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时间:2021-07-06 14:53: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汇总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教育电影《小孩不笨》。电影讲述了两个新加坡家庭,因为缺少沟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以忙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甚至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欢迎阅读!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汇总

  篇一: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电影《小孩不笨》的一句台词说得非常好,即”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如果说,尊重、理解幼儿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幼儿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教师要允许幼儿认识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耐性。

  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宽容,还应为幼儿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让幼儿”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爱心感染幼儿,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提高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老师的爱心放大了更多倍。

  望着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一切的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诗画便在眼前飞扬,使心田灿烂,温馨。”我觉得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有人形容幼儿教师永远都是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这种形容不无道理。当你面对幼儿那双清澈无比充满童真的眼睛时,当你聆听着幼儿银铃般的笑声时,每个人都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童年时光。这让我更加喜欢这个职业,让我觉得这份职业如此纯真美好,我无悔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孩子,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篇二: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影片系列,到现在为止我已看过两遍。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良深,我相信很多人也能从影片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片中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只是他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原来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或事可以令我们感动,只是我们的冷漠禁锢了我们的感情。

  这部影片很有教育意义,他总是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一种信息,灌输一种理念。而且他的观点很明确。我感觉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值得去看,去宣传,用他特有的语言去诠释对电影的理解。影片之一主要相对畸形教育的针砭来说,之二主要探讨的是子女与父母沟通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可谓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不光在新加坡,在中国也很普遍。用影片里的话来说,家长与小孩之间沟通的那扇门已经关了,而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多看他们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简言之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由广东的一个教育家周宏首先提出来的,可见导演非常欣赏周教授的赏识教育。

  影片中的剧情确实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对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一无是处,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不好,不管我做的多好你们都觉得不够”我觉得这句话多像是我们的孩子在说。现在的家长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却存在着问题。我们总是向他们提出很高的要求,总是期望他们能做的更好。而对他们作出的成绩却很少给予肯定。本影片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去赏识自己的孩子。影片开头的几段话很让人寻味“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几时,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是在几时?很久了,对吗?”记得有一个镜头,汤姆给爸爸把修好笔记本送过去,爸爸不但没有谢他,还责备他把电脑弄坏了。相信有很多人也有类似经历吧,本来做了件好事,不但没得到表扬反而受到责备,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就产生了。

  成才的父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深爱着自己孩子,却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为孩子夹菜,孩子却不喜欢吃。他为了不让孩子重蹈覆辙,反对成才练武,去销毁李小龙的光碟,又遭到孩子抵制。他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尝试着开口说I love you,却下了成才一跳。为了讨好孩子,用自己仅存的20元钱给孩子买了个书包,孩子却并不喜欢。为了让孩子能有书读,不会写字的他竟把申请书抄了100多份发到各个学校,结果全部被拒绝。最后为了帮孩子解围而被人推下楼梯而伤到头部。成才父亲的这些行为中都寄托了对儿子深深的爱,然而他始终没有找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因此直到他即将离去时孩子才真正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

  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小孩不笨系列似乎一直在强调华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新加坡人中有70%以上是华裔。但是在新加坡的年轻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说一口流利的华语,他们平时交谈基本上用英语。虽然华语作为一门必修课目在各个中小学开设,但他的重要性却远远不如英文和数学。导演正是想通过这部电影来唤起人们学习华语的热情,告诫新加坡的华裔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文化。

  影片中把变坏的孩子比喻成烂苹果,这种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我觉得这种比喻通俗易懂而且很贴切。从一个好苹果变成一个烂苹果,是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孩子的变坏也是这样造成的。与坏孩子接触久了,自己又禁不住诱惑所以就慢慢变坏了。但苹果变坏了是不是就只能丢掉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只需要把坏的部分切掉,苹果还是可以吃的。对于那些坏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和老师只要循循善诱,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开导他们,他们终究会变成好孩子的。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要唤醒他身上的好孩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执行的`是打骂教育,这样做不仅没有唤醒他们身上的好孩子反而打醒了他们身上的坏孩子。而唤醒好孩子的方法就是去赏识他们,去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普遍能一口气说上十几条,可一提到优点却支支吾吾。现在多数的家长对孩子不满,最不满意的就是学习成

  从另一方面来讲,现在,我们对孩子,尽管在道德方面有相当的要求,但与分数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没有一所学校不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我们要求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虽然“德”放在第一位,可只是陪衬而已,“智”大于一切,再具体点就是分数大于一切。

