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12-18 07:59: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

  “三毛,你明年有什么大计划?”他问我。

  “没有什么特别的,过完复活节以后想去非洲。”

  “摩洛哥吗?你不是去过了?”他又问我。

  “去过的是阿尔及利亚,明年想去的是撒哈拉沙漠。”

  这段话出自此书中的一篇《结婚记》,尽管荷西极不情愿三毛去撒哈拉沙漠冒险,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追随她,甚至比三毛先行到了非洲来探路。三毛与荷西在非洲度过了一段随心所欲极为幸福的日子,所以三毛妙笔生花地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此书中收录了十七篇文章外加附录两篇和九篇书信。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故事都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见证。在书中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异国风情,有可爱又可气的邻居,有国人所不能理解的撒哈拉威风俗,有内心想探寻的风景。

  有时候喜欢是如此妙不可言,就像因为糖果能给人的味觉以甜味所以喜欢了糖,也似百合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钻进了鼻腔渗透到五脏六腑让心一悦从而喜欢了百合。而《撒哈拉的故事》让我的耳目一新,内心回归从容,所以我对它爱不释手,并且从此爱上了三毛这位作家,也爱上了三毛身边的那个大男孩荷西。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三毛所做的任何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品完他们的故事后,让我觉得荷西和三毛从此成为了最美爱情的代名词。

  读这本书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去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三毛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让人一目了然,辞藻可能不是极其华丽,但是在最平实的语言间仍然能感受到浪漫,越咀嚼越醇香,像一壶尘封多年的老酒一般令人回味无穷。就像三毛为表对荷西的思念便写下这样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空上就飘下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也不知是语言的伟大还是三毛的情愫悲怆,读这句我的心也在绞痛,因为思念如此可怕,让人丧了心志失了魂魄,甚而选择结束生命以慰藉内心的伤痛。荷西离开之后,三毛笔锋陡转,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悲伤,最终自了生命,让世界少了一个痴情的人儿,多了一份悲伤!

  在这十几篇散文中,每一篇故事的叙述,画面感都极强,每读完一段文字一幅画面也随之呈现,让人有探索下去的欲望。这种欲望迫不及待,但又深怕速度一快就错过了某些精彩之处,让人读得小心翼翼的。这许多故事的画面感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所以这异域风情也极大的吸引着人。有娃娃新娘的习俗,有铜片的符咒······这些风俗藏匿于三毛的字里行间,躺在撒哈拉的怀里。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人。读了《撒哈拉的故事后》三毛便成了我最喜爱的作家,也相继读了她的传记及其其它书籍。因为在这本书中三毛所描写的繁琐的生活细节中,她是一个奇女子,她喜欢将拾取的破烂改造成为有用的物品,而这一喜好是她七八岁时被嘲笑的梦想。那时的她要当一个拾荒者,到了青春年少时亦没有忘却。人贵在能坚持被嘲笑的梦想。荷西了解三毛,结婚时送了一副骆驼的头骨给三毛,让三毛无比欢喜。三毛乐于助人敢于探索,不顾荷西反对也要去救助邻居长了脓包的小女孩,可喜的是救助成功,所以三毛也就更加乐于当医生了。书中鲜活的形象深深镌刻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忘却,所以对这本书也更加喜爱。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的闪光点就像沙漠中的沙粒,要用心去堆砌,方可一望无垠。

  身受生活压力的你不妨去读读这本书,因为前往沙漠生活,不是谁都有勇气,我们需要三毛的.勇气和大无畏,更需要三毛的洒脱。走进撒哈拉的故事,领会异域风情品评不一样的生活,感受在粗犷的沙漠中三毛特有的的柔情,亦可咀嚼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在书中,你会发现阅读的美妙会感受到世界的新奇会聆听到自我的心声。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你的视线所能及《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2

