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研究论文

时间:2021-03-27 16:36:46 网络知识 我要投稿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研究论文

  [摘要]外部知识网络的构建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高等院校外部知识网络内涵的研究还未深入。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阐述高等院校的外部知识网络内涵并提出四类外部知识网络构件组成,对高等院校的知识网络构建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研究论文

  [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网络;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多主体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学校的“内部事务”,而且涉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必须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从高校外部看,一些研究已证实高校的科研和教育活动有跨组织性,同类院校、教育联盟、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及政府等组织均会不同程度地介入到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活动中,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构成维度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从高校内部看,高校的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不仅与内部组织结构和知识存量有关,也受到更为复杂的外部知识网络的影响。因此,高校外部知识网络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殊性,从理论上阐明高校外部知识网络内涵对于增强不同专业和领域的科研及教学活动的经验学习效应、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本文依据高等院校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组织特性,围绕上述新出现的理论问题,从社会网络视角对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内涵展开研究。显然,本研究对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业构建动态稳定的外部知识网络,增强科研及人才培养能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的研究自出现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后,近来也受到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应用到知识管理领域已经是研究的热点。

  1.1社会网络内涵

  网络这个概念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在80和90年代开始被广泛接受和流行。在社会学领域中,Hakansson认为网络是指具有行为能力的活动主体,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与被动地与其他行为主体形成的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系。在管理领域中,网络被赋予了新的解释,即网络是一种组织形式,是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竞争力而有目的地进行的一种长期的组织安排。也有研究将社会网络描述成一种群体的社会行为,在该群体中,个体之间的联系构成了群体的整体结构,并表现出某些特定的社会行为,而节点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发展以及网络中信息的流动,造成了社会网络的动态发展。

  1.2社会网络的构成元素

  MichaelDavern首先提出了社会网络主要有四类基本构件组成:结构性构件、资源性构件、规范性构件及动态性构件。结构性构件主要涉及网络节点的特性、网络联系是否存在、存在强度以及网络的结构;资源性构件关注于网络中流动的信息和知识;规范性构件描述了网络中演化的行为规则,以及不同行为主体间认知性的关系;动态性构件则考虑的是网络发展的机会及限制性因素。

  1.3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网络的界定

  知识网络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瑞典工业界被首先提出,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将知识网络定义为为提供知识和信息的社会网络。国外管理学界对企业的知识网络定义为:由个人、组织、资源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显然知识网络是一个社会网络,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在网络中流动,网络中的各个主体会基于自身的知识需求,从互相联系的网络节点中获取知识和资源。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知识网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依据网络参与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以组织为节点单位的知识网络,以个人为节点单位的知识网络,以及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为网络节点的混合网络。对于高校的知识网络来说,一般是复杂嵌套型网络,参与主体包括同类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企业、政府等。按照知识网络限定范围,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知识网络和组织外部知识网络,内部知识网络主要研究组织内的知识获取、消化、共享和创造,外部知识网络则大多关注与外部网络的构建,从而满足组织的知识需求,提高组织的知识存量及创新能力。根据联结方式的不同,知识网络还可以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正式知识网络是结构化的,与知识地图相联系,网络成员获取知识的渠道相对稳定和结构化;非正式知识网络一般是“关系网络”,但绝不是简单的联系,行为主体间因共同的认知性因素相连。非正式网络关系与正式网络关系交融,共同构成一个组织的现实知识网络。

  2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内涵

  2.1高校外部知识网络内涵

  基于以上理论,本文界定高校的外部知识网络内涵为高校基于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及科学研究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研发机构、教育联盟、合作企业、和政府等联系形成的一个社会网络结构,这个网络为高校提供吸收、交流、创造知识的机会。此知识网络是非稳态的,是随着时间动态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结构变动和认知变动。结构变动一般是正式网络联结变动造成网络的结构表现发生了变化,即节点之间的物理联结关系发生改变。认知变动是非正式联结发生变动造成网络节点之间社会化联结发生变动,即节点之间的社会联结关系发生改变。外部知识网络是高等院校知识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高校知识吸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环境下,高等院校的科研创新、教育改革、管理创新等不再仅仅依靠内部资源,同时需要外部知识网络为其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样化的机会。

