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6-13 09:45: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作为一个优秀的翻译家,文学家,艺术家,对儿子的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在他寄给傅聪的信中,我们常常可以发觉其中细致入微的指导,和一片真诚的望子成龙的心境。

  在信中,艺术一直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他就像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傅雷在信里谈论古今中外艺术家,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评论,抒发对古诗词的感悟,可以看得出,他在各个方面都有的不俗的造诣,为富聪的学习指明方向。而在傅聪面临不同的选择时,傅雷总会劝说傅聪把艺术和学习放在第一位,肩负起重要的责任来。

  傅雷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他曾在信里说过:“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以身作则。傅雷多次因为连夜的不停歇的工作,累垮了自己的身体,连写信都吃力。他还习惯在读书中做笔记,经常拿来与家人分享。

  傅雷还非常注重儿子爱国情怀的培养,经常在信中交流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谈论古诗词,常常提醒他不忘祖国,心系国家。在1957年傅雷参加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后,明显能感觉到他将儿子与党联系了起来,更萌发了一种让儿子为国效力的期望。

  《傅雷家书》中一纷纷饱含深情的书信,是傅雷为我们留下的文艺瑰宝,寄托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愿望。他对儿子充满期望的赤子之心,直到现在都奕奕生辉。

傅雷家书读后感2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诸葛亮借智慧。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思,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傅雷家书》中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他将告诉你迈向成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这本书表达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作为父母对儿子傅聪和祖国深沉的爱。说实话,我看完序言部分,没有在正式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不怎么喜欢傅雷的。因为他经常打孩子,对大儿子傅聪极其严格,对二儿子傅敏不抱希望,还多次表示傅敏的才能不好。我要是傅敏,就算有才能也要被说没了。

  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傅雷还是很爱他的儿子的,他在书中多次表示思念身处异国的儿子,自己和夫人都很爱儿子。不仅如此,傅雷还要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并且告诉儿子“人一辈子都要在高潮-低潮中沉浮。”“要越来越坚强”“写字要干净。”“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多读中文书”,“要爱国”这些做人的道理。而这些叮嘱就像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们的温暖,字里行间透漏着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理性的爱。

  傅雷在信中也经常和傅聪讨论音乐,对傅聪未来的音乐路进行规划,做面“忠实的镜子”,时刻监督着傅聪,要傅聪好好学习。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傅雷写完自己对音乐或其他东西的'看法后,他经常会在句末加上一个“是吗”让我感觉傅雷和傅聪的沟通方式不像是父子,反而更像是朋友。由此可见,两人的相处方式很轻松,傅雷也没有架子。

  我觉得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一定非要读出一个慈祥的父亲或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感受父亲对儿子、对祖国的爱就够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再次翻开《傅雷家书》,傅聪在精神消沉时,傅雷告诫傅聪: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只有庸碌和超然的人的人才不会浮沉。我再看看自己,我看到了一个在寒假中颓废的自己。别人是在消沉中奋起,而我却是在玩乐中逐渐颓废自我。

  有时我会望向窗外,过去的点滴在脑海中渐渐浮现,我寻找着以前的记忆,我看到了刚放假前立誓在寒假逆袭的我,再看看这几天放假的我,我完全违背了刚放假前的誓言。我想了半天,一股惭愧感渐渐涌上心头,寒假不过弹指一瞬,如果我现在还不反省自己不改变自己的话,我恐怕又将颓废一个假期。

  于是我翻开《傅雷家书》,将书中那些傅雷告诫傅聪的句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我似乎看明白了傅雷的意思,我又没办法将他读透,但我一定要改变现在这个颓废的自己。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泪,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反复将这几句话看来看去,寒假算不上高潮也算不上低潮,但是我却不能在寒假中颓废了自己。

