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时间:2023-04-20 10:12: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长征》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读后感15篇

《长征》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个红色读物,名叫《长征》

  我的思绪随着文章而波动了,慢慢的飞向远方,飞向那个时代,七十年前的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一样般历历在目,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还有那一张张疲惫而又坚毅的脸。

  长征时期,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时期,随处都可听见战炮的轰鸣声。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无数个中国人站了起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肝胆相照,只为了一个梦想而拼搏。

  长征中没有食物,战士们只能啃树皮,吃草,野菜,皮带,多么艰苦呀!更惨的是,在爬雪山时,有些战士还穿着单衣,狂风怒吼着,雪花飞舞着。不少战士在默默的`倒下了。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这样还要行军打仗,多辛苦呀!

  在无数人的响应下,在无数人的拼搏下,我们胜利了,长征胜利了。结束了那痛苦不堪的局面,也结束了别人看不起中国,看不起中国人的目光。我们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证明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长征路漫漫,生活极其艰苦,却造就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梅花香之苦寒来”人生亦是如此,现在有的同学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却不思进取,人停留在原地。经理长征时期的人伟大坚强,和平年代,我们怎能意志薄弱呢?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坚强不屈。

  世界竞争如此激烈,先辈们成功了,我们也能成功。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奇迹!

《长征》读后感2

  每当读红军长征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时,我就会想起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么漫长的征途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又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困苦呢?红军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沼泽遍地的大草原,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前进的道路,更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谁也没有想到这里蕴藏着重重杀机。很多战士就在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但其他战士前赴后涌,没有退缩。战士们面对重重困难,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想想红军,现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再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我们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要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当然,这也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长征》读后感3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在长征途中,先辈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出许多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讲述了许多这样无名英雄的故事。他们从小参加红军,大多十二三岁左右。他们中有柔性大炮美誉的彭清云,他勇猛无比,夺下敌人两门大炮,又机智过人,用温和的语气策反俘虏。有机智聪明,独自俘虏47人的贺柄炎将军,他在战斗中不幸失去了一只手臂,被大家誉为“独臂将军”。还有能文善武的杨成武将军,被人亲切地称为“红秀才”,在革命队伍里由握笔杆子的文弱书生逐步成长为紧握枪杆子的`坚强战士。他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勇猛冲锋,在工作间隙把自己的思念、情感和回忆写成一篇篇文章……

  读完此书,我被震撼了,更被感动了,被“红小鬼”们的智慧和勇气折服了。虽然他们年纪小,但英勇不屈,聪明机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也心生惭愧,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平时遇到点困难和挫折,或是被爸爸妈妈批评了,就会觉得委屈,小脾气立刻就来了;取得一点小成绩,又开始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和这些红军小英雄比,我无地自容。

  我们现在生活幸福,有安定的环境和优良的学习条件,有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应该学习这些“红小鬼”的精神,努力学习,实现从雏鸟到雄鹰的蜕变。让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乘风破浪,迎接挑战吧!

《长征》读后感4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

  数千人的万里长征,面对的.是强大的日本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长征》读后感5

  长征,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红军们战胜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目的地。总共长达二万五千里。

  这是多么艰苦啊!平日,我们一点路都不愿意走,吃不了苦,可红军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炊事员郭大叔背着一口大铁锅,在山上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了,临死双手还牢牢地抓着锅沿儿;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一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大无畏,坚强与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

  读了长征,我们要从生活做起,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能吃苦,不怕累,做一个坚强的人。

《长征》读后感6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长征》读后感7

  大家应该知道长征吧,你们知道原因吗?是因为中央红军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就这样,红军开始了漫长的长征之路。

  强渡大渡河和湘江时,河水被战士们的鲜血染成一片红色;森林里进攻时,地上布满了“红军坟。”这些战士为了革命,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在这么多感人的`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红军翻雪山的那几天中发生的一件事。有一个红小鬼(小红军)一直想带红军帽,扛着枪上战场。但他在雪山中走不动了,一位首长见了,急忙走过来,掏出一些肉皮子给他吃。一开始他还推辞,但首长一直坚持让他吃下去,最后红小鬼答应了。走了一段路程之后,他看见路边躺着一位战士,这个战士就是那位首长,红小鬼伤心说:“首长,你快吃啊!”但首长说:“小子,别浪费食物了,对了,帽子、枪给你。”说着吃力的把枪和帽子给了他,接着,闭上眼睛去世了。红小鬼用些草把首长盖住,就跟着队伍翻雪山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打败了蒋介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长征》读后感8

  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让我知道六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一路走下来的艰辛,还使我感受到红军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红军一路越五岭,翻乌蒙山,过金沙江,跨大渡河……经历的艰辛数不胜数。那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那乌蒙山更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无论山多高,水多急,天多冷,雪多大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在他们心中那些困难,饥饿,寒冷,炎热都是平常事。因为在他们的字典中就没有“怕”这个字,只有“坚持”他们的毅力是多么根深蒂固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征中经历的艰难就比如是生活中的`困难,红军就是我们,我们要一步步将困难消灭。在学习中,长征就是学习生涯,我们也要有红军那样的毅力将学习中的困难一个个解决,最后将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个完美的句号。

  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好生活,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生活环境,好好学习将来成大器为祖国增光添彩。我们要珍惜这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军经历的艰难我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他们可能睡雪窝,可能饥饿得吃树皮,草根……如果换做长期吃饱穿暖的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没有那份勇敢,那份坚持,那份面对敌人时的镇定。所以我们还是要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学习。

  努力吧!为祖国争光。要对得起那些为祖国事业牺牲的前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长征》读后感9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被一种叫做长征的精神深深的感动。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恶劣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生命迹象的雪山,危险重重的'草地上,一群奇迹般的生命在荒无人烟的路上行走,踉踉跄跄的脚步支撑着饥饿生病受伤的身体,心中却有个坚定的目标:向北!会师!他们中有十来岁的小红军把马和粮食让给将军,最后英勇的牺牲了;有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有士兵为救掉进沼泽战友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 ……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长征途中,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而现在的我们心中总觉得父母长辈必须要听我的,心中总想着索取,很少想到怎样回报!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在家里像个小皇上,和马背上的小红军比一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努力学习,建设我们可爱伟大的祖国!

