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作文

时间:2022-07-16 01:15:55 800字 我要投稿

年俗作文800字(通用23篇)

  什么是年俗?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这些恐怕就是中国人传统不能能在传统的过年顺序了。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年俗作文800字(通用23篇),欢迎查看!

年俗作文800字(通用23篇)

  年俗作文 篇1

  二月的悠扬踩着三月斜雨的韵脚,沁过薄雾和窗纱,微微的还有些许暖意。冉冉檀香弥漫着空气,让我不觉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长河中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在中国的节日里最最重要的.,也是游子在外最期盼的节日,在除夕夜那一天,哪怕离家乡再远,也要回家和家人吃一次团圆饭。而孩子们更是喜欢春节,应为在春节,可以理所应当不看妈妈脸色收取压岁钱。

  在北方春节的习俗里,大家在年前,围坐在一起,写春联,剪窗花,买好炮竹,鸡鸭鱼肉,在门上到这贴的福字,不过在我们春联的字上,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里面却包含着,浓浓的年意。不仅仅是在门上,在家里大大小小的地方,有各种小饰品,像;福娃娃,门神,每年都会添置一个两个。而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家家都要吃元宵,当然在北方也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元宵也有许多的口味,紫薯,桂圆,五仁,黑芝麻,令人百吃不厌……现在也发明出了新口味,如;草莓,香橙。酸酸甜甜的,小孩子都特别爱吃。在陕西也有滚元宵的习俗。有时候在自己家包元宵,大人们会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上辣椒,吃到的人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也有放灯的习俗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而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花灯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我爱中国,在此,我送大家一幅春联。普天同庆,一声爆竹辞旧岁,大笔共欢,万条绿绦迎新年。横批,鸟语花香。

  年俗作文 篇2

  为了了解更多上海过年的习俗,我特地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学习了老上海过年的习俗,和现代人们过年的风俗,也了解了这些风俗的由来,原来,几乎每个风俗都有一个小故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有些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窗花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甚至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的意思。

  春节挂贴年画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研究以上年俗时,我上网查过资料,也参考过书本,也有一些,是向长辈问得的。

  年俗作文 篇3

  每个地方过年时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 我们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呢:我们在除夕要吃团圆饭,大鱼大肉的。但大年初一时只能吃素的。我曾多次问过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就只会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为什么,就是传下来的咯!“我们还有好多习俗呢,等我来一一跟你说吧!

  我们过年时会做一件每个地方都会做的事情——放烟花。我们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呢!而是专门定做的烟花,在过年的前几天,我们会到叔公家里订烟花,让叔公在烟花上刻字,因为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以前,老天爷每天要干很多事情,直到新年才可以休息,但新年要有新年愿望吧!要是老天爷听不见我们的新年愿望,那该怎么实现呢?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烟花吵醒老天爷。但吵醒又有什么用呢?老天爷又不知道我们的新年愿望。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烟花上刻字,这样老天爷就会看见了。“虽然定做的烟花放上去的时候跟其他烟花没有什么人区别,但是啊,听说愿望是朝上的,只有老天爷才能看见。还与欧一种说法叫做,给别人看到自己的愿望,就不灵了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们啊,过新年时还要吃自己做的年糕,因为年糕寓意着”黏高“,听说只要小朋友吃了年糕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呢!每次过年,我最想吃的就是年糕了,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呢。在老家,有许多小朋友,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吃年糕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许是因为年糕太好吃了吧!

  在我们老家,刚结婚的夫妇要吃一种名叫”桂紫“的紫色馒头,还要边吃边看烟花呢!而且放烟花还要在早上放,你们也许想问,早上放做什么,早上才不好看呢,晚上才好看。其实你错了,因为做的这些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早生贵子“(”早升桂紫“)。怎么样,是不是别有一番风趣呀!

