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的基本训练

时间:2022-12-22 09:32:42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合唱团的基本训练

  合唱的基本训练,是在指挥的领导下集体进行的。内容包括:演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唱法、力度和速度的对比、咬字吐字的训练,以及对指挥动作要求的反应等。做为指挥,应当知道用何种手段,能使合唱团的演唱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做为合唱团员,应当知道合唱艺术对集体声音的要求并掌握实现的方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具体的方法。

  指挥和合唱团员在共同创造着合唱艺术的音响,双方都是主动的。通过基本训练,合唱团员应学会如何在指挥的统一指挥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合唱艺术表现。

  一、演唱的姿势

  正确的演唱姿势能使发声器官保持正确的状态,自然、放松是保持正确姿势的原则。身体既不松懈也不僵直。站立时,要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为了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身体重心。坐着时,只坐椅面的前三分之一,要有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上身的姿势与站立时相同,为呼吸、发声做好充分准备。避免松松垮垮、靠着椅背、翘二郎腿、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头部要自然端正,发声时下巴向下打开、双眉微提、面部微笑、双眼望着正前方,精神保持兴奋状态。正确的姿势为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以及情感状态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集中了合唱团的注意力,为演唱做好了充分准备。排练时,指挥要经常提醒合唱团员,培养大家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还应张弛有度,适当掌握休息。

  二、合唱的呼吸

  正确的呼吸是良好发声的基础,是歌唱的动力。呼吸的训练是合唱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呼吸是人生存的本能,是一种人人有、人人会、很自然的生理现象。生理上的呼吸是:空气经过口、鼻、喉、气管等通道流入肺部,引起肺部膨胀、胸腹部扩张、带来氧气,然后迅速排出、带走废气。歌唱的呼吸也是同样原理,但因为歌唱的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明暗等区别,就要求歌唱者掌握气息控制的方法,以适应歌唱声音不同变化的需要。歌唱的呼吸要求:吸气时,要快、深、多;呼气时,则须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控制,做到慢、稳、匀。也可以说:生理的呼吸是下意识的,歌唱的呼吸是有意识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歌唱的呼吸,首先要了解一下横隔膜:横隔膜是隔离胸腔与腹腔的一层薄膜,在肺的下部,附着在体腔周围胸廓上的具有伸缩性的肌肉薄膜。合唱的呼吸,是在指挥的指挥下,集体或部分的统一进行的,有着很强的一致性。具体的过程是:吸气、保持、呼出

  1、吸气:口、鼻同时吸气。气息深是合唱吸气的原则。吸气时的感觉似闻花,气息自口、鼻向下好象一直吸进了小腹。腰围扩张,张架着两肋骨。实际上,气息只能存在于肺部的每个肺泡内,所谓“气沉丹田”仅仅是一种感觉。

  2、保持:气息吸入到歌唱所需要的正确部位后,有一个不吸不呼的短暂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保持。学会支撑、保持住气息是很重要的。这时,腰围、横隔膜、小腹是一个内紧外松的整体,就像一个充足气的足球,怎样踢也踢不扁;而不能像漏了气的皮球,一按就软,气也就全泄了。

  3、呼气:学会保持住气息后,必须进一步学会有控制的呼气,这是呼吸这一环节的重要部分。用气的多少、急缓,要服从歌唱的需要。呼气的同时,发声开始。这时的发声是在有控制的气息支撑下的,它要完成一个乐句的演唱。合唱的用气一般是一个乐句一换气,要使合唱团员养成这样的习惯。

  起声时有两种情况:a、激起,呼气与发声同时进行,声音爆发性地发出。b、舒起,先出气,后发声,声音舒缓地发出。从吸气到发声再到下一次吸气前,是呼吸的全过程。

  一个合唱团有了呼吸的统一,才能有合唱的一致性。所以,合唱的呼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训练有两种方法。一是纯呼吸练习,二是结合发声的练习,实际上呼吸只有结合发声的训练才有意义。不过在此之前,进行一些纯呼吸训练,有利于大家对合唱呼吸原理的理解。

  纯呼吸练习 纯呼吸可分四种情况:a、急吸慢呼 b、急吸急呼c、慢吸慢呼 d、慢吸急呼

  合唱一般常用的是急吸慢呼和慢吸慢呼。练习时,首先要按正确姿势站好,可两人一组相对而立,双手放在对方腰两侧,这样可以使团员互相学习、互相感受,然后在指挥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练习。

