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中的常见声音问题及解决手段

时间:2021-01-24 14:11:21 合唱教程 我要投稿

合唱训练中的常见声音问题及解决手段

  音准是合唱的基本要求,也是合唱的生命。音准的把握对于合唱的音乐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唱训练中的常见声音问题及解决手段的知识,欢迎阅读。

  01由于发声不当引起的音准问题

  音准是合唱的基本要求,也是合唱的生命。音准的把握对于合唱的音乐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音准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由于团员对气息、声音位置的控制等演唱技术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音准偏差,也可能由于环境变化或是团员自身情绪、状态不佳等较为客观的因素引发的。此外,合唱团员由于受到作品的调性、力度、节奏的影响,也是造成音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下是笔者认为在排练中较常见的由发声方法不当所引起的音准问题。

  (一)演唱下行音阶或音程时总是偏低

  作品中的下行音阶/半音阶,以及下行音程是合唱中比较容易出现音准问题的部分。按人的`本能感觉,团员在演唱下行音阶/音程时,往往就是下意识地往低唱。但是在往低唱时却又容易忽略保持高位置的发声。为了保持声音位置不往下掉,指挥在训练中有必要引导团员有意识地逆行向上演唱,刻意地保持高位置的演唱,并在高位置的状态下积极的吐字。比较好的练习方法是:可以用哼鸣的方式按照下行音阶/音程的音域逆向演唱上行音阶,先找到高位置的感觉,进行练习,然后在尽量保持高位置的状态下,再按原谱下行音阶/音程进行演唱。

  (二)演唱向上构建的音程时,较高音总是偏低

  在作品演唱中遇到向上构建的音程,尤其是演唱向上构建音程距离比较远的音程时,高音是容易偏低。如果再加上一定的速度,做快速的大跳演唱,恐怕会出现比较大的音准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演唱向上构建的音程时,身体要给予更多的气息支持。其次,在发声前要提前想好要演唱的高音声音位置,尽可能轻巧的去演唱较高的音。

  02由于选用速度不当引发的声音问题

  速度是乐曲、乐段、乐句进行的快慢。速度的选择对于整个作品的演绎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慢或者过快的速度不仅演绎效果不佳,也会影响团队的声音质量。

  有时,在演唱中选择过慢的速度不仅会让听众感到拖沓、沉闷无趣,无形中也对演唱者增加了难度,主要表现在个体气息控制/合唱团员轮流换气及情感表达方面。在一个速度过于缓慢的演唱过程中,团员自身对于气息的支持也容易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憋气、倦怠或用不上力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将很难再去顾及乐句的连贯性和音乐的情感表达。同样,用过快的速度演唱,团员会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换气,而使得声音质量、音乐表现力大打折扣。因此,指挥需要慎重选择演唱速度。

  有时,尽管团队在演唱某首作品时,音准、节奏方面都做的比较准确,但是演唱效果依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指挥不妨考虑调整一下整首作品的演唱速度(或加或减一点速),或者根据曲式的结构调整一下部分段落的速度,注意一下段落之间的速度对比,使音乐更流动、表达更丰富。当然,指挥在决定作品演唱速度之前,必须要参考一下乐谱上的速度记号(音乐术语)。这里说参考,主要是因为同样的音乐术语在不同的时代是有着不同诠释的,所以不能作为一个绝对的标准。一个好的合唱指挥应注重对音乐作品演唱速度的选择,不仅要参考乐谱上原本标注的音乐术语,还要结合作品背景、综合团队自身的演唱能力、听众的感受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03关于音色的问题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与特性,也被称为音的品质。音色是在音高、音量及音的时值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共鸣、声波、强度、情绪等元素,演绎出不同的音乐色彩。音色是音乐中最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音色是否好听,能否根据不同的表情记号和要求在演唱中变换声音的“色彩”,是衡量一支合唱团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的三个较常见的音色问题:

  (一)音色黯淡且缺乏力度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团队在非正常情况下出现“音色黯淡且缺乏力度”的问题。所谓的非正常情况,就是团队成员在过分疲惫、或歌唱状态不好时排练所出现的问题。只需要指挥或声乐指导对团员状态进行微调便可解决。可以考虑借助一些类似于扔飞镖之类的肢体动作帮助团员激活歌唱状态,提高兴奋度。待团员精神状态有所改善后,再进入正常排练流程。第二种情况是团队的声音确实存在音色黯淡又缺乏力度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改变,首先是指挥/声乐指导要有正确的声音观念——靠前唱,而不是躲避声带或靠后唱,然后将正确的声音观念传递给合唱团员。同时,要对团员进行听觉训练——做黯淡和明亮、错误或正确的音色辨别训练,在团员能够清晰辨别音色的差别后,让他们尽可能的去模仿“靠前唱”的音色。如果指挥或者声乐指导在排练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演唱做出正确的声音示范,那么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缺乏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团员在歌唱时气息和发声配合不好、身体支撑不够。笔者建议,指挥/声乐指导在平时训练中多加入跳音练习及音量控制的练习,以帮助团员提高声音、气息、力度的控制能力。

  (二)声音太粗太僵硬

  在一些合唱谱上经常可以看到“ff”甚至是“fff”的力度记号,个别声部需要演唱超出适中区域以外的音也是较常见的情况之一。对于没有很好掌握声乐技巧的团员来说,有不少人会为了追求音量和高度而不惜扯着嗓子“嘶吼”,发出僵硬、刺耳的声音。有时,又为了追求声音的厚度而故意的压低喉头,用不科学的方法试图将声音变粗演唱。这两种发声方式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对嗓子造成伤害。因此,当指挥在排练中感到团队的声音太粗或太僵硬时,首先需要检查的是每个声部的乐谱是否在该声部适中的音域演唱,是否有触及声部的极限音域。在排除这种情况后,需要对每个声部的声音进行分析,考虑真假声的融合比例是否正确、歌唱的支点是否过大、是否有压喉的现象、气息支持是否充分、气息是否不够流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声音状态。而对团员来说,则需要加强声音技术、音量控制及音色变化相关的练习。

  (三)起声过硬

  合唱中可以有两种起声方式,即“软起”和“硬起”。除了特定音效要求需要“硬起”以外,“软起”是合唱中常见的起声方式。“软起”是指在慢吸气的前提下,保持激起的气息紧张度并进行发声。但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单用纯元音来练习“软起”,团员似乎很难很快找到元音正确的开口位置,反而容易漏气,从而无法达到合唱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声乐指导可以考虑在元音的开头加上“w、fr、l、m、ng”等辅音激活气息,带动母音送出,并加强对气息和音量的控制。


【合唱训练中的常见声音问题及解决手段】相关文章:

合唱训练中常见的声音问题及解决手段09-07

合唱训练有哪些常见的声音问题09-18

合唱发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技巧11-20

合唱排练中声音训练10-10

关于合唱训练中声音的统一问题10-01

影响合唱音准的原因及解决手段10-02

合唱发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1-20

怎样解决合唱声音融合问题08-20

合唱训练中声音的统一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