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文

时间:2023-05-15 14:22:37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端午作文汇编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作文汇编8篇

端午作文 篇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心里钻出来一股激动劲儿。清晨,我老早就起了床,想到今天能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就兴奋不已。

  不知不觉到了晚饭时间,我蹦跳着走进了厨房,一股浓浓的粽香味迎面扑来,只见那一个个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各种馅儿,看了害得我垂涎三尺,千姿百态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消灭它们了。我乖巧地坐在桌子上,等待着食物的到来,这是我想起一首诗:“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餐桌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餐桌上,有说有笑。

  我连忙拿起一个粽子,急切的.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用力地咬了一口,真是甜而不腻,美味极了!我狼吞虎咽地享受着这顿美餐,面前的食物真令我美不胜收,眼花缭乱。不一会儿,桌面上的食物已空空如也,我们吃完饭后,就坐在后院乘凉,聊着天,一家人其乐融融。爸爸提到了端午节的由来,这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过我对端午节不是很了解。

  原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原来这一节日不只是纪念屈原的,还纪念着伍子胥,看来我还得更多多地去了解一下。

  每逢端午吃粽子,我年年都盼望着过端午节,不知道你们家的端午节是如何过去的呢?

端午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节,我高高兴兴“坐”在椅子上吃粽子。“这,这怎么回事,这个粽子好奇怪,怎么通红的?”我问“老妈”(对妈妈的尊称)“老妈”说:“快别吃了,估计坏了。”“啊!我已经咬了一口。”我惊讶的说。我一急,把粽子咽下去了,我立即昏倒了……

  我醒来,爸妈都不见了,我心想:儿子晕倒了,你们也不管,哼!

  我来到镜子面前,看了看,我 又突然想起爸妈走了的事情,气愤得一拳头打向镜子,我没打破镜子,反,反而进入了镜子里。“啊!”

  (“我”在下文是其实是镜子人,括号里的是我的思想。)

  我马上回过神来,我忽然说了许多我自己也不知道的话:“其实,我们‘镜子’人是和你们现实人一体的,你们现实人干什么,我们镜子人就干什么,不过,嘿嘿,我让你吃了魔法粽,你和我互换了身体,我再也不用受你的控制了,哈哈哈哈!”

  这样一说,我好像明白了许多。“我”(肉体实际已经不属于我,受了那个“镜子人”的'控制。)不知怎么了,干了许多坏事,以下都是罪证

  “我”飞速的跑到了公园的小草坪旁,破坏的心思如潮水般涌来,穿过护栏,在草坪里跳起了“芭蕾舞”,一扭一跳,还没长起来的小草又低下了头,“我”像收了许多奴隶似的,哈哈大笑起来。(天,这,这,我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我呀!)

  “我”在公园里乱跑,看见树林,掏出口袋里的小刀,在树上乱刮,树木被我折腾得不像样。(哎,这不是我所想的,谁能理解我?)我又拿出更锋利的小刀,刻下“姚远到此一游”的字样,哈哈大笑。(真希望这场灾难能快点过去)

  “我”往家走去,看到有人在路上打群架,“我”也过去凑热闹,我被揍得鼻青脸肿。(啊,可真痛,该死。)不过,“我”还一个劲的往上冲,又被海扁了一顿。(痛啊!)

  课堂上,数学老师问题:(4+3)+(7+6)-1=?(答案是19呀!)“我”被老师叫起来,“我”却“玩世不恭”的样子,不回答问题,老师过来就把“我”打一下(疼!)

端午作文 篇3

  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出于农事活动的生存之需,因了自然主义的信奉,非常注重节气。为感恩自然、领受自然,每个节气都有着一种祭拜与兴感共含的“节”,端午节也不例外。

  端午节的发端与楚文化紧密相连。楚文化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巫山云梦,幽谷茂林,让人们多一分神思仙念。民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艺术史上也留下很多以屈原为题材的经典画作。在文人画家的视野中,屈原是忠君爱国的典范。在明代画家朱约佶的笔下,岩下仰天而坐的屈原傲骨临风,摆脱了儒家对屈原的“夫子”化的诠释;近代画家傅抱石笔下,披头散发的屈原望向滔滔江水,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江岸的杂草荒芜、远景的水天苍茫,不免让人诵出《天问》的苍凉歌调;当代画家王西京笔下的屈原,有了更明确的风骨格调,大胆洒脱的勾线与明快清晰的留白,彰显了中国人物画的精湛技艺以及笔墨黑白的独特魅力。这些画充分体现了士人风骨与悲愤情怀,铁骨铮铮的'端午粽色渗透着对屈原精神大美至颂的祭拜。

