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成语故事

时间:2022-10-20 14:15:37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1

  【注音】fēn bēng lí xī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典故】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论语·季氏》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相近词】土崩瓦解、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坚不可摧

  【成语造句】

  ◎ 我感到,我的家族现在的分崩离析,比二十年前形式上的分裂更为深刻。

  ◎ 这一切皆肇源于后现代主义的"自我"的分崩离析。

  ◎ 在这之前,所谓"海外民运",早已日薄西山、分崩离析、七零八落。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2

  [成语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成语解释] 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典故出处]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3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冉求、季路在鲁国大夫季孙氏手下任家臣。季孙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权力,准备去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

  于是冉求、季路为此去请教孔子。

  孔子说:“冉求,你知道颛臾是我们鲁国生死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求辩论道:“颛臾城池牢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地非常近,如果现在不把它攻打下来,将来一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祸害。”孔子很不高兴地说:“我最讨厌的是不说自己贪得无厌的人,却一定要找借口去侵犯别人。

  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大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如果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孔子又告诫冉求道:“像你们这样做,其结果必然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冉求、季路听了孔子的这番话,纷纷点头称是。

【分崩离析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7-29

肝脑涂地的成语故事12-06

东食西宿的成语故事11-25

飞鸿雪爪的成语故事11-21

亦趋亦步的成语故事10-24

藏龙卧虎的成语故事01-04

摧兰折玉的成语故事10-25

忑忑忐忐的成语故事10-25

偷鸡摸狗的成语故事10-25

纸醉金迷的成语故事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