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时间:2022-10-19 13:30:38 1500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八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八篇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绵绵着春意的小雨不见停息的在天地间倾情的舞蹈着,我独思于元宵节里这一幕的雨帘中,湿湿的心里溢出的是喜?还是失落?还是对未来的期待?还是其它的……很难在瞬时的时间里界定出我准确的心里。

  细雨中,我找寻着往日走过的记忆,回味着在新单位走过的5个月的光阴。

  初踏入新单位,是在一个田野里积淀着黄橙橙的成熟,园子绘着天蓝云淡的日子。带着对已经结束的老师生涯的深深眷念,我沉重步伐,迈进了我现在的办公地点。

  第一位接待的我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男同事,或许因为我与他都曾有作老师的经历吧,两个人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见面里就感觉双方很是投缘,我们可是一见如故呀!自然选择中,我们无拘无束的聊了旧时作老师的感受和轶事,短暂的交谈,大家有太多的相同存在于诸多的观点中,基于这一情节,我心里暗想到:有这样的男士共事,我在新单位的日子不会长时期的落寞,因为至少他可以与我说说话,在工作中指点我不明白的地方。经过五个月的实践证明,当初我的认为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他给予了我大公无私的关照,让我很快的进入现在的角色。

  第二位接待我的是:我直接的顶头上司—局头。对于新单位的第一领导,在没有谋面之前我就赋予了很多自己情感因素的猜测:军人身份的出身,我猜想着局头一定是一位严肃着的让人望而生畏的人;他的职位是坐在老干局这个部门的交椅上,我就断定着他的年龄,至少在50岁以上,而且偶伴着白发的一位长者。

  可我这未见其人就乱猜其面的做法,在与局头相见的一瞬间里,之前的全盘推断被真实的眼见推翻了。一个带着眼镜、身着白衣白裤的高挑男子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思维顿时就咯噔的一下,少许短路的情节出现在了秋日高远的天际里,迷糊着的双眼对眼前的图像似有一种幻象的`情致出现。我极力的瞪大眼睛,直接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具有绅士风度的顶头上司,溢美的言词在自然间就从我的嘴里蹦了出来:现实版中的张局,与我想象中的素描真是相差甚远,一个是在天上的张局,一个是在人间的张局!你蛮有绅士风度和儒雅之气。局头对着我唱的赞歌轻松一笑,而后调侃说到:谁说老干部局的领导就是老者形象呀?谁说老干部局的领导就是古董?这是外界长期以来对干部局的错误认识哟,就拿你灵儿来说吧,你不也是这么年轻着靓丽着就加入了我们老干的队伍中来了吗?

  见领导之前的忐忑着的心里,就在一来二往与局头轻松随和的闲聊中消失殆尽了。

  最后局头在交代了我的工作任务后,很善意的向我提出了很多见识性的工作点子与工作中应避免的一些迂回曲折。让我未进新工作的门,就在第一时间里有了受益匪浅的莫大收获。

  接下来五个月的日子里,五个月因工作与同事们的相处的日子里,自我感觉与同事们的关系和谐着,有大家一起娱乐中收获的快乐、有大家一同外出游玩感悟大自然美好与神奇的点点滴滴、有大家一起配合着协调完成各项任务的喜悦;在局头手下工作的五个月的日子里,自我感觉舒坦着舒心着,其间有局头对我工作的鼓励与肯定、有局头对我应付酒局能力有限的宽容、有局头活跃着的工作方式对我的启迪、有局头一起搞庆祝活动疯玩的欢愉体验。

  五个月新单位的日子,五个月的新体会与新体验,填满了我今时里对元宵节里的记忆。

  遥望着纷飞的春雨,我心里很清楚,时光在向我身后飞奔而去,新的事物在四季的轮回中继续的向前发展着。在局头指导了我工作五个月后,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召唤了局头去。

