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有感

时间:2024-03-17 16:15: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唐诗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唐诗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唐诗有感

  读唐诗有感 篇1

  每当我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就好像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好像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大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唐诗宋词三百首》中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唐诗有感 篇2

  古典诗歌是几千年来依然美丽的风景;它是流传百代至纯的情感。它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情感库存,是中国人民灵魂深处的爱。舒适的生活,这个时代没有诗歌,幸运的是,有古代的诗歌,让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

  我喜欢李白的诗。“你看不到黄河的水从天而降,奔流到海不复返。你看不到高堂镜子里悲伤的白发,像青丝一样,像雪一样。”就像风雨一样,谁能写出这样的英雄主义和悲伤“仰天大笑出门,我们这一代不是蓬蒿人”,这让很多雄心勃勃的人听后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郎骑竹马,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两小无嫌猜”,所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纯洁。爱情,又让多少年轻男女深深向往这就是李白,他有济世之才,也有济世之志,但他一生战剑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酒与诗是他最好的伙伴。

  我喜欢李商隐的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爱长,望着江头江水声。诗人把浓浓的痴情变成了奔流的河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种感觉可以待成回忆,但当时已经失去了。“无论是锦瑟华年,还是如玉如珠,最终都是一片失望。“宣室求贤访臣,贾生才调更加无伦。可怜的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感叹贾谊的才华无法施展,也感叹自己的志向无法实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叹息,夕阳的余晖悄然袭来,一代又一代的人被击中,造成无数的悲伤。

  我喜欢苏轼的词。“缺月挂疏通,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影。惊讶却回头,有恨无人省。采摘所有寒枝不肯栖息,寂寞的沙洲冷。“这种在字里行间徘徊的淡淡悲伤,是如此震撼人心!“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在山水中品尝生活的味道,令人震惊!但苏轼终于是一个重情的才子,“……不凄凉,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言凄凉。预计年年断肠,明月夜,短松冈”,王弗的病逝将结束两人的幸福。苏轼与王弗,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也算是一段人间佳话。

  我最喜欢的是纳兰的`性格。我爱他的文武双全。虽然爱他的人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他们从不追求声音和色彩,也从不沉迷于浪漫的独特性。他的话太美了!在凄凉清怨的气氛中,“曲阑深处再次相遇,均匀泪偎人颤”叹流水落花易逝,孤清岁月无情,真是悲婉动人,情真意切!“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夜。不知何事萦绕,醒来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一个古老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也许思念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着思念似醉不醉的感觉。“现在才道当时错了,心情凄凉。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知道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能让你感受到灵魂深处的颤抖,那是一种幸福的悲伤。“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现在。辜负春心,独自闲着独自吟唱。最近怕说当时的事,结遍兰襟。月亮浅灯深,梦中云在哪里寻找”这种细腻,这种简单,干净得几乎透明。他是一个奇怪的人,几乎拥有世界上的一切,但没有幸福;他是爱情最典型的代表,生命短暂但艰辛;他是一种罕见的爱,也是一个被戏弄的沮丧的人。一英尺华丽,三英寸悲伤!

  中国人的每一种心情似乎都被古诗词吟唱过。读这些古诗词时,骄傲会自发产生,这就是中国人对古诗词的热爱。

  读唐诗有感 篇3

  我在收拾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两本配套的唐诗三百首,我就拿起来看。

  随便一翻就翻到两首古诗而且都是学过的一首是望庐山瀑布,温习一下吧,估计好多人都忘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温习一下也不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翻了一页,看了一会,都是没学过的诗。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于鹄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我去电脑上查了一些有关赤壁和巴女谣的一些资料。赤壁这首诗的.意思是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巴女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我个人觉得能让我们长知识,都了解古诗,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读唐诗有感 篇4

  今天早上,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得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虽然古道城荒,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了青春,行路人看见萋萋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我家后院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骄傲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 小草轻轻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地跑到后院。我很惊讶——小草活了,它又重新披上那绿色的衣裳,又重新抬头挺胸的站在地上。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要让自己在生活中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读唐诗有感 篇5

