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时间:2022-11-19 15:17: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2》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2》观后感15篇

《2012》观后感1

  这本《蝴蝶·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我和女儿读了整整一年,从春夏读到秋冬,却还觉得没读够,因为里面的诗太有意思了,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诗的痕迹。

  很多人跟我朋友圈里的朋友想法一样,读诗有什么用?有这时间不如去学点有用的。

  如果真的要讲出这些诗歌具体有什么用?很难说清。

  我只是希望,当女儿长大了,在绵绵秋雨的夜晚思念亲友的时候,不是只会简单的说一句想念,而是会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当与朋友送别的时候,不是简单告别,而是深情告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像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育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

  不仅仅是古诗,现代诗也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就像《蝴蝶·豌豆花》里的那首《捉迷藏》,看到落叶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想到“风把叶子吹落了“,而是想起”小妹妹和风捉迷藏“,那该多么有趣。

《2012》观后感2

  《妈妈咪呀》没有华丽的服饰、其貌不扬的演员(除了曾经007的男主角),却是一部让人相当愉悦轻松的音乐剧,充满激情的舞蹈、四处洋溢欢乐的气氛、欢快动人的故事情,场景,更是浪漫—————希腊的一个海岛,那湛蓝的海水,碧蓝的天空,暖暖的阳光。。。。。。剧情也很幽默,还有活力四射性格豪放的人们,没有任何顾虑和约束。。。。。。全身细胞都活跃起来,真想立刻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疯狂唱跳的冲动!

  特别是准新娘在码头接两位前来参加婚礼的好友时,欢呼雀跃、疯癫搞笑的开心时刻,情绪就兴奋起来,怀念起我那些可疯癫的朋友们:通爷、粉仔、黑妹、阿莫、还有漂洋过海的林虹,曾经我们也是如此的开怀疯癫!啊!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的年少轻狂!我们的青匆岁月!此刻,我是如此的怀念你们!!!

  部分剧情感觉有点过于吵闹、乱杂、闹腾,大概是音乐剧,情节是会夸张点的吧。但并不影响我喜欢这部戏。

  看完《妈妈咪呀》,我决定下载经典之作《音乐之声》和儿子一起看,《音乐之声》是我在小学时看的,至今还记忆犹新。

《2012》观后感3

  在这个假期里,我又重读了一本关于历史故事的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有很多故事让我看了非常的惊讶,例如:火烧圆明园,姜太公钓鱼,岳飞抗金,杨家将抗辽,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

  其中最令我惊讶和感动的是:杨家将抗辽,故事主要讲了:在宋辽国时期,有一个叫杨继业(杨业)的大将军为了保护大宋的江山,死守雁门关的故事,在最后一次战争杨业和他的5个儿子一起牺牲在了战场上只有老四和老六活力下来;看到这里,我越想越气愤:为什么他们会死,就是因为朝中有两位大臣弃明投暗,暗中帮助辽军才使得杨家将惨败,简直就是好人不长命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像杨业那样,虽然被俘虏了,但是他不屈不挠,不像投降于敌人,还有他的几个儿子也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为了保护皇上,保护大宋的江山社稷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做抗争;我们不能像弃明投暗的`人学习,就好像学东西如果你学的是坏的你也会变坏;如果你学的是好的你也会变好。

《2012》观后感4

  从一开始的国旗传递,由朝气可爱的小孩子传递给各行各业各个民族的脊梁,最后郑重地递到守卫国家的子弟兵手中,最后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国旗冉冉升起,所以人眼中都饱含热泪,内心满溢着震撼和感动,这便是清澈而热忱的爱意吧。

  后来,一群山区小朋友用没有经过修饰的嗓音唱出奥林匹克最本真的意义,手中举着和平鸽的小孩子们自由奔跑在场地上…此类种种,让我觉得,这次的盛会就是一个中国送给世界的冬日童话,童话的含义在于,纯粹,本真,浪漫。

  太美好了,以至于我在看背后的故事的时候,好多次都想要流泪,因为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付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克服着无数困难和压力,张导在片子里面讲过一个词,叫破局,我觉得缔造盛会的过程就是一个打破又重塑的过程,每个人都实现了蜕变,我真的敬佩!