  局头高升了,局头就要远离我们熟悉的视线了。与我们分别在即的日子就定在了元宵节的午后。

  顶着一头的细雨,党委政府和组织部带着组织的意图与信任来到了我们单位。在大家还未喘息过来的功夫里宣布了上级部门对新旧局长的任免和调离的决定。

  一纸委任状,一纸调离决定,将昨日的局头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将一个需要时间去熟悉的新头儿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昨日共事建立起的情感,让我对过去的头儿有了很是不舍的情结。毕竟他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记忆。但是理智告诉我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纵有万般的不舍,我只能做的是:祝福我们旧日的局头在未来的仕途道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新的局头的出现,在短时的失落里,让我看到了一个朝气着精神,满脸写着诚信的脸庞。他幽默着的话语、不拘形式的与大家伙儿的见面会上的交谈,让我看到了一个很有自己魅力的局头;讲话中透出的不同气度,让我看到了老干局未来日子的美好前景。

  不经意间的点点记事,就像河流里的小水滴,汇成了元宵节里对过去记忆中的涓涓细流。往日幕幕记事,交换着不同的场景,写意着我元宵节里拥有的两种心致;一是对旧事物的眷念不舍,二是对新的景象满怀的憧憬。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和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伴着新春的喜气,迎接着元宵佳节,浓浓的欢歌乐舞跟随着夕阳渐渐到来。

  大人们早早的准备好了吃酒晚宴,孩子们玩耍着鞭炮、竹灯。家家户户灯光照耀了半边小天。在吃玩一阵后,临水的乡俗开始了。男孩和女孩们都各自结伴,拿着河灯来到水边,点亮灯芯,微微的烛光,缓缓的耀眼在水中,闭上眼,十指合心,祝福的话语在心底祈祷,有的微笑着;有的仰着头;有的低着头害羞着;半百的老人坐在树根上,遥望着正圆的'月亮,如此的光芒照耀着老人的双眼,估计他正在祈祷着自己的曾孙子健康成长呢。

  一番祝愿后,人们嬉笑着开始忙活着串门呢。要好的哥们、情通的姐妹们,都讲述着简单的祝愿和来年的目标。孩子们结伴游玩,闹花灯的;闹元宵的;可忙活着呢。

  一年年得过去,我们挽不过时间。一过元宵,工作的孩子又要出远门开始新的奋斗,就如春天的到来,花鸟都开始争艳,创出一片天地,最真的感情伴着这轮月亮,洁白的永远存在。

  我随便写了点,不知道字数够没,其他的你自己加油吧!

  中华儿女从来就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由此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正月十五元宵节,客家人都有游大龙的习俗。大龙是用纸、竹篾和木板做成的。从傍晚三四点开始,有游龙的家庭便把一节节的龙灯抬出来,到指定的地点拼接起来,整条龙约有40~100节不等。龙尾是单独擎立的举着,距离龙身数十米外。表示着“神龙见首不见尾”。

  游龙拼接好后,点上蜡烛。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身上都捆着一个牛皮做的碗状小兜用来抬撑杆。大龙头前点着火铳,还有抬灯照明队,锣鼓队……游龙所到之处,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龙,以求龙的保佑。游行直到夜里十一点才快要结束。年轻人们在此时异常兴奋,手持大龙,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龙表现出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龙遍体鳞伤,但快乐无穷……

  第二天一早,人们抬着大龙四处游行给大家带去好运。正午,大龙直奔指定空旷田野处,预备焚烧。在那儿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干稻草,并摆上贡品。之后游龙要绕稻草堆走三圈,人们又一次兴奋、快速地奔跑起来。龙灯因互相挤压而破烂不堪。有趣的是大龙出游的时候人们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漂亮,游龙结束时却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破烂,才意味着谁家最吉利。最后人们把龙身与稻草堆一起焚烧干净,这象征着真龙火化升天,能保一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姑田游大龙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曾被列入过吉尼斯纪录,当时的大龙有两百三十七节,远看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山间。它真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样的我也期待这20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这又是一次视觉的享受!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热热闹闹的春节刚过,我们又迎来了和谐温馨的元宵节。以往,在我的记忆里,元宵节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小朋友们各自挑着自己精心从集市上挑选而来的花灯到街上炫耀一番的事。可今年,我却过了一个别样的元宵节。

  “唉,老天可真会捣乱呀,一年才能欢度一次的元宵节却看不到月亮!这还不算,竟然从中午开始就狂风暴雨地下个不停,真让人扫兴!……”我郁闷的在房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哝个不停,简直快要发疯了!一旁的奶奶把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嘴里始终笑吟吟的。我都气成这样了,她一点都不同情,还一个劲地笑!哼!