  A、急吸慢呼

  按照要求,以统一的速度,利用口、鼻快速吸气,吸气要深,然后保持,保持时间可稍长些,再在统一指挥下呼气。呼气时可用“嘶”的声音有控制的将气息慢慢呼出,以检验呼气是否平稳、均匀。急吸分段慢呼,要求按呼一拍休止一拍的节奏进行。呼气时以小腹下部为支点,有控制的均匀呼气和休止;休止时是保持状态,不要吸气。一口气分若干次呼出。呼气时节奏可以变化。

  B、急吸急呼

  合唱中用的不多。

  C、慢吸慢呼

  较慢速度的歌曲常用的呼吸方法。气息流入肺部的速度缓慢均匀,呼气的原理和方法同前。

  D、慢吸急呼 合唱中用的不多。

  纯呼吸练习无须很多,只要大家掌握了呼吸的原理和动 作,学会了强、弱、快、慢各种气息运用后,就可以进入发声练习了。

  合唱的呼吸有:整体呼吸、声部之间轮流呼吸和循环呼吸三种。循环呼吸是合唱艺术独有的,它可以表现一种连绵不断的特殊声音效果。运用循环呼吸的原则是:合唱团在不减低音量的情况下,不统一的轮流换气。使听众在较长的音乐段落中,感觉不到合唱团的呼吸,这是合唱艺术中一种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

  三、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的声音训练是合唱团提高演唱水平的关键,学问多,难度大,指挥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目地的进行严格训练。合唱声音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呼吸、共鸣、音准、唱法(连音、非连音、断音、跳音等)力度变化等,每一个练习都是综合各项内容又各有偏重。呼吸的训练是为了获得最好的呼吸支持。由于声区不同,歌唱时气息状态也不同。低音区:气息松弛,强调均匀、平稳;中声区:声门闭合自然,气息用量适中;高声区:声带拉紧,边缘变薄,需要强而有力的气息冲击才能使之振动,气息用量大。如果掌握不当,容易使喉结上提,发生高音困难、声音挤压等问题。因此,开始练声时,应从中声区较弱的力度开始。声音共鸣位置的训练,是使合唱团逐步达到合唱艺术所寻求的共性声音的途径。只有解决好各声区的共鸣位置,才能获得完美的合唱艺术效果。合唱的基础是声部在统一声音共鸣位置基础上的齐唱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每个人基本功的提高。

  指挥家马革顺

  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马革顺先生,在总结了中外合唱先进的发声共鸣方法后指出:“合唱的发声位置应高位、靠前。”每个合唱团员的声音必须服从整体,去掉个性,追求共性。直声训练是使合唱团取得共性的有效手段,可获得纯净、明澈的音质。所以,训练时应从直声入手,打好合唱团的声音基础;在排练歌曲或演出时再带有正常的声音波动,听起来才既有共性又有活力。总之,气息深、位置高、声音直的结合是达到合唱共性的正确方法。

  1、松驰练习

  a、“哼鸣”的练习

  目的:感受喉头松弛而稳定的状态,寻找头腔共鸣。

  方法:嘴唇轻闭,牙齿分离,口腔打开。

  要求:声音不要往鼻子里跑而形成鼻音,嘴唇周围有轻微的振动感。声音“激起”,每个音要有弹性。要注意倾听周围同伴的声音,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的声音融合。这种“倾听”能力,是合唱团员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从现在开始,要坚持倾听集体的声音,养成使自己的声音融入合唱的习惯。