  假期确实是用来休息的,可是我的身份毕竟是学生,我不能让娱乐冲昏了头脑,不能让颓废吞噬了身心。颓废,滚开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这本书我一读,就被书中的哲理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书名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傅雷夫妇对其子女写的信的一个合本,这本书中所表现的因材施教、独立思考等先进思想使得它至今也广受他人赞誉。在这些书信中所体现出来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教育,他们对子女的素质教育异常重视,所以这一本书也是其他青少年值得一读的好读物,也正是因为这一本书的教育意义,使得这一本书成为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胜不骄,败不馁。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的来说,《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围绕着对子女的教育而写的,其中有很多是我们青少年值得借鉴的,这本书是一本十足的好书,值得我去阅读,我虽然不能做到“甚解”的地步,但会尽力去读这一本书,争取能从其中寻得一些对我好的,能让我利用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8

  一介书生,却铁骨铮铮。用瘦弱的脊梁,扛起了文革之痛。心怀爱国之情,却惨遭诬陷。最终他平平静静地自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没错,他就是傅雷,一个倔强而又有赤子之心的父亲。(开篇点出作者)

  许多人读《傅雷家书,多是被他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导而感动,沉浸在他对儿子的细致教育中。但是我从这本书中品出的,却是字里行间消磨不掉的爱国之情。

  傅雷多次在信中对儿子提到,中国内地建设突飞猛进,还谈到祖国的发展与日俱进,社会主义强国正在建设中。傅聪也回信说:“他们说我的艺术是中国的艺术,我是我的古老而伟大的祖国的.忠实儿子。”瞧,他们的书信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崇敬,对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豪之情。

  在通信中,傅雷最着重给傅聪谈及的祖国内地的消息是新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傅聪也多次有感于新中国的荣誉与尊严。傅雷的赤子之心是深沉的,坚定的,炽热的。即使在与朱人秀的遗书中,他也表明,他绝不会背叛祖国,他热爱着伟大的祖国!

  “中国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傅雷希望儿子可以作为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雄伟传达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他对自己的儿子充满了希望,更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让中国随着音乐的影响,随着儿子的脚步,被更多的国家所知晓!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中对朋友的爱惜尊重,在政治上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这自然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完善的人际关联、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礼貌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户,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一般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对于这段文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对,这就是来自《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信。《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十二年间,一百零八封信,记载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父子间的深情。

  读完《傅雷家书》,我觉得这些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劝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平等的交流。而我有所感触的一篇是傅聪在遭受困难后傅雷写给他的一封信。儿子在国外遭遇挫折,作为父亲,傅雷极力的开导他,“只要高潮不过分是你紧张,低潮不过分是你颓废”,阐述了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正如“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挫折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炼,在“雨过天晴”之后,我们会发现天空是格外的.蓝,前途是无限的美好。

  我们必须经历挫折,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像中国人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位英雄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今天。挡在不断的探索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困难。也正是这一次次的跌倒,才让当发现了适合我国发展的路线,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我们要学会用另一种心情对待过去的事,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挫折并不可怕,要战胜自己,其实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自己。战胜自己,相信自己。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认为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这是一篇专业性较强的家书。如果我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我一定会非常为难。英文读的不好生硬、干涩,有一种羞于见人的愧疚感。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和孩子沟通需要和他们站在一个台阶上”。

  孩子小的时候是仰望我们的,而孩子长大了,逐渐变成了,我们去仰望他们的高度。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朋友,也成为了倾诉的对象。看着傅聪一天天走向成熟,他毫不保留对儿子的称赞。对于儿子的来信就像感觉孩子回家了一样。这种感觉是对儿子的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对儿子的无尽思念。

  他丝毫不避讳的谈起对自己的另一个孩子的愧疚,和自己的'忏悔的心情。觉得自己疏于对小儿子的管教,使他变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希望能弥补自己对他的愧欠。

  可是,我却这样理解,人生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走的,走成什么样子,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没有必要去怪罪父母和别人。

  所以,我经常说,“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就是这个意思。活着就不要迷茫,不要随波逐流,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

