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26 12:12:1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

  《终身成长》这本书,初次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是要教导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大道理,但细细读完,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解两种思维方式的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乃至对各个行业、年龄段等不同人们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讲解,用大量的案例让你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不能通过努力进行增长。所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就是会一直聪明下去,而不聪明的人就永远不可能聪明。他们认为任何的测试、挑战都会暴露自己的聪明程度,因此他们不愿去尝试有风险的挑战,怕被评判,怕被说成不聪明。与挑战过程中的所得相比,他们更加害怕挑战过程中的失败,那是非常耻辱的印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只做安全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彰显自己的聪明和无人能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努力是笨蛋的专属,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也不会想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中包括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故步自封,会害怕挑战,会恐惧失败,会更加抑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承认有天生具有某些天赋的人,但更加认同后天的努力,他们认为努力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能力,变得更加聪明、有智慧。因此,他们乐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气馁,也不会觉得无法接受,他们会在一次次跌倒中总结经验,学到更多宝贵的知识,所以,他们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对于体育运动者,他们在乎冠军,但更在乎每次技能的提高,他们会通过制定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薄弱点,让自己不断靠近那个目标。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抗挫,在挫折面前不会一蹶不振,在面对抑郁时也能更好更快的走出来。无论是运动员、科学家还是老师,还是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更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上学的时候,明明很努力却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努力,因为努力的人学习好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死读书,所以经常是悄悄学习,怕被人发现。工作后,总依靠学校的那点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我开始通过一点点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拥有各种技能,原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现在我慢慢变成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2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受益良多。其中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里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的威信等方面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实用的技巧。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乐趣,使我们不必象其它工作那样刻板而千篇一律;但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痛苦,因为我们必须随时随机应变,随时需要见机行事。刘教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技巧,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了可以依循的方法。但是,我在自己的管理过程中还发现,相较于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时候,适度的“沉默”显得更为有力。

  在教育教学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在某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教师“以静制动”,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不知怎么回事,无论哪天上课,第一节课一定要迟到那么几分钟。高中三年天天如此,前几任班主任有的耐心劝导,有的厉声斥责,有的联系家长,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这位同学雷打不动,照常迟到,最后老师们有的.采取了惩罚手段:如果迟到,放学时罚扫地。他开始还随便扫扫,后来干脆不扫了,每天迟到照常。老师们实在没办法,也就渐渐放弃了。我接受这个班后,他依然每天迟到。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找他谈话,联系家长,让他们提早叫他起床,收效甚微。那天,我们学校有上级领导来考察,而且推门听课。他照样迟到了。年级组长恼火万分,要我找他狠狠批评一顿,并要我做材料处分他。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扭过头,一声不吭。我然他站了两分钟,只说了一句:“你有什么特殊的理由非迟到不可吗?”他摇头,但不说话。我又让他站了一分钟,让后说:“回去吧。我不想让你下一节课也迟到。”第二天早上,他居然没迟到。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接下来的一周,他基本没再迟到。我没再找过他谈迟到的事,他也没和我说什么,我们就在沉默中达成一种共识。

  也许,在教育学生过程中,选择沉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师用沉默无声的行为、用一个警告的表情、用一个期待的眼神来感召学生,教育效果也许会更加明显。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3

  《完整的成长》一书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成人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已错过这样的成长过程,但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和心理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和考虑,尽力给孩子创造和营建爱与、规那么与平等的外在成长环境,让他们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为完整的人。成就孩子,又何尝不是成就我们自己?

  跟随叙事者团队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里面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正确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太重要了,现在的家长是在比赛着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当知识填满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试想,一个没有玩过水,没有玩过沙,没有登过山,没有看见过五彩缤纷的植物蔬菜,没有领略过大自然四季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游戏过,没有抬头看过星星月亮,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能是幸福快乐的吗?孙瑞雪老师说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己的“教育”过程。作为家长,有责任学习如何协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而非完美的人,成长为一个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合一的人。经由一斑可窥见一豹,我们可以经由我们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和灵性的粗浅探索,便深刻感知到我们的内在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也经由此而深刻认识到我们每天与孩子的相处,都在孩子的内在世界里发生着什么!这是一堂父母们必修的成长课题!自我的尊严感和自我价值感,是人的核心,而儿童正在形成这个核心,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为自己”。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你的.幸福感有多高,你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你的生命状态是怎么样,核心就是自我的尊严、自我的价值感,而这些绝不取决于你所获得的荣誉、金钱、地位,也不取决于谁给了你荣耀、关注或者爱,更不取决于你站在一个怎样的平台上。