  现在想到自己的经历反而有些汗颜,年纪不大正是该努力的时候,却常常因为科研太难而想要放弃,现在觉得不该这样,至少在没有完成学业之前,应该多付些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完成好,每一天都用力努力活着,才能不辜负这盛世。

《2012》观后感5

  一百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未来之路,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00个风雨春秋,100年奋斗不息,我们党历经苦难,披荆斩棘一路走过来,带领全国人民驶向一个新世纪。

  今天在党100周岁生日这天,有幸观影《1921》。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栉风沐雨,今年我们党迎来了一百周年的华诞。昔日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如今已经成为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复兴希望的巨轮。

  通过观看《1921》这部影片,让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这代人走进建党初期,回顾历史,时刻铭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中国共产党经久不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2012》观后感6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哼着小曲去蓓蕾电影院观看电影《飞天》。

  《飞天》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航天员张天聪的故事。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飞上太空,但由于各种原因,他30岁才开始参加训练,因为他想比别人更早飞上太空,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比其他人更认真、刻苦地训练,比如:别人在沙漠里跑一小时,他要跑上一个上午;做各种航天训练时,他比人家做的时间多得多… …

  可是,十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飞上太空。妻子想让他放弃,可他却仍然执着训练,只是一心想要飞上太空。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可是他却生了重病。在他几乎失去信心时,大学毕业的女儿参加了航天队,这就好像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重拾了信心,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他50岁那年,他飞上了太空,实现了梦想。

  啊,张天聪这种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2012》观后感7

  一切都只是被这个充满爱的演讲感动。那天我妈妈来看我,真是太巧了。要知道,我妈一年只来看我几次,所以那天我很激动。

  这篇演讲扰乱了我们的心情。那是一种爱情的干扰,不可思议。只是沉默,低头,心虚。的确,那些苦苦等待的孩子,总有一天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妈妈”。“妈妈,我爱你多少都伴随着这种希望和遗憾离开。

  我妈养了我十几年了,一直都是她出钱,从来没有得到过回报。我连妈妈的脚和手都没洗过一次。听着听着,我陷入了现在对我来说是多么愚蠢的记忆,不知道什么时候眼里有了泪水。在周老师动人的语言里,控诉像从紧弦射出的利箭一样落在我的头上,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那一次我感冒了,但我不想吃药,妈妈却一直逼我吃。我坚持,我妈生气了,我偷了。现在看来我是多么愚蠢!

  这个演讲让我知道,我们缺少很多东西,而且持续了很久。我们都向往别人的爱,可是什么时候才爱别人呢?

  妈妈!请原谅孩子之前的错误!我以后会有一个新名字,叫“孝子”。

《2012》观后感8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战役爆发。80万国军惨败于25万日军。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中校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八佰将士进入上海闸北四行仓库开始抵抗以拖延日军侵略的步伐。

  四行仓库枪声四起,破烂不堪,而对面却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面天堂,一面地狱。

  在中国将士抵抗日本人这四天四夜中,视死如归的感人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能忘却,但却让我知道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残酷道理。年仅十三岁的小湖北亲眼目睹了两个哥哥惨死于日本人刀下,喝下酒说老子不怕,自愿加入敢死队。在小小的年纪就有舍身忘死的气概,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刀子,一个普通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用自己的生命接上了电话线。当日本攻城小队即将破墙,陈树生留下留生取义,儿所愿也血书后绑上炸弹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当双方战役不分上下时,为壮我国威,激起国际社会支持,壮士们冒死在仓库顶上升起了国旗。日本战机不断投弹俯射,护旗国军伤亡不计其数,最终在战友尸体簇拥下竖起了国旗。

  我们要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警句,一定要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肩负众望,砥砺奋进,让中国屹立世界强国之林。

《2012》观后感9

  周末,我去看了电影,我把看的电影的一小段讲给你们听听吧!故事发生在法国,有一个六个人的家庭。爸爸去打仗了,妈妈带着露茜和她的2个哥哥及1个姐姐一起生活。因为他们住得地方太危险了,妈妈把他们送到乡下一个安全的地方。

  有一次,四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时,露茜藏到一个大衣柜里,不想却到了另一个国家。那里下着大雪,露茜碰到了一个半羊人,在半羊人的邀请下,露茜来到了半羊人的家。半羊人对露茜催眠,本想将露茜交给女巫,但露茜用她的善良感动了半羊人,半羊人协助露茜逃离了这个国家。

  后来,露茜和他的哥哥姐姐不小心又闯入了这个国家,露茜的小哥哥因为一盒糖投靠了女巫,离开了大家。露茜和他的大哥哥姐姐决心救出小哥哥。在海獭夫妇的帮助下找到了狮子王————阿斯拉,并在他的帮助下齐心协力打败了女巫,救回了小哥哥。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感动,如果要我评分,我会给它打100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不仅很好看,而且还非常有意义。从中,我学到了,一个人不能撒谎,要与人为善;一个团队要想取得胜利必须要团结。由此我想到,一(五)班要靠所有同学的努力才能得到流动红旗,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一(五)班争光。

《2012》观后感10

  《大鱼》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来自父亲精心编织的一个美丽的童话~~还是千万不要望文生义。

  开始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只是把故事的主人公都换成了他,于是他用戒指钓到大鱼,遇到有玻璃眼球并能从中看到死亡方式的女巫,救了巨人先生,离开了美妙的丰都镇,在马戏团遇到一见钟情的姑娘,并为得到姑娘信息为月圆之夜会变身为狼的马戏团主白白打工三年,终于感动了马戏团主,告之他姑娘名字和地址,赢得姑娘芳心,入伍后在战争中遇到讲粤语的双头女人……

  这一切奇妙的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故事,完全只会在童话中出现。

  于是父亲的儿子也从小时候迷恋这些故事,到长大后置疑这些故事全是谎言,父子产生深深隔阂。

  随着故事的推进,儿子慢慢发现这些在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完全虚构,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对应。

  父亲只是用童话的方式讲述他的一生,童话难道不更动人更美妙充满传奇诙谐吗?

