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

时间:2022-04-22 14:31:39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

  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徂徕石介一见,以公辅期之,擢进士第,调磁州司户参军。从平贝州,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与彦博意协,故但诛首恶,余无所及。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琦益器重之,引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

  治平中,神宗为颍王,以固侍讲;及为皇太子,又为侍读。至即位,擢工部郎中。种谔取绥州,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愿以汉韩安国、唐魏征论兵之略,参校同异,则是非炳然矣。兵,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大臣恶其说,出知澶州。

  还知审刑院。神宗问:“王安石可相否?”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其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青苗法出,又极陈其不便。及韩琦疏至,神宗感动,谓固曰:“朕熟计之,诚不便。”固出语执政曰:“及上有意,宜亟图之,以福天下。”既而竟从安石。

  哲宗即位,以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徙郑州。元祐二年,召除侍读,拜门下侍郎。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因数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固感激,强起视事,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声泣。辍视朝二日,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温靖。

  固宅心诚粹,不喜矫亢,与人居久而益信。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又曰:“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司马光退处,固每劝神宗召归;及光为陈州,过郑,固与论天下大事至数十,曰:“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傅尧俞铭其墓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世以为确论。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

  注:①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物上。②矫亢:故意与众不同,借以抬高自己。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

  引:推荐

  B.则是非炳然矣

  炳:显著

  C.朕熟计之,诚不便

  熟:仔细

  D.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年高

  矜:怜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B.以正议大夫知河南府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孙固为人“真诚纯正”的一组是

  ①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

  ②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

  ③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

  ④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

  ⑤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

  ⑥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天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固从小就立志要推行《论语》的主张;平定贝州时孙固提出胁从者不治罪的建议与文彦博的意见相同,所以只是把首犯诛杀而已。

  B.孙固得知宋神宗想谋取西夏的.打算后就上书劝诫,认为战争是危险的事,不能轻举妄动;大臣讨厌他的主张,就让他出朝任职。

  C.孙固认为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但心胸狭隘缺少宽容,不能做宰相;王安石执政后进行变革,孙固开始时反对,最终却同意了。

  D.孙固多次请求退休,太皇太后恳请他留下来辅佐哲宗;孙固去世时,哲宗、太皇太后都非常悲痛,并为之停止临朝听政二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3分)

  (2)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3分)

  (3)傅尧俞铭其基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4分)

  参考答案

  9.B 10.D 11.D 12.C

  13.(1)对待远方的人应该表现出诚信,现在没有名目就发动战争,不是合适的计策。(3分。示,显示,表现出。举兵,发动战争。“计之得”即“得之计”,得,恰当,合适)

  (2)所以经历了平安与危险,却不被他人嫉恨陷害。(3分。更历,经历。疾害,嫉恨陷害。为……所,被动句式。另外要注意:故,所以;夷险,平安与危险,危险;而,却)

  (3)傅尧俞为他作墓志铭说:“司马公的清高气节,孙公的淳朴美德,是不说也会使人相信的。”(4分。铭:为动用法,为……作铭。清节,清高气节。淳德,淳朴美德。者也,判断句式)

  《墨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二则《墨子》中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⑵武王践功⑴,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⑵商之⑶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⑷帝之来⑸,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⑹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⑴[践功]指即位。⑵[反]通“翻”。⑶[之]“作”字误写。⑷[成]成就,承受。⑸[来]通“赉”。⑹[维]通“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主张。(1分)

  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1分)非攻

  2.(4分)墨子主张“非攻”,而“诛”并不是“攻”。(1分)武王秉承天命,顺乎民意,诛杀暴君,还天下以太平,恰恰是行圣王之道,所以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2分)以此观之,墨子为民立场鲜明,他反对的是不义战争,并不反对正义战争。(1分)

  参考译文:

  ⑴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黑白的区别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苦甜的区别了。现在有人一干小的坏事,君子们就知道而且谴责它;而有人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⑵周武王即位,梦见三位神人说:‘我已经使殷纣沉湎在酒乐之中,(你)去攻打他,我一定使你彻底战胜他。’武王于是去进攻纣这个疯子,灭商兴周。上天赐给武王黄鸟之旗。武王既已战胜殷商,承受上天的赏赐,命令诸侯分祭诸神,并祭祀纣的祖先,政教通达四方,而天下没有不归附的,于是继承了汤的功业。这就是武王诛纣的原因。如果从这几位圣王来看,则(他们)并非‘攻’,而叫作‘诛’。”

  《论语》《孟子》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①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

  ②子曰:“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1)选段①主要体现孟子什么思想?(2分)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哲人对人优劣的评判标准的相同点。(4分)

  参考答案

  (1)突出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尊重人民的意愿)(顺民的思想)(意思对即可)(2分)

  (2)同:尊重人民的意志(众人的好恶)是判断一个人的优劣的依据之一(2分)但还应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观察)(2分)。

  参考译文:

  ①(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

  ②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③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孙固字和父》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宋史·孙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12-25

《石闵字永曾》阅读答案和翻译02-07

英文谜语和答案及翻译04-02

《邓羌义勇》阅读答案和翻译09-03

《贾琮字孟坚》阅读答案及翻译09-09

《楚人隐形》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3-31

《徐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10-16

《赵襄子饮酒》阅读答案和翻译03-20

新唐书·姚崇传翻译和阅读答案10-17

《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