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读后感

时间:2021-01-17 10:05: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

  《灯下漫笔》这篇文章带着“进取之心”,对中国封建文明进行反思批判,反映了鲁迅“以人民地位为角度的”历史观点,对中国封建文化持否定态度的变革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

  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1

  读了鲁迅的这篇《灯下漫笔》,感触颇多。以前我写读后感,不过是将文章中精彩部分抄一遍,然后略加点评。实在是既不深刻也没有发自内心,很难起到什么效果。我想我从鲁迅这样伟大的文人的文章中吸取经验。

  在写作方面给我的其实主要有两点:一、从浅显平常的社会生活入手,引出深刻的论题。这是很难学习的。不仅需要像鲁迅那样坚定的政治立场,同时应该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这样才能从现象中见本质,才能发现重大的问题。文中仅从钞票折价兑成现银一事,联想到“中国人极易变成奴隶,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也许我们要达到鲁迅那样高的水平,很不易。还要多练笔,多想;二、写说理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体现在文中为第八自然段。作者将阐述具体化。举出一系列历史事件阐述中国百姓在不同时代连“想做奴隶都不可得”使文章极富说服力,能达到这点,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雄厚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就好像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水桶,如果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只是半桶水在桶里晃来晃去,很不稳当。若你不停地汲取知识,从那源泉之处,水桶的水会满而外溢。所以我们不该抱怨知道的很多,只是难以利用,那只能说明积累的还少,面不够广,才没有融会贯通。

  在思想上这篇文章也给我很大启迪。亦有两点:一、鲁迅的。憎分明依然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批判封建统治者不把百姓当人看,甚至牛马不如语言有力,感情真挚,而他同时又表现出对人民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却不全然是同情。他也对被封建专制和蒙昧主意的统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满,对人民那种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来,也只是“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让百姓“安稳地做奴隶”抑或有作乱的人物,也不过是“‘为圣天。驱除云尔。’”。从中我们应向鲁迅先生学习坦诚地表达真实情感与见解,不应过于矜持、虚伪甚至麻木,而应正直、勇敢地直面纷繁的世界,坦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反封建专制,提倡民主共和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奴役。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的落后,同时感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懂得应该珍惜如今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就是关于应该让人民做主才能使统治牢固,启发了我。在做什么事时都让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才可事半功倍。在人际交往中,你与其他人交往,其他人是主体,应该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就能相处融洽。在推销员推销商品时,顾客是主体,应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而不是急于买出商品,这样才利于推销。

  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才能不过时,才能引发这么多的启示,不仅能给人以写作上的启发,社会生活方面的思考,并能给人以无限的精神力量与快乐。《灯下漫笔》就是这样一篇美文,值得反复品味。

  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2

  这里是“慢”而不是“漫”,是由于一句俗语:慢工出细活。因为《灯下漫笔》虽名为“漫笔”,却是精心构造的佳作。

  作品于细微处见精深:从钞票打折换银元的日常事件中,发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以后,还万分欢喜”的悲剧性现象,从而引出论题,展开评说,在自然平易中显得深沉突兀。

  作品批判封建统治者不把百姓当人看,甚至牛马不如,而同时又表现出对人民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却全不然是同情。作品也对被封建专制和蒙昧主义的统治造成的奴性心理表示不满,对人民那种麻木、不言反抗的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来,也只是“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是让百姓“安稳的做奴隶”;抑或有作乱的人物,也不过是“为圣天子驱逐云尔”。

  没有如春风般抚过人心的描写,没有华丽的点缀。有的只是那简单到有些直白的文字,有的只是作为读者的.我如同被先生的投枪匕首划破肌肤之真实感,有的只是从文中与自己经历所产生的相同感悟。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时常可以听到电视报章上有引用了所谓专家之言。那有如何如何,这样做才是对的等等一些言论。但现实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但却无人质疑,因为是专家说的是有根据的,因为大家都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可能是真的是正确的。

  正是如此,“这人肉的筵席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更清晰的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坦诚地表达真实情感与见解,不应过于矜持、虚伪甚至麻木,而应正直、勇敢地直面纷繁的世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将那些幻觉,那些将自己奴化畜化的教条,将那些已经排了上千年的人肉圣宴彻底的粉碎。

  这“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灯下漫笔读后感范文3

  上学的时候写过不少的读后感,观后感,不过那些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是认真的在写,不过从来没有真的自己看到一篇文章以后生出了写读后感的欲望,这却是第一篇罢……

  鲁迅先生无疑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文学前辈,从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介绍很多鲁迅先生的事迹,上学时也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字,但是那些无一例外都是一些适合学生读的文字罢……《灯下漫笔》却是有一种令人仔细思考的魅力。

  文章先是以货币的交换引出了奴隶这个词语,在鲁迅先生看来,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普通老百姓就是存在两种时代,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另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无疑给予我巨大的冲击,在以往的学习中,书中总是竭力的在宣传中华的历史如何灿烂,盛世之下的百姓如何安居乐业,而鲁迅先生的两句话直接血腥的撕开了中国几千年来所谓的学者们悄然编制的遮羞布……

  接着鲁迅先生更是直接抨击了所谓的中国文明,其言: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席。所谓中国者,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席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我不知道那些编织着遮羞布的学者们看着这锋利的言辞会有什么想法,但是现在书本中却是尽是赞颂之言,不知是不知者还是知者不言?

  细细想来,那些编纂了历史的学者们也尽都是一些阔人吧,他们享用着着筵席却看不到那人肉的悲惨,其实那所谓的灿烂文化,也不过都是那些统治者,那些士族大家们的文化吧,而中华真正的文化,何时真切的传入百姓家?就算是现在,还有些老人家不识字,不会写字吧,那么整个中华的文化就不如说是中华阔人们的文化罢……

  当你撕开统治者们精心编纂的大幕,露出下面累累尸骨,又有几人会为那尸骨而哭丧?更何况我们现在不正是那大幕下的尸骨?在我们慢慢老去,我们的后人又会不会记得我们曾经为这精美的大幕画上一笔鲜红的印记!

  鲁迅先生将中国的百姓比作是奴隶,又何尝不是怒其不争?得过且过,偏安一隅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性子。想做奴隶而做不得,何等的悲哀。暂时坐稳了奴隶,何等的悲凉。

  诚然,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在时代的背景下,鲁迅先生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带着些悲切,带着些呐喊的,但恰恰是那黑暗的时代所作出的,划出黎明的呐喊才是最应该令人思考的。

  我们有没有被安逸的生活腐蚀了内心,暂时坐稳了这奴隶,等待着一个阔人来享用这人肉做出来的筵席?我们有没有迷失在璀璨的历史,而忘记了在那璀璨之下,有多少奴隶默默的奉献了人肉,来供养着血腥的筵席……

【灯下漫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灯下的漫笔优秀作文02-20

灯下漫笔作文1000字04-30

灯下漫笔的语文教案01-16

《灯下漫笔》语文教案03-14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教案02-15

西湖漫笔读后感01-17

元旦漫笔作文12-27

春天漫笔作文11-13

冬至漫笔作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