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CNFLA学习网, 免费公益的学习网站!

带国字的成语大全

来源:CN范文网浏览:0

  “国”字是个常用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国家”、“祖国”等义。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步艰难guó bù jiān nán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相忍为国xiāng rěn wèi guó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

  《左传·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一国三公yī guó sān gōng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矫国更俗jiǎo guó gēng sú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徇国忘身xùn guó wàng shēn

  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国耳忘家guó ěr wàng jiā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公忠体国gōng zhōng tǐ guó

  指尽忠为国。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经国大业jīng guó dà yè

  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倾城倾国qīng chéng qīng guó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倾国倾城qīng guó qīng chéng

  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上医医国shàng yī yī guó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天府之国tiān fǔ zhī guó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病国殃民bìng guó yāng mín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国士无双guó shì wú shuāng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匡国济时kuāng guó jì shí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众人国士zhòng rén guó shì

  众人:普通人;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

  《战国策·赵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病民害国bìng mín hài guó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赤心报国chì xīn bào guó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定国安邦dìng guó ān bāng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国无宁日guó wú níng rì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国无二君guó wú èr jūn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举国若狂jǔ guó ruò kuáng

  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矫国革俗jiǎo guó gé sú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民殷国富mín yīn guó fù

  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亡国大夫wáng guó dà fū

  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小国寡民xiǎo guó guǎ mín

  国家小,人民少。

  《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