅游英语情景教学论文范文05-30

基于英语阅读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论文06-23

驱动近义词11-23

探讨基于建模的大学数学教学05-09

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的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