  节日不仅仅应当是悲壮的缅怀,也应有适宜的欢快。我们可以想象,楚人在此日身穿飘飘白衣,在江边举行奉粽投江的仪式后,锣声一响,便有了龙舟比赛的欢声笑语。前者是对先人和风骨的传习表彰;后者纯属普通百姓劳作之余的心力舒展。在五月波澜舒缓的江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面对万里江山的壮阔胸怀和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父辈们说,小的时候端午是极其兴奋的一天。天刚亮,便急切地爬起床,踏着晨露,奔向山顶。走在五月清晨的山路上,嗅着朦胧晓寐的爽然空气,那种“零露`兮”“清扬婉兮”的诗情便融入少年的心中。然而,少年不是为诗而去,而是要赶在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在山谷中采撷含露的晓艾。谁第一个拔得头筹,就拥有最骄傲的欢喜。

  这就要说到艾草的作用,《诗经》里有一首《采蘩》,“蘩”就是艾。《本草纲目》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这颇合《周礼月令》在谈及季夏之月阳气升腾的道理,在古人看来,艾是祝融之神的恩赐。艾的功效有许多,以艾入灸可以治风湿筋佝;陈年老艾可以治一切夏季流行瘟疫。于是,在平民百姓那里艾成为驱鬼的“钟馗草”,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也演变为一种求得健康、驱除瘟疫的民间符号。

  每当端午这一天,江南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叫卖艾草的声音,急匆匆的行人扔下几枚铜板,拿起一束艾蒿和菖蒲,回到家里挂在门前,这个夏季那些可怕的瘟疫便逃之夭夭了。

  为中华文化所折服的西洋画家郎世宁,也来凑端午的热闹。温润厚重的青瓷花瓶、瑰丽华美的夏日之花,衬着青青的艾叶,透出繁荣的五月景象。几枚古铜色的包粽、一盒花果,画面烘托的是“富贵吉祥”的安康知足。

  龙舟竞竞,江水洋洋。当我们享受美味的粽子时,不要忘了感恩祖先,更不要忘了一分收获来自一分耕耘。“五月斯螽动股”,在这个季节,养蚕的女工要早起;勤劳的农民在期待着麦熟。《月令》中还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节去采伐林木,因为“是月也,继长增高”。万物正当少年初长,还不到用的时候。

  一枚粽叶,将自然、季节、人生包合在一起,成为衣食,成为健康,成为文化,成为生活。

端午作文 篇4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吗?告诉你们吧,是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首儿歌呢“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赛龙船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把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捞救上来。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作文 篇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每看到这个句子,心里总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过节,我的记忆总在老家中徘徊,当回到老家时,又是那么熟悉,老家感觉未怎么变化过,而城市中却常常焕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无法适应。一切回到这里,都返璞归真了。

  放下行李,打过招呼,我便发现空气中飘荡着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叶,好久不见了,我对艾叶并一陌生,曾经生过场大病,最张还是艾叶起了效果,我忽然发现各家门前都是挂着艾叶的,艾的香味飘荡在风中,伴随着艾叶被风吹断的声音,令人无比宁静,城市中端午节似平没人会挂艾叶到门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还是觉得房门紧闭的时候,放了艾叶也没用,只不过是个植物罢了,又招不得什么财。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别说过节。过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粽子了,粽子与端午是无法分开的,就像屈原和他的《离骚》一样,犹如一体。粽子是婆婆亲手包的,虽不如买来的粽子美味,但吃着吃着,还是婆婆包的粽子,让我知晓了有种味道叫做家。那是种无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头,令游者归家。令我为之动容。于是空气中除了股艾香外,还加一味粽香,一位母亲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临,是时候吃饭了。老家的布局很特殊,厨房和房子并一在一起,而是隔了个过道,而我则喜欢搬个凳子,坐在过道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们穿行于此,络绎不绝。大都是些不认识的人,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是什么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这端午的一顿饭吗?说实话,更喜欢待在自家吃饭,并不喜欢去饭店中吃,家里吃饭更显温馨,而每逢过节更是如此,虽产在家中吃饭是上佳的,但却要花上半个下午去准备,看着婆婆进进出出的身影,却有些余心不忍,家里人多更需摆上两、三桌菜肴来招待亲人,可毕竟一年也就几次。艾叶的香味依旧飘散风中,我依旧坐在过道上等着开饭。