《长征》读后感10

  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诗《长征》感触多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6个字,代表了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也抒发了毛主席的对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叔叔艰难得爬过了18条山脉,渡过了24条大河。经过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在我们眼里,如果翻过这些大山,渡过这些大河,真是难上加难,天上还有敌人的攻击,地上还有敌人的追击……可在红军叔叔看来,简直就是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红军叔叔的`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旧中国,由于政府的无能,使外国的列强在我国到处烧杀掠夺,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叔叔,杀退了列强,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越来越好。

《长征》读后感11

  读过《七律·长征》诗词后,我又看了一些有关长征的故事,在脑海中加深了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经历和伟大意义的认识。对革命前辈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感到深深的敬意!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长征过程中,前方有敌人堵路,背后有几十万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面有敌人的车炮,在环境险恶,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工农红军穿着草鞋爬雪山,忍饥挨饿过草地,强渡乌江、金沙江、四渡赤水,在艰难中磨砺意志,依靠崇高理想和团结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化解一个又一个危险,不断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从弱到强,从困难中走向胜利,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革命前辈顽强拼搏和对待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传家宝,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当我们在学习上碰到背书难、作文难、计算难、背英语单词难、体育运动中跑步、跳高难等困难的时候,就要想到长征的前辈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我们就应当振奋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勇于向困难挑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辈。

  都说长征是播种机,它不但播下了革命火种,而且播下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磨练顽强意志,继承老一辈不畏困难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做一个坚强的人,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长征》读后感12

  《长征的故事》这本书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们伟大的红军战士,都有一颗舍己为人、除暴安良的决心和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他们走完2万5千里的长征,最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而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而快乐的学习生活!

  在长征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小波和他的山药蛋》、《草地让粮》、《总司令分饼》这些都是体现了红军指战员有一颗闪闪的红心。团结也是红军长征不可缺少的力量,俗话说:“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面对的是百万虎狼,后又追兵,我们的红军却不怕牺牲、不怕困苦,为着理想而战斗着。红军战士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翻过一座座的雪山,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战胜了敌人、战胜了困难……

  再回想起现在的我,生在阳光下,衣食无忧。但是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就知难而退,我深深地反思着,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征》读后感13

  读《决战朝鲜》时我一直问自己:志愿军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工农出身的士兵何以能打败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训练有素的美国老兵?在阅读《长征》时,问题有了答案。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可以用飞一般的速度急行军和蹬过温度极低的冰河,类似的情况在长征中红军也经历过,为了躲避蒋介石的进攻和包围,红军己锻炼出了飞快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我军的速度是在惨烈的战场上被蒋介石追出来的。同样,红军穿着夏装、草鞋在缺氧、低温的情况下翻越了积雪半米厚的雪山,红军就是这样百炼成钢的。

  再看看当时的百姓,缺吃少穿,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不参加红军奋起反抗,已经无路可走。参军之后,在与敌人战斗时,他们能够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与凶恶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虽然经过漫长而又艰险的长征,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长征中锻炼出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成为这支队伍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朝鲜战争,中国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世界矗立起一座精神丰碑,而长征练就的军魂为这座丰碑打下了坚不可摧的牢固基础。

《长征》读后感14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从1921年的南湖游船到今天,在这90年的风雨岁月里,共产党创造了无数奇迹。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后,我心中感慨万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是党和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去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少年儿童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当今和平年代,我们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服务,报答党的恩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小市民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在放学高峰期,红领巾监督员们认真维持公交站台的秩序;在公交车上,我们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在校园里,我们随时捡起地上的小纸屑……我校还开展了“现代社会还需要国学经典吗”主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向全社会宣传国学经典,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新的未来,我们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

《长征》读后感15

  暑假里,我读了《红军长征史》。书中写了红军战士为革命告别亲人,离开根据地,踏上万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过草地犹为艰难。川西北的松潘草地远远望去,像一片灰绿色的海洋,茫茫无际。这片草地看似郁郁葱葱、繁花似锦。但在这绿草和鲜花之下,却处处隐藏着大自然的邪恶,里面的河道迂回曲折、枝杈横生、水流迟缓,形成了大片沼泽。沼泽上,水草结成了片片草甸。草甸下泥泞不堪,浅处齐膝,深处没顶。人一不小心,陷入沼泽,就会被污泥所吞没。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部队断了粮食。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充饥,有的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牺牲了;有的战士因饥饿也倒下了。草地上的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高至四十多度,晚上却降到零度以下。有一个班的战士在大雨中过了一夜,第二天,全班的战士都牺牲了。

  可是,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困难做着顽强的斗争,义无反顾地向前行进,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草地。

  我被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珍惜这幸福生活,还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用所学的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长征》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征诗歌07-30

关于长征的诗歌04-09

关于长征的诗词02-08

长征的历史典故03-24

长征读后感02-14

《长征》读后感02-24

长征策划书03-02

关于长征的诗句大全03-08

永恒的长征精神作文02-15

中考素材:长征诗词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