  现实如此不完美,他只是希望用这种方式给儿子更多美妙的回忆吧。

  生命弥留之际的父亲,终于在儿子讲述的动人童话里有了一个快乐结局,他一生的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尾,并继续在孙子中传诵……

《2012》观后感11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红船》着眼于大事,落笔于伟人,反映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求索中国向何处去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与历史必然性。

  20xx年,首倡“红船精神”,他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开天辟地之功孕育于一艘红船,强国富民之心承载于一艘红船,红船精神,彰显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命运的洞察与担当,对于理想信念的忠诚与执守。

  今天,党的十九大擘画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声呐人,我们必须更加充分认识“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定要践行红船精神,困境时履行责任与担当,诱惑前坚守原则与底线,灾难时刻“我先上”!以这面高扬的红旗为风帆,引领新航程,夺取新胜利。

《2012》观后感12

  看过这么多电影,虽然好莱坞电影固然好看,但是亚洲地区特别是韩国日本的电影看了却特别有共鸣,像恐怖直播和今晚看的熔炉等。《熔炉》深刻揭露了底层人民受欺压的现象,而坏人却没得到应有的天谴,可能这就是社会。

  反观好莱坞的《狩猎》,男主人公未做坏事却因小孩子不懂事,又有父母的疼爱和维护正义的好事人,反沦落到被世人所唾弃的下场。可能只是欧美与亚洲地区价值观的不同,可能是被告者身份地位人脉的不同,可能是孩子收到的关爱性不同,导致两部电影截然不同的结局。

  电影最后附上一句微博上经常看到的话我们做的不为改变世界,只是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水深总有人学会游,也有人选择其他更加符合自然天性和道德地生活着,出淤泥而不染。

《2012》观后感13

  近日,一段讲述初入社会青年艰辛奋斗生活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的名字叫做《入海》。从“后浪”到“入海”,记录的是当代青年的成长之路,那句“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正是他们奋勇向前的真实写照。在扶贫一线中的青年干部们也是如此,他们投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浪潮,在尘与土上飞扬、在星与月下奔忙、在民与情中磨砺,扶贫“后浪”争先“入海”。

  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入海”之路要求扶贫“后浪”始终奔涌在前。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青年干部要勇当扶贫“排头兵”,敢于在急难重险岗位中去锻炼自己,以“勇立潮头”的意志主动在各项任务中冲锋在先、始终向前。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后浪”更要发挥创新优势,要学会打破思维惯性,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新的技术手段,做到迎“变”而上、迎难而上。要敏锐捕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潮流,变身为“带货主播”,为当地的特优农产品“站台吆喝”,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目标。

《2012》观后感14

  今天是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今天,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召开中共一大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电影重现了1921年以前,在中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一批以毛泽东为首的青年人从渴望赴法留学到坚定革命斗争的转变过程,体现了那一代年轻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还有许许多多像邱少云、刘胡兰的英雄,他们并不追求名垂青史,却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安康。国旗也因为有他们的热血而更加鲜艳。在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香港澳门回归了,因为党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我们才会奔向小康。党啊,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党啊,你的丰功伟绩将会铭记在人们心中!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为党争光,为党添彩!

《2012》观后感15

  “故人无碑,魂未归。”看完《秋蝉》后我由衷地感慨。

  先烈们是伟大的,为了纪念他们,我们建起了一个个烈士陵园。可是,总有人对先烈事迹表示质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否认革命先辈被火烧,堵枪口,炸碉堡的存在,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后人所虚构的;他们觉得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真正放弃私欲,一心只为他人;他们觉得自己活得无比的清晰明了;

  其实,对于革命先烈来说,只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们幸福。对于革命先烈来说便是最好的结局。哪怕他们为了中国能够取得胜利而被国人误解为汉奸,遭人痛恨;哪怕他们为了信仰付出生命;哪怕他们甚至无法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烈永垂青史,被人铭记,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说句唯心主义的话,在某段历史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确确实实是英雄造时势。我们和这些革命英雄不是处在一个时代,我们无法想象建国的不易。但我们,仍可以努力地、尽力地去尊重英雄们,不要去恶意揣测其为中国付出的一切。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便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报答。

【《》观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观后感 “英雄少年”观后感02-16

观后感作文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01-15

《情书》观后感11-02

刮痧观后感11-05

返老还童观后感11-07

《宝莲灯》观后感11-07

《安家》观后感11-07

希望观后感11-07

左耳观后感11-09

《在云端》观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