  b、开口音的练习

  目的:感受开口音的唱法。

  方法:唱“a”时,带少许“o”音,这样有利于口腔打开。

  要求:声音高位、靠前,直声,似从哼鸣过渡而来的发声状态。要严格按正确的呼吸要求进行练习,掌握正确呼吸方法。

  c、闭口音的练习

  目的:感受闭口音的唱法。

  方法:唱“mi”时,尽量保持唱“a”时的状态,舌部调整。

  要求:声音高位、靠前,直声。

  d、开口音与闭口音的综合练习

  目的:感受开口音与闭口音的混合唱法。

  方法:唱闭口音时也要尽量保持开口音时的口形状态。

  要求:声母要轻咬,重点唱后面的韵母。

  2、共鸣练习

  缺少共鸣,声音是干燥的。因为缺乏泛音的共振,仍算不上好的乐音。经过训练,合唱团员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不同的共鸣区域,发出在音色上和集体一致的声音。人的声音可分三个声区,各自有不同重点的共鸣部位。共鸣位置可分:头腔、口咽腔、胸腔。任何声区都要使用混合共鸣,只是因为声区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共鸣依靠下腭、舌、咽部肌肉和软腭肌肉来调节口、咽、鼻腔的使用而获得。练声时常要求大家“下巴放松”或“软腭抬起”等,便是这个作用。开始练习共鸣最好在中声区轻声唱,音高自上而下,喉部保持自然的松弛状态,体会从胸腔到头腔共鸣的感觉。声音轻柔而灵活,舌在口中平放,并随着音的变化进行调节。声音从口中发出的同时,仍保留一部分在鼻腔和头腔之中,以体会混合共鸣的感觉。共鸣的中心点在眉心。音在下行时,声音保持高位,不能随着音的下行往下掉。

  a、胸腔共鸣

  用深沉的咳嗽,寻找横隔膜下降和腹肌弹跳的感觉。训练腹肌弹跳的灵活性。

  b、头腔共鸣

  3、力度变化的练习

  声带振动的幅度决定于气息对声带的冲击程度,这种冲击需要均匀有力。如果气息支持无力,不均匀,声音强时就会挤、炸,弱时则会虚、浅,还直接影响音准。均匀有力的气息靠横隔膜和腰腹肌肉的动作,在均匀有力的气息支持下所发出的弱声也会集中、圆润、有穿透力,否则,即使是强声也是分散无力的。练习时应从弱开始,感觉气息正确、稳定后再扩大音量。

  4、四种唱法的练习

  常见一些合唱团在演唱上情绪饱满、声音宏亮,也有激情;但由于缺乏声音层次上的变化和整体布局上的对比,听起来一般粗、一般响,从而导致一般化。原因在于指挥缺乏对合唱作品的处理和声音表现上的手段。好的合唱团应掌握刚、柔、弹、跳、起、伏、强、弱、快、慢等十种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现合唱作品的内容,使每个合唱作品既能正确地表达思想感情,又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a、连音

  常用于抒情优美的音乐段落。

  目地:求得连贯、圆润、柔和、美好的声音。

  方法:支持声音的气息就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连续不断。

  b、断音

  做为连音的对比,断音也是常用的一种唱法。

  目地:求得短促、清晰、有弹性的声音。

  方法:在连音的基础上,横隔膜和腰腹肌急速动作,让气息有节制地、轻微地冲击声带。

  c、连音与断音的综合练习。

  d、有弹性的强音 常用于中速的进行曲。

  目地:获得强而有弹性的声音。

  方法:有控制地唱出强音。

  常用于中速、宽广、雄壮的进行曲。

  e、不连不跳

  最常用的唱法,自然而有弹性。

  目地:获得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

  方法:既不连也不跳。

  5、多声部合唱功能的练习

  多声部合唱训练,力求统一、平衡、和谐。

  四、咬字、吐字

  合唱艺术是有文学内容的,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无词的作品很少,合唱训练除了歌唱发声的各种问题外,对于语言的正确表达也有严格的要求。除了带有方言的合唱作品外,合唱的语言以普通话的发音为标准。要把每个字每句话都向听众交代清楚,合唱团员都要讲标准的普通话,正确的咬字、吐字才能正确的表达合唱作品的文学含义。有的合唱团演唱时观众听不清歌词,就是咬字吐字出了问题。咬字指声母的形成,吐字指韵母的发音,声母的咬字与韵母的吐字都关系到字义正确的表达。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节,每个音节由若干因素组成。一个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一口气连续产生,咬字吐字应本着声母轻韵母重的原则,占字音时值最长的部分是韵母。因此,可以认为把字音唱清楚的关键是韵母,而字音的正确与否则靠声母。

  有一种意见认为:合唱只要咬死声母、分清韵母,就可以达到语音清楚的目的。其实不然,无论什么时候声母都不能咬死。雄壮有力的歌曲作品,可以强调有力的喷口,但要有弹性而不能咬死;柔和抒情的歌曲作品,则要求声母有含着唱的感觉,千万不能把声母和韵母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分得清清楚楚。