  我们过年还有贴对联的习俗呢!在老家,要让家里最有文采的老人来写,写完后,要自己加上装饰,装饰一般都是由儿童来画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每一次画画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地手抖,总是画不好,可是大人还在那里一直说:”画的真好啊,画的真棒啊!”。大人们觉得好看,我到一点不觉得,我觉得我画的'丑不拉几的。跟怪物一样。虽然不停地失败,但我还是很喜欢贴对联的习俗呢!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象征着:“新的一年又来啦!”

  年俗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知不觉中,春节已经悄无声息地到来。刚学会在地上四处乱爬的小孩,可以独自背起书包去上学的大孩子,嘴角旁留了少许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过年,谁不是嘴角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乐呵呵地进入美好的回忆中。谁不盼望过年吃团圆饭和拜年、吃汤圆时的情景呢?

  过年期间谁家不是都聚在一张会餐桌旁,享用着美味的菜肴,在餐桌旁谈笑风生,讲着一年的劳作与辛苦。在这一天里,奔赴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在这一天里都会赶回家,享用着这富含美好意义的'饭菜。

  大年初一的光景是最和睦,最热闹的。从一大早开始就有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从四面方传来,一听到鞭炮声,还在床上打盹的小孩子们就躺不住了,一溜烟地穿上新衣裳,把自己打扮得俏皮可爱。当拜年队伍陆续赶来时,年轻的大人们会带着的娃参加这庞大而热闹的队伍,老人们就会在家招待客人。这一天要数小孩最高兴了,提着大袋子,四处“讨吃讨喝”这跟天上掉馅饼没什么区别。

  元宵节紧随着春节的脚步红红火火地走来。为什么元宵一定要悬灯结彩呢?我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帝知道后大怒,下兵正月十五放火活活烧死人们,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着百姓们被烧死,于是冒着风险到凡间告诉人们。其中一位老人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挂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知道人们都死了。”为了记念这次的成功,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日在自家院子里悬灯结彩,灯火通明!

  元宵时还要吃汤圆。软软糯糯的一个个,放在嘴里轻轻一咬,就会流出黑色的香浓的黑芝麻酱,吃完一个还想吃第二个。汤圆虽然好吃,但吃多了也不健康: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糖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所以要少吃!

  春节可真美好啊!

  年俗作文 篇5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吧,你们知道侗族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节日,古朴风味极浓。一送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忙碌,各家宰年猪、挂腊肉、腌鲜鱼、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过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内都打扫得干干静静,屋子的四周还洒上了一层石灰,以消毒驱邪。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摆满了贡品,小孩子们欢欢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响。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边吃年夜饭。香喷喷的鸡、扣肉和糯米酒这些是少不了的。饭后,人们都要“守岁”一直到送走了旧岁才就寝。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邻右舍相互请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东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寻欢作乐,谈笑风生。小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锣鼓“闹新年”中,老人则聚集在鼓楼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年初二,寨子里开始演唱侗戏和桂剧,吸引了一大群的观众前来观看。婉转的曲调、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声。

  从初四开始,一直到元宵,文娱活动便进入了高潮。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条滚龙和一条蛟龙,在“串坪”表演。三种龙的姿态各有千秋。舞滚龙,以龙头去追寻龙宝不断翻滚,龙身龙尾十数节依次翻动,形似台风翻海浪,颇为壮观。舞龙还以耍狮来助兴,实际上是演练拳术功夫,每当舞狮完毕,便会进行拳术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运用的气功使人惊叹不已。

  元宵节到了,寨子要举行“送龙下海”的盛大活动。众人敲锣打鼓,舞着龙来到河边,然后收起龙布,将龙纸烧掉,这叫“烧龙”。送走了龙神,人们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过了元宵,侗族的春节就宣告结束了,她在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又在爆竹声中渐渐远去。听!她在和你说再见呢!