  “奶奶,你倒是帮我想想办法呀,好奶奶,帮帮我呀,嗯嗯——”我使出了我的杀手锏——软磨硬蹭+奶声奶气。嘿,奶奶还真招架不住,终于开了腔:“没见过你这么傻的丫头!老天下雨,你让我怎么办呀,难道我是神?不过奶奶倒是有个主意——”“什么什么,您快说嘛!”“你与其这样闲着无聊,还不如过来和我们一起做元宵,待会奶奶教你扎花灯。”“咦?嘿嘿,您骗谁呢,我从没看过自己可以扎花灯,再说了,您用什么扎呀,您又逗我玩呢吧!”妈妈听了连忙摇头说:“你奶奶说的是真的,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自己扎花灯,既好玩又好看呢。”难道这是真的?我思来想去,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像奶奶说的那样,试试看。

  咱说干就干!我洗净了手,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做起了元宵。首先从大的面团上取下一小块面,在手里反复地捏来捏去,又把它在手心里团了团,还真成了一个小圆球。我又在这个圆圆的面团上摁下了一个深深的小窝,取了一块汤圆馅放进去,当我想把汤圆馅包进面里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包不住了,我无奈地求奶奶帮忙。奶奶说我的馅放得太多了,一旁的'妈妈也是一个劲的笑我笨。哼,我才不笨呢。我重新拿起了面,开始了我的元宵实验。爸爸和爷爷看到我的倔强劲笑个不停,我也开心得笑了!这时的我觉得我不是在团元宵,而是把一家人的心揉到一起去了,家人团圆的感觉真好!

  经过十多分钟的共同奋斗,元宵终于做好了。我开始缠着奶奶给我扎花灯。只见奶奶从一个水盆里拿出了一把高粱秸秆,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奶奶是早有准备,就等我上钩呢!嘿,不管他,看奶奶能给我整出个什么新奇玩意儿来。我随手抽出一根高粱秸秆折了一下,竟然没有断!奶奶告诉我这就是她把秸秆过水的原因。奶奶灵巧地把一根秸秆折成一个正方形,然后迅速地用线绳固定接头,这样,一个秸秆做的正方形就好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要做十几个呢,于是我也加入了进来。可谁知道,我扎的不是歪了就是秸秆被我折断了。好不容易扎好了一个正方形,我举着它高兴地又是蹦到妈妈面前炫耀,又是跳到爸爸面前领功,就好像是得了一件艺术品一样。是的,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我的第一件艺术品。随后的衔接、贴纸我都一一参与。大概经过了一个小时的奋斗,我的花灯终于初见雏形,就差一根蜡烛和一个合适的杆子了。此时,奶奶就像变魔术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根半截蜡烛,竟然还有一根粗细正合适的小竹竿!我迫不及待的催着奶奶把它们组装好。拿着这件“艺术品”我是左看右看,都不舍得把它放下了,哈哈……哈哈哈……

  此时,可口的饭菜摆上了桌,美味的元宵也盛到了碗里。爸爸妈妈忙着招呼我和爷爷奶奶吃饭呢。有这样的一桌美食我怎么能不心动呢?嗨,也顾不得什么文雅了,我张开大嘴毫不顾忌地吃了起来。“今年的元宵可真好吃呀,有我孙女亲自下厨,感觉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呀,哈哈!”爷爷的话逗乐了大家,就连号称“天下第一不怕羞”的我也挂不住了,终于笑红了脸。