  合唱团的进阶训练

  合唱的和声准确、音量平衡与音色融合,是合唱美感表达的基础,稳定的声音掌控与丰富的音色变化可表现曲趣,细腻的音乐 与歌词词义内涵表达,更是音乐艺术的情感传达媒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领域的音乐教育工作。

  关于合唱的谐和

  合唱的音准,除了要求各声部旋律的音准以外,和声的准确更是重要。影响和声准确的基本因素有三:(一)和声音准(二)声部的平衡度(三)音色的融合度。

  和声音准(Intonation)

  只要是两声部以上的合唱,就会产生和声,所以,合唱和声的培养与训练是随时发生的。在练唱时,指挥可以灵活地运用发声的过程,或是直接在歌曲的练习中,训练团员和声音准的能力。

  对于缺乏合唱经验的合唱团,可以循序渐进地给予合唱的和声训练。以下练习步骤或许可以参考:

  1.二部接唱(见下谱例):此练习是最好的合唱入门练习,团员用声部接唱的方式歌唱,可以完全地互相聆听,调整自己的音准与音色,以达到整体的效果。

  2.简易二部合唱:此练习在时而齐唱、时而二部合唱的过程中,团员可以更加稳定自己的合唱独立 。

  3.卡农练习:全体团员唱一样的旋律,在基本的和声进行中,以轮唱的方式歌唱,可以有效地训练团员的歌唱独立能力。

  4.三部或四部合唱:经过基本的二部合唱练习,团员就可以尝试三部到四部的合唱曲了。

  除了音准会影响和声准确以外,节奏与咬字不整齐,也会影响整体的和声,所以,全体的整齐是合唱训练非常重要的基础。

  声部的平衡度(Balance)

  合唱的平衡度与声部之间的音量比例有很大关系,声部间音量的比例并非永远是固定不改变的,它会因为歌曲的音乐织度(Texture)、各声部的音域、曲风的差异,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声部间的音量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在音乐织度方面,複音音乐与主音音乐的声部平衡关系是不同的,複音音乐著重于各声部线条的表现,是横向的音乐美学,主音音乐著重的是和声表现,是纵向的音乐美学,所以,主音音乐与複音音乐声部间的音量比例是不同的。

  在音域方面,歌者或是指挥必须了解各声部之间的音域关系,进而给予不同的力度表现,以表现声部间的平衡度。例如,在某个乐句,女高音唱的是低音域,男高音唱的是高音域,此时,就需要注意男高音的音量是否过大,而盖过女高音的音量,以至于产生声部的不平衡。在曲风方面,不同特质的乐曲,声部的平衡比例也会不同,例如,早期音乐不著重于浑厚的低音,而黑人灵歌却需要浑厚的低音…‥所以,熟知乐曲的风格,是音乐诠释很重要的功课。

  音色的融合度(Blend)

  合唱的融合度与声部之间的音色一致有很大关系。各声部音色一致时,整体的合音就会融合在一起,产生凝聚力。而音色的统一,最重要在于整体的共鸣位置须一致,所以,合唱团团员必须熟练地掌握歌唱的共鸣位置。

  对于合唱声乐的再精进

  当团员对于声乐基本技巧掌控得宜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此方面的知识与技巧。首先,关于歌唱共鸣位置的掌控,团员应该了解发声共鸣的「上、下、前、后」四个位置,善于运用此四个位置之间不同比例的共鸣,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学会音色变化,就像厨师作菜,色香味就俱全啦!

  另外,与共鸣位置息息相关的是母音的控制,歌者必须认识「A E I O U」五个母音与口腔空间的关系,清楚这些母音本身亮度与音量大小的差异,进而在歌唱时适度控制不同母音共同的共鸣位置,以得到音色的统一。

  音区的统一是歌者声乐练习的重要功课,也是合唱声部间音色能够一致的前提。好的合唱指挥一定会用心训练团员在此方面的技巧,如果团员学会「高音与中音的转声」以及「中音与低音的转声」,那麽就克服许多合唱的声乐问题了。

【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相关文章:

合唱团必备的基本训练01-19

合唱团的基本训练方法01-15

合唱团的进阶训练01-25

合唱团员训练技巧01-14

校合唱团的训练技巧01-13

合唱团声音如何训练01-13

合唱团的训练与管理方法01-13

合唱团员必备的发声训练技巧01-13

合唱团员歌唱发声训练技巧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