  教育当是创造人自身的事业,而根底教育更当是创立人自身之根底的事业,那是一种至深根底和无限高远的事业,但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真正的重视。才高志远的人们远离着根底教育,人们不愿去造就人而更愿意去制造物。

  教育,如果我们还继续用这个词的话,应该赋予怎么样的新内容呢?首先,它不能是“教”,一位老师说,“孩子不能教,一教就教坏了。”其次,它不能“育”,又一位老师说:“我终于相信,儿童是自己成长的。”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4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是讲述了一批优秀人才形形色色的成长故事,他们外表看来平凡普通,成长过程也很平常,他们的“绝妙”与“完美无瑕”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自于学校与教师恰当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也都饱受挫折,可是他们站起来了,使自我更坚强,更“聪明”。

  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没有一个人一向一帆风顺的,在时刻中都会体现很多的不足,可是很多人还是一味的追求成功,而不注重成长,这些都是短视行为,没有长远发展潜力,不成长怎样会成功呢,这些是很需要人重视的情景!

  每个人都渴望明白自我该如何成功,每位家长都期望自我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教师都盼望自我教出来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说起来轻易做起来难呀!“没有岩石阻挡,哪能激起漂亮的浪花?”

  想想自我,作为家长应当给孩子供给怎样的环境,让他布满自信,让他向“E学生”发展。从“微软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期望,只要找对了方向,自我的孩子一样也会有出息。反思自我,作为教师如何在成长的路上做最好的“你自我”为什么在成长的路上过的如此艰辛?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样的,不应当总是跟着别人走,也没有必要看别人怎样评价你。做你自我!就会发现心里有一块是真正属于你自我的。活力必须就在那个地方。熟悉到自我的活力所在,不要压抑它,把它开发出来,就能够看到价值就在那里。

  看完这本书,对自我的学习,工作和将来也有必须的指导意义。应对生活中的一点挫折,我不再软弱,成功永远不是永远的,只是暂时的,可是成长确实永远的,一向在伴随你的成长,我明白会有一天,当你成长了,成功就来到了!

  暑假,我阅读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全书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展开阐述。

  在成长与成功之间,人们往往只重视成功,却忽视了成长。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盼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事实上想要做到哪有这么容易。从“微软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知道只要找对了方向,想要成功并不是难事。他们并不拥有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但是他们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以及自信使自己变得更加刚强,没有在挫折面前选择软弱和妥协。

  看完这本书,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将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面对生活中的一点挫折,我不再软弱,想想“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我会更加刚强。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更加坚定信念。我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但我会成为“最好的我自己"。我知道会有一天,当你成长了,成功就来到了。

  青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阶段。此时,再也役有少男少女们那种激动和幼稚,然而,又缺少中年人那份有的成熟,所以,青年时代正处于一种过渡阶段,也可说,她是人生当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正一步一步迈向成熟。

  迈向成熟是一个进程,它不可能一就而就,在这翔间,难免有迷惑和迷悯。青年时代,刚刚告别父母们动庇,独自真正开端了人生的拼搏。由于缺少经验。也缺少韧性,满怀雄心壮志的青年一且遇到艰苦和挫折时,郁会发生失落和沮丧的心境。青年人心灵容易受伤,指的就是这种情形。一旦受伤后,有的青年赶紧压缩心房,产跳消极心理,欲与外界隔断;有的青年认为自己看透了世界,变得玩世不恭;也有的青年发生逆反心理,以为世界和自己过意不去,处处和自己作对…,其实。这时的宵年还缺乏理性,对许多事情仅仅依据自己的片而感受,得出片面的结论。这也是青年不成熟的一种表示一成熟它需票暴风雨函获礼一斋委在实中滚打跌爬,必需过一段苦楚的孕育以后,才干真正得到。