  一顿元宵团圆饭在笑声中结束,而我一刻也没忘记我的花灯展示活动。饭后,雨还在下着,我不再讨厌,反而觉得这更增加了元宵夜的神秘感。我找来家里最大的一把雨伞,一手撑伞,一手挑着我亲手制作的花灯,直嚷嚷着让奶奶帮我点燃。蜡烛上跳跃的火焰越来越大,火焰的光芒照亮了灯笼,在红色贴纸的辉映下,灯笼成了火红的一团,红通通而又水灵灵,在飘雨的漆黑的夜晚显得是那么的耀眼与美丽。灯笼立刻成了我的中心,我小心翼翼地挑着它在院子里一溜小跑,一通高兴的怪叫。而我的家人也围在了走廊里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中心,对我指手画脚说个不停,笑个不停。我依然在雨中撑着雨伞,挑着灯笼,跳着属于我的怪异的舞蹈。笑声穿透雨幕,传遍了整个村子。而我,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女孩,因为有我的家人,有我那无以伦比的大红灯笼!

  难忘别样的元宵节!难忘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大红灯笼!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在朋友空间里看到一篇《元宵节里话传统》的文章,说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的节日越过越没味儿了,节日成为了浮在表层的暂时的欢愉,是因为节日的民俗渐行渐远,节日里所蕴涵着的文化与传统几乎被遗弃了。这日正是元宵节,耳边响起几声稀稀落落的鞭炮响声,锅里煮着汤圆,思绪不由回到了幼时的元宵节。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开心最盼望的莫过于元宵节晚上提着自己心爱的灯笼在街上走来走去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就要试灯笼,镇上挂着的花花绿绿的纸灯笼在风中摇摆,直钩着孩子们眼馋的双眼。只是家里穷,很多时候是没有额外的钱来用于买这些灯笼的。元宵节前几日,在勺子里放上些白面,加了水,在火上打成浆糊,拿出过年剩下的五色纸,在废旧的竹帘上取一些竹篾,捡来一起光滑些的棍子,对着事先画好的各种图案,兴趣盎然地制作自己的灯笼。做好后,只等到了十四的晚上,穿上新衣提着灯笼到街上去小心的走来走去。

  到了晚上,天刚擦黑,几只小灯笼便晃晃悠悠地出了家门了。有几家比较富裕的,会在镇上买各种式样的灯笼,外面画着精美的图案,蜡烛的光把灯笼映射的朦朦胧胧的,下面还有红色的樱子随着走动晃动着,煞是好看,让人真想上去摸一摸。那人走到我们跟前,便会骄傲地斜视一下,以显得自己的灯笼是多么洋气。此时一群男孩子手里举着自制的萝卜灯笼哄笑着跑来了,那根本就算不上灯笼,只不过是一个白萝卜,把根部用刀子掏空,使它变成一个小碗的形状,放上线拧成的灯捻,倒上些煤油,用铁丝拧个架子,插上木棍,到了晚上便点燃了,专门去吓唬女孩子的灯笼。买来的灯笼材料很薄,轻飘飘的,这些男孩子一过来,吓得女孩子们转身就跑,可是风一卷,那些灯笼便轰然着火了,眼睁睁地看着它美丽的燃烧为灰烬,而我们自己做的却结实得很,就这样安然无恙的,从十四一直打到十六的晚上,甚至到了十七晚上还舍不得放过去,便又偷偷地点亮在家里转几圈,这才把它挂在屋顶的.大梁上,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再恋恋不舍地看上几眼,这才香甜如梦,待到第二年的元宵节,再兴致盎然地取下来,灯笼里摇曳着一个甜美的梦。

  再大一些,上了初中,便渴望着元宵节晚上的猜灯谜了。这天吃过晚饭,便会早早的地来到镇上,镇上道路两旁挂满了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会有张纸条,纸条上写着灯谜。家距离镇上还很远,几个朋友约好,还要找上一两个男生,因为猜灯谜的时候,猜出来了还要去挤着排队告诉答案,如果对了就可以领到奖品,一支铅笔或者一个本子什么的,女孩子排队根本挤不到跟前,甚至还会被从队里挤出来,这些男孩子经常是不屑与猜那些灯谜的,但他们乐于帮忙排队领奖品。再者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有几个男孩子作伴,总是可以壮壮胆子的。去的时候还带着关于灯谜的书,男孩子们便随便出些考大家,猜一个再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是这个答案,从中寻找猜灯谜的方法,这样说着到了镇上灯谜活动基本上就要开始了。然后分开来,找到自己会的,便急忙喊那高个子的男生把灯谜扯下来,写了答案,跑去排队,如此也获得了不少的奖品。过后,余味未尽,几个人挽着手臂挤在人群里看灯,各式各样的花灯,各式各样的图案,映照着每个人欢乐的笑脸。

