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给你智慧和喜悦故事

时间:2022-10-22 09:52:18 幽默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幽默给你智慧和喜悦故事

  如果说人必须学习“专心”、“用心”,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不能随随便便,那末“说话”也是一样。话说得不清楚、心不甘情不愿,会让人摸不着边际,理不清头绪,从而造成双方沟通上的不愉快。

幽默给你智慧和喜悦故事

  古人曾说:

  愤怒、咒骂的话,比刀剑还伤人——人人痛恨;

  幽默、赞美的话,比蜂蜜还要甜——人人喜欢。

  大声怒斥、吵架,使人“想赢都赢不了”;

  谦卑礼让、自嘲,使人“想输都输不掉”。

  如何做一个廉卑礼让、幽默自嘲、诙谐有趣的人,是许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请记住,千万不要成为一个喋喋不休、“东家长、西家短”的“聒噪高手”。

  因此,感谢上帝赐我能力,能将古今中外不同的幽默故事整理出来,和读者们分享;也愿你我都能学习幽默、豁达、开朗、自嘲,使我们的生活,闪烁着智慧和喜悦的光芒。以下是几则幽默的故事。

  以前,有一位法国总统戈达,以机智出名。当时,有一位英国女士问他:“法国女人真的比其他国家的女人更迷人?”

  戈达总统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因为巴黎的女人20岁时,美如玫瑰;30岁时,像情歌一样迷人;而40岁时,就更完美了。”

  英国女士又问:“那么40岁以后呢?”

  戈达总统微笑地说:“女士,一个巴黎女人,不论她多少岁,看起来都不会超过40岁。”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有一次,参加华盛顿的国际性舞会,和一位美国小姐共舞,忽然间,那美国小姐问他:

  “请问,你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

  这位人士面带笑容地说:“凡喜欢我的,我都喜欢她。”

  他的这一妙答,既礼貌又敬人,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窘境,真是皆大欢喜。

  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经常是公众瞩目的焦点,也时常被记者即席采访或发表看法。所以,能够面带笑容、不疾不徐地答复问题,又能机智、幽默地使全场哈哈一笑,的确不容易。

  西方哲人说:“愉快的性格,是成功的灵魂。”

  的确,诙谐、妙答、自嘲、机智都是幽默的表现,使压力的生活中充满欢愉。而这种令人愉悦的人格特质,正是我们可以学习运用的。

  1974年是林语堂先生与夫人廖翠凤女士八十双寿之日,台湾有10个文化团体在台北特别举行祝寿茶会。当两位手牵手进入寿堂时,林语堂高兴地说:“我今天好像做新郎。”

  其间,有人问林夫人和老伴,互送了什么礼物?林夫人真诚地说:“他给了我爱,还要什么特别的礼物?我们是‘幽默姻缘’,两人互敬、互爱、互助了半个世纪以上。在生活中充满了幽默,发生什么事情,彼此大笑一声,烦恼就全忘了。”

  林语堂也说,他和夫人的“长寿”与“幽默”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幽默佳偶啊。

  有一个太太,精明能干。婚后她才发现先生做事态度迷迷糊糊,丢三忘四,无可无不可。

  有一天,太太又为某事生气,对先生咆哮说:“当初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看上你?”

  她先生慢条斯理地说:“当初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呢,则是‘糊涂一世,聪明一时’。”

  以前,有一个英俊的美国青年,住在一家度假旅馆中。但是他一不留神,没敲门就走进一位老太太的房间。

  “对不起,对不起,我一定是走错房间了,”英俊的青年说。

  “那倒也不一定啦,”老太太微笑地说,“只不过是迟了40年而已。”

  有一个儿子带英文考卷回家给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觉得59分虽然不理想,也还算可以,所以签完名,就顺手拿给儿子的妈妈看。

  妈妈看了试卷,一脸不悦地把儿子叫到面前来,说:“这一题单字这么简单,你怎么会答错?真是粗心。”

  “哎呀,试题太多,”小儿子嬉皮笑脸说,“时间不够,根本来不及检查。”

  此时,大女儿也在旁边帮弟弟说话:“没关系啦,才少一分而已。”

  “才少一分而已?”妈妈很正经地说,“以前你爸爸参加大学联考时,如果成绩‘少一分’,就不会考上大学:考不上大

  学,就不会跟我同班;不跟我同班,就不一定会认识我:不认识我,就不会和我结婚;不和我结婚,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你们。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怎么可以说少一分没有关系呢?”

  妈妈这么一说,两姐弟目瞪口呆。没想到,“少一分”竟然有这么严重。

  “一分之差”并非十分重要,但是,有时却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或许,也可能改变人类的历史呢。因此,岂可轻看成绩中的“一分”呢?

  心理学家指出,具有“高水平自我价值感”特质的人,较能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断地去克服它,愿意让自己有更多的自我体验,来提升自我价值感。

  相反地,“低水平自我价值感”的人,就比较自卑、消极,他们自我设限,也没有高理想的抱负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得过且过。

  以前,有一个英国男士,在他80岁时,心血来潮地为自己80年的生命,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睡觉——睡了28年。

  工作——做了20年。

  吃饭、应酬——花了5年。

  斥责小孩、孙子,与他人吵架、争执——花了4年半。

  等待别人的动作——4年。

  点火抽烟、发呆——250天。

  打领带、照镜子——200天。

  高兴歌唱——50天。

  亲切微笑——50小时。

  而在整整80年生命中,他没有花什么时间在“思考”和“创造”。

  当然,这只是类似玩笑的统计,但是,我们经常浪费生命在睡觉、吃饭、应酬、生气、发呆、照镜子、抽烟……却很少亲切微笑,也很少思考、创造和自我省思。

  有人问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年轻和中年时,做了哪些事,印象最深刻?

  老太太想了好久,说不出哪些事印象深刻。最后,她遗憾地喃喃自语说:“以前……我好像……都常在……打麻将。”

  唉,当我们走到生命终点时,真不希望如此枉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