  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作者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精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按照节气、节日精心编排,这些诗围绕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绕着唐代的岁月轮回。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农事和太阳运行情况订立二十四节气。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跃人们开始东奔西走的年代。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赋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作者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

  一年四季,春为始。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我们在惊叹、赞叹的同时,美景流逝。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然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情绪也是一触即发。“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景,也有美好的前程。但“终非吾土”,再美的地方也不是自己的家乡。见春景“沾巾”,这就是诗人。通过蒙曼的解读,我们不仅和诗人一起欣赏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也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我们和他们,相遇在美妙的诗篇中。

  夏

  夏日炎炎,无心睡眠。大太阳下,人们汗流浃背,诗人也没有过多的诗兴。诗作自然不多,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诗人也在追寻一种由内而外的清凉,自有一份清淡的禅意。读作者的解读夏季的诗,感受那份静。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夕阳落山,素月升起。蒙曼认为,随着落日一起西沉的还有夏日的烦躁,而喜悦随着月亮一起升起。由景到情,自然随性。荷风竹露,诗人捕捉到安静的夏夜里的天籁。欲弹奏一曲,却憾没有知音欣赏。真是惆怅!但蒙曼认为,虽然诗人有点小惆怅,但是并不苦闷,可以期待与故人梦中相见。人生在世,谁又能事事遂心如意呢,不因遗憾而郁闷,放平心态,享受大自在。

  

  看到秋,就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名句。秋,是清凉的,秋日的诗,也是清新优美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王维

  明月、清溪清净高洁,浣女、渔夫淳朴快乐,在蒙曼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至善至美的田园牧歌图。而诗人素有禅心,九重宫阙、万丈红尘也比不上归隐山中来得自在。诗美,景美,人格美。

  冬

  四季中,冬是最冷的一季。“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冷的诗雪,暖的是人心。兴趣来了,还可以一起去踏雪寻梅。冬日里的诗,蒙曼选的也是恰到好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卢纶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诗人。诗风昂扬,铿锵有力。这首著名的《塞下曲》是改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小段。由原来的三十三个字,改写成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作者蒙曼即写出了改了哪几处,又说明改写的好处?不读诗,不知诗好;知诗好,却不知诗好在何处?蒙曼却能从我们想不到的视角去分析、解读。读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四时有诗,古代和今天,就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中蒙曼让诗篇与读者对话,读者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本书值得称赞的还有目录的编排,以立春开始,以春节结尾,二十四节气和节日点缀其中,正好与我们的轮回和圆满吻合。

  读唐诗有感 篇6

  李白著名唐代诗人,生于(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

  王同宗。他性情爽朗又大方,爱饮酒舞剑和作诗,也爱驶一叶扁舟游走江湖,去广交天下好友。

  在唐代李白也称得上是一位浪子,他的诗歌读者们应该都不陌生吧!敢说在文界无人不识这个位性情豪爽的诗仙李白,他的诗词歌赋至今也流传海外。

  他写景时,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种大气磅礴,更有将长江拥入怀中之感,这也许就是他心中的江湖,没错,也让人感觉他丝毫不像一位诗人,更像一位江湖剑客。剑,也是他平生一大爱好,他喜欢舞剑,当舞剑和诗词都算不得他的挚爱,舞剑当然得配美酒,他一生挚爱美酒,唐太宗也对他的醉剑表示赞赏,他的酒后作诗也是一道风景,而且酒后的李白更加诗兴大发,所写的诗歌也算得天马行空。

  他喝酒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出现,但是在古代所喝的'酒其实酒精度数并不高,所以在电视剧里看到一些文人和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表现了古人豪爽情怀之外,也表露了那时期的酒度数并不高,这也是有史书记载的。

