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

时间:2021-01-25 12:44:21 声乐教程 我要投稿

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

  民族唱法是在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那么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的知识,欢迎阅读。

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

  1戏曲与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

  戏曲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的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它的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先秦、唐代、宋金、元代和明清五个发展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目前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京剧的流行最为广泛,遍及全国,不受地区的限制,所以京剧又被称为“国剧”和“国粹”。当今,戏曲的许多优秀剧种和剧目濒临失传的种种困境,面临此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拯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种和剧目,近两年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在振兴昆曲上表现最为突出,把昆曲《牡丹亭》推向了全国的戏曲舞台,推出了青春版的《牡丹亭》,在全国的一些高校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另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戏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的对戏曲进行改革,比如在唱腔和伴奏音乐上都进行了革新。戏曲声乐也在不断转变艺术形式,近年来的“戏歌”这种新的戏曲演唱形式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先生在“戏歌”的演唱上做出了贡献。现如今,戏曲的创作也逐渐向现代化改进,近年来创作出了一批体现当今社会风貌的现代戏,戏曲音乐中逐渐加入了一些西洋乐器作为伴奏音乐,如大提琴等。相信通过戏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戏曲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民族唱法是在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带来美声唱法,使得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受到冲击,逐渐走上了改革的道路。1944年创作演出的新歌剧《白毛女》,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形成。新歌剧《白毛女》广泛吸取了戏曲的经验,音乐大都是在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曲调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创作的。如剧中喜儿在她父亲死去时的演唱,采用了戏曲中的哭腔,增加了戏剧的感染力。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经验表明,根植于中国传统戏曲土壤中的中国民族歌剧,不仅有力地发展与宏扬了中国传统戏曲,而且赋予戏曲以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民族歌剧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家、教育家积极投身到民族唱法的探讨、实践和教学中,一方面挖掘整理传统民族唱法的精华,另一方面鼓励借鉴和吸取外来的先进发声技术,力求使民族唱法科学化、系统化和民族化,使中国民族声乐逐渐形成具有科学方法和时代特点的民族新唱法。民族唱法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四、五十年代以王昆、郭兰英等老一辈歌唱家为代表的,她们的演唱以真声为主并有系统的发声方法,声音自然、朴实,个性较突出,音质清脆、细腻,注重语言的韵味,带有浓重的传统民族声乐色彩。第二个时期是八十年代以来,以青年歌唱家为代表的民族新唱法。她的演唱在传统民族声乐非常注重讲究吐字行腔、韵味的基础上,在发声方法上大胆吸收运用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使她的演唱声音上下贯通、轻盈自如,演唱的曲目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多样。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讲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音色明亮纯正,讲究脆、甜、水、圆、润、立;感情饱满动人并注重相应的形体表演;语言清晰易懂,十分强调咬字和吐字;行腔委腕动听,特别讲究民族的风格和韵味。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活跃在中国舞台的优秀的歌唱家,在理论研究上所提出的“声、情、气、字、味、表、养、像”的完美统一,可谓是民族声乐演唱的最高境界。

  2民族唱法与戏曲演唱方法的比较

  我国声乐艺术大师沈湘教授曾经说过:“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正确呼吸方法的领悟与进行呼吸的发声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所以,不论是戏曲的演唱还是民族唱法都特别重视呼吸的训练。戏曲演唱或歌唱的声音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吐字的清晰和情感的表现,都与呼吸的运用有关。

  1传统戏曲的呼吸方法

  传统戏曲关于呼吸的说法“气沉丹田”,用现代生理学的说法就是腹式呼吸方法,即吸气后小腹与腰部之间有憋气和紧缩的感觉,通过横膈膜的下降和收紧小腹的腹肌对抗,使气息的压力增大且流速加快并形成气束冲击声带,从小腹的对抗支点到口咽再到眉心形成一条线,声音比较集中明亮,传统戏曲的演唱一般都采用这种呼吸方法。

  2民族唱法的呼吸方法

  现今比较盛行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除了强调传统戏曲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外,还强调胸腔、横膈膜和腹肌的配合。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被声乐界认为是最为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结合了美声唱法和戏曲演唱的呼吸方法,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两肋的同时并用,使胸腔充分打开并加大了气息的容量,使气息的弹性好,对声带的损害小,减轻声带过于拉紧,且便于喉头的稳定和打开,使得呼吸均匀、深沉、通畅,解除了胸部的僵硬紧张,使音量和音域得以扩大并容易混声,使声区谐和统一并富于表现力。所以我国现代的民族唱法也采用这种呼吸方法。

  3民族唱法对戏曲演唱咬字的借鉴

  “字正腔圆”不仅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个技术标准,同时也是我国声乐艺术的一个审美原则。它要求演唱者既要把字唱得正确、清晰、自然,又要让字句在旋律连接过程中委婉动人、圆润流畅,让清晰的字音、圆熟的声音随音乐语言的变化始终如珠玉一样贯连。戏曲唱词中的咬字,基本上都是在唱腔中进行,包括戏曲中的韵白中也有咬字的问题。在声乐演唱中,特别是戏曲的演唱,有些唱词的字句、行腔很长,唱词中一个字的声母与韵母的拼音,常常不是在一个节拍中进行,而是在几个甚至是在很多个节拍中进行,这就决定了戏曲咬字比较明显地区分字头、字腹和收尾三个部分的特点。同样,在民族唱法演唱中,字头、字腹和字尾也是不可分割的,也要在行腔中进行,使之完整地形成一个音节,从而把唱词通过唱腔清晰而动情地传达给听众。在声乐教学中常提到的的:“咬准字头,唱圆字腹,字尾规韵”,指的就是这种对咬字的全面要求。 因此,学习民族声乐的人,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4民族声乐应借助戏曲表演抒发情感

  演唱艺术由“唱”和“表演”两个部分组合而成,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演唱艺术”。从中国民族歌剧的产生就可以看出,中国民族歌剧是在戏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表演一定要借鉴戏曲的表演,要从戏曲的表演中去吸取营养。很多歌曲感情起伏、复杂,仅靠声音不能把作品内涵表现得细腻透彻,只有加上适当的形体动作,才能更传神达意,尤其是在演唱民族歌剧选段时尤为重要。民族声乐有许多作品是民族歌剧选段,要想把作品演绎的完美,就不能只想着怎样去唱好,而且还要琢磨怎样表演好,把“唱”和“表演”完成得很统一了,这首作品才算成功地演绎了。


【民族唱法怎样借鉴戏曲演唱】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的演唱技巧11-06

民族唱法演唱的共鸣技巧10-22

提高民族唱法演唱水平的策略11-29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怎样融合12-02

通俗唱法如何借鉴美声唱法01-29

流行唱法的演唱特征04-28

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01-29

民族唱法知识01-29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