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宣言》观后感

时间:2024-03-06 12:40:04 春鹏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开罗宣言》观后感(精选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罗宣言》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罗宣言》观后感(精选6篇)

  《开罗宣言》观后感 1

  日本对华扩张、殖民统治、侵略、霸占台湾,应该追溯到120年的甲午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是加害者,中国是受害者。日本自身最后也遭到了灭顶之灾,民族险些灭亡。对于这样一段历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国年轻一代应该有所了解,应该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时,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应该有达到几个效果:第一,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进一步激发自身热爱祖国、勤奋努力的家国情怀,将来报效祖国,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第二,要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去认识目前日本安倍内阁倒行逆施所带来的危险性;对日本整体,仍然应全面客观地去分析。我们在今天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抗战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主流。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的今天,日本一些政治组织和政治人物依然在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亡灵,依然在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依然在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依然在挑战人类良知。这些做法,不仅违背了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承诺,而且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我们的眼睛里也决容不下沙子。

  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开罗宣言》观后感 2

  电影《开罗宣言》以二战为背景,围绕开罗会议前后发生在世界战场上,包括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的大事展开叙述,再现了那段抗战历史,那段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电影开篇是1938年2月2日军对重庆的大轰炸,惊心动魄长达七分钟。你可还记得那寻找爸爸的可爱小女孩幸子,就在慌乱与不措中无辜地倒在了这场轰炸中。她还那么小,还仅仅是个孩子,可战争的无情就这样剥夺了她生命的权利,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让所有人唏嘘不已。

  《开罗宣言》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重视日军作为东亚小岛国,对中国和美国的侵害,继而引发世界各国不满,并联合展开制裁日本的故事。而“开罗宣言”正是这次战役的成果,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交还侵占领土,并向全世界公开道歉。

  故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有当年毛泽东在延安后方接受记者采访的一段。当日本还未偷袭珍珠港时他就告诉记者以识破日军伎俩。重庆大轰炸,毛泽东派人去重庆给蒋介石捎信,军技室破译密码专家石剑峰凭着中共资料破译了日军的情报。蒋介石根据情报进展转手派人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熟知美国不以为然。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才逐渐醒悟。正是那次事件后,美国邀请中国一起与他国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共抗日本等法西斯的.侵略,最终以“开罗宣言”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战争结束。

  电影《开罗宣言》最大的亮点就是尊重历史人物,真实刻画了中、美、英三国的首脑人物,从正面刻画了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也重墨于美国总统罗斯福,实事求是地描写了对中国的帮助。还有小人物的视角,石剑峰、江户英子都让我们感受到浓烈的国家情怀。用国家情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以告诉我们不忘历史,警钟长鸣,争爱和平!

  《开罗宣言》观后感 3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的近现代中国史,基本上是从一次失败走向新的失败、从一个低谷跌向另外一个低谷,在历史的一条大阴线走势图上,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毫无疑问触底反弹的超级阳线,从此中国彻底走出半殖民地社会。二战结束之时,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是联合国重要创始国。《开罗宣言》发行方负责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赵军直言是为了体现影片的真正价值:“因为种种原因,这部电影在去年没上映多久就下线了,但它是一部高大上的影片,是市场遗珠,所以决定跟观众重新见面。”不管从重大历史题材的角度还是主创人员配置、主题观念传达的角度,这都是一部“高大上”的电影。如果没有二战,那么中国显然还将在惯性中寻找救亡的出口;如果没有开罗宣言,中国也难以在战后利益分割时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即便依然有一定程度的被剥夺,毕竟整体而言中国已经站起来了。《开罗宣言》,既是战争电影,又是政治片,更是人心向背定成败的一次回望,让我们重新认识二战的中国。

  从历史上看,军事题材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着别具内涵的深刻意义。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基本上都是描写共产党领导下的战争,从红军到八路军以及解放军、志愿军等序列。1980年代以来,对于国民党正面抗战有了一定程度的描写,从《台儿庄战役》到《铁血昆仑关》,再到2010年代的《喋血孤城》,国军抗战也得到体现。然而,电影《开罗宣言》又似乎与传统的抗战题材电影不同,在探索全世界范围内共同抵抗法西斯这一内核中,强调战争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时,又试图得到观众的认同,达到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二战”历史,中国与日本、美国、德国、苏联等处于国际战争的重要角色,此消彼长的国力,彼起彼伏的人心,合纵连横的态势,知己知彼的情报战,大无惧的前线与竭尽所能的后方,中国人作为积极的现代人,以现代战争、政治、外交规则,确立了大国崛起的形象,从重庆到延安,都是如此。假如没有中国的长期抗战,世界历史将会走向另外的'道路,也许果然就是菲利普·迪克在《高堡奇人》中给出的架空历史想象。