  美酒,肯定就有明月相伴,这个明月可不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丫鬟明月,而是这位诗仙老李,对月亮极其喜爱,当然描述月亮最为让人记忆犹新,当属三岁孩童都会背诵的《静夜思》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背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此诗传于后世,后人皆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李白乃性情中人,他曾说:江湖有美酒,月下有佳人。他果真是位风流才子?那这位风流才子所写关于佳人的诗,最为流传度高的,当属《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诗据说当时是唐皇下令为杨贵妃所作,没错就是为那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杨贵妃所作,当时贵妃是否与李白是旧相识,此事在唐代就作罢了,这也许就是最早的八卦新闻了。当然,所作的时候玉环妹子已经是贵妃了,而且是唐太宗最爱之妃,没错就是那位最爱吃荔枝的贵妃,据说杨贵妃美貌极佳,而且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称号,还有一副贵妃醉酒图流传后世。倾国倾城的她是非常喜欢吃荔枝,唐代诗人杜牧为此写下《妃子笑》一诗流传后世,唐代都以胖为美,杨贵妃的美貌嘛!在我猜想应该是位微胖型的美女,而且是位比较贪吃贪喝的美女,哈哈!也许吧!现在后人也常说:美酒好喝莫贪杯容易胖,荔枝好吃却最容易上火。

  读李白唐诗有感550字六篇

  读唐诗有感 篇7

  余秋雨先生在《中华文脉》一书中曾言“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我深以为然。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唤醒了我对诗歌背后的中华文化以及思想内涵的好奇。唐诗,告诉了我许多。

  童年·启蒙

  《唐诗三百首》是我的启蒙读物之一。幼时不懂内涵,只觉得平平仄仄的声韵念起来好听,父母慢慢教,诗倒也背了几首。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诗之美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并不只因为其朗朗上口的读音,更因为年少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已经将这浅显的话语转化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胜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儿心生向往。殊不知,在这抑扬顿挫的声韵里,一个新世界也就此打开。

  少年·领悟

  一路奔跑着成为少年,读过的书渐渐多了,走过的路也渐渐远了,这时翻读《唐诗三百首》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唐诗是多样的,诗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间:长烟落日,黄河远去,羌笛声声呜咽,诉说着塞外没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红;机中织锦,碧纱如烟,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远行的.夫君;楼前雨露,长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马发出欢乐的嘶鸣。千百年前的画面就这样通过一首首唐诗浮现在我眼前,按照遥远的文字指点,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不曾想过,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唐诗让我认知了自己,更让我领悟到了万物有灵,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诗篇泛黄,少年的青涩逐渐褪去,一路与诗歌相伴而行的青葱岁月,我又获知了许许多多。提起唐朝的诗人,怎么也绕不过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动人的不仅是词句,还有诗歌背后的情感与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为此他曾发出内心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既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蔑视。然而诗人的乐观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战胜忧患意识。这位伟大的漂泊者从悲伤中走出,选择用他的诗笔展现大唐的山水,来丰富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敢于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为解救人民于苦难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面对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

  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只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该读懂什么呢?

  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年岁依旧在增长,对诗的领悟,未完待续。

  读唐诗有感 篇8

  此书以“唐诗之路”为主旨,讲述浙东这块宝地里,留下的动人的诗歌与故事。阅完之,你便感唐诗之情、之趣、之境、之韵、之美,愈读愈发觉自己已在唐诗之路上渐渐入微、一往而深。

  唐诗之路的开篇便是西陵渡,在此地发生的故事,与元稹和白居易这对知己有关,而这篇故事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则,但为何说其是知己,且听我道来。元稹是靠写传奇故事出名,代表作有《莺莺传》,戏曲家王实甫之著名杂剧《西厢记》的最早来源便是《莺莺传》。后之便无关元稹创作传奇的记载,只有诗流传了下来。因诗,他与同年的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唐才子传》中记载了元稹和白居易之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去东川出差,仍在长安的`白居易约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几个朋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之后便往李杓直家饮酒,大家兴致勃勃时,白居易却郁郁寡欢大家以为白居易出了什么状况,但白居易却说,他想元稹了,随后便怀思友之情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此时的元稹恰好抵达梁州,他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他与白居易一起游曲江、慈恩寺,起来后便写下一首《梁州梦》,然后托人寄回长安。长安、梁州相隔百里,他们却都同怀思友之情,身在别处,情同一心,这不正为知己?因此,《唐才子传》对二人友谊给出这样的评价:“千里神交,若合符契。”此时再读此诗,便会为其深厚的友谊而感动。