  2.2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基本构件

  根据MichaelDavern对社会网络中四类构件的定义,本文提出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基本构件如表1所示。结构性构件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结构性构件主要包括同类高校、教育联盟、科研机构、合作企业及政府等网络节点,同时还包括这些节点间的物理网络联结。与同类高校之间的联结可提供具有借鉴性的经验型知识,直接增加高校的知识存量;教育联盟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网络,高校与教育联盟的联结能带来更多的网络资源;与科研机构的'联结网络主要提高了高校的科研管理能力和科研知识存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网络是一种产学研合作网络,在为企业提供最核心和前沿的技术的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教育模式改革的机会。除此之外,高校外部知识网络中的结构性构件还包括政府机构和地理距离近或虚拟空间有联结的一些其他利益相关体。资源性构件在高校的外部知识网络中,本文将资源性构件定义为各类知识。根据知识的占有程度及开放度,将其分为独占知识和公共知识,独占知识即仅仅存在于某网络节点内部,属于其独有的知识,不能被轻易获取。但此类知识在吸收过程中,容易被高校识别和定位,高校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与该节点建立“强联结”进行知识吸收。公共知识是指在知识网络中流动的、开放的并易被获取的知识,相比独占知识,公共知识不易为企业创造知识优势,但是企业生存的知识基础。根据知识的作用来分类,将其分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技术知识是指高校进行科研工作所必要的专业性知识,是带有学科性质和领域性质的,是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及学科建设最核心的知识和竞争力。管理知识是一种软知识,是高校进行日常行政活动所必要的知识,为高校的正常运作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规范性构件高校外部知识网络中的规范性构件主要指所有节点的共同愿景、信念、规范和信任等社会性因素及关系。高校外部知识网络中的组织属性并不统一,致使各组织建立、维护和发展网络愿景很难统一:某些组织出于经济目的互动,某些组织出于知识获取性目的而建立联系,还有某些组织基于政治性因素联结等。高等院校不同于社会一般组织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外部知识网络会基于自身知识、创新、管理等需求与网络中的组织保持动态的联结关系。动态性构件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动态性构件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外部知识网络所获取的创新机会及发展的限定性因素,是构建外部知识网络的主要动因。当高校基于现实情况需要进行科研合作研究、产学研人才培养等科研与教学活动时,往往会与具备合作条件的组织建立网络联结,在联结的过程中,高校构建网络的动因即知识或合作的诉求扮演了动态性构件的角色。

  3讨论与结论

  高校外部知识网络一直以来并未像企业的外部知识网络得到研究重视,本研究基于理论和现实来源,界定了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结构和内涵,并独特地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到高校的外部知识网络中,提出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四类构件,能为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需要指出,高校的外部知识网络并非稳定的,阐述其动态演化机制将有助于将高校的知识网络与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这也是日后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荣,涂国平,喻登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知识网络的结构、行为及其演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2]邹波,郭峰,熊新,等.企业广度与深度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与效用——基于264家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

  [3]MartinJBeckmann.EconomicModelsofKnowledgeNetworks[M]//DBatten(Eds).NetworksinAction.Springer,1995.

  [4]知识网络与哈耶克的知识观[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

  [5]NSArgyres,BSSilverman.R&D,OrganizationStructureandTheDevelopmentofCorporateTechnologicalKnowledg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4,25(8/9).

  [6]袁炳耀.企业团队角色组合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7]刘睿.知识密集型组织员工满意度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8]陈晔娟.基于团队绩效和基于个人绩效两种报酬方式下的团队建设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9]陈洪根,薛静.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特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高校外部知识网络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网络对社区护理知识的作用论文07-19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发展研究论文08-03

浅谈网络的知识05-26

网络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文05-26

浅谈逻辑学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关系的优秀论文08-02

浅说网络泛知识的构建方法论文08-02

有关网络的知识简介05-20

网络的基础知识05-19

网络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