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1-02-27 19:47: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

  导语:  《穆斯林的葬礼》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这几日有空闲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感触颇深。后记中作者言:我的稿纸常常被泪眼打湿,有时甚至不得不停来来疼哭一场……我甚至担心自己的葬礼先于书中的葬礼而举行……

  我是在作者的笔下随着主人公起伏、跌宕、迂回、前进、沉思。这真是一部恢宏的小说,构思巧妙,故事情节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小说不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伤害,而且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并且有跨国际的沟通和描述,尤其对中国的古文化——玉做了详实的描述和贯穿。掩卷后除了对作者精妙文笔的赞叹之外,更加让人佩服的是作者高深、博雅的知识体系以及对回民文化的了解,作者是一个理性、人文性、文化性集一身的大家。阅读之后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我想这就是一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吧。

  读完小说似有心力衰竭之感。爱情在这个小说中是一个忧伤的童话。新月,以生命为代价在抗争:为什么回民和汉人不能通婚?为什么相爱的人总不能如愿以偿?奥利弗爱玉儿,却在为心爱的心去买糖炒栗子和玫瑰花中死去;玉儿爱韩子奇,却无法面对像亲妈一样关心自己的姐姐,以至老死不能相见;新月和雁潮两心相悦的人也不能在一起,名族的界限成了一道无形的鸿沟,新月的病更是让两个初涉爱河的人惨痛的阴阳两界。只有<梁祝>悠扬的小提琴声不绝,似乎演绎着这个如泣如诉的故事。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部小说以受苦受难的琢玉匠人梁亦清为开题,体现了老实木讷的人把自己的命都打上还是换不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有改变才能生存。韩子奇,一个乞儿不甘心被命运击倒,用勤奋、智慧成为了人上人。战争的爆发使他颠沛流离,漂流到大洋彼岸,他在国外彰显了中国博大精神的玉文化,此时的他,一个回民,却把中华名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人物由渺小变得高大起来。当我们都在庆幸中国的文化遗产失而复得的时候,不仅又为国人抄家抄走文物而惋惜和悲哀。当韩子奇的儿子拒绝了国家给与他父亲文物的赔偿款时,他自豪的说: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换的。这样的日子才踏实可靠。

  生命无常,每一天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开始。逝者已逝,生者当还。新的生命再延伸,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这只是我的一小点看法而已,其实作者的其他妙笔和构思还有许多,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母亲捧着自己的婴儿。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个婴儿的成长,感受这个婴儿的喜怒哀乐吧。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的一睹其风采。

  昨天,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啃起来。书的序言是由伟大的冰心女士题词的。开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使我大为惑解:作者选用的是一直极为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说;作者在彼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对这本书的强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头上正在忙的工作。于是,抽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匆匆的赶完了。

  首先,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再有,作者虔诚的宗教情节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这之前,虽然自己对于伊斯兰教也有过一知半解,却从来没有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那种深深的宗教情节,以及更多的有关宗教本身的内容。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见识。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这样的爱情神话或许也只能发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吧!但不管怎样,它给人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爱情。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巧合,但至少让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第四,楚老师与新月之间那种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也正是我深深向往的。基于对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不过,与他们相比,我自渐形秽。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么低微啊!文学知识的无知,英语水平的局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确是人才汇集的宝地啊,你将会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那么美的拜伦的诗,那么经典的沙翁的台词,足可见作者文学素养之不一般!漫步于文学的殿堂里,我还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学宝库的确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愿我可以用一颗不断汲取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第五,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本书中,看到最后,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苦难的人们,心中还有一个真主安拉,这至少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安拉真的存在吗?不管事实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拥有一丝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坏事!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有段时间不读这类的作品,我通常喜欢把文字分类。轻松的、沉重的、激励的、消沉的……这本书是被我化为沉重的一类,我不大触摸这一类,心情难以平静。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友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拖到今天。当翻开这本书,读过第一章,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伏案苦读了三天,今天早上终于泪眼婆娑的结束了这部作品。但是一直到下午我仍回旋在故事当中,感受着一个个主人公的生与死,爱与恨。

  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玉和月两条鲜明的主线,以独特的结构阐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代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下的爱情悲剧。当看到书的题目时,我认定这是个悲剧,葬礼,从字面意思看,肯定有主人公死了。看完才明白,书中的葬礼不仅仅是生命的结束,还埋葬了汉人与回回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下的爱情。爱情在那个年代,穿不过伦理、世俗和信仰的鸿沟,悲剧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无论你爱的多么执着,那么激烈。我不禁为美丽而聪颖的新月和才华横溢的楚老师惋惜,也为玉儿和韩子奇感到悲哀。

  作者的笔法也令人佩服,该书以玉和月为主线,自然也少不了对他们的描述。玉给人以纯洁、灵气的感觉,月给人以恬静、幽美,但是玉是易碎的,月是悠远的。故成就了如此让人回味、清美忧伤的作品。

  记得上学的时候写读后感通常是把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拿出来评论一大段。我不知道真正的读后感是不是该那样,那时是为了完成任务凑齐字数。如今不会去在意那些,真正对穆斯林的葬礼有兴趣的人会亲自去领会其中的意境的。何须咀嚼别人品尝过的呢?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夜深了,坐在寝室的床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场上,站在下沉式音乐广场中央,趴在沫若园门外的石凳上,抬头,看不见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怅。

  回想起沫若园外那一棵金黄的银杏和遍地的落叶总让我想起什么。难道落叶真的容易让人惆怅。

  喜欢《穆斯林的葬礼》,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单纯的喜欢。

  因为《穆斯林的葬礼》,我恋上了未名湖,恋上了燕园,那一袭澄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塔影桨声,我一次次地幻想备斋,幻想湖边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欢上了未央这个名字,既是汉武雄风时那运筹帷幄的未央宫,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触草戏水,小舟荡漾。

  也许真的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霍达写《穆斯林的葬礼》的艰辛,我想象不出,每一个字都滴着一滴血,每一个章节都铺设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它能让看书从不流泪的我滴下泪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实现了吗?

  《穆斯林的葬礼》,给我展现的是另一种生存状态,它提醒我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闹,它告诉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简单的是两个字,而是一种我赖以生存的生活状态。那份亲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弥补的。

  未名湖畔,备斋房内,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纯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动。

  水上新月,归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10-09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10-14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03-2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作文3000字03-24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高中作文1200字(通用22篇)01-06

小说《童年》的读后感09-13

读英语小说的读后感(精选14篇)04-03

英语小说读后感09-06

有关英语小说的读后感08-02

英语小说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