  回过头来看,言传与身教脱节的结果是,社会病了,却让孩子吃药,所以,今天的孩子道德缺失,谁该反省,不言自明。

  一些家长认识到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就极力对孩子严格要求。从严要求孩子没有错,但是我们曲解了严格要求的本义,动辄严辞呵斥。有的为保护作为家长的权威,即使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从不向孩子道歉。父母最爱用“没出息”这句话训斥孩子,孩子考试成绩没满分,是“没出息”;孩子写不好作文,是“没出息”;孩子不小心完不了作业,是“没出息”;孩子上课讲话,是“没出息”……在这些家长眼里,孩子们没出息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当然不能仅凭这些事就能断定孩子没有前途、没有志气,做父母的必须学会给他们以明亮的、正面的引导,一味地指责“没出息”是一种负向的心理暗示,只能使孩子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孩提时愚钝、调皮甚至顽劣,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名家和大师,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孩子虽小,心中也有一杆秤,成人的每一句评语,都能让那些敏感的心灵快乐,或者悲伤。“哀莫大于心死”,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在一个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时,指导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青少年的心,尤为敏感脆弱,与其居高临下地严加管束,不如平等善意地以诚相待。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当孩子沮丧时,要用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

  让我们记住作家叶兆言先生的话:“奉劝天下父母,多给孩子一点赞美,让他们从小就会欣赏世间的一切。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原则、没是非的,对于父母,孩子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头地,是他自己的事,各人头上一方天,没必要强求小孩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实了,这就很好。”

  父母应给孩子一定自由的发展空间,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

  篇三: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是一部教育片,对家长教育孩子,以及孩子自我发展有特别的意义。

  在新加坡,华人的孩子需要精通英文、数学,而中文学不好没关系。但如果中文没学好,还是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到中国的发展。

  有两对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十分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不好的。做生意的一对父母,他们把大部份时间用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上,和两个孩子的密切关系很少,而导致姐姐叛逆,和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只因妈妈老是不履行诺言。弟弟Terry变成一个没有主见,不会反抗的“听话”的孩子。这对父母,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却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这一家子,没处理好家庭关系。

  Terry从小就听话,主动性很弱,只会顺从他人的意见,显然的,他的权力动机很弱。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友谊等的需要,这种需要促使人们交朋友,寻找他人的支持、参与群体的活动,然后形成交往动机。从影片中看,Terry的交往动机是挺强的。

  另一对父母,父亲是设计师,母亲是中文教师,他们两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国彬)上的方式很不同。父亲在孩子的课业上,从不施加压力,任孩子自由发挥。而母亲,在孩子的课业不能进步时,很焦躁,很烦恼,总是有“恨铁不成刚”的感觉。于是她用打骂的方式表现她的心焦。而她这样子做,不断地刺激了孩子的幼小心灵。孩子也很无奈,很气自己。严重的后果是,孩子想不开,有了轻生的念头,也差些做出了傻事。看到这时,片中人物哭了,我们观看者也流泪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影片中的李老师,教育孩子们,不要逃避困难,要去了解、认识困难,把困难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克服困难。她给了孩子们很多的鼓励和信心。在国彬考试作弊后,她帮忙劝德育主任不要告诉他父母,因为她了解国彬的情况。国彬把自己画的图画送给李老师,李老师就替他投稿,参加比赛。那画上是一个孩子的脸孔,戴着学士帽,而左眼却泪流不止,眼神黯然。看了这幅画,我很难过,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国彬,很痛苦。

  该片结尾部分,我们当时在看的人都流泪了,包括我们的老师。Terry很胆小,但他逐渐长大,很勇敢地用自己的骨髓挽救了国彬的妈妈,两家人逐渐淡化了以前的误会,互助互爱,共享欢乐。

  往往,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当人们由于发展受挫时,会下意识的将自己看得很低,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自卑情绪。影片中的国彬,他虽然成绩总是不及格,但他有很强的绘画能力。他能将一个人的头像,画得惟妙惟肖,可谓是天赋异懔。然而,因为学习差,他常被高级班的同学嘲笑、欺负,间接导致他有自卑感。

  我们要抛开自卑的情绪,在被他人看不起时,我们应当将其看作动力,赶超他人,再来,从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被鄙视时,我们得自己看得起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到特别之处,来发展自己。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能进步,并常保持自信,那么,自卑的情绪就不会深刻的侵扰我们。

  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孩,都要信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家长不该一味地强迫孩子,让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不该自以为是地对待孩子,不该不以为然地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将孩子陪养成“死书呆”。作为孩子,我们要体谅父母,做事情要尽自己的所能。我们大家要处理好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事业问题和学业问题等。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相关文章:

小孩不笨观后感-教育意义的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05-25

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范文05-23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05-25

关于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02-15

小孩不笨电影观后感范文11-09

观看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05-24

教育电影《小孩不笨》观后感范文05-24

小孩不笨的电影观后感中学作文01-18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精选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