  当然除了晚上,白天也是安排的很满的。从正月初七开始,各个小村落里组成的村民表演都开始训练了,有敲大鼓的,有舞龙、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抬花轿的,也有学校的学生们的节目,敲小腰鼓的、吹大号的、舞花环的,扭秧歌的等等,热闹非凡。记得我们曾经参与了一个舞花环的节目,每天彩排,十四到乡里演出,十五十六到县里表演,天不亮就坐上大汽车,到了县城,一个个节目从表演的舞台上经过,大家就饶有兴致地仰着脖子观看,使劲地拍手鼓掌,拍的手都是红肿的。现在想来,村民敲大鼓的劲头,舞龙、舞狮子的精彩,踩高跷的得意、狮子抢球的惊险,扭秧歌的快乐,抬花轿的诙谐,无论男女,无论老少,无论大人,无论小孩,脸上都是一个表情,快乐。表演完毕,每个孩子发一块钱,算是这些日子辛苦训练的工钱,一串糖葫芦,或是一截甘蔗,或是一个江米团,吃到嘴里也甜到了心里。

  从回忆中走出来,觉得周围显得异常的安静。正如朋友文章里所说的那样,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数百上千年的一个节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里面蕴涵着很多文化与传统。于是,带着女儿,走出门外,去寻找今年元宵节节日的气息。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小学时有篇课文叫(西门豹),讲的是西门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课文里西门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时年纪小,以为这漳河便是这打从家乡门前流过的小河,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才晓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阳,比南漳县城都有名。

  南漳这小县也终于没负了“思安”这名讳,绝不树大招风,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没人知晓襄樊有个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这毕竟丝毫不影响这小县城的和乐。淳朴的家乡人,就如此安定地在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们三两聚在树下闲聊,大人们起着自行车在不太宽敞的马路上来回穿梭,孩子们专心地坐在讲堂听老师讲解。街道或许并不繁华,没有繁弦急管,也没有火树银花和灯红酒绿,却安详而端庄。岁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叶上慢慢流淌。

  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自然被这个一心祈求平安的小县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伴着新春的喜气,迎接着元宵佳节,浓浓的欢歌乐舞跟随着夕阳渐渐到来。

  大人们早早的准备好了吃酒晚宴,孩子们玩耍着鞭炮、竹灯。家家户户灯光照耀了半边小天。在吃玩一阵后,临水的乡俗开始了。男孩和女孩们都各自结伴,拿着河灯来到水边,点亮灯芯,微微的烛光,缓缓的耀眼在水中,闭上眼,十指合心,祝福的话语在心底祈祷,有的微笑着;有的仰着头;有的低着头害羞着;半百的老人坐在树根上,遥望着正圆的月亮,如此的光芒照耀着老人的双眼,估计他正在祈祷着自己的曾孙子健康成长呢。

  一番祝愿后,人们嬉笑着开始忙活着串门呢。要好的哥们、情通的姐妹们,都讲述着简单的祝愿和来年的目标。孩子们结伴游玩,闹花灯的;闹元宵的;可忙活着呢。

  一年年得过去,我们挽不过时间。一过元宵,工作的'孩子又要出远门开始新的奋斗,就如春天的到来,花鸟都开始争艳,创出一片天地,最真的感情伴着这轮月亮,洁白的永远存在。

  我随便写了点,不知道字数够没,其他的你自己加油吧!