  若是开了饭,怎能少得了酒?酒是为饭菜而生的,但我却不觉得有多么可口,我更喜于喝茶,老家找不到白开水,全都是茶,这茶可比不得《红楼梦》里妙玉那般讲究,水须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苏轼所说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盐醋茶中的茶,但爷爷对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须有个配得上的人来品,而在城市中,有谁能定下心来细细品这佳茗,细细品着茶之香、茶之韵?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浅浅淡淡的苦涩,直至漫过喉咙,方能化去百味陈杂。渐渐的,苦味淡了,香味浓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过不惑,方能解开半辈子的羁绊,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这茶,也该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许人生的开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酒使人沉醉,茶却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里偷闲,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态炎凉。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过端午,那时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来的罢。刚好,回来时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旧是桌桌爆满,今天请客,想必都是请些同事、上级吧!这饭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们却陶醉其中,我还不能一味就厌恶这饭局,说不定将来某时,我也需请人吃饭,那时,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个端午,吃出一种精神。风中,飘来一阵香味,是艾叶?是粽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总是印在我心中了。

端午作文 篇6

  忆屈原“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一首民歌呢?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那么端午节是怎么由来的呢?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端午作文 篇7

  端午

  端午又名端阳、重五、诗人节,这日美食、民俗、文化完美契合。美食,大江南北都吃粽子;民俗,这日有祭拜的元素;文化,有屈原与汨罗江,有永远鲜活的楚辞。

  粽箬

  粽箬,色绿,体狭长,生在浅水滩,形似芦柴叶,只是纹理更细腻,身子小巧柔软些。乡下取它撑小船划木桶涉水皆可,带一把小剪刀就可以打回家,不知什么道理,只能说打不能叫剪,更不能用手直接撕扯。这一丛丛的青绿在人家田头,张三家的李四可以去打,王五家的刘六打了也没事,拣成熟的,嫩的小的留给后来人。

  青粽箬打回来需要用热水烫一遍,时间火候要控制,时间长了,颜色暗淡,时间短了,不能去除泥腥与苦涩,而后浸泡在清水里,上手时再捋一遍。包粽子也有陈年的箬叶,半青半黄皱巴巴的,悬在阴暗处整整一载,这时节解下,在水里慢慢转青,自然就舒展顺滑。据说这样的箬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点岁月的味道,更好。若年数过久,也就扔了。

  雄黄酒

  雄黄酒在江南的传奇里,在鲁迅故里,更多在法海的阴谋里,这里的乡下不稀罕。早晨吃完了粽子,齿间黏糊糊的,到锅里舀一杯棕汤,色泽青绿,进口浓稠,据说可以清热败火,还有这香气在唇间可以久久回味。

  菖蒲与艾草

  这节日里有两种植物,菖蒲与艾草。

  五月里,植物经了雨水,阳光还不算烈,长势可人。艾草茎干灰白,叶面绿,叶背灰白,离了土叶子有些耷拉,于是很努力地将内里浓浓苦涩散出,可去蚊虫。

  艾草是雌性,适宜藏在家里,与神灵共处。

  艾草乡下多,野生,据说城里在买卖,一般与神灵有关的乡下人都说请。

  菖蒲绿得逼眼,细长,边缘锋利如剑,雄性,插于外大门的上框,可辟邪。不知后来被那一阵风吹落,也不知落到何处,人们只记得它英气逼人的模样。

  菖蒲是长在水里的,无主。不是端午节也可以拽几株,一节节撕开,绿汁沾在指肚,有淡淡的'类似薄荷的味儿。

  老人喜欢把它当做笛子吹,细细长长的颤音,在乡间可以飘很远,煞是动听,如今孩子们已经不会了。

  

  端午的咸蛋最好是自家腌制的,鸭蛋刚从鸭栏里逃出来,沾着鸭屁股热气还有鸭栏里的湿腥气,偶尔还有几根绒毛,沾着泥。

  超市里、地摊上也有,汪曾祺在《鸡鸭名家》写过,炕房里照过一轮两轮终不能孵化鸭雏的,最好的出处就是腌成咸蛋。他来自盛产咸蛋的高邮,说话还是比较权威的。

  咸蛋是端午"五红"里不可少的,苋菜、红萝卜多少也来点。其余的鸡鸭鹅肉只要沾些红都可以。有人喜欢吃蛋黄冒油的咸蛋,可是味太重,如今菜越吃越淡,仪式越来越淡,咸蛋也要淡一些,传统的二十八天太长,十八天的蛋带有一星半点的咸,端午早晨左手筷子戳着粽子,右手捏着咸蛋,一口粽子软乎乎,一口咸蛋滑溜溜。

