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

时间:2021-02-02 14:23: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

  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主题播出之后,大家对自己永生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学生一

  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热辣的开场……18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缓缓揭开了神秘面纱。6组嘉宾、6段故事、6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在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解读中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节目首播后,网上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节目亮相】 不喧哗,自有声

  当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朗读者》亮相了。围绕首期主题“遇见”,6组嘉宾依次登台朗读,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表演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有世界小姐张梓琳,还有来自“鲜花山谷”的素人夫妇。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情书……通过荧屏,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悄然流向千家万户。

  从节目形式来看,《朗读者》扩展了读本的范围,首期节目中,6组嘉宾为观众展示了散文、诗歌、歌词、小说、致辞等不同的文学形态,朗读嘉宾的真情流露令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大放异彩。此外,节目舞台也省略了华丽的包装,让朗读者始终以绝对主角的身份呈现在舞台上,这样的舞台设计也极大地凸显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节目的嘉宾采取了名人+素人的“星素”组合,首期节目中,除了观众熟悉的许渊冲、濮存昕、张梓琳、柳传志等名人外,素人嘉宾也带来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为了实现妻子梦想、花费十年时间建造1500亩花园的“鲜花山谷”夫妇,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个新生儿的无国界医生蒋励。因为拥有特别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朗读更加扣人心弦。与其说观众是被嘉宾朗读的文字打动,不如说是为朗读者背后的故事而感动。《朗读者》不喧哗,自有声,于无声处传递情感,传承文化。

  【节目反响】 浓度高,每组嘉宾都能单剪一期节目

  节目播出后,网上好评如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满荧屏都是明星玩游戏,《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

  “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朗读者》的出现增加了社会对国人阅读环境缺失的关注,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体会到文学之美,明白读书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当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在董卿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舞台上时,当许渊冲谈到翻译神采奕奕时,瞬间泪目……”

  “以‘遇见’为主题,柳传志畅谈家庭教育、‘鲜花山谷’向我们传达人世间最美的爱情……通过嘉宾饱含深情的朗读,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确实是一档值得推荐的好节目。”

  “这节目浓度太高,几乎每一组嘉宾都能单剪一期节目,这是一种奢侈。”

  “看完节目,突然想放下手机 ,捧起一本书来读一读。嗯,这大概就是《朗读者》最真实的意义体现。它体现了电视节目的社会引领作用,用温度和情感,唤醒国民阅读的生命力,重燃对经典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敬畏之心。”

  “节目中的每段文字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的提炼升华,没有故事的支撑,所有文字的影响力也都会相形见绌。所以,当柳传志讲起自己的儿子女儿,并朗读着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那一刻,在观众的眼中,他已不再是商界大佬,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学生二

  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一前一后,两个有关读书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同时搅起了一股热潮,那些难得一见、堪称殊荣的标签也随即贴在了节目的名字上,这是对节目制作者的褒扬,也是对当下收视环境的批判。

  不可否认,《见字如面》《朗读者》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交叠之后产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环效应,也有相对克制、不以煽情爆料为看点的制作理念;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

  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证明文学不朽,文字不朽。无论穿越怎样的时间空间,无论历经怎样的社会变迁,那些或久远、或晚近的文字还是会和心灵很近,滋润人心,温暖生命。

  然而,观赏追光下的电视读书节目,赞誉其为清流的同时,至少还有几个需要强调的背景。

  一是清流也未能免俗。

  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各类综艺花活轮番上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厌倦之情溢于言表。所谓综艺清流正是相对于这些“浊流”而言的。

  在一圈低级趣味、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估观众智商、大量抄袭复制的综艺节目的反衬下,传递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的电视读书节目自然鹤立鸡群,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不过,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点,深广的舞台、绚烂的灯光依然不可或缺。

  二是电视读书对阅读的重启,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显而易见,《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统电视读书节目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嬗变,是对读书的重启,是一种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

  可是,正如现代媒介批判经典《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所说,影像要求造成视觉冲击,要求有更多的画面。或者说,电视这种媒介的天然属性,本身就很难给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种碎片化的,感官冲击强烈的叙事。

