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2-10-10 04:37: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三篇

  今天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大家观看《新春第一课》。看完《新春第一课》,眼眶早已打湿。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

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三篇

  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一)

  终于回到了我盼望已久的学校,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开心的脸,我也跟着笑了起来。“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声打响了,班主任邵老师走进教室,不用说,看一学期一度的《开学第一课》的时间到了。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是围绕我们的宜昌市来拍的,我们的风俗,如:巴楚文化等,还有宜昌的风景名胜,如:南津关,大老岭,凤凰山,三峡人家等;也有历史文化古迹,如:屈原柌,昭君故里,关公庙等。

  我就把我最感兴趣的巴楚文化来给你介绍一下。

  所谓巴楚交错地段,就是巴人与楚人错居杂处、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流混融的地段。它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从古到今一直以峡江地带为主干。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宜昌地域内的清江(古称夷水)是巴人起源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而沮漳河流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带。清江、沮漳,为长江出峡后紧挨着的两大支流,以长江为纽带相衔接。周代以前,巴人、楚人各据一隅,两种文化属于彼此独立无涉的发展状况,巴国、楚国于立国之初也依然如此。这两个民族在各自的国土上创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此时基本上还没有发生交汇和碰撞。到了东周时代,春秋到战国中期,随着巴、楚两国开疆拓土,两国的境界尤其是楚国的境界迅速扩展以至互为接壤,成了真正的近邻。巴为楚之西邻,楚为巴之东邻,就在这巴楚两国的交接之域便演出了一幕幕巴楚征战结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话剧。

  巴文化、楚文化就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交汇激荡融合而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征的混融性区域文化即“巴楚文化”。巴楚文化的面貌,最初是巴自为巴,楚自为楚,不见其文化之互动,这主要是秦汉以前的考古学文化,即原生形态的民族性文化;进而是巴中有楚,楚中有巴,彼此有互动而非杂交,这主要是魏晋以后的历史性兼地域性文化,即它已不完全是民族性文化的次生形态的文化;最后,发展至今,便呈现出粗看似为非巴非楚,细想实为亦巴亦楚,巴文化与楚文化在互动中杂交,其杂交的文化事象大量存在于民俗之中而绽开奇花,结出异果。

  总而言之,巴楚文化,作为从古到今存在于巴楚交界地区的人类学文化,是最能反映、体现、代表宜昌地域文化的面貌与特色的了。

  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二)

  踏着新春的脚步,伴着元宵的快乐,我们背着书包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上午第二节课,老师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了由宜昌市教育局和广电局录制的《2014新春第一课》,在开学之际给我们上了一堂“爱心承载希望、坚持成就梦想”的德育教育课。

  《2014新春第一课》里讲述的是“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四名当选者的感人事迹。有15年默默资助远安县聋哑儿童教育班的北京爱心家庭高振宁;有扎根山区教育利用网络助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有30年如一日精心收集上万件家庭事物和史料的袁裕校;还有身残志坚,在无声世界里却翩翩起舞的聋哑舞者“邰丽华”。我被他们的'举动所震撼。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聋哑舞者“邰丽华”。邰丽华的事迹和精神给很多残疾人带来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也让我渐渐明白:一个人,不能虚度自己的一生,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美好的时光,珍惜幸福的生活。我从邰丽华阿姨怎样刻苦练习舞蹈的故事中学习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勇于去奋斗的心,就会取得成就。要想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定会有艰辛,有有失败,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我一定要以她为榜样,在学习上,像邰丽华阿姨一样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于拼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017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三)

  我曾看过很多好看的节目。有的令我捧腹大笑;有的令我感受颇深,记忆犹新;有的令我眼花缭乱,感同身受……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新春第一课》,节目里的'每一个点点滴滴的小细节都牢牢的刻在了脑海里。

  今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以“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为主题。通过介绍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三种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展播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位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宜昌人先进事迹,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胡振浩,胡振浩祖籍秭归,1924年生于武汉。抗战爆发后,胡振浩随母亲回到秭归。他学过医,当过教师,解放后,酷爱艺术的胡振浩最终和文艺结缘,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胡振浩一生酷爱船工号子,收集到20多首船工号子。从青年唱到老年,从秭归唱到北京,唱遍了全中国,唱响海内外。他演唱的“西陵峡船工号子”先后6次上中央电视台,8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当年,贺龙元帅曾称赞他唱的船工号子“简直能与苏联的伏尔加河船夫曲媲美”。国外媒体也称他写的“西陵峡船工号子”架起了一座世界文化之桥,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三峡文化。

  胡振浩说,三峡船工号子喊出的就是气壮山河那股劲道,我要用自己的呐喊声实现三峡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胡振浩已年近八旬,但他仍然在唱,每天,不管多忙,他必定到江边去走一走,到江边去唱一唱:“如今三峡建大坝,千秋伟业兴中华。万里长江归主人,前程似锦美如画。”

  看了《新春第一课》,胡振浩深深映在了我的脑海里,我为我们中国有胡振浩这样的人自豪!我们要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家乡的青山绿水。从自身做起,为早日实现宜昌梦、中国梦而奋发读书。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0-25

关于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0-16

小学2022新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8-17

2022新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多篇)08-17

2022新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篇08-17

2022教育片新春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篇)08-17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08-17

2022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样本-观后感08-17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02-10

开工第一课观后感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