  而最为世人流传的还是“竹筒传诗”这一故事。元和四年,元稹和白居易又于西陵渡结缘了。元稹到杭州后,白居易陪他了四天,可元稹却提不其兴致,以往老朋友好久没见,这次可在江南相邻共事,何不乐矣?白居易写下《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以示纪念,可元稹却说:“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从诗中可看出,他欲有老之将至之悲郁,诗人总是这样多愁善感。而白居易安慰道:我住浙江西,君去浙江东。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富贵无人劝酒,今宵我尽杯中。

  元稹依旧说:“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人。”诗中依旧透露出他对青春不再、老境境无奈的喟叹。

  白居易又劝慰道:“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诗筒是用来放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邮吏过江送诗筒,仿若今朝漂流瓶,何不觉有点浪漫?

  第二天,白居易送元稹到钱塘江边上船,二人分别之情难以挥去,于是白居易又信笔写下: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元稹到西陵度,天色将晚,深情回眺杭州,写下《别后西陵晚眺》一诗,放入竹筒,让邮吏送到杭州。

  白居易阅读此诗,欣然会心,即刻写下《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山水之景,二人之情。天长地久,延绵不断。二位诗人之友谊,早已不能从诗中概论了。而元白“竹筒传诗”于此开启,已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段佳话。

  而那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已为后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唐诗之路永走不尽,它的意境、情趣滋养着人们,走上这条路,览浙江山水,看风土人情,悟诗情意境,寻文字之源,阅诗书画卷。通过唐诗,走近绝美的诗画浙江。

  读唐诗有感 篇9

  上次看随园散人的《最相思莫如宋词》差点酸掉牙,书名起的挺好的,可内容实在不敢苟同,让我再次吐槽一下。满篇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对这类书青眼相待。

  可我对诗词爱的深沉,忍不住还是点开了它

  这三颗星,一颗给书中美学,一颗给书中哲学,一颗给精到赏析。

  以前以为,诗只是诗,就是用来背诵考试的诗。最意外也就是只能陶冶情操,读的越多越有感觉。就在两天前,我真正从内心感受到教科书上说的诗是诗人一生的写照。今晚,又悟到诗人写诗,真是用心血在写,用生命在写。不记得是谁说过,还是上天赐予我的,心头响着“写诗是痛苦的”这句话。

  不想在这里再说书里面说过的言语,唐诗的地位我也不再重提。这些都是已经说过的话,我再说就是废话了。

  说说诗词对我的启发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好多人是不是很纳闷的想,我虽没熟读唐诗三百首,但也有七八十首了,而且都是唐诗中经典中的经典,为何我什么感觉都没有?说实话,我也是这种感觉,直到有次走在路上,在大脑毫不思考的情况下,我很自然的吟出一句诗来,到这里,我还是没那种感觉,这只我是突破瓶颈的征兆。后来又大量背诵,才发觉可随便吟咏诗词。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竟然面对景物可以自己写诗赋词。可依然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机缘巧合下,我看了美学,哲学,《周易》,再次回头看诗词,我好像看到那些诗人在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气节。到这里,我才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所以这里讲的是突破,突破人生境界,《周易》教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些有关这个见解我前面写了思考,可参考)还有很多卦象,这里我才知道《易经》是人生的学问,美学,哲学还是自我突破的一个助力。

  突破之后最明显的改观就是精气神的变化,神采奕奕,读书有思,学习有劲。

  二:这个层次比较浅,就是我现在会写写诗词,喜欢诗词的朋友可以一起讨教,诗文唱和,倒也是一大乐事。

  三:真的很推荐《周易》这本书,周易不是市井流传的迷信算卦之类的言语。我读来它就是人生哲学,用东方哲思理解天地万物。你看它多神奇,以八个卦象变化就可象征天地万物。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哲思,是教人如何走上圣人之道的。

  其次就是美学,哲学,读唐诗宋词,不懂哲学,美学如吃西餐没有刀叉,你无处下口。哲学,美学是诗词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少了这两个,味同嚼蜡,不如喝白开水。