  青年是人生搏击的开端,须要作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怎样脱离少年时代留下的稚嫩,走向真正的成熟,为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本?当面对艰苦时,该怎样坚定执著,勇往无前,篡夺最后的成功?小心灵受伤时,怎样去修复自己的心灵伤口,重新扬帆远航?对现实生活中的艰苦和挫折,是英勇地去迎接它,还是胆怯躺避它?……它一系列的问题,都须要青年人做出自己的回答。

  青年是一个人一生必经的阶段,古往今链成大予显在宵年时代莫不阅历艰巨波折。对刚刚踏人生涯的青年人来说,首先要做好心理筹备,面对艰苦和挫折,不要惊慌失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抱着“人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教育技术学专业奋力拼搏一定会克服各种艰苦和挫折,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绘出绚丽的青春画卷。

  热情让生活充满阳光。无论何事,只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5

  最近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对于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儿童在爱与、规那么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成长那么离不开关注。

  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极高,连取个名字都要绞尽脑汁。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陪他游戏……一直都想给他最好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能做很多事情了,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就随之改变,可是,父母的关注却一直都在:上幼儿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哭闹;上小学了,关注他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上初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令人头疼……

  其实,关注也是有规那么的。“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自主和的意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长会越俎代庖,“对于成人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成人难以忍受过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他的认知开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因此,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妈妈说了”的“妈宝”的存在,他们完全内化了妈妈,遵循了他们已经认为的正确规那么,失去了自主,从而失去了自我。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苏明成从小就仗着妈妈的宠爱对妹妹颐指气使,脾气暴躁的动不动就动手打人,郭京飞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妈宝男”。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正确状态,无外乎“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呀”的心有灵犀。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孩子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对孩子适度的关注。“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美国创造家爱迪生,被校长骂成“低能儿”,刚进学校三个月便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没有责怪孩子成绩差怎么办,而是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开展的历史,讲文学、物理、化学等等,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和好的学校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10岁就能阅读《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少年儿童很难懂的书籍。在他15岁那年,由于在火车上搞试验,引起大火,回到家,母亲并没有责怪,反而帮他在家里设置了一间简单的实验室。爱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试验上,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作为成年人同样需要成长。婴儿3年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用33年来完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牵绊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但是只要你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你的成长也就随之而来。从一切事物、任何人身上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放弃一切学习的时机。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你终将成为你期望成为的那个人!

  关注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要关注自己,不断地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过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6

  一、教师成长以个性发展为基础无个性就是无人才。

  大凡那些优秀教师,都有鲜明的教学个性。魏书生的民主,窦桂梅的激情,是他们的独特的个性造就成为名师。只有教师努力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学会经营自己,有了自己的特点、特长,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才能逐步形成自己有个性化的教学。

  二、教师教学个性发展的反省

  研究表明每个教师都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可为什么却不能使更多个性化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呢?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教师成长的主客观原因做出反省。

  (一)教师缺乏个性意识

  没有个性的教师,就没有个性的教学,没有个性的教学,怎能在教学中创新。许多教师来到学校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学校,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表面看这是尊重别人,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但长此以往却迷失了自己,丢掉了自己。自己的主见没了,自己的特长没了,自己的创造力没了。

  (二)研训追求统一化

  (三)应试教育扼杀个性

  记得在一年前听过一位名教师的课,当时唯一一个感觉就是这个教师好有个性,她的教学和她的行为很符合。因为在平时接触她的时候,感觉她是一个很直爽的人,课堂上她也不然,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很简单但很到点子上,这样的教学我想是很难模仿的。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难免提的问题有些罗嗦,难懂,甚至有时候提的莫名其妙,让学生听的一头雾水。而且她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干净,目标自然明确。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7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著作,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终身成长》一书主要介绍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做了一项测试,发现两种思维模式脑波活跃的点是不同的,固定性思维的人关注的是测试的结果,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每次考试后,很多学生拿到试卷关注的是考了多少分、第几名、是否超越了某个同学,而有些孩子会根据试卷分析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得失,寻找学习规律,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这就是固定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判别这个人就是固定性思维或成长型思维,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人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了解了两种思维模式,并知道其中的区别,就有利于我们引导孩子更多地利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

