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时间:2022-12-09 14:11:18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呼吸气息控制不良、共鸣位置不当、身体过度紧张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歌唱的音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音准的概念

  在基础的音乐理论当中,音准一般指的是音的准确高度,音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最基础的音乐基本素养。音准没有办法通过体验来感受到,正是因为这种模糊性,就要求平时通过听觉来进行反复的训练最终准确把握音准。

  二、合唱音准的分类

  合唱的音准分为两大类:旋律音准一属于声部;和声音准一属于整体。

  (一)旋律音准。

  旋律音准的含义是在旋律进行中,音的相对准确性。是从实践中根据其内容而产生的概念。对于通用的三种音律(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应从合唱艺术效果出发区别情况作混合处理。

  1.旋律音程的音准处理。处理目的:经过音准上的调整、使之适合音乐与听觉上的需要。纯音程音响极和谐,最易唱,要求平稳;大音程有向外扩张的感觉相对而言比较明亮;小音程向内收缩的感觉比较明显感觉比较柔和暗淡;增音程为体现它的紧张度和更加扩张的特征,应做双向扩大;减音程为体现它的紧张度和更加紧缩的特征,应做双向缩小。

  2.调式中各级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自然调式当中一、三、五级是稳定音,影响调式的性质是三音,所以是比较稳固的,不稳定音就是二、四、六、七级,处理调式旋律音准的依据就是这个。

  (二)和声音准。

  和声音准是指各和旋音在和声进行中音准的相对准确性。

  1.协和和旋音的音准。协和音程中有大三、小三和旋,根音和五音的关系要没有倾向性,比较平稳,决定三和旋特征的音级是三音,在大三和旋中对三音要做向上处理,相反在小三和旋中略作向下处理。

  2.不协和和旋音的音准。不协和和旋以不协和音为主要构成,其音响不稳定。增三和旋会产生外扩倾向减三和旋会产生内缩倾向,七和旋的音准解决处理方法同理,可以看做是两个三和旋的结合。从演唱技巧看,如果呼吸方式不科学,气息不受控制难以把握,歌唱位置不到位,换声区无准备、咬字方式不规范、滥用声带波动等都会影响歌曲的演唱音准。另外,合唱队的情绪,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必须具体分析特别对待。

  三、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一)音准与速度。在演唱歌曲速快时,音准就相对会走高;歌曲的节奏稍慢时,音准相对会走低。歌曲速度过快时一般容易产生情绪激动,如不及时控制,则会造成气息较浅,发声体相对紧张,造成音得走高现象。所以要调整好呼吸,中速练习,在确保音符时值和音准的.前提下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就可以避免演唱时所引发的音准偏高情况。反之,则会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慢速作品中尽可能抓住其活跃性因素,而在快速作品中尽可能的抓住其稳定性因素。

  (二)音准与歌唱状态。为何学生在歌唱时大都为音偏低?通过排练不难发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歌唱时身体状态过度松弛所致。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歌唱状态,做到双脚踩地,身体挺立,保持重心稍微往前靠。

  (三)音准与歌唱音量及力度。过响的音量会造成旁人听不到自己的歌声,这使两边的人对中间人的声音产生依附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当然在演唱时声音也不能太小,过小的音量也会导致音准的偏离。

  (四)一字多音。一字多音的情况会影响合唱的音准,很多中国民歌由于音比较多,容易出现音与音之间交代不清楚而产生漏音的现象。所以在排练中:

  1.通过慢速熟练地演唱谱子来分清每一个音及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

  2.有了上一个步骤的铺垫再填词,等字与音相互结合且能够在慢速中完成演唱音准到位,再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最终的演唱目的。在合唱中音准至关重要,所以在排练时可以从歌唱速度、歌曲节奏、歌唱状态、歌唱音量与歌唱力度以及一字多音等方面去处理并解决音准问题。音准是合唱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解决好合唱当中的音准问题相当重要,解决好最基础的音准问题才是保证合唱顺利开展的方法。

  【拓展】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

  一、因演唱速度造成的音准问题

  因演唱速度引起的合唱音准问题表现为:

  1、在演唱快节奏作品时,声音容易偏高;这是因为在演唱快节奏作品时,演唱者的心跳及脉搏会随之加快,由此引发演唱者激情过度,而激情过度容易造成演唱者气息浮浅,喉部肌肉群及声带张力失控,从而导致合唱中音准偏高。比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段时,若把握不好换气、用声的技术要领,就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情况。解决的手段是:调整好呼吸,换气动作一定要短促而坚决,先在中等速度下练习,要唱满每个音符的时值,不论强唱还是弱唱,声音都不要发虚,在确保音符时值和音准的前提下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快节奏演唱时所引发的音准偏高情况。