  无论是以一事件勾连其几个大国的领导,推动故事发展,还是以日军轰炸中国、日军偷袭珍珠港、日军投降,乃至最后的开罗密会,等等,都构成了影片的宏大历史叙事。在多场战争戏份中,以大全景俯瞰战场的航拍镜头,展现悲惨现场,以主观镜头、手持镜头表现出不安定之感,表达混乱的临场感,以及命运的无奈与对敌军的控诉。

  《开罗宣言》提及诸如常德战役、中途岛战役等重大事件,其中着重表现了重庆夔门大轰炸和日本偷袭珍珠港等战争事件,白描加特写的表现手法把日本军国主义的狰狞面貌表现出来,投掷筛子安慰自己偷袭会胜利的日本海军军官更是把自己跳梁小丑的形象显露无疑。就像影片中毛泽东和斯大林两次提到的那句话,“日本的法西斯的失败,从他发动侵略战争那天就注定了”。珍珠港事件的再现在中国银幕史上实属罕见,这一次电影拍摄底气足、魄力大、视野全,指点江山也惜墨如金,阳光沙滩比基尼的夏威夷和战后的满目疮痍对比,椰子树下的被尘土淹没的帽子都将战争对人的摧残表现得丝丝入微,又人情味十足。

  蒋介石、毛泽东、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与日本裕仁天皇、希特勒等正反派大人物之外,还有胡军饰演石剑峰和韩雪饰演江户英子等人物,不仅演绎出了为国牺牲的大情怀,同时二人“中日”身份的夫妻有爱形象,成了一种意义的言说。这一点,在麦家小说《风声》、《风语》等小说中有过精彩的描写,说明了即便是日本人也会对“法西斯”的反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景。

  《开罗宣言》观后感 4

  电影《开罗宣言》是为了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节点。整部影片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开始叙述,更多的是将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范围里来展开,重点介绍了中国在这整个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反法西斯同盟之间在反法西斯战争上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反抗法西斯暴政而进行的不懈的斗争。

  影片中刺杀石剑峰的大岛一郎是江户英子的亲哥哥,战争让这一家人反目成仇,两边都是亲人让英子陷入了两难局面。犹记得日本宣布投降后,夫妇两人在阳台上、烟花下那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英子对石剑峰说,“你的祖国胜利了”,石剑峰回答“你的人民自由了”,英子说“我的家没有了”,石剑峰说“家还在,是日本军国主义失败了”,“我回不去了”,“你还有我”。的确如此,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法西斯的失败,各国人民解放和自由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在,靠着这份真挚的情感可以幸福快乐地活下去。

  抗战的八年,是中华民族遭受蹂躏的八年,更是中华民族洗刷耻辱的八年。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再来记忆和回顾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沉湎过去,更多的是为了激励现在。我们大多是舞台后景的人,但肩上依旧背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只有努力做自己,勇于承担,敢于挑战,才不负于这参与历史创造的人的角色。

  《开罗宣言》观后感 5

  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罗宣言》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真实还原了历史的原貌,交代了开罗会议的前因后果,以及波茨坦公告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过程。

  并且本部电影采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特工人员获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情报为线索展开。影片不仅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奋起抵抗的场景,展现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有细腻感人的情感旋律。

  影片的最后一幕,偌大的3500万刺痛了我双眼,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有3500万中国人牺牲在这次抗战中,在中国领土牵制了绝大部分日军,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我们庆祝抗战胜利,庆祝中国人民的胜利时,我们要认识到,和平对于国家和人民是多么重要。当侵略者侵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开罗宣言》观后感 6

  观看《开罗宣言》后,我深感触动与震撼。这部影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真实再现了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的历史时刻,共同商讨对日作战策略以及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等重大议题,最终发表《开罗宣言》,确认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的原则。

  观后,首先让我对那段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开罗宣言》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它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其次,《开罗宣言》体现了国际正义和大国担当。中美英三国基于共同的反侵略目标,坚持公平正义,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这为当今世界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提供了历史借鉴,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作为观众,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性。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罗宣言》观后感】相关文章:

2016二战题材电影《开罗宣言》观后感「精选」06-19

月度观后感 《荒岛余生》观后感01-17

关于观后感 “英雄少年”观后感10-10

《大熊猫传奇》观后感-观后感02-19

观后感作文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10-03

《一堂好课》观后感_观后感09-27

蓝精灵观后感-蓝精灵电影观后感11-26

2017超级家长会观后感-观后感10-10

观后感大全之《美人鱼》观后感10-02

校园欺凌相关节目观后感 观后感03-04