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3-03-20 18:05: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1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属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他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冲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充分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他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他无拘无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清泉,如蓝天上的白云,如飘飞的雪花,如无瑕美玉。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和挚朴。傅雷对他的孩子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位教育。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2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发达的今天,纸质手写书信可以说已经成为稀世珍品了。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写过或收过一封亲笔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当我翻开这部家喻户晓的亲子通信集《傅雷家书》并认真读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书》,由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长子傅聪著,次子傅敏选编。始于194年长子傅聪出国留学习练钢琴之时,止于1966年傅雷夫妇由于受政治迫害而双双赴死之际,共174篇。呕心沥血,拳拳深情都付于此。

  通过这些信我学习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犊亲情。

  首先,我认识了一个不完美而善于反思的父亲——傅雷。

  信中傅雷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他对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儿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傅聪甚至有离家出走的经历。在和妻子订婚及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于他人的情况,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后的信中,傅雷不断反思并警醒儿子傅聪在育子方面和夫妻关系方面千万别走自己的老路,并给了儿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议。试问我们谁是完美的?勇于反思、及时改正难道不是最可贵吗?

  其次,我认识了赤子傅雷。信中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赤子呢?我个人认为是单纯至极而执着于追求的人。那么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艺术,傅雷热爱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学艺术……其次他热爱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儿子傅聪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找寻音乐的灵感。再次他热爱祖国,他叮嘱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要报效祖国,他自己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化建设之中,指点江、激扬字,而这都在政治风暴临之际成为刺向他的利剑。在生命的.后期,他忍受贫、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头上不爱国的帽子,于是革之初他选择了和妻子双双赴死的悲剧抵抗这顶帽子,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我曾思考,为什么他不能像沈从、杨绛等人那样或幽默、或坚毅地熬过那段荒诞的岁月呢?我想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是他固执地把爱国和政治混为一谈,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闹剧和丑剧的牺牲品。

  再次,我想说说《傅雷家书》教给了我什么。

  它教我热爱生活中的美好,它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给我如何做人,它说: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它告诉我为什么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说: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给我如何择偶、怎样和睦夫妻关系、如何育儿、如何解读中国化……

  这样一部亲子通信集,以书信的形式将生活的智慧向我们娓娓道,若我们将其束之高阁,它一定远在天涯,若我们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让我们读起吧,让我们更加地热爱艺术、热爱真理、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亲人。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先生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关于写这些家书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过:“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有是写傅雷先生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这就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还有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融会、贯穿于这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纵观家书的语言,都是平易近人、朴实自然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是对他人生方向的引导与哲理的启示,满含慈父的舐犊之情。

  在家书中,傅雷先生曾对儿子说过:“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这句话强调了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在《傅雷家书》中,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感情的创伤,要做心灵的灰烬看”。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之泰然。在家书中所讲的“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前文提到的启迪,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养。

【《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书心得感想11-29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4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6

傅雷家书的阅读感受03-21

傅雷家书精彩摘抄10-29

《傅雷家书》阅读答案精选07-08

傅雷家书的好词好句01-11

傅雷家书阅读及答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