  比如,《见字如面》也好,《朗读者》也罢,都在——读,这种读,是有声音的读,是有情感的读,也是有选择的读,选择语速、选择重音、选择声调,等等。这是节目的亮点,可能也是和正常读书最大的不同。

  比如,电视节目节奏的推进是线性的,而读书则是可以跳跃的,甚至是可以停驻的、反复的、回旋的。比如读信,我不知道怎样的声音可以读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样的心情才能读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应该怎么表达,“我的良心就是你”应该怎么寻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不一样。

  朗读者第五期观后感学生三

  201x年的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本期《朗读者》将邀请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分享他难忘的“第一次”飞行,“其实这个第一次绝不仅仅属于我,它属于我们共同奋斗的航天人,属于在座的以及电视机前的每一位炎黄子孙,它属于我们深爱的国家和民族,甚至属于全人类。”

  当主持人董卿问到当时是否会担忧风险问题时,杨利伟坦言道:“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这不会动摇我。”同时,杨利伟表示特别想借《朗读者》的'舞台,表达对于战友、同事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背后的每一个人的敬意。

  王学圻第一次当导演的经历

  提到王学圻,大家首先会想到这位资深老戏骨塑造的军人、硬汉等形象。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他在1998年的时候还当过电影导演,拍的是舞蹈家杨丽萍的故事,名叫《太阳鸟》。时隔近20年,王学圻在《朗读者》与大家分享他第一次当导演的故事,现场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神情凝重,时而滔滔不绝,时而陷入沉思。

  “这是自己第一次做导演,所以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在这5年里,几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间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段痛并快乐的经历,记得每次送审甚至连出租车都不敢打。”王学圻坦言道。他会朗读什么?又将把这段朗读献给谁呢?

  许镜清圆梦30年西游记音乐会

  “丢丢丢!登登等登,凳登等灯……”读着读着是不是就唱起来了?脑海中还有孙悟空腾空飞起的身影?这段86版《西游记》的开篇曲目,有着自带音效与画面的魔力。2016年12月,这首伴随着无数人成长的曲子在人民大会堂里两度响起,拉开了作曲家许镜清“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的大幕。

  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对于许镜清先生来说,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过于举办音乐会,这也是他辗转了30年的心愿。此次,许镜清先生首次走上《朗读者》的舞台,与董卿讲述举办音乐会的“九九八十一难”,“资金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有公司老板说可以出资办这个音乐会,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但是人家最后跟我提各种要求,甚至要上台演唱,这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京剧名角王佩瑜成京剧推广第一人

  王佩瑜14岁时由票友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初学老旦,短短几个月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王佩瑜小的时候,她就发现京剧受众大都是一些老观众,并深感京剧文化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于是后来王佩瑜开始走下舞台有意识地推广京剧,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而谈及推广京剧过程中的艰难,王佩瑜则淡然表示:“做京剧演员的分内事,其他的委屈、艰苦都没什么。”

  刘震云第一次用稿费请女友吃饭

  刘震云回忆起第一次给《安徽文学》投稿的情形,拿到了70多元稿费,被问到用在哪了,“请女朋友吃饭!”他风趣的答道。

  2016年,刘震云的两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电影版上映,掀起热潮。《一句顶一万句》由他的女儿刘雨霖执导,这是父女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在现场,睿智又风趣的刘震云朗读了《一句顶一万句》选段,创作者刘震云会朗读出怎样一种风情呢?

  棋士柯洁首次与人工智能对弈

  年仅19岁的柯洁从小学习围棋,现在是职业棋手,目前排名世界第一。今年1月,谷歌宣布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尔法围棋。对人工智能来说,围棋一直是一个禁区,柯洁是否会与阿尔法围棋进行人机大战?他又会带来怎样的朗读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朗读者第五期读后感】相关文章:

寄小读者读后感15篇12-14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5篇10-08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5篇10-19

读者优秀作文03-02

读者好词好句赏析11-17

朗读者好词好句11-11

读者高一优秀作文12-08

诺日朗瀑布作文4篇09-13

读《读者》有感作文1000字10-22

2017《朗读者》热点作文素材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