  我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进入四年级下学期后,数学知识点繁杂,一时应付不过来,接连两次考试失利,对数学的学习出现了畏难情绪,有点难度的题就空起来不做,作业有了错题就情绪低落,甚至把作业扔到一边。我告诉她,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盯着分数不放,他们更关注在错误中寻求方法,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于是,我和她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这学期的学习态度有没有问题,听课情况怎样,失分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一层层的剖析,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问题所在。慢慢地,她又重拾了对数学的信心。现在,她对这本书也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正躺在她的书包里呢。

  同样,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本不善于言谈,不善于表现自我,一些事能躲就躲。但现在我的心态积极了许多,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没有试过怎能知道不可以?即使失败,下次也许就能成功,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成长型思维让我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成不变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助手,成绩落后的孩子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8

  看过孙老师的《爱和》,受益匪浅,完全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这种教育方法里面传达的是对儿童本身的尊重。孙老师最新的这本书《完整的成长》是她教育理念的一次完整而系统的阐述,是“爱和”的一个更高的开展与升华。

  看这本书,让我万分感动,它传达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完整的成长》的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她是“爱和、规那么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历年来被、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千万家长心中的“育儿百宝箱”。

  《完整的成长》继承并开展了《爱和》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一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这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开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我们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开展规律及其开展过程。

  何谓完整?《完整的成长》里所阐述的完整是说明一个人是饱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完整而不是完美。但凡人,都不可能会是完美的.,无法也无需做到完美。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本书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一节《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中,1岁半的麒儿有一次突然很惊奇地盯着马桶观察着自己的便便,一连两三个月不但不让家人冲马桶,还牵着家人和他一起“欣赏”。在麒儿的有效的心灵中,生命里的一扇大门好似突然被翻开了,一个奇妙的意识从这扇门里走了出来。也许,麒儿似乎在突然间发现了“自我”。这个创造性的发现,导致有一天,麒儿居然把自己在幼儿园拉的便便包的整整齐齐地带回了家,还不让妈妈碰。这足以见孩子对“我的”渴望到达了一种极限。我们已经无法理解“我的”对孩子的重要程度究竟到达了怎样的一种状态。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9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一晃毕业已十几年,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亲临教育的现场,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感受很多老师的课堂智慧,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神奇和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

  对《迷恋人的成长》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书中的20位教师是那样质朴、自然,让人感觉到就像与你一样平凡、普通的人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你在分享他们快乐和苦恼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气息。朴素的文字表达的不仅仅是爱,而且还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在平时的课堂中,他们已经把对学生的爱化为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幼苗,给其生活的空间、生命的希望、前进的动力。他们对教育的执著,深深地打动着我。

  丁老师在“生命的作业”一文中讲述,在“母亲节”的时候,让学生给母亲一个拥抱并说一声“我爱您”。第二天完成这个作业的学生只有5人,很多学生的反应是难为情或者不屑一顾。面对这样的情况,丁老师循循善诱,以生命唤醒生命,用自己的真情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心灵,唤起了学生心中的那份真情。学生交过来的文章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对自己无知的懊恼和后悔。丁老师抓住机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和学生一起在享受“生命的作业”带来的温馨和幸福。我们的'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了什么知识,考了多少分,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于是,在不停的走马灯式的教学中,老师们多了很多感叹。如,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好学,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的懂事……不停的抱怨中,少了份执著,多了份慵懒,缺少了对学生的宽容。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宽容去包容学生,我想学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拥抱未来!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往前走,可能比老师领着走得更好。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学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重新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知识恢复生命,让课堂充满活力。因而教学过程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并不是完全按照预设、不可更改的,教师的权威不仅是体现在知识的传递中,还体现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这也是一个教师的智慧所在。

