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3-12 14:58:49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有关西周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西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西周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有关西周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1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2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3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4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5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西周的历史典故 篇6

  周陵通常指周文王之墓和周武王之墓,周公是圣人,他的墓也可以列入其中。周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周公逝世,遂使其近于文武而葬。那么周陵在何处呢?

  我曾经按图索骥,索其大冢,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周陵村看到了周陵。它们一南一北,相距百米,南为周文王陵,北为周武王陵,皆有毕沅所立其碑。毕沅是江苏太仓人,以科举考试的形式为清政府录用,并为乾隆青睐。乾隆三十八年,就是1773年,任他做陕西巡抚。为官一度,除了处理公务,他走遍三秦山川河流,勘察胜迹,收集金石,撰以为书。其人并非附庸风雅,相反,他是真正喜欢学问,对经史诸子多有研究,终于著作等身。陕西几十座帝王之陵,无不有他所勒之碑。昔日守土之臣,往往比肩接踵,然而得以留名的总是十分寥落。凡流芳者和传颂者,当为立德立言之士,立功也可以留名,不过其功必是修路建桥或营造水利之类的千秋万岁之功,急功短利是不行的。毕沅是尊重和维护文化遗产的人,而且颇为奥博,可惜他为周文王和周武王树碑有误。

  毕沅之错是有缘故的。一直以来,方志野史或其他著作,皆认为周陵在毕,然而其毕有二,其一是渭河以南的杜中之毕,其一是渭河以北的毕原。毕沅显然放弃了杜中之毕,选择了毕原,他说:“文王陵在咸阳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又说:“武王陵在文王陵北。”又说:“周公墓在文王墓东。”这便错了,而且以讹传讹,竟产生了乡名周陵乡和村名周陵村。所谓杜中之毕是司马迁所断,毕指终南之道。师古有言:“毕陌在长安西四十里。”诗曰:“终南何有?有纪有堂。”纪为基,堂喻毕道平正如堂。文王作丰邑,丰邑在镐水西,武王作镐邑,镐邑在丰水东,其去二十五里,这一带为周之本营,在兹向祖宗致祭非常合适,所以周陵当在斯地。遗憾毕沅不以为然,从而纰漏一处,荒谬几世。

  经考证,毕沅所立碑之周文王陵,是秦惠文王公陵,周武王陵是秦悼武王永陵。实际上自宋以降,如是两座秦王陵便误之为周陵,并建筑祠堂以致祭。,反复修葺,逐渐扩充,遂有文王坊、戏楼、献殿、过殿、后殿。规模宏伟,望之巍然。按礼,明清以来,朝廷以时会遣重臣率守土之臣向文武行祀。毕沅曾向乾隆皇帝报告:因为公务经过陕西各府,各州及各县,凡见帝王之陵必下车拜之。想来,他一定是要拜周陵的。可惜他拜的是秦王,别的大臣也都拜了秦王吧。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明清之臣,包括毕沅,显然不是向秦王献媚,不过若有灵在,那么文、武尴尬,秦王遂会窃笑的。

  周陵在杜中,在丰镐一带,但一再探查并挖掘,它都迟迟不现。周陵应该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呢?

  当年开凿昆明池,掏出了黑土,汉武帝很是困惑,便问东方朔。东方朔佯装不明白,答其西域胡人知道,可以询之,汉武帝遂再问胡人,胡人说:“劫烧之余灰也。”什么时代的劫烧呢?谁制造的劫烧呢?西域胡人又怎么知道是劫烧呢?丰邑和镐邑,或有周陵,皆在劫烧之中吗?当然也有论者指出,是昆明池沦陷了周的故都,并有周陵吧。还有论者认为,秦始皇在丰邑之间营造其宫就已经毁了周的遗存。总之有一点神秘——周陵消失了。

【有关西周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相关文章:

精选有关历史典故的成语11-13

有关历史典故的成语07-21

有关塞翁失马的历史典故07-13

有关柏树的历史典故11-07

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11-04

有关月亮的历史典故11-01

有关茶的历史典故08-11

有关尊严的历史典故10-29

有关感恩的历史典故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