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

时间:2021-07-08 14:07:36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

  导语: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语解释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成语辨形

  卷,不能写作“券”。

  成语辨析

  ~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示 例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造 句

  ◎ 回厦门后,他仍手不释卷地阅读着、摘录着、思考着,关于鲁迅与文艺思潮、流派关系的材料,不知不觉地又积累了一大叠。

  ◎ 谷秸的最大乐趣是: 手不释卷,闭门读书。

  ◎ 他的一生养成了好读的习惯,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释卷。

  ◎ 说到学习,现在有很多同志可谓手不释卷,无时不学,因此,他们进步也快。

  成语典故

  出处

  出处一:《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出处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典故一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典故二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自立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于文学的重视,则不在其父之下,《典论·论文》记载:“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一斑。

  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文、辞赋,其中《典论·论文》更是开我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于文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曹操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被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对当时文学的蓬勃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曹丕在《典论·自叙》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于治学,即使身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常跟曹丕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一,但等到长大,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后,仍旧不断努力学习。

【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相关文章:

手不释卷的意思及成语故事01-28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是什么?01-28

关于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及其典故06-26

手不释卷的历史典故01-15

无地自容的意思「成语意思」07-15

「成语意思」道听途说的意思06-07

成语“有始有终”的意思01-10

成语同舟共济的意思01-17

成语“因噎废食”的意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