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 》阅读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03-31 08:44:3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雨夜 》阅读及参考答案

  《雨夜》是明代诗人何景明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明代前七子中,何景明诗是以清新俊逸著称的,这首诗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风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夜 》阅读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雨夜 》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8~9题(8分)

  雨 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8.此诗用字精妙,请在颔联中选择一字加以赏析。(4分)

  答: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8.【参考答案】

  (1)“连”字用得好。秋声与蟋蟀之声相连,可见蟋蟀声之大,足以与秋声比肩。蟋蟀声与秋声都能唤起人的迟暮感,惨然不乐。二者相连,显得自然有深意。

  (2)“上”字用得好。寒色“上”到梧桐树,可见寒色是慢慢浸润上来的,原来隐伏地上,到了这微雨之夜,经过夜的催化,才爬上了枝杆。当诗人感觉到“寒色”上来时,他的内心,也完全被寒气浸透了。

  9.【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周遭的景物,通过对秋天雨夜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雨夜秋思图,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再通过最后一联,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拓展:作品简析

  在明代前七子中,何景明诗是以清新俊逸著称的,这首诗正体现了他的独特的风格。

  全诗共八句,前六句都是写周遭的境物。“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因为深夜院静,才能听到疏落的轻微的雨声,也听到了远风振柯的沙沙声。这正是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所描写的“声在树间”的秋声。此外四周还有什么引起诗人注意的呢?有秋虫蟋蟀的鸣声,有梧桐枝上的“寒色”。“寒色”是什么?大概是秋夜的'霜露在梧桐树上染抹的带着寒气的色吧。还有“短榻”、“孤灯”,以及传遍万户千家上空的凄清胡笳声。这些都是典型的秋景,或是易于引起人们的伤感的事物。作者四周的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但只有这些能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沟通,因而被诗人捕捉到,加以渲染,加以突出,于是一幅雨夜秋思图便跃然纸上了。“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江东”用项羽的典故,泛指家乡。原来,正是诗人浓郁的乡思,才给这幅雨夜图染上了如此凄清的色彩。

  本诗的悲秋主题并不新鲜,因此,诗的佳处也并不在此,而在中四句的炼字锻句上。颔联一“连”一“上”,都是锤炼而得的诗眼。秋声与蟋蟀之声相“连”,可见蟋蟀声之大,足以与秋声比肩了。“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暮),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蟋蟀》)。这蟋蟀声,不是与秋声一样,能唤起人的迟暮感、令人惨然不乐么?然则二者相“连”,不也是很自然的么?“寒色”(这二字本身也有通感之妙)“上”到梧桐树,又可见这寒色是慢慢侵润上来的,原来隐伏地上,到了这微雨之夜,经过了夜的催化,才爬上了枝杆。可以想见,当诗人感觉到“寒色”上来之时,他的内心,也完全被寒气浸透了。颈联的“短榻”和“孤灯”、“清笳”和“万井”,字面上是并列;其实,卧榻已短、令人难以安眠,又笼罩在孤灯的惨光中,和笳声已凄清、令人不忍卒听,又偏偏其响至于遍及万千井巷;这二句,都有一倍添哀之感,意义上前后并不并列,而有递进感。当然“里”、“中”二字重复,微觉美中不足,但这只是小疵,瑕不掩瑜,中四句的锤炼之工仍是可咏可昧的。

【《雨夜 》阅读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春日郊外阅读及参考答案04-15

《断章》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06

《器小》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7-11

白鹭趣话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1-11

《摆手先生》的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22

《大师何以诞生》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21

《年节礼俗》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06

我来吊济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23

《追风筝的人(节选)》阅读题及参考答案09-15

《汉语可以治病》的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