  2、在演唱慢节奏作品时,声音容易偏低;这是因为在演唱节奏缓慢冗长的作品时,演唱者不够兴奋,容易产生情绪懈怠的情况,由此导致气息及横膈膜的力量保持不够,声带张力及喉部肌肉群过于松弛,从而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比如:在演唱柴可夫斯基《金色的浮云》结尾处缓慢的二拍子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音准偏低。解决的手段是:演唱者要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指挥要强调音乐的律动和旋律的流动性(piu moso)。启发演唱者在慢的节奏里寻找一种积极的用声状态,声音不要疲沓、气息不要懒散,这样,在演唱慢节奏作品时,音准偏低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因演唱力度造成的音准问题

  在合唱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演唱力度把握不当也会影响合唱音准。比如:

  1、在演唱强音、或者渐强的乐句时,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现象;解决的手段是:排练时,先不要用太强的音量,声音渐强时,不要急于把幅度做的过大,待气息有了很好的支撑、音准可以控制之后再逐步加强力度及渐强幅度。

  2、在演唱弱音、或者渐弱的乐句时,容易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解决的手段是:在演唱弱音、或者渐弱的乐句时,演唱者的精神状态一定要积极,特别是咽部肌肉要积极,软腭尽量上抬,把声音集中在眉心,始终保持着高位置的感觉,避免出现懒、散、白的声音。尤其在演唱渐弱的乐句时,气息一定要保持住,横膈膜对气息要有足够的支撑力,这样,才能保证在演唱弱音、或者渐弱的乐句时,音准不会偏低。用弱音演唱,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技术、声带张力的控制技术和共鸣腔体的打开技术要求很高,建议演唱者多练习半声技巧(Mezzo voce),努力提高自身的声乐技术能力。如果合唱队员的发声技术达不到,指挥千万别要求大家用太弱的声音演唱,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因旋律造成的音准问题:

  因旋律变化影响合唱音准主要有三种情况。

  1、通常来说,平直的旋律线条加上歌词以后,最难以控制音准,比如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中,男低音声部基本都是在水平运动的旋律线条下进行,因此,音准很容易随着语言的四声变化而变化。解决的办法是:让演唱者去掉语言的四声概念,用语言的第一声(即平声)朗读歌词,当语言的音调达到平稳时再用准确的音高来演唱。

  2、旋律线上行时,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现象。解决的手段是:旋律线越往高进行,气息就要越往下沉,要学会利用横膈肌的保持力量控制声音,不要因旋律上行而出现气息上浮,这样就可以防止旋律上行时音准偏高的现象。

  3、旋律线下行时容易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旋律下行时声带的张力及气息的保持力减小过快所致,特别是气息的保持力减轻过快,容易把声音的位置掉下来,从而出现音准偏低的情况。解决的手段是随着旋律下行,逐步地、有控制地放松声带的张力及横膈肌的保持力,与此同时,声音要一直保持在高位置的状态,气息稍微向上托着一些,这样便可以避免旋律下行时所产生的音准偏低现象。

  四、因调式造成的音准问题

  调式中的音级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不稳定音级都有着向稳定音级靠拢的一种倾向性,在音乐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趋势”,而调式中的这种“趋势”现象也是引起音准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在七声调式中,最稳定的音级是第一级(主音),相对稳定的音级是第四级(下属音)和第五级(属音),其余各音级均不稳定,特别是自然大调式及和声小调式中的第七级音(导音)最容易偏高,尤其是在演唱大七和弦的时候,导音极易偏高。如无伴奏合唱《牧歌》中最后一个乐句独唱女高音的哼鸣,若把握不好,音准就会偏高。解决的手段是加强各种大小调音阶的视唱练习,多跟随钢琴模唱,从而建立起调式中的准确音高概念。

  五、因和声造成的音准问题

  因和声影响合唱的音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演唱力度性的和声时易偏高;

  2、演唱色彩性的和声时易偏低。第一种表现的原因是:在演唱力度性的和声时,气流对声带的动冲击动作大,声音容易冒调;第二种表现的原因是:演唱色彩性的和声时(也即常说的铺和弦),通常都是用中等以下音量,且气息悠长、声音连贯,发音器官松弛,因而容易导致声音偏低。解决的手段是演唱力度性和声时,先要想好正确的音高及声音位置,准确地控制声带的张力,从而达到正确的音高标准;演唱色彩性和声时,气息和发声不要懒散,发音器官要有足够的张力,始终保持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和感觉,这样音准就不易偏低了,当然让演唱者多一些和声学方面的知识,能够听出不同性质的和弦、听出各种和弦在色彩上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相关文章:

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04-24

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分析01-18

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及解决手段01-17

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及解决方法01-13

合唱的音准训练01-17

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01-13

影响合唱音准的十大原因01-14

合唱音准训练的方法01-15

合唱中的音准训练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