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3-28 08:35: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

  在书店中,这本书往往被附上“成功学”、“人生哲理”等标签,或者说我们对曾国藩本人也是这种感觉,但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在于“家书”二字,以日常为主,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点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洁”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事之道的长者的人生体悟。当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内容并不是直接浮现于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从中领悟。

  《曾国藩家书》强调勤劳俭朴的生活方式,这是曾氏齐家的价值准则。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有限,不能不强调勤俭。曾国藩出身于贫寒农家,即使为官后没有忘记儿时生活的'艰辛和勤俭的必要。咸丰六年九月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从更直接的来说,即使曾国藩的官阶已经很高,但他仍经常回家告诉家人要勤俭、要养猪养鱼等等,只要做好这几件事情,就算家里没有人做官,也能过得很好。对于曾国藩的勤俭主张,不仅仅要从物质和经济层面理解,还要从道德和精神层面领悟。俭以养德,勤俭能调补心态,培养品德,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是君子所为,是孝悌要义,更是保家之道。

  《曾国藩家书》强调持之以恒的“恒”,这是曾国藩约束自己的做事准则。在曾国藩看来,要成其事,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须从恒字着手。”他曾以烹调食物比喻读书:如果“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那数年而不能毕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书中,他常常以身作则,叮嘱兄弟坚持读书。“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家书》强调静能生智,这是曾国藩提升自我的上升准则。曾公要求不论军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静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国藩一直坚持写日记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向来都是毫不隐晦直接记录,并且静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国藩从一个有着很多缺点的普通人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儒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我们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很多时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大抵是因为没有静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盘,“静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他严于治家、治军、修身养性的真实写照,其传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泽被后人。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壮志,也引发了浮躁之气,人们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行为比比皆是,不能脚踏实地。这部家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家书也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中国家教产生恒久的影响。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

  作为清朝末年的一位封建王朝的卫道者,出身农门的曾国藩凭着克己修身的毅力,从科举落地变成国人之典范的大人物。曾国藩是当时文韬武略的代表人物,他以文人学士的身份,投笔从戎,组建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湘军,穷追不舍十余年之久,硬是打败了最令清朝头疼的太平军。

  但是,攻克太平军、活捉洪秀全儿子及众多太平军将领,并不足以让后世之人敬仰曾国藩;反倒是他一字一字写出来的、囊括了家事琐事和国家大事的家书、日记等文字材料,让后人赞叹不已。古人都有立书著书,传示后人的习惯,曾国藩的家书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因此它才能全面而精致地展示曾国藩。了解曾国藩,看他的家书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在反复读了曾氏家书后,更觉得曾国藩确有过人之处了。

  在曾氏家书中“慎独”和“自讼”是核心。君子慎独,是儒家一以贯之的学问,一时一地慎独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都能严于律己,秉承慎独的处事态度。

  曾国藩日记、家书与其说是给后人看的,不如说是为了事无巨细地鞭策自己。

  比如,在与人谈话上,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好表现,不是人”,其理由就是看人下棋,总喜欢在一旁指指点点,多嘴多舌。更可怕的是连在房里与自己的妻子开玩笑、耍嘴皮子的小事,都要写出来,认为是“房闱不敬”。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慎独是近乎无情的,以至于跟曾国藩交情很深的左宗棠一直认为曾国藩做的这一切都是虚伪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其次是“明强”二字,这也是他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劝告之语。曾国荃是个粗人,文化学识上并不高,甚至有些奏章都由曾国藩指点代劳。作为湘军武将,曾国荃一直都是敢拼敢争、不依人、不服输,但却也有着鲁莽的一面,尤其是性子急起来,更是好歹不分,一味蛮干。

  曾国藩是个打呆仗的`行家,性子恰好相反,于是在给曾国荃的书信中劝说他要“明强”,所谓明强,并不是要让曾国荃从此摇身一变,成为温文尔雅的大儒;而是在肯定曾国荃忠勇的基础上,明白要“强”必须从“明”做起,而明字则是做到对事情明白、知根知底,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劝告说,如果你一味强横蛮干,总会有人用至理来使你哑口无言,不得不屈服,这样一来自然就损了威风,落得前强后弱的尴尬地步,到头来不但不能让人心服口服,还会背地里议论纷纷。

  其实,从这里看来,曾国藩口中的明强的前提就是要自立自强,不落他人口实。

  在子孙后代的教育上,曾国藩也是强调自强自立。曾国藩认为,教育子孙无非让是他们获得生存的能力,而生存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奋力进取的本领。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并不看重家产的传续,他觉得如果把自己奋斗而来的家财万贯直接传给子孙,反倒是给子孙留下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祸害,而这也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源。

  曾国藩的祖父是个农民,耕种了一辈子才攒起来不错的家业。曾国藩的祖父从无到有之后悟出:自己动手赚来的劳动成果才最踏实、最值得自鸣得意,曾国藩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当然,曾氏家书并不只是这几条,它有许多让人顿然开朗的警句名言,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历史教训。无疑,曾氏家书是一座有着无穷宝藏的矿山,远看之没啥独特,细细品味却有挖之不尽之感。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3

  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曾经帮助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后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后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后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

  “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但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面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但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平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2-23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2-03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2-06

读曾国藩家书之心得体会03-18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02-11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2-30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01-22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4篇03-24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5篇02-27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