  年俗作文 篇6

  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同,而我们汉族,则是独一无二的。

  放鞭炮、包饺子、守夜(一般都是12点以后才睡觉)、拜年、给压岁钱、贴对联……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过年的头两天,许多人都会洗头、洗澡、洗衣,把一年中的晦气一扫而光。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酒席,请上亲戚来“别岁”。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这是,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这就是我们汉族的过年习俗,怎么样?有没有大开眼界呀?

  年俗作文 篇7

  “春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佛山的春节一般从农历二十一开始。主要活动有花街购物、过年购物等,佛山人都喜欢在花街购物。久而久之,这已经成为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按照历代的风俗,都会有农历花市。“二十八,洗马虎”这句话是粤语。农历二十八,佛山人要打扫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摆脱今年的'坏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多年前,佛山人会开锅蒸年糕。开锅煎蛋粉、煎牛角、煎堆等,意味着来年如煎锅,水润丰盈。

  佛山人也爱蒸年糕,寓意高龄。除夕夜,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要忙着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品很讲究,不仅好吃,而且用心良苦。一般来说,除夕晚餐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鸡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有一些适合场合的菜肴,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上菜,代表财富;蚝油,代表善行……吃过晚饭,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逛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会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快中午才起床。午饭后,佛山人会去公园看表演或走亲访友拜年。不管你带多少礼物,在新年的问候中都不能是单一的,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门后,臣民要先说不同的祝福。对老人说“新年快乐”“生活比南山好”;对有工作的人,“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好听的一句话是“过年赚大钱”。发财利市”。在拜年时,长辈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福利给未成年人,预示他们会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样一句俗语:“万事不隐瞒”。这意味着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带着风车和生菜走在同济桥上,与“赚钱”一样,祈求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此外,这一天也吃汤圆,寓意和谐美丽,团圆。

  年俗作文 篇8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俗作文 篇9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

  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年俗作文 篇10

  今年的春节,有三天是我特别难忘的。除夕夜做汤团,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烟花。

  除夕夜,我们在家做汤团。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由我们捏成一个饼,放进馅,包成一个个小汤团。汤团有桃子形的,有圆形的,还有露馅的,虽然样子很难看,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我们一家八个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感到很饿,就找到了一个休息的地方,把带来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初阳台,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蚂蚁一样看也看不清;西湖边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最后我们继续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就拍了一张合照。外婆笔直地站着,妈妈看着我,我在想我的作业,阿姨在想单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别的游客,姨父在欣赏周围的美景,姐姐在拍苏堤和白堤。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的表情真丰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进爷爷家,就看到了门口放着很多大箱子。爷爷说:“这是晚上准备放的烟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终于把天等黑了。只见爷爷先把烟花搬到了室外,接着叫我们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机,果断点燃了导火线。只听“嘭”的一声,烟花从地上飞快地飞到空中。有的烟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的烟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盘旋;还有的烟花划出不同的颜色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我们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烟花竟然这么神奇,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通过吃汤团、爬山和放烟花这三个过年习俗,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寒假。

  年俗作文 篇11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年俗作文 篇12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不同。我的故乡灵宝,汉节习俗大致是这样的:

  在农历十二月,新年的气氛越来越强,成人和儿童正在为新年做准备。在农历十二月初八(通常称为腊八节),??每个家庭都在清晨制作腊八粥。腊八粥包含大豆,绿豆,河豆,花生,小米,大米,红枣和饺子。将它们放在锅中煮熟后,倒入同时准备的浇头(豆腐,胡萝卜,白萝卜,调味料)。将粥放在院子中部准备好的桌子上,以崇拜神灵。之后,我和家人一起吃饭。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通常称为新年。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做饺子和买甜瓜。到了晚上,古老的厨房神将被送往天堂。整个家庭都应该将准备好的'对联粘贴在旧的厨房神雕像的两侧。对联是:上帝讲好话,回到宫殿带来好运。在古老的厨房神面前的桌子上,放置了诸如甜瓜之类的牺牲品。整个家庭还不得不在旧的厨房神雕像前烧香和敬礼,最后将旧的厨房神雕像烧掉。