  还有,最后,傅雷告诫孩子,要多挤出时间,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去能提高自己的地方,好好学习,这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毕竟“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真的哲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刚刚我读完了《傅雷家书》,刚开始只是当作一项阅读作业来完成,却越读越投入,读的时候真的还有点羡慕,羡慕傅聪有一个这么爱他的爸爸妈妈,愿意这么细致的教导他,在这样的关心照看下,傅聪一定过得很幸福吧。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个人愿意严格地跟在你身后鞭策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吧。

  这本书一共记载了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二十五封书信,傅雷先生对儿子傅雷的爱跃然于纸。在信里傅雷先生出于父亲的.角度处处为儿子考虑,关心儿子工作太累,关心儿子遇到挫折会丧气,担心儿子新婚不会处理家庭关系,担心儿子的经济状况等等,各种细节上的关心都细致入微。

  他和儿子谈生活琐事,谈为人处世,谈做人要义,即是为人长辈,又是最亲密的朋友,是所有孩子都期待的家长的样子。其实刚开始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甚至是稍稍有一点排斥的感觉的,总觉得书中傅雷先生的口吻有点让我不自觉的代入了父母对我的唠叨,有种被父母居高临下的指责的难受。但是慢慢地我开始忘掉了这种情绪,开始被傅雷先生和其妻子的爱子之心感动,也渐渐的被他字里行间的温暖和真诚感动到,甚至开始理解了父母的念叨中包含的关心和惦念。

  这本书就如同一面人生的镜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读一读,也许会有所感悟,对我们的成长有益。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这个寒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进行了《傅雷家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我有不少的收获。

  《傅雷家书》是自1954年至1966年期间,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与傅敏的186封书信集和一些音乐笔记,这当中涉猎甚广:有贝多芬,肖邦优美的旋律,有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不朽的诗篇,有丹纳,罗素闪光的哲理,有李白的放荡不羁,苏轼的恣肆意象,孔子,王国维精辟的思想,巴黎罗浮宫闪亮的光芒,中国汉代石刻的优美线条。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傅雷人格的'光辉,高尚的情操,纯正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傅雷对儿子的教育,通过这些家书表现的淋漓尽致,对儿子寄予的期待也溢于言表,这一切都体现了一点:傅雷深重的父爱。

  在读《傅雷家书》之前,我有一些不理解父爱。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对我很冷淡,假使我和他一起走在路上我跌倒了,无论怎么哭,父亲都像没有听见似的,只是冷冷地丢下一句:“自己起来。”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那时我甚至一度认为父亲不喜欢我,想着想着就会哭的更大声,父亲却好像没有我这个孩子似的,不予理会,直到我慢慢长大,渐渐地明白了父亲每天的不容易,也明白了父亲对我的那份无私,无边的父爱。父亲从不会像母亲那样用言语去热烈的表达对我们的爱,而是用行动来表现他对我那如山般厚重的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封封小小的家书里都蕴含着满满的人生智慧与傅雷对儿子那份无私无言无声,却又响彻天际的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和妻子给他们的孩子所写书信的一本合集。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孩子,也让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让我知道如何去面对人生。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这是因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丧父,童年时母亲家教严格。傅雷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他的确是孤独的。

  当了解到这些时,我曾想过:傅雷是一个如此“孤独”又学识渊博的人,那么他对家庭,对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读完书后,我发现我的猜测与事实恰恰相反。

  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感情是十分丰富的。每天写信时,他不仅仅写自己的生活如何,还会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同伴,有时更会在那遥远的地方,以书信的形式指导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去学。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十分称职的父亲。他对孩子的爱跨越了空间的阻碍。

  再来看看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用现在的家长经常说的话,两人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出类拔萃。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这些书信大多数是写给傅聪的,傅聪自小学习钢琴,并且在学习上从未落后。他多次获得了国际钢琴大赛的奖项。这不禁让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边,他是怎样做到这样优秀的呢?答案无疑是他的自主,自觉了。

  《傅雷家书》是本书,更是一个真实的环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书信连接的温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4-19

傅雷家书心得05-03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4

傅雷家书精彩摘抄10-29

《傅雷家书》阅读答案精选07-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6

傅雷家书心得感想11-29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14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傅雷家书的好词好句摘抄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