  中华儿女从来就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由此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闽西连城县姑田镇的游大龙,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正月十五元宵节,客家人都有游大龙的习俗。大龙是用纸、竹篾和木板做成的。从傍晚三四点开始,有游龙的家庭便把一节节的龙灯抬出来,到指定的地点拼接起来,整条龙约有40~100节不等。龙尾是单独擎立的举着,距离龙身数十米外。表示着“神龙见首不见尾”。

  游龙拼接好后,点上蜡烛。各家各户的青壮年身上都捆着一个牛皮做的碗状小兜用来抬撑杆。大龙头前点着火铳,还有抬灯照明队,锣鼓队……游龙所到之处,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龙,以求龙的保佑。游行直到夜里十一点才快要结束。年轻人们在此时异常兴奋,手持大龙,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龙表现出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龙遍体鳞伤,但快乐无穷……

  第二天一早,人们抬着大龙四处游行给大家带去好运。正午,大龙直奔指定空旷田野处,预备焚烧。在那儿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干稻草,并摆上贡品。之后游龙要绕稻草堆走三圈,人们又一次兴奋、快速地奔跑起来。龙灯因互相挤压而破烂不堪。有趣的是大龙出游的时候人们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漂亮,游龙结束时却是比谁家制作的龙身最破烂,才意味着谁家最吉利。最后人们把龙身与稻草堆一起焚烧干净,这象征着真龙火化升天,能保一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姑田游大龙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曾被列入过吉尼斯纪录,当时的大龙有两百三十七节,远看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山间。它真不愧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样的我也期待这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这又是一次视觉的享受!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元宵节活动作文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很快乐,不是玩得快乐,而是做得快乐。

  老姑开了一家烧烤店,元宵节晚上,我去店里玩。

  哇,店里的生意真火!客人很多,桌桌满员,有的不是同来的客人只好挤在一张桌上吃了。见此情景,我想,也别闲着了,帮忙吧。虽然我不会烤串,但我会为客人倒茶水,送餐具,上肉串什么的,总还可以吧。

  我拎起一壶水,哪桌客人要水,随叫随到,不一会儿,我便忙得脸红红的,头上汗水淋淋,真是不亦乐乎。有的客人还直言夸奖我,说小小年纪,能帮大人做事,真了不起!我听了心里那个美呀!姑姑家的小表弟看见了,也来凑热闹,但他只能拿餐巾纸给客人,太小嘛,只有四岁。一次,我端了一盆豆腐汤,上楼给客人送去,盆子慢慢变得很烫,但我坚持着,不一会儿,我手都麻了,已不知道烫了。那时我想,如果我手一撒开,不仅客人不满意,而且还会给姑姑这小店添麻烦的,最后稳稳地放在客人面前。干着干着我就顺手了,客人来了问要什么,然后把单子传到后厨房,哪桌吃完了,就收拾哪桌,等着下拔的客人来。

  后来,有一桌客人因着急,走了,而这时肉串才刚刚烤好,他们还没结帐。姑姑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后来姑姑看我表现不错,就奖励我肉串吃,我也享受了客人的待遇,真是高兴极了。

  我在这次干活中知道了,大人也不容易,挣钱这么难啊!

  这个元霄节,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吃元霄看彩花,而是在姑姑的小店里忙了一晚,不过我的收获真多。

  元宵节活动作文

  当春风吹过,我们又开学啦!开学第一天是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有意义的元宵节活动让我们记忆深刻。

  这一天晨读结束后,同学们既紧张又兴奋,因为“做元宵、品元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搬桌子、铺台布、洗手,准备工作有模有样,样样不能少。

  小朋友们大部分是第一次亲手做汤圆,个个好奇万分,跃跃欲试。我们组我负责揪大糯米团,其他同学负责搓糯米团。搓、捏、按、团,按照老师的步骤,同学们有的搓成了西瓜,有的搓成了芝麻,我同桌何文元竟然开始搓起面条来,他说那是意大利面呢!看着这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元宵,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谁说元宵就一定是圆的呢!在我们心里,只要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都是人间美味。当食堂师傅将煮好的汤圆端上桌,同学们品尝着热气腾腾美味的元宵,都感到无比自豪,心里甜蜜蜜的。

  之后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元宵节的其他习俗,比如舞龙、舞狮、赏花灯、划旱船、猜灯谜等。猜灯谜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项目,这难不倒我。中央电视台的《谜语大会》我连续三天都看了,猜谜语活动和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一样让我很着迷,不仅增长了知识,掌握了猜灯谜的规律,还觉得挺好玩。

  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元宵节过去了,但元宵节的风俗却深深刻录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到来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起领略、一起传承!

