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高中读书笔记

时间:2021-07-06 12:18:5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孩子,你慢慢来》高中读书笔记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孩子,你慢慢来》高中读书笔记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一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它亲切,因为它柔软,因为它沉静。在今天,当我们说出让孩子慢慢来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在许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另一方面,置身这个崇尚速度的年代,我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落在同龄人的后面,留下永久的遗憾,这是社会的法则,我们依然无法躲避。我们歆羡鲁迅、郑渊洁等人名人对孩子“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但我们不敢践行,因为,我们没有他们的资本,在巨大的“隐蔽的遗产”的保护下,他们的孩子可以免除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竞争,而我们的孩子——普通人的孩子则是必须通过竞争的考试,跨过那个千军万马要冲击的独木桥。我们也想给孩子自由和快乐,但是不能,这是理性对情感的胜利。就这么简单。

  我们当然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与慢不是唯一的价值。他快,是因为他体验到了生命飞翔的速度,所以,他要舒展他的肉体去追赶新奇;他慢,是因为他听到了心灵的回声,所以,他要停下脚步去猜测那个来自灵魂深处的秘密。在这些非关理性直指心灵的游戏中,快乐是最高的准则。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速度和空间,正如龙应台在序言《蝴蝶结》中讲述的那个故事,回顾童年,作者亲历了一个幼小生命被摧残的事件,她恐惧,但也有了生命意识的萌芽,所以,她才能面对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地包扎一束玫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无法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

  所以,一个合格的母亲(父亲)应该是能容忍孩子突然撒欢儿、理解孩子莫名沉默的母亲(父亲),正如龙应台书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一样。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世俗所谓的意义的所累,没有社会所谓利益的我执,它干净、透明,也任性,拒绝成人逻辑清晰的推理和分析。亲情之下,拒绝价值判断,这是人性的常态。鲁迅先生多次说,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教育的规律。然而,凌厉的现实摆在面前,面对残酷的竞争,为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们,不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得不剥夺孩子的快乐,咬着牙把孩子送进可以给孩子竞争增加砝码的特长班和补习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爱。我们要让孩子成才,否则,孩子以后步履维艰。这是竞争对成长的干涉,是社会对伦理的伤害。而我们,在爱的名义下,扮演的不过是同谋或者帮凶。

  庄子在《马蹄》中说,伯乐的出现,是马的灾难,因为,他把马分成三六九等,制定了一套驯马的方法,而马本来是自由的存在。人何尝不是如此,原本意义上的人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有了人为的意义和价值,人便被打上的商品制造的烙印,中规中矩者合格,身上长刺者淘汰。而其实,所有的人类意义的附加值,都不过是庄子所说的“骈拇”,是生命的附赘悬疣。然而,经过圣人们一代又一代对所谓礼教的苦心经营,我们完成了生命附加值的条分缕析的界定。于是,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而甘愿放弃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它甚至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程。它有历史必然的堂皇理由,却是对人性无情的背叛。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二

  去年整个寒假都在读一本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这样一个妈妈:

  这个妈妈像随身携带着摄像机,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将育儿的缤纷细节全程录制,就像在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做着直播。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真切详实的画面,更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尽其最大的能力和潜力,自觉真诚地实践和记录着。这本书就像一份礼物,对母亲和孩子来说,一定无比忠贞和珍贵。

  这个妈妈拥有独特细腻的理解力,也有着近乎完美的执行力。在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我惊讶地发觉,原来这对母-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许多私密的问题都被或严肃或活泼地提出和解决。我相信,其中必蕴含了最大程度的沟通和理解,最广角度的亲密和融合,最强力度的爱意和希冀。彼此之间一切的画面无不暗示着这样的心语:很爱很爱你。

  读着这本书,有太多熟悉和相似的场景开始回放。比如说——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妈妈对几个孩子的爱若不能平分,让其中一方觉得不公平,感到被冷落、忽视甚至遗忘,其稚嫩的内心必然充满了疑惑和愤怒。如果你能深入到这个孩子的表情和内心,作为妈妈,定会觉得心酸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总会产生种错觉:龙应台明明是主角,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很多时候却像极了一个旁观者,让误以为在描写别人的故事。

  有关青春的记忆总会多于有关童年的记忆,虽然从出生那刻后的每一时,我们都在长大,但我们都会经历不记事的几年光阴。当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去记录和储存信息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我的童年在哪里?谁又能说对自己童年的生疏和完全陌生不是种损失和遗憾呢?这本书里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多多少少弥补我们对童年记忆缺乏的遗憾。你也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更何况它不是杜撰的虚构小说,而是对两代人自交融那刻起生命的实景写生。如果你信任自己的感觉,大可放心地认为这是所有妈妈送给她们孩子们的礼物,并不过分。

  书名为《孩子,你慢慢来》,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质朴的几个字,却是以妈妈的口吻深情说出,不是别人。这本书应该拥有不特定的读者群,因为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过孩子,其中会有人当着或有一天要当妈妈。或许书中的故事密度远不能包揽母-子最初几年之间所有可能的相处情节,但蕴藏的情感浓度却足以让你以此为起点,无限放射与回味这般伟大交集的味道。并记得,将之发扬光大。

  看了多种角色的人对该书的评价,他们中绝大部分不是专业的评论者,所以“为了评论而阅读”这一命题可以忽略。也许阅读的目的越单纯,所得的感受会越自然。他们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各异,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它确实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而作为读者接下来就是要体验和反思从中得到的感觉罢了。

  好想让龙应台当我几天“妈妈”,尽管我拥有心目中最最伟大和亲近的生母。也许所有母亲都拥有相似的情感浓度,只不过在现实的场域里,所处环境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另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

  “孩子你慢慢来”,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换言之,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父母还在,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这样一句由妈妈说出的轻柔的话语,会带着恒温的热情伴我们走出黑暗。在某一瞬间,我们会为此感动至落泪吗?会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报答这种一辈子的恩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报答并自发地把这种恩泽传至下一代。

  孩子,你慢慢来。

  妈妈,我听得到。

  慢慢的,就是一辈子……

  另:因为对一个孩子的无限疼爱,才明白了父母对曾经弱小无知的我生死不舍的深情。一个女人没有做过母亲的感受就永不懂得什么是崇高和优美的爱,什么是真正的慈怜和悲悯。一个人没有在荒凉的人世以体温为所亲所爱取过暖,就不会明白:“大道之行也,人不独亲其亲”的壮阔无私。

  一个人没有对一个孩子温柔地忍耐,就不会有壁立千仞、海纳百川的气量;没有对一张化解冰雪的容颜的不舍,就不会有别家去国、义无反顾救民于水与火的慈悲。

  晚上看到一位听众的信中所抄录的话:“假使有人为了爹娘,百刃千刀,一时刺身,于自身中左右出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身。”心如刀割。

【《孩子,你慢慢来》高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07-06

看《孩子你慢慢来》读书笔记06-16

孩子你慢慢来好句好词03-0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1-04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0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4-11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21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3-29

《孩子你慢慢来》的读后感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