  在第十二个农历月的二十三个月之后,人们变得更加忙碌:杀猪,宰羊,买菜,磨面条,蒸面包……

  在新年前夜,人们忙于清洁和粘贴春节对联,每所房屋都必须在门口放上财务指挥棒。人们还必须煮饺子。除夕晚餐准备好后,他们必须张贴新邀请的厨房神。贴纸完成后,他们必须崇拜神灵并放鞭炮。最后,全家人将一起吃除夕晚餐。长者吃完饭后会给孩子新年钱。这个晚上,人们不得不熬夜,叫寿穗。

  新年的第一天,在拜神并放鞭炮后,全家人开始吃早餐。饭后,人们开始互相称呼新年,并祝愿彼此新年快乐。

  从新年的第二天开始,人们会互相拜亲以庆祝新年。

  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每个家庭都吃元宵节,把灯笼挂在门上,孩子们则提着灯笼。聚在一起比其他人的灯笼玩得更好。

  转眼之间,农历正月十六日到了,这一年结束了。人们再次开始忙碌的生活。

  年俗作文 篇13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德清县九原村。那里有美丽的山和清澈的水,迷人的风景,花鸟,树木和树荫,甚至新年的习俗也有它自己的味道。

  一年的30号,我早上一起床洗漱,就必须很忙。首先要做的是在柴房里崇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神。一年来,他每天都告诉上帝这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所以人们买麦芽糖,在上面放一些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礼拜三次,让他只给好消息,不要悲伤。这样,上帝认为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并能使庄稼天气变好。

  崇拜完灶神后,午饭大约在9点钟开始。午餐几乎是除夕餐的“预演”,因为现在只有一些人不能来。

  食物也有规则!必须有两盘绿色蔬菜,这意味着庄稼可以在夏天长得非常绿,以确保秋天有好收成。然后有一大碗煮鸡蛋,只能被孕妇或生鸡蛋吃。此外,只有孩子能吃东西。然后是一盘雄鸡,这意味着当人们满嘴都是动物时,他们不会伤害自己的声音。另外一盘红鲤鱼,肯定有两盘,意思是鱼头正在蓬勃发展,每年都比(鱼)多。

  午饭后,平时,应该是一天一次的下午休闲时间,但今天不是,我们将在大约2点钟开始工作,准备除夕晚餐。一个切蔬菜,另一个切排骨,另一个生火,另一个加柴火。凌晨4: 30左右,天气更加热闹了。旧房子和新房子的柴火房里堆满了柴火。除夕晚餐必须在7点前开始。看守柴房的时候一定有三个人在吃饭,因为灶神嘴里的麦芽糖快没了。如果它消失了,他会向上帝报告他的忧虑。然而,在他的家人面前,他不会这样做。在7: 30,上帝会回去休息,直到7: 30,一切都好。

  八点半,当人们饿了,他们就不能再吃除夕晚餐了。他们只能吃糖果和蛋糕,因为接下来的三天将是村庄的休息日。如果他们把它们都吃了,他们就做不到。

  “鞭炮交响乐”于12点开始。全村都燃放超长鞭炮,但有节奏。它刚刚在这里完成,在那里燃烧。它比除夕餐和制作过程更生动!!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年俗作文 篇14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个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这个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

  这个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但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

  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除此之外,这个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年俗作文 篇15

  过年了,各村有个村的过年习俗,我来讲一讲我们这儿的过年习俗。

  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在这一天,还要包饺子,吃大糖。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至今我们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往这一天,我们这儿还有诸多旧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现在除夕,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这时,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娘家。

  我们下午不能走亲戚。

  年俗作文 篇16

  年味的清香渐行渐近,随着唇齿上腊八粥余味的淡去,年味也飘到了咱家。

  在熬过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样后,我也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咱家虽说离同学们没有百八十里,但也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每当人们驾着车,拉近与我家距离的时候,长辈与小辈们必定出来迎接客人。如果紧闭窗门,并且门可罗雀的话,说明这家主人并不好客,也不方便接客,只好让你在寒风中受冻,最后知趣的离去。到了下午家中便热闹起来了,特别像我奶奶有七姐妹,爷爷有八兄弟的家庭。没个大圆桌,没几十道好酒好菜又怎样招待客人呢?

  说到吃饭,就不得不提家喻户晓。儒妇皆知的年夜饭了。这可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热闹的十几人围一桌,冷清点的也有一个家庭,这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在外边做事的人,除外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桌还必须是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在饭桌上大人向小孩们表示期许,小孩则向大人祝福,大人与大人之间也不再拘束,举着酒杯互相敬酒。除夕可是孩子们的天堂,这一天可以借着理由尽情玩耍,大人也不会在这一天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正月初一虽没有除夕那么热闹但节目却丰富得多。

  这天,人们不可向外泼水,不许扫地,这仿佛是期望财源滚滚的意思。大约在早晨四五点时,爷爷就会点燃“迎春炮”祈福。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第一天中,人人都想给来年起个好头,这一天中,人与人之间不许吵架,孩子也不能哭出眼泪,不许说脏话。门前堆着爆竹纸皮,孩子们也会在这丛中翻翻找找,希望找到未放出来的鞭炮玩。爷爷也会带着我向常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太公,向他的墓碑说声“新年好”。除夕与初一也正是收红包的好日子,初一早上醒来便会发现枕头下的红包,去拜年也会收红包。除夕就更不用说了,每个来咱家吃团圆饭的人,都会给小辈们发红包。

  俗话说:岁岁年年花相化,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一年的人们虽在变,但民风民俗却今昔未变。

  年俗作文 篇17

  过年的习俗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年俗作文 篇18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妈妈就开始包饺子啦!包饺子还需要技巧呢!我负责擀皮,我这里擀擀,那里擀擀,简直就是四不像。妈妈给我做了示范,包饺子应该均匀的擀,让它在擀面杖上转起来,这样就可以擀的圆圆的了。我按照妈妈的办法,怎么也不能把这个“淘气鬼”制服,还是擀的乱七八糟。不过经过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艰苦训练,我终于把这个淘气鬼给制服了。

  我们这里包饺子还要包里面钱呢!只要谁吃着带钱的饺子,就代表着他在这一年中平安无事,运气很好。谁要是吃的最多,谁就是一家之主。我们家也包了好几个钱呢!我和爸爸妈妈都想吃到钱。我为了得到拿到那几个硬币,于是抢了很多的饺子。嘿嘿!我们家里的钱竟然被我吃到了三个,把我的牙都快咯坏了!

  吃过饺子之后,我们当然还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干的事情。我们拿起一个大*花,迅速点燃。顿时,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的烟花,美丽极了。

  我们这的春节习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过新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磕头,给他们拜一个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然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一些压岁钱,发一个红包。然后再与亲戚们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表达互相之间的感情。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就是这样的,怎么样!你们的呢?

  年俗作文 篇1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年俗作文 篇20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年俗作文 篇2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章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放鞭炮,扫尘,年画,拜年等。

  在春节里贴春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赶走邪灵,把我们带向美好的明天。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年俗作文 篇22

  过年是中国人千年不变的习俗。说起过年,必不可少的便是熬年夜。顾名思义,就是在除夕晚上熬个通宵。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呵呵,您别不信,我就做到了。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十多口人,早早地吃完了饭,围坐在电视机旁,吹着空调,磕着瓜子,喝着饮料,热热闹闹地看起了春晚。

  哇,春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唱歌的、唱戏的、跳舞的、杂耍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可谓是五彩纷呈,样样齐全。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时不时地谈上两句话。房价、物价,是爸爸和舅舅的口头禅;爷爷和外公的嘴边总是挂着国家大事,派头十足;我们这几个小屁孩,永远都是在比着谁的玩具更新奇,更有趣。

  慢慢的,大家的谈论声淡了下来。春晚的精彩节目渐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时不时传出一阵欢笑声。渐渐的笑声也少了。我也完全沉浸到春晚的节目中去。

  五个多小时后,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了,新年的钟声响起,外面的.鞭炮声也断断续续的响起来。我站起身,哈欠连天地扭头看了看大家 :调皮的弟弟妹妹们抱着玩具,歪在客厅的地毯上呼呼大睡。爸爸和姑父头仰在沙发上,打着酣,早已进入了梦乡,妈妈和姑姑歪着头,枕着手臂,酣然入睡了。爷爷和外公双手搭在胸前,头一栽一栽,似睡非睡。唉,大家都已经睡了,只有我一人熬过了年。大家的样子组合在一起好笑极了。真后悔当时没用手机把他们的样子照下来,让他们看看。

  无奈,我叫了叫大家,想让他们去休息。可他们却像钉子一样纹丝不动,“呼呼”的声响还时不时地传来。看来一时半会大家也醒不了,我只能拿薄毯子给他们盖盖。

  没办法,我只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照顾大家一边等天亮了。六点了,大家才陆续醒来。爷爷见我这么有毅力,给我的红包装得鼓鼓的。看着这鼓鼓的红包,我的脸上笑开了花!

  年俗作文 篇23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并且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过春节俗称过年,尤为老百姓所喜爱,她意味着,父母与在外求学的孩子必会相聚,白发老人与外出打工的儿女们定会重聚,也就是说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要说这“年”,首先还要说一下腊月24日和28日(阴历)这两天,这两天是一年的最后两个“会”。(百姓统一购物的一天)。这两天,妈妈会领着儿子和女儿上街买衣服和鞋,“新年新气象”嘛!家乡也多在这两天买好过年之物——肉、鱼、蔬菜、鞭炮、礼物(以备年前的赠礼和年后的走亲戚)、春联(多在28.29.30)。……当然,年前几天男孩子会去理发,家人会去洗澡等。

  接着便是“小年”。一般情况下(有时,一年内无“三十日”),这一天,家家中午包饺子吃(肉的),并且刚下锅时要先放一盘炮;而开锅的第一碗当放在堂屋的中间,称为“祭神”。当天下午,“男主力”负责贴春联。而女主人则负责包明天的饺子(素的),并且将房屋‘院子打扫干净。黄昏时,晚辈则会到长辈家中送大馍和果子,并至上自己的祝福。当天晚上,则是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个“团圆饭”,并畅谈一年的`风风雨雨和快快乐乐。全家人其乐融融。饭后,各兄弟则会带领全家共度“除夕之夜”。会去父母家说话聊天。睡觉前,则会放三个响炮,叫做“关门炮”。此夜,因家庭应都有电视,故有人便会熬夜看春晚(“堵元宝”)。

  一觉醒来,便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就图个早,并且气的越早,表明这一天越有福。起来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亦是三个。今天早上下饺子前,也会放一盘炮,叫做“喝汤炮”,第一碗亦应放在堂屋贡神,第二碗则应送去咱家长辈。这一顿饭,必应吃饭头(即实馍)。这叫做“新年一口实,身体结结实实。”另外,这一天不能将水泼向外边,因水象征财富。这一天,年轻夫妇、朋友、同学会结伴到市里去玩赏。

  另外,“十五”之前打碎的器皿也不能扔;“十五”放“花”、挑灯笼;除夕夜里,枕着压岁钱睡觉。

【年俗作文】相关文章:

年俗的作文02-28

有关年俗的作文11-15

家乡年俗作文09-29

有关年俗作文03-16

家乡的年俗作文03-10

年俗作文500字12-21

年俗文化作文03-16

【通用】年俗作文500字12-28

有关年俗作文3篇03-16

家乡年俗作文(精选62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