  有思考的诗友,书友,可一起讨论思考。微信读书就缺这个讨论劲,思考劲。我们不能成为别人口中的“这届读书人水平太差”。

  读唐诗有感 篇10

  唐朝历21帝,享国289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放的政策、开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带来了一个诗的王朝。唐诗同宋词元曲一样,传诵至今,其中蕴含无数韵味。

  我们自小就诵着“床前明月光”长大,少儿版的《唐诗三百首》被翻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只是靠着诗的韵脚背诵记忆。再长大些,识的字多了,就开始看注释,渐渐懂了文字背后或浅或深或悲或喜的情绪。高中时,又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那些意象、诗人便映入脑海,我们学会了分析一首初见的诗里深藏的心绪。

  李白在《月下独酌》里以月为友,对酒当歌,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情感,表面来看,他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又无限的凄凉,全诗体现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的豪放个性,你看,他还是那个“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能诗会画,诗歌作品中的画面总是栩栩如生,他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动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恬静优美的山水画。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哀,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唐诗不仅记录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也反映当时社会的许多现象。

  高适作《燕歌行》以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尤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在挥洒血泪,主将却仍在帐中观美人歌舞,叫人如何不气恼,如何不悲愤。

  杜甫作《兵车行》,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则流露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

  唐诗也极尽展现江南之美,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白居易说“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杜荀鹤说“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诗把江南之美刻画地淋漓尽致,引得古今无数游人春日南行,一品江南的婉约秀丽。

  唐诗中蕴含景之美、情之趣、,古人的智慧情怀浓缩于数字之间。读诗就像品茶,要细细琢磨,才解其中之味。

  读唐诗有感 篇11

  暑假里,我读完了《唐诗三百首诵读本》,这本书收录的全是唐诗佳作。唐诗,短短的几行字,却意境深远。

  我上幼儿园时就喜欢读诗,对诗人的称号非常感兴趣,你看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刘禹锡是诗豪,李贺是诗鬼,还有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杰王勃、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是不是号如其人,很有意思呢?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广为流传。比如“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等诗句,早已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我最喜欢李白的诗,因为他的诗想象力丰富,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他的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如《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歌都非常优美。

  还有一些诗,虽然简洁,但却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了解了生命力的强大;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让我明白节约粮食的意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体味到浓烈的朋友之情;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母爱的崇高伟大。

  每当我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我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百看不厌,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

  我爱唐诗,不仅仅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更是因为唐诗的美。

  读唐诗有感 篇12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

  忠

  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

  义

  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孝

  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

  《唐诗三百首》有许多经典名句,让人读了是回味无穷,感人肺腑。我喜欢读《唐诗三百首》。

  读唐诗有感 篇13

  泱泱大国,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夺目的一颗,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确,畅游在唐诗宋词的世界里,我领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无语伦比的快乐。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无穷的唐诗,清丽婉约意味久远的宋词,在那里,我与名人大师共赏大好山河,与大家词人同论兴荣衰败,在那里,我领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杜甫的引领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巅峰,俯视大地,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年迈中年的壮志豪情令人感叹不已,钦佩之余,也激励着我不断的努力上进;在我迷惘的时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强劲有力的双翼,带领我穿过层层迷雾,达到胜利的彼岸。

  美哉!当“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随着高山流水萦绕在我的耳畔;当面对“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之景浅吟“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随着缕缕清风吹向我的眼前;浓浓的'古代文学气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当中,深深地领会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风情。

  美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写不尽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是诉不尽的哀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道不完的思念;“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是画不完的相思……这春水流不尽的愁思,牵动着我的情绪,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诗宋词》使我受益匪浅。它似阳光,令我豁然开朗;它似和风,拨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凉。细细咀嚼你会发现诗词中每字每句都透露着情感与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诗,美哉宋词,美哉古韵!

【读唐诗有感】相关文章:

读唐诗宋词的作文10-14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03-01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15篇03-01

关于唐诗的作文10-06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1-09

唐诗《乞巧》的原文诗意08-30

描写春天的古诗(唐诗)10-10

描写春天景物的唐诗10-11

唐诗宋词名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