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小学乐理知识教学的趣味化实施途径

时间:2021-03-01 10:24:23 音乐百科 我要投稿

最佳小学乐理知识教学的趣味化实施途径

  小学乐理知识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音乐百科知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最佳小学乐理知识教学的趣味化实施途径

  一、乐理歌谣化,帮助学生轻松记忆

  在小学乐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单纯讲解的方法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能够将枯燥的乐理常识变成生动形象的歌谣,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制歌谣,也可以借鉴现成的歌谣资源,将乐理知识融入歌谣当中,为学生创置学习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就会在背诵咏唱中获得乐理感知。如在学习音符和时值时,学生记忆音符找不到规律,记忆自然有难度。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为让学生形象掌握这些音符,教师可根据自己对音符的理解编制音符歌谣:“全音符像个零,二分音符加上棒,四分音符是零变黑心,八分音符加尾巴,十六分音符双尾巴。”教师将乐理知识学习进行变通,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易于记忆。

  二、乐理图示化,构建乐理学习体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教师需要将抽象乐理进行形象展示,首先利用多媒体将乐理进行图片化处理,对相关知识进行对应处理,如将简谱转换为五线谱,五线谱转换为简谱,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图片展示的乐理知识。其次,让学生自行画出乐理符号,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完成记忆,让学生建立完整乐理认知体系,掌握乐理内涵。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五线谱进行形象展示,将五线谱制作成动画视频,或是编辑成动画故事,让学生获得更多形象的感知。例如,在学习音符和休止符的名称、形状和时值时,教师将其编辑成故事:“这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有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爷爷就是全音符,音的时值最长,所以他是音符家长中的老人了……”教师将其他成员一一进行展示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乐理常识进行分解学习掌握,并通过多维度训练形成较为完善的乐理认知体系,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并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乐理认知。

  三、乐理演绎化,体现教学多元个性

  乐理认知呈现个性化,教师在具体设计学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乐理认知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设计。教师不妨将乐理与歌唱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歌唱演绎中形成乐理认知。如在学习四二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拍手找节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击掌节奏类型训练设计:×-、××、××××,学生个体熟悉击掌节奏训练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击掌训练,让学生体验节奏的快慢轻重。接着进行多重击掌训练,让学生采用击打桌面、手掌、肩膀等,体现节拍的强度变化。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击打肩膀,表现节奏的强弱。在体会慢速、渐强、渐弱速度变化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拍击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展示演绎。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特别感兴趣,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

  四、乐理游戏化,巩固学生乐理认知

  小学生都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教师在乐理学习中引入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的学习视角。教师要巧妙地将乐理常识融入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乐理,真正实现乐学目标。例如,教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音符。如教师给出谜面:“四条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遇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学生很快猜出是反复记号。在学习音的强弱快慢变化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几种动物,并搜集了老虎、山羊、公鸡等动物的相关音频材料,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种动物的叫声。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叫声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教师首先统一节奏,再让每个小组展示动物的叫声,最终形成统一音律。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体验到了音的强弱快慢变化。教师将乐理知识学习游戏化,不仅降低了乐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还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热情高涨,学习自然进入佳境。

  乐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学生却感觉其太过抽象,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乐理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歌谣、多彩的图片、互动的游戏,让学生感到易学、乐学,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佳小学乐理知识教学的趣味化实施途径】相关文章:

乐理知识:音乐节奏教学11-14

旋律的乐理知识12-08

唱名的乐理知识12-08

配器的乐理知识11-18

力度的乐理知识11-13

笛子的乐理知识11-12

音程的乐理知识10-28

节奏的乐理知识10-10

常见的乐理知识03-31

和弦的乐理知识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