  元宵节活动作文

  元宵节,大家应该都在家吃着汤圆、聊着天,其乐融融吧?我可是在非遗馆里参加活动呢!你们想知道有什么活动吗?那你就听我细细道来吧!

  舞龙、舞狮,平时我都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今天我却在现实中体验了一把。

  突然,馆内响起了阵阵锣鼓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我沿着鼓声走去,原来是教练他们在舞龙呀!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把龙舞得活灵活现,简直已经跟龙合为一体了,果然是“龙的传人”呀!我也好想尝试一下。

  经过教练的允许,我赶紧跑去拿舞龙的道具,“啊!”好重,没想到看着很轻的道具拿起来居然有这么重,一只手根本抬不动!我按照教练的.指挥,先把龙舞到左边,再舞到右边,如此反复地做。好累呀。这时我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说: “太累了,干脆放弃吧!”另一个小人却说:“你看,教练他们不是都坚持下来了么,难道你打算就这样中途放弃了?”最终,第二个小人获胜了。不一会儿,我也舞得有模有样了。

  教练给了我一个玩偶,并说:“刚才已经有很多小朋友来尝试过了,但都没有坚持到底,这个就当是奖品奖励你了。”听了教练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尝试完舞龙,我看见“顺风顺水”的大牌子,这到底是什么活动呢?走近一看,哦,原来是将乒乓球从装满水的第一个杯子吹到第六个杯子的游戏,整个过程中乒乓球没有滑落到杯子外就算成功。我心想:那不是很简单吗?我紧紧地盯着乒乓球,然后深吸一口气,猛地一吹,成功地把乒乓球吹到了第二个杯子里。我再接再厉,不过接下来我可不能大口大口地吹了,我的嘴巴必须张得像一支粉笔一样小,这样才不会吹偏。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但却让我知道了:也许成功路上有许多坎坷,但是如果你不努力,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有多大的力量。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7

  寻着春意阑珊的气息,看着空中幽深的峨眉月,我们全家在正月初七的傍晚,来到了石鼓山太阳市赏花灯…

  来到石鼓山脚下,远远望去,这夜晚的石鼓山,像是镶上了璀璨的明珠,富丽堂皇,绚丽多彩。那山上的石鼓阁,平日里觉得它只是巍峨、肃穆,可夜晚一看,它那样璀璨,那样辉煌,像给石鼓山戴上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

  山脚下的大门口,一座巨大的红色花灯拱门装点着节日喜庆的气氛。拱门上,花朵、小鸡、元宝,都闪烁着亮光。花朵上的瓣儿颜色鲜亮,小鸡活泼的笑容十分灿烂,元宝也亮亮的,象征吉祥的金色为人们带来新年的喜庆。

  顺着迎宾大道望进走,买了门票,进入灯展区,迎接我的,是路两边美丽的花灯。我蹦蹦跳跳,看着这些人造的景色。草坪上,铺着一闪一闪的彩灯;每一个路灯上,都挂着大红色的大灯笼,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又为人们祈福;小树旁,立着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和光头强造型的充气灯,每一个都熠熠生辉,每一个都非常生动,让人觉得,下一刻,他们就会跑着、跳着和我们一起玩了。

  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了白雪公主造型灯,她优雅地站着,一袭长裙,长发披肩,眼神欢乐,表情生动,两片唇瓣微微合在一起,朝我们微笑。大概是受了她的感染,我也笑了。瞧,一波穿着背带裤的小黄人开着出租车向我跑来,神偷奶爸和三个小姑娘给我们招手,黑猫警长骑着电动车唱着新年的歌谣;看,闪着灯光的秋千上,有几个小女孩在嘻嘻哈哈地笑,灯做的礼物堆让人满心欢喜,小蝴蝶、小孔雀跳着神秘的舞蹈。