  咸蛋喜欢青壳尖头,看了舒服,蛋白也最细腻。

  端午早晨还有撞蛋的习俗,旧时这日不放假,年轻的妈妈早早为孩子织好五色丝络,装一个蛋兴冲冲奔到学校,甲与乙,丙与丁,逮到就是一场恶战,破了就吃,一般以蛋的小头出击,每一次获胜都要将蛋爱怜地擦擦,那连续获胜的则要小心翼翼保管。有使诈的,蛋只冒出一二寸的尖头,在相撞的瞬间,食指第二关节凸出暗捅。带来的有鸡蛋、鸭蛋、还有淡青色鹅蛋,这很让人羡慕。鹅蛋往往笑到最后。遇到无赖也不济,用木头刻一个鸡蛋,砂纸打磨,涂上红,每一次出击还要装得胆战心惊,虽说胜利了,看到小伙伴吃得津津有味,眼也馋。

  最终教室里落了一地的蛋片。

  粽子

  包粽子,先将三片箬叶摊放在手心,就是卷成上小下大的锥形,而后填米,有长糯米圆糯米两种,里面掺杂些红绿豆。红是唐诗里的相思,绿是前年暑期里逗国人玩的那种,还有时新的蚕豆。有的干脆就是纯米,填好了卷成菱米装、小脚装,在露出的小口上大拇指挤压,再加点,插一片箬叶包裹,像绑绷带。这比喻有些残忍,但残忍往往就是真相。粽子本就是华夏文明的伤,中国第一位有名字的诗人,抱着一块石头沉溺。于他,生很容易,一放手就可以。死,沉重,紧紧抱着一直走到无边的黑暗,一直走到当下。最后粽子需要捆扎,用去年的稻草在水中浸泡后柔软竟然也泛青,打结,打一个中国结,解开容易,一学就会,不学也会,近似于国人的本能。还可以用苎麻线、棉线。

  也有用一片箬叶包成的粽子,小巧,年轻的母亲就这样讨了孩子欢喜。

  如下的粽子里面掺了咸肉香肠,熬出的汤水浮着油星,已经无法润喉。上面扎了塑料丝,很多娃也解不开了。

端午作文 篇8

  今天是端午佳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有着许多的风俗,比如: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就挂菖蒲,插艾草,扎粽子,煮茶蛋。到了五月初五,端午活动进入高潮:赛龙舟,喝雄黄酒……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有趣的当然是杠蛋了。

  杠蛋前,要先准备好一些白白胖胖的熟蛋,然后让它们到事先调好的“红水”中洗个澡。蛋们就变得红通通的,可漂亮啦!

  开始杠蛋了,我左挑右选,找到一个蛋壳非常硬的蛋。啪的一下就把大姐姐的蛋撞碎了。小姐姐的蛋也一下被撞破了,我哈哈大笑并封这个蛋为常胜将军,还挑衅地对哥哥姐姐们说:还有谁能撞过我的鸡蛋。这时哥哥走过来轻蔑地说:看我的,我一定会打败你的。说着,他拿来一个鸡蛋和我撞了一下。我的'鸡蛋被撞破了。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我仔细回忆哥哥杠蛋的情景,发现有点不对。因为声音不太像,破的位置也不太对。我问妈妈:“有没有看到哥哥有奇怪的地方。”妈妈说:“有啊,他拿手指节对着蛋尖,而他的蛋却没碰到你的蛋,所以你会输。”我不服气,吵着要和哥哥再比一次。我们两个都重新拿了一个蛋,这次我仔细盯着哥哥的手,不让他耍什么花招。杠蛋比赛开始了。只听妈妈叫到:“一,二,三”。我和哥哥同时把蛋往前撞。这次我又输了,但是我觉得很奇怪。怎么老是哥哥赢?想把哥哥的鸡蛋抢过来看一下,他拦住我,不让我看。这样就更有问题了,我用力地把鸡蛋抢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鸡蛋状的鹅卵石。被染红了,看不出来而已。哥哥的骗局又一次被我识破了。 不过大家没有责骂他。只是笑着说他坏。哥哥也笑着说:“不这样玩,你们会玩得这么嗨吗?”

【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作文01-28

端午情怀端午节作文01-22

快乐的端午端午节作文12-07

端午吃粽子的端午节作文04-24

端午作文-端午节自己包粽子作文10-24

端午小学作文12-12

端午快乐的作文12-26

端午的快乐作文04-07

端午趣事作文05-31

端午的习俗作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