  自由,自由,我们每个人对自由都有或多或少的向往。撒哈拉,撒哈拉,它是一片茫茫的沙漠。自由与撒哈拉沙漠在一起碰撞出了灿烂的火花。

  初看书名时,第一直觉这本书会有些许无聊,就是关于沙漠的故事,除了当地风土人情与黄沙遍地,也就不会其他有趣的故事了,完全当做一本旅游风景书进行阅读。但是通读完后,内心却一直难以平静。有时甚至被三毛那细腻的笔锋所感动。

  在读到《哑奴》的部分时,自己的泪水突然不受控制的留了出来,一直难以收住。放下书,站在阳台前,凝望着远处,脸上依然有淡淡的泪水,思绪似乎也飘向了远方。

  父亲看我到的样子还说,怎么看个书还哭成那样。我觉得不是因为写得有多感动,而是因为我与她产生了共情。

  在我读这本时,特意上网搜索了作家三毛,了解了她的生平简介,看了她的一些视频与采访资料,她那甜美的声音不停的在我脑海里播放。

  网上很多人对她的评价是与众不同的女子,她的脚步从未停止,一直在流浪。

  在读她的作品时,她似乎慢慢流浪到我的内心,似乎是在我身边,亲口为我讲述她在撒哈拉的故事。那种感觉很奇妙,让我感觉身处其中以第三人的视角去看发生的事情,去体会里面的人情冷暖与人生道理。

  她在沙漠中的那些故事,让我深深的着迷,她的自由与洒脱着实让我羡慕的。

  我最爱的`篇章就是《哑奴》了。

  一个没有离开过撒哈拉的黑奴,他知道带人真诚,懂得感恩,知道许多科学知识,爱自己的家人,对家人不离不弃。当作者让他逃跑的时候,他放弃了,他爱他的家人,有他们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即使生活在艰辛,他也认为自己是自由的。

  “虽然我的人在这,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这句话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当我读到这时,我就会想到,“我们真的自由吗?”

  看似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不用经历战争与饥饿,但是我们变的越来越麻木,我们看似自由,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无形的枷锁。这些枷锁困住了每一个自由的灵魂。

  枷锁的来源是焦虑,在我们社会中大人们为了生活与家庭,套上了枷锁。

  女孩子们焦虑着身材与外貌,套上了枷锁。小孩们为了所谓的未来与出人头地,套上了枷锁。这些枷锁充斥着焦虑。

  我们每天刷着手机,想了想还有好多任务没有完成,顿时就会产生一股焦虑,我们会觉的生活好无聊,自己不够快乐,不像别人一样自由。

  焦虑的原由,我认为有很大成分是我们自己不能够认清与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

  每天被各种外部信息所包围,什么女孩子瘦就好看,什么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等等。导致我们失去了最本质的自我与内心的坚定,就有了焦虑,使自己困在自己所设的牢笼里,即使身体是自由的,但是却不如哑奴心是自由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一定都有很远大的理想,觉得清华北大不在话下,在没有被定义,周围没有对你的嘲讽,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让自己敢于尝试,让自己无畏,不惧,自由与坦荡。

  我们有可能一生都难以踢破身边的牢笼,但是我们有一颗自由的心,那让自由的心带着你体会真正的生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与爱的事情。

  一场旅途也会带来一场救赎,对生命的新认识,对自由的新渴望。

  三毛在她的著作里写了一系列的旅途所见所想。她的文字有时欢脱,有时又把血淋淋的现实写在书上,最后的《哭泣的骆驼》是她结束沙漠之旅的终章。在自由与现实中,在解放与统治中,我们所面对的自由与解放,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游击队的首领为了解放而牺牲了自己,三毛为了自由而解脱了自己。

  沙漠之心也就是自由之心呀!

  我看网友有说:“不用心者,走遍万水千山也徒劳。”自由也是需要用心的,它并不只是单纯走遍天南海北,自由它是从心而来。

  有人说这本说写的不够真实,也有人觉得这是假的。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想法。

  而我心目中的撒哈拉是澄澈的湖水,照亮了我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那就足够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撒哈拉的故事》心得02-11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51篇)09-22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02-04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01-22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精]09-20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04-27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02-11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3-31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03-12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