  此刻的世界,到处是明亮的,闪烁的,温暖的,让所有人都微笑的。

  远处传来了一阵水声。已是傍晚,哪里又会有水声呢?往前走,去探个究竟,便看见一部优美的水幕电影。只见公园的大湖,不知是哪里不停地向湖中央喷水,湖面上,向上喷涌了很多水,一直不停,形成了一堵水幕墙,水幕墙后面有一架投影仪,向那水幕墙上投射着一部生动的电影。水声一直在响,时而有些微弱,窸窸窣窣,时而又很是振奋,哗啦哗啦,时时作响。那水又十分清澈,被岸上的光亮沁红了颜色,又给湖水增添了几份快乐。等电影投放上去,那水幕上,便看见了电影画面。栩栩如生,虽没有真幕布上放映的那样完美,却有那自然的风韵,让那电影好像有了灵气、有了生命,自己演绎着,自己编排着。这也是一个文化,它将自然的水和人为的电影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效果更是充满了情调,充满了温馨,更是充满了和谐所带来的欢乐。不论电影的剧情是如何,不论放映的.效果有没有达到完美,但它的结合手法都是非常巧妙的。

  看完了水幕电影,我又抬起头看见那一轮月亮,就发现天空中有几道光。那光是哪里来的呢?是干什么的呢?我和爸爸一边寻着灯光,一边欣赏花灯,缓缓地向前走着。

  踏上一座桥,我又看见桥下的水面上有一只巨大的、花灯做的鲸鱼。它的背是蓝色的,而那蓝色,深邃地透彻着整个鱼身,却又可爱地无与伦比,闪烁着兴奋的灯光。鲸鱼的双眼炯炯有神,嘴巴微闭。鱼肚子是白色的,米白米白,灵动又清新。大桥旁边,是一路的大红灯笼,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它结合在一起,那浓浓的年味就扑鼻而来了。正欣赏灯笼时,湖面上又出现了几只天鹅灯。中间最大的那两只,依偎在一起,像是失散已久,如今又重聚在一起的亲人,让人又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嘴角不知不觉间便荡起了满足的微笑。旁边的几只小天鹅像是在戏水,它们倒像我们小孩子,管他三七二十一,聚在一起了先疯玩一通,好好补偿补偿平时没有空闲的自己。

  哈哈,这儿的花灯可真是好玩,每一个都像活物一般,给人带来欢乐。我走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灯会主会场。

  哇!一走到这里,我便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因为这儿的灯太美啦!

  三角形的巨灯向前排列,形成一个华丽的通道。旁边又有各种造型的花灯,一时间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又映红了天幕。路两边,还有花灯做的十二生肖,很多人都跑到自己的生肖旁边照相留念。会场最前边搭着舞台,一大群人站在舞台下欣赏表演。我们的国粹变脸、东北二人转、戏剧表演…每一个都引人发笑,全场都是笑声和鼓掌声。舞台上的灯十分耀眼,时而照向天空,时而照着人群,时而又照着舞台。霎时间,过年的喜庆劲儿就被热烈的掌声、精彩的表演、活灵活现的花灯所衬托出了。

  忘我地去欣赏,每个人都忘了烦恼。

  也许是因为现在大人的工作太忙,小孩子的学习太忙,让我们都步履太快,来不及慢下来,静静欣赏。也许当我们停下脚步,看看这些花灯,这些国粹,我们才明白人生的意义。

  看花灯不只是看,不只是欣赏,而且让我们明白了,花灯是凡物,快乐是感悟,花灯被我们观赏了,而快乐是自己内心发出的,所以我们不但要懂得欣赏,还要懂得感悟。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 篇8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的作文。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学生作文《元宵节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朝。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节的作文1500字】相关文章: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的作文11-05

元宵节作文:元宵节01-02

元宵节作文09-25

元宵节日作文12-24

元宵节作文12-24

元宵节的作文08-10

元宵节的作文(经典)09-03

元宵节的作文【精选】08-24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10-21

【经典】元宵节的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