  于是,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智慧不是教出来的,它是各种因素碰撞后灵感在实践中的闪现。所以有时智慧来得那么“随意”和“偶然”。教师教,学生照着做,充其量只是模仿。只有放手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用心体验,允许他们率性而为,宽容他们的失败,才能跨越模仿,走上创造之路,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拥有智慧。在丁老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肩负生命教育的责任。而在林老师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肩负生命教育的责任。而在林老师的文章中,感受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因为有了这份爱,林老师眼中的课堂是真、善、美的,心中的学生是聪慧的,引以为豪的课堂是来自学生的精彩。她说她感悟真幸福,因为她用整个心灵珍藏学生带给她的快乐,体验生活中的阳光。我想,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会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笑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书中的20位教师,是在用心灵写作,他们的文章中掺杂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教育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他们对生命与事业的渴望和追求。我想,一个智慧的老师,会在学生顽皮的时候,让他安静下来;一个聪慧的老师,会在学生过分安静的时候,让他活泼起来;一个灵动的老师,会运用自己的智慧给学生一个明朗的课堂,运用自己的睿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点化生命,和他们一起进行生命的旅程!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0

  今年的暑假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中国儿童成长比读故事》,这里讲了许多古时候中外闻名的医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他们不但爱动脑筋,碰到困难也不低头,而且乐于助人。

  现在我就让同学们跟我一起分享一下鲁班学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年轻时到终南山拜师学艺,师父故意百般刁难他,把崩了口的斧子、长满了锈的刨子,还有又弯又秃的凿子交给他,可是他把它们一件件磨得闪闪发亮,师父说,你去把那长了五百年的大树砍下,做成一个大柁,然后用刨子刨光,再用凿子在大柁上凿眼儿,要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棱的、六百个扁的。他按师父的吩咐,干了十二个白天、黑夜,终于完成了任务,师父高兴地笑了,把所有的手艺都传给了他。

  我想如果鲁班听到师父安排那么多的活,而且工具都不能使用,心怀不满,最终能学成手艺吗?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千万不能懒惰啊!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因为几年来一直分管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为此,我在寒假的作业布置中就谈到了——我的教育教学困惑,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一个寒假过去了,参与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语文课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静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二是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学校校本研训过程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校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三是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四是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记得曾经在实验小学借班上课时,我为了和四年级的学生套近乎,见面时称“小朋友”,但当时有一位男孩却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请不要叫我们小朋友。”当时我一阵惊愕。阅读本书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同学们”和“孩子们”这两个称呼的背后竟然也有很深的内涵。“孩子们”背后是爱,是无私的爱,而“同学们”背后是尊重,是共同学习和发展的伙伴。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前提是尊重,只有把孩子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伙伴,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幸福的,快乐的。

《成长》读书笔记范文12

  《完整的成长》这本书是由儿童教育专家孙x雪所编著的。这本书给我们阐述了如何让幼儿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

  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家里正好有两个上幼儿园的宝宝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确实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一些管理幼儿的方法,书里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的案例给我们讲解如何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在读这本书时脑子里总会浮现出自己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平时教育孩子时的误区。

  书里提到儿童是自己的主人,宝宝是如何慢慢唤醒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的,如果在这一时期我们总是过度的禁止和限制孩子的行为那么儿童对身体最早的探索、和创造,人体所蕴含的潜能就不会被激发。比方孩子在两个多月时总喜欢吃自己的小手,很多妈妈总感觉很不卫生,制止孩子,其实这个时候是孩子发现认识和使用手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就让他去啃,孩子稍大点我们怕他磕着碰着总是禁止他们最很多事情,这都是对孩子的禁锢,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这就是儿童的第一,这对一个儿童来说非常重要。

  人是情绪体,我们儿童尊重儿童就要尊重儿童的情绪并陪伴孩子情绪的成长,很多孩子在不快乐大哭的时候我们总是很焦虑想立刻制止孩子的之一行为,其实当孩子哭时我们应该让孩子把这种情绪很好的流淌出来,让孩子认知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的闯入的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别人的

  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在和自己孩子沟通和交流上找到了许多不错的方法,如果家里有0到6岁的宝妈建议读读这本书,个人感觉真的很不错。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决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一样,这是一个深远!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假设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成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成长的烦恼成长作文03-07

成长02-20

成长作文:成长的快乐500字12-21

成长的烦恼成长作文4篇01-06

读书笔记范文11-23

读书笔记范文12-02

童年读书笔记09-03

《活法》读书笔记09-10

读书笔记的好处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