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五大技巧妙用

时间:2022-10-20 05:50:06 中考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年中考作文素材五大技巧妙用

  考场写作中,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素材,学会怎样运用才是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同样的素材,不一样的运用,效果会截然不同。那么到底怎样的素材运用才是最佳最契合的?下面就以2014年各地的考场佳作片段来诠释素材妙用的五大技巧。

2018年中考作文素材五大技巧妙用

  一是一材多用,用活素材。

  其实,大多数同学拿到作文试题之后,苦恼的不是审题立意,而是脑袋空空没有素材可写,或是有了素材,不知道该怎么动笔。

  事实告诉我们,解决这类难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转换角度来叙事说理,让自己积累的原本就不多的素材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我们不妨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材料:一射击运动员,开始教练每天给他300发子弹,他训练漫不经心,成绩无法提高。后来教练改变方法,每天只给他一发子弹,没射中靶心不准离开,从此他训练变得格外认真。最后他获得了奥运会射击冠军,他叫鲍格丹诺夫。

  一则简单的材料,究竟能生发出几个角度?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角度一:热门话题(2014年浙江金华中考题)

  片段示例:当今社会,“资源”已然成为公众视野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对奥运冠军鲍格丹诺夫,大家一定不陌生,当教练每天给他300颗子弹时,他的训练一无长进;而当教练每天只给他一颗子弹时,他被训练成了世界冠军。在这里,你一定看得到,资源这东西很怪,有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

  ——多么简洁巧妙的引述!材料引述完毕,即一语点醒了世人,材料与道理就这样轻松地无缝对接起来。

  角度二:不错过(2014年江苏苏州中考题)

  转移示例:奥运冠军鲍格丹诺夫,在教练每天给他300颗子弹时,因为不懂得珍惜,错过了训练的黄金年华,以至于成功迟到了四年。

  围绕“错过”,文段将重点放在300颗子弹这一素材上,巧妙的用心!

  角度三:距离(2014年福建福州市中考题)

  转移示例:成功,看似远隔天涯,其实近在咫尺。射击运动员鲍格丹诺夫每天仅用一颗子弹,便成了奥运冠军,他的那一“咫尺”不外乎懂得珍惜这唯一一颗宝贵的子弹。

  当话题换成“距离”时,“一颗子弹”的素材再次派上用场。

  二是取材典型,写出立体。

  无论是写抒情寓理的散文还是借事言理的议论文,都要注意选用素材的典型性,要兼及古今中外。有个考生在写《小议“包容”》(2014年湖南娄底中考题)一文时选用了廉颇与蔺相如、诸葛亮与刘禅、欧阳修与苏轼这三个例子,内容很丰富,但从素材的广度而言,却是逊人一筹,这样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立体感”,对观点的证明力度便逊色了许多。

  因此,在选用素材时,我们的脑海中一定要有“古今中外”这四个字,选了一个古代的,想想能不能再搜索出一个近现代的,选了一个国内的,想想能不能再选一个国外的,按照这样的思路选材,论述才会更有说服力。

  当然,要写出立体感来,还有很重要的一招就是:事实与理论并存。除了选用合适的事实作为材料之外,最好还能有一两句引用,通过名言警句、诗词名句、俗语等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文采。

  片段示例:鬼神之说,当然是不可信的。但“吾日三省吾身”,倒是大有必要。君子坦荡荡,无私者无畏,唯有如此,遇邪恶,此心亦能不动耳。(临沂一考生)

  小小一个收束段里,既有《论语》中的名句,又有“君子坦荡荡”的成语式名句,二者与考生极具个性的半文言语言相得益彰,实在是聪明!

  三是正反对比,写出深度。

  无论你分析的观点是什么,如果单从正面告诉人们该怎么做是不够的,还要从反面加以分析,这样的文章才会更有深度。

  写记叙文时,可通过对比衬托的材料来突出叙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景物;写议论文时,可通过反面素材运用对比论证来突出自己的观点。

  片段示例:黄山的松,生长于石隙山峰,风霜摧残,因为境遇不佳,倒成了奇伟至美的松;若把它移植于山下,加以肥养保护,其踞曲卧仰的姿态便会渐渐伸直,所有天然之美也便消失殆尽,成了庸碌普通的树。

  所以,我们不要因境遇不好而伤心消极。人有一方面缺陷,必有另一方面的成就。(襄阳一考生)

  你瞧,在这里,由对黄山松反面素材收束文章,自然得出结论来,顺畅、精辟,又含义精深。

  四是点面联姻,写出厚度。

  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在运用素材时,都要注意既照顾到“点”的“精度”,又要照顾到“面”的“宽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让人感觉详略得宜,有厚度。

  写记叙类文章时,“点”的精度可体现为细致的人事景物某一重要侧面的刻画,运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刻画、渲染、烘托、铺垫;“面”的宽度可体现为简要交代人事景物的次要方面。写议论文时,“点”的精度可用具体素材(具体的经典人物与经典事例)证明观点,可以在一个段落里运用一个事例详加论证;“面”的宽度可用概括性人物与事例丰富材料内容,使读者感觉用来证明的观点并非偶然,可以在一个小的段落里连续出现三个以上的事例或名句。

  片段示例:当卧龙草庐之外的刘皇叔于朔风中久久伫立之时,当清人王符于昏暗灯光下奋笔感叹“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之时,当高祖刘邦于“约法三章”之中得到黎民一致拥戴之时,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而鲜活于古老文明国度历史词海里的词语——“诚信”。(一考生)

  看到这样的罗列之后,你还会觉得国人的“诚信”仅是偶然现象么?说服力,就是在这样的“面”的宽度中得以实现的。

  五是模糊运用,用准素材。

  大多素材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合而成,名言和事例素材都不例外:名言素材至少包括名人姓名及所说的话两部分,事例素材则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起因、经过与结果等更多要素。运用这些素材时,一旦张冠李戴,原本不错的素材就变成了“伪素材”,会极大地引起阅卷者的不悦。所以,准确的运用素材十分重要。

  但是,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则材料特别适合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只是,在考场中自己完全忘了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或是这个事件究竟发生在哪里。当没有更好的材料来替换的时候,怎么办?

  这个技巧很简单,那就是:模糊运用。

  片段示例:有一句名言告诉我们:人们是无所不能的,之所以成功,与其说条件不够,不如说缺乏决心。(这是因为不记得这句话的作者是法国的拉罗什富科)

  朔北的李陵,内心有多少挣扎多少冤屈,可是,面对漫漫黄沙,他又能向何人诉说?(这是因为不记得李陵所到之处的地点)

  现在你明白了吧,越是模糊,反而显得越精准了,不是吗?

【中考作文素材五大技巧妙用】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素材03-15

2016年中考作文五大高分技巧「汇总」11-27

中考话题作文素材12-18

中考作文的古诗素材12-16

中考惜时作文素材11-27

亲情类作文素材-中考作文素材亲情11-27

成长中考优秀作文素材10-23

中考作文素材:亲情的味道12-10

中考关于幸福的作